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上河图》 ——百年苦旅 第一卷《 上海滩浪滔滔》第十九章 老五门(癸)

(2024-10-28 20:45:07) 下一个

第十九章 老五门(癸)

第二天中午,张閗光先生预约了军统局“四大金刚”之首的沈醉和“四小金刚”之首的王鲁翘,一起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朝天门火锅”吃涮肉。沈醉本来是想三个人先约在附近不远的中央公园里面,那儿有一个著名的茶馆叫“长亭”,抗战时期田汉、曹禺、老舍等人时常在茶馆里聚会,茶馆对联写着“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碗,各奔东西”。因为中央公园连接重庆的上、下半城,故此“两头是路”,此联甚是绝妙……可惜时间上又不允许,只得作罢。

王鲁翘上校第一个先到了,因为他是老五行木字门王家的人,必须要对张閗光先生表达出来最大的敬意,两人闲坐着聊了一些上海滩的变化,和日军近期的战略调整。沈醉少将也提前到了一会儿,沈醉因为人比较质朴,所以深受军统局头子戴笠的喜爱,也正是因为戴笠的信任,沈醉做人也就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很容易交往……

三个人打过招呼,重新坐下。张閗光先生也是差不多地和沈醉聊着与刚才同样的话题,但是,桌上的气氛却隐隐地起了变化,王鲁翘上校慢慢地开始端起了架子,沈醉也是越聊越故作深沉。张先生随即明白了其中缘由,不觉苦笑:中统局的陈立夫局长和哥哥陈果夫,私下里都称呼蒋介石为“三叔”,他们蒋家和陈家其实都是自家人。而军统局头子戴笠虽然是蒋介石的最得力助手,但是依照蒋委员长专断、多疑的性情,戴笠又时时刻刻在提防着老蒋“杀人灭口”……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戴笠只能频频出击,不停地去狂吠、去咬人、去抓人、去审人、去杀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蒋委员长觉得他在做事,他有用,他好使,反而更加离不开他,也只有这样,戴笠才是最安全的。但是这样一来,军统局下面的人就大事小情地忙得不可开交,而且,专断、多疑、善变的工作气氛,就在军统局内部弥漫开来,内斗也越发地激烈……沈醉虽然只比王鲁翘大上了一岁,但他却是军统局的元老,又是戴笠的半个儿子,甚至比戴笠自己的那个败家的儿子还要亲近。所以这两位在军统局真正是“天壤之别”,关系自然很微妙。

三人边吃边聊,觥筹交错,大家又谈到了美军的“盟军中国战区”正在准备和中国军队组建一支“中国空军”的事情,不觉都感到很兴奋,想象着中国空军的力量,可以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

张閗光顺便也提到了《论持久战》这本专著,三个人都是看过的,各抒己见地阐述起来书中的章节。沈醉突然冒出了一句:“现在的抗日战场形势,共产党的军队无论是理论思想上,还是军事组织上,还有民众发动上,都站在了我们的前面。美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他们的整体力量,正在准备重新调整和放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尽管蒋委员长会不断地干扰、阻挠此事,但是一旦美军和共产党的军队联合起来,到时候,抗日战场的形势就更加有利了……”

王鲁翘上校问了张閗光先生明天坐“中航”的班机从重庆飞汉口,再从汉口飞上海的计划,还特别高兴地说,张先生如果去了山东烟台做事情,等于是回家了,还要他代为问候烟台的同宗兄弟们。

这一顿饭吃下来,沈醉少将也更不是外人了,于是张閗光和王鲁翘就当面梳理了一下“上海滩古董五行老五门”的历史过往。老五门的五大家族,原来都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人氏,他们也都是自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称帝,建立后周王朝开始,赵匡胤后补皇宫东西班行首之职,官拜滑州副指挥使之时,就一直追随宋太祖征战多年的贴身侍卫。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一群换命兄弟。曾经有一次,是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来侵犯,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率领军队,在山西晋城市的高平摆开战场御敌,就在战斗将要发起冲锋的时候,后周总指挥樊爱能等人却率先畏敌逃跑了,后周军队的形势陡然变得十分危急!只见赵匡胤带上老五门的弟兄们一马当先,放声呼哨着,挥舞着长刀迅猛冲向敌人前锋——北汉军队硬生生地被这支“利箭”冲开一个阵脚,结果大败溃逃,死伤无数……

大明王朝洪武元年,因为山东海防空虚,而作为第一批军户被迁往烟台市和威海市,共计六千人。其中一千两百人到达烟台以后,就开始扎寨练兵。老五门的人在山西临汾的时候,就和湖北十堰的武当山道士们一样,在门内传承和苦练“太祖长拳”。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从士卒行伍出身的时候,拿命在两军厮杀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格斗经验,虽然汇编制定了只有三十二势拳法,却是招招致命,粘连带打,架势犹如游龙惊凤,威力十足!!后来“太祖长拳”也演变成大宋军队的日常操练内容,在当时,北宋早期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屡战屡胜……也正因为如此,老五门的人在烟台海防守备所初创时期,就已经成为军事战场的中流砥柱。

而武当山门内的“太祖长拳”,则在元末明初的武学奇才张三丰地发扬之下,进化成了以太极阴阳二力为主的道家功夫,中国功夫也正是自此而始,从厮杀搏命的技击之术,演变成了以哲思为先导,进而以武修身,以武立德,崇尚天人合一的宗教艺术之境界……

第二年,大明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七年,倭寇就开始多次侵扰山东沿海郡县。倭寇劫掠过登州(今烟台蓬莱)、莱州(今烟台莱州)、胶州(今青岛胶州)等地,均遭到当地军民的联合抗击。大明洪武七年的七月间,倭寇再次劫掠登州和莱州,大明帝国的开国名将、“海国公”吴祯率部下各卫、各所军士,沿着海岸线奋力追击,同时指挥“江阴四卫”水师巡逻海面抓捕倭寇……倭寇在重创之下一路溃逃,大明水师则一路追击,一直到了琉球群岛附近的珍珠大洋,俘获倭寇的战船和俘虏很多,全部押解到了京师南京。经此一役,倭寇胆怯畏战,后来逐渐开始南下,不断袭扰中国的江苏、浙江和福建、广东等地的沿海城镇,甚至再后来到达了南洋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劫掠——烟台奇山所的老五门张家掌柜的,由于在历次战役中军功卓著,所以被朝廷论功行赏,颁旨擢升为“千户”。

讲到这里,张閗光先生讲了一件特别有趣的现象: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也就是光武帝刘秀32年,光武帝赐日本国名为“倭国”,并赐封“汉委奴国王金印“金印。到了武则天时代,倭奴国深深地感到“倭奴”二字很不体面,所以上书恳请武则天赐名“日本”,日本国学者当时绘制的唐朝地图,把日本九州岛都划进去了……其实这里面也潜伏着日本和我们的国运之争的开始。

到了宋朝时,日本经常派遣妙龄女子跨海来宋朝求得子嗣,带回国去提升本国的人种。但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三次入侵日本失败,突如其来地胜利导致日本人开始盲目自大起来,“神国”思想彻底崛起,认为日本国运大盛,叫嚣"崖山之后无华夏”,甚至还发动了大明万历朝的朝鲜战役和清朝甲午战争……

张閗光见沈醉和王鲁翘听得入迷,赶紧又敬酒,劝大家多吃菜,然后又接着讲下去:“明朝洪武年间的倭寇,出来劫掠的时候,船上还装满着本国的土特产和手工艺品,他们偷偷摸摸地进入中国沿海的各个城镇,首先以赚钱为目的,能做点儿生意就做点儿生意;生意做不成、没吃没喝了就抢一通儿——他们更像是武装走私。但是日本的物产匮乏,所以日本人用来做交换、做买卖的物资,在中国沿海迅速就饱和了日本人根本就赚不到钱了,所以干脆就明火执仗,搞起武装抢劫来了……”

王鲁翘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倭寇只要是由日本浪人、朝鲜浪人和中国的流民、在逃犯组成的,总之都是一些在本国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每一个人都是杀无赦!”

三个人都笑了,又吃吃喝喝了一会儿,张閗光又说到:“倭寇的彻底末落,一是因为戚继光将军的连年讨伐,和万历二十六年大海战,连续掏空了日本的国力,造成他们无力出海;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到了1603年的日本江户时代,日本幕府开发了三座银矿,可以不断地向大明王朝出口白银换取物资,这就是日本的生野银矿(御所务山)、佐渡金矿、石建银矿,它们一起成为幕府财政的重要生命线。在明朝中晚期,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额,已经达到了大约1亿7000万两之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