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上河图》——百年苦旅 第三卷 《小城和魔都》 第五十六章 (十六)

(2024-12-04 20:39:19) 下一个

第五十六章 小城和魔都(十六)

我们宁愿相信文物里简单、大一统的农业文明,以及所谓的太平盛世和虚假繁荣,我们宁可不断去迷信“祖上曾经阔过”的臆断和幻相。我们频频回望历史的喧嚣,只找问题和借口,从不愿去面对农业社会的巨婴宿命和死循环之真相!我们缺乏科学逻辑,缺少剥洋葱似的史学观点和治学方法,缺少解决问题的大智慧!

观照,反思,矫枉,试问几人真正能做到?我们的历史观念,很像是书生意气似的纸上谈兵,很像是自说自话地“大造舆论”和“催眠洗脑”——千年的缠足文化,并不仅仅是把妇女的脚紧紧裹束着、摧残着,禁锢着,其实它最终紧紧裹束着、摧残着、禁锢着的是所有男儿、大丈夫的头脑、血性和峥嵘。

什么主义大得过民生?什么口号和运动大得过人类的文明?什么文化不是在自欺欺人?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一心只有帝王将相、忠臣孝子,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死水微澜和废料发酵。一切都像裹粽子一样,一粒米都掉落不出来,丝毫透不过气来,堪称完美专制。这样的历史,这样的伟大和裱糊匠,又能产生多少真正的荣耀和荣光???

《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这些政府工程,奇迹般地流传千年,似乎表达了某些神性,但更多地则是用来粉饰太平,掩盖了亿亿万万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被敲骨吸髓地牺牲。

《红楼梦》画的是人间繁华,是天上逍遥仙境;《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着重于市井百态,这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到底是隐藏了什么惊天秘密?《清明上河图》是宋徽宗亲自督导的政府工程,为什么竟然丝毫没有《听琴图》、《文会图》和《瑞鹤图》的文逸踪影?

——《清明上河图》隐隐约约透露的,难道不是盛世惨相吗???

在中国,超过百年时间,依旧保持和传承天道和良知的世家有几个?答案当然是零。

多少的风光一世,其实都是跪着挣钱,嗟来之食!身如飘萍,生不由己,最终落得个凄凄惨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枭雄无数,终归野坟荒冢!!

到了十月底,张閗光三人返回了小家碧玉似的烟台老街。

港口扩建工程的各个分部和分项,包括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越来越措施到位,整个庞大的建设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赢得了老烟台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张閗光把《红楼梦》画册第23本也带了回来,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细细观摩、考据,并结合之前在族叔张廷重处所了解的一些前几代人的掌故,来进行画本的艺术解析和记录。同时,他还计划安排人去河北唐山丰润,联系一下孙温的后人,做一个抢救性的文字整理记录。

其实,张閗光还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就是他手里有六本蒋介石的日记!!!上海滩的古董文玩界都非常知晓,蒋介石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散失民间的这六本日记,所以这六本日记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成为和国府蒋大总统谈判的条件。

当年,老五门的金掌柜故意公开挑衅上海滩万宝楼的二代掌门人李文明,就是想武力夺得李大汉奸手里的这六本日记,防止被出卖给日本人。结果那天晚上,在张閗光处决了李文明之后,被他翻找到,一举扫尽……

现在,天底下知晓他有《蒋介石日记》的事情,只有张仁奎老夫子和江西龙虎山的张恩溥张天师。天师一脉,自西晋时期从四川定居龙虎山,此后张天师的后裔一直居住在这里,至今已经传承了六十三代,历时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是在天师道和龙虎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一派的形成标志,是在大元帝国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皇帝孛儿只斤·铁穆耳敕封张道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到了元代中后期,正一派已经成为一个中国道教最主要的符箓派别,并一直流传至今。

上海滩古董老五门之中,因为老火门张家和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同是西汉开国留侯张良一脉,所以自宋元至今,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在重大利益问题上,都是共进退。特别是《清明上河图》稿本和《蒋介石日记》,也就成为张氏宗族共同的政治筹码。

公元1127年五月初,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登基继承大宋皇位,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公元1138年,南宋迁都临安府(浙江杭州),大宋王朝的臣民怀念北方故土,思乡之情都自觉地寄托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之上,但是此画却已经流落在了金国的民间,遥遥不可及,这也使得此画一时间在社会上艺术声名鹊起……

根据元好问编撰的《中州集》卷七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公元1186年3月30日,金世宗大定丙午年清明后一日,距离北宋灭亡整整六十年。北京人张著第一个在《清明上河图》上用行楷字体题跋,对张择端生平进行了介绍,这是有关张择端生平资料较为可靠的,也是唯一的文字资料。张著在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召见应制,称旨,被授为监御府书画,负责鉴定、管理金朝的内府书画藏品——《清明上河图》也因此再次被收入皇宫,成为金朝内府的珍藏。

后来,元灭金。公元1 2 6 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元朝大都北京的中央政府专门管理图籍典藏和文化管理之中枢机构“秘书监”。这段时间,湖北武当山、龙虎山天师府和当时还是“洪洞老五门”的一干忠于大宋王朝的遗民,一直严守着《清明上河图》里暗藏的天机,并且一直在准备着高精仿本,利用元朝政府的管理不善,策划伺机“狸猫换太子”取得此画,送归南宋,以备“抗蒙”之需!

至元二年(1265),老五门的人隐身为元朝内务府的一名书画装裱师,在一次例行进入秘书监修缮古籍、书画的间隙,联合内务府的秉笔太监,用仿本将原作替换了出来。按原计划此画要先暂存至龙虎山天师府,却不料被这内务府的太监私下将其卖予了武威郡公贾文备……至此,《清明上河图》开始了它在元、明两朝在民间流转的羁旅。

不久,元世祖忽必烈又册封贾文备为昭勇大将军、真定路(治今河北正定)总管兼府尹,他被派往真定府防御驻守。大将军府衙内负责保管此画的人,又趁机将此画盗出,出售给了在北京叩门求官的杭州武林人陈彦廉。后来,陈彦廉盘缠用尽,困顿潦倒又急于用钱,还怕此画事情败露招致祸端,就打算卖掉《清明上河图》。

公元1351年,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十一年辛卯年,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的得意弟子,寓居北京的江西抚州人杨准(字公寿,号玉华居士),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登门倾囊以授,购回《清明上河图》。随即,杨准便借故返回抚州,并于1 3 5 2年在《清明上河图》上写下自己的题跋,将得此画的全部经过,详细记录在图后的装裱纸上。

此后十数年间,百里之外的龙虎山天师府,联合湖北武当山以及“洪洞老五门”,多次往返抚州杨宅,协助杨准开始对《清明上河图》画卷的各种隐秘和创作天机,进行了非常详实地钻研和揣摩。杨准也在跋文中表示:张择端作该图的目的是将当时的社会景象记录下来,以便于传给后代,这超出了许多史学家的能力。画家画得如此之精到和完美,为此竭尽了全部心思和才华,这可是十年之功啊!用心何其良苦啊……杨准在题跋中也痛斥了蔡京等人“权奸柄国”的祸行,在实际上,他真正开启了为世人、为后人对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全部天机、隐秘地揭示……

同声同气的天师府告知张閗光,社会上有人传言说:“民国狂人”刘文典也在寻找这几本遗失的《蒋介石日记》。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写日记,坚持每天用毛笔记录日记,直到1972年,他因卧病不起,手肌萎缩不能执笔,才停写作,几乎一天不落,总共写了20805篇日记,整整装满51个箱子。蒋公在日记中写的都是真的,只是真的未必都写,该记的内容而不记……日记内容涵盖非常多元和立体,大至国家大事、党国大计、人事纠葛、国际局势、国共纷争、两岸关系,小至儿女私情、七情六欲等。真实还原了蒋公每一段人生前后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温度,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政坛内幕均有记载……

蒋介石的日记几乎密不示人,所以民国时期的知名学者反而对此都兴趣盎然,个个都想先睹为快。蒋公的这57年日记,其中的1915年、1916年、1917年三年,遗失于1918年底的福建永泰战役。当时,永泰一役,蒋介石遭到北洋军地围攻、袭击,全军覆灭,损失惨重……他孤身仓皇出逃,其当时日记和书籍大部分失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