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陈老的事迹多多。国内研究他的人是大有人在的,所以各种说法也多。我虽然也做过研究,但不能把他所有事一一道来,因为这样就变成给陈老写传记了,哈哈。我的帖子学术性不强,只是为了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民国人物。所以只能说一些小故事,但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派汪篯到广州去邀请陈老到科学院去任职。陈老一向对当官没什么兴趣。汪是陈的嫡系弟子,以前曾经在陈家住过一两年。这次去陈家是劝老恩师到北京当官的。
这位汪先生,是1950年的党员。到了陈家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老师谈话。极尽党员之能事(也就是打官腔),引起陈老的反感及愤怒。一怒之下,陈老口述并让他写了那篇《对科学院的答复》。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由来。此文陈提出“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也不学习政治”。但这只是陈的一厢情愿。顺便提一下,汪的结局也很惨。在1966年被迫害而服毒自尽。
陈老的眼疾,源于小时候偷偷躲在被窝儿里看书。陈家是官宦之家。其祖父做过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与谭嗣同等被称为维新四公子。陈小时候家教甚严,故出此下策。那时候的影印书,字非常小且不清楚。看起来极费眼,也就是对双眼损害很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其父陈三立在北平气愤至极,绝食5日而死。父亡对陈打击很大,因悲伤多日,后感觉右眼出现问题。到协和医院检查为右眼视网膜脱落。当时日军占领北平。陈不及医眼携妻带子(三个女儿)和一王姓女佣向南逃亡。
陈在西南联大期间,终日用唯一的左眼查找资料、写作、备课,用眼过度。再加上缺电而用油灯,光线昏暗,终导致左眼视力严重下降。1944年的一天他被发现左眼的视网膜也脱落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去英国看眼病,两次手术后已回天乏术。后胡适在美国咨询哥伦比亚眼科学院亦无良策。至此,陈的双眼除能辨别出少许白色,基本失明。解放后陶铸在陈宅为陈修了白字甬道,以方便陈散步,也懒于此。
陈的双目失明是中国历史学,语言学,国学的一大损失。仅举一例。陈去过北平的军机处遗址查找过资料。这些资料是用满文所写。而陈精通多国语言,如满语,蒙古语,梵语,吐火罗语,日语,英语,德语,法语,等等。倘若陈双目尚好而将所有满语资料都翻译出来,那么清史中的谜团也许会被破解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