自珍集

西祠旧文不忍弃,微信自语夕拾起。
正文

大沙河,我的第二故乡-南京知青纪念碑

(2025-02-03 13:51:41) 下一个
大沙河,我的第二故乡-南京知青纪念碑

大沙河
编辑于2011-6-14 16:27

1968年11月2日夜,南京下关火车站,白下区200名66届、67届中学生赴江苏丰县大沙河果园农场,成为 “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的知识青年。

11月3日深夜,经过10小时火车、6小时汽车、2小时马车的长途颠簸,他们被分别送到6个分场。迎接这些年轻人的是气温骤降的凄风冷雨,宿舍是四面通风的空旷的大仓库,床铺是水泥地上的麦草和蒲草垫,疲乏至极的知青勉强睡去。第二天,狂风怒号,满天黄沙飞舞,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从来没有见过的强沙尘暴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1979年6月,200名南京知青陆续离开丰县大沙河果园,原因不一 : 有病退、有调动、有父母身边无人照顾、有到煤矿当矿工 ……,还有十多人已经去世 !

1988年10月,丰县大沙河果园建园30周年,果园党委书记专程来到南京,慰问为大沙河果园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南京知青。

1993年10月,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的《果都春秋》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韩培信作序。扉页上书 : 谨以此书献给参加和支持江苏省丰县大沙河果园开发事业的人们 ! 其中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南京知青的卓越贡献。

1998年10月,120多名南京知青接受丰县人民政府和大沙河果园的邀请,作为特邀嘉宾,重返第二故乡,参加果园建园40周年的庆祝活动。丰县四套班子赴徐州火车站迎接,警车开道,鲜花彩旗,锣鼓鞭炮,民众夹道欢迎,南京知青风光无限。徐州电视台跟踪报道,丰县电视台、果园电视台全程直播。

2007年11月,南京知青捐款赞助,从宜兴购买了一块巨型碑石,勒石铭文,运到丰县大沙河果园,为果园新开辟的旅游景点 “ 果都大观园 ” 增光添彩。

碑石正面镌刻 “ 青春行 ” 三个大字。

背面铭文 : “ 值丰县大沙河果园建园五十年之际,向大沙河果园的所有拓荒者致意 !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三日,南京市两百名知识青年满怀热望,来到大沙河畔,与建设果园的先行者和其他农友,共同艰苦奋斗,辛勤劳作,为把沙荒建成绿色果园奉献了青春。

回眸往事,感慨万千 ; 青春历程,永志难忘 ; 岁月如歌,勒石为念。”

如今,这块南京知青纪念碑,矗立在 “ 果都大观园 ”,已经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特别受到当代年青人的青睐,是婚纱摄影的必选之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