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灵寺

没错,侍灵寺就是404的谐音。感慨一下什么都不能表达的无奈吧
个人资料
正文

【低俗小说】 第一卷 第四章 早茶

(2025-08-17 17:59:05) 下一个

第四章  早茶

“把前几天存着的茶叶拿出来,嗯,金属盒,上面有标签,写的‘明前’两个字,再来壶开水,我自己冲。再来碗艇仔粥。“丁东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没去拿桌上的菜单,随口对着包房里的服务员吩咐道,然后问坐在餐桌边的司机老李,”饿死了,我先喝碗粥垫垫。你来点啥?“

 

老李摇头:”我吃过早饭了,等客人下来再说吧。“

”先这么多,过一会儿再点。谢谢!“丁东冲服务员示意。

等服务员走后,丁东拿起茶几上的内线电话,打电话给董成:”收拾好没?收拾好了下来吧。226房。“

董成顶着湿漉漉的头发,穿着酒店的一次性拖鞋晃荡着进屋时,丁东的粥才端上了来,刚喝了两口。

”呜呜,坐。“丁东咽下滚烫的粥,没有起身,一边伸手招呼,一边口齿不清地说道。

司机老李起身把董成让到对门的主座上,拿起盛着开水的茶壶给董成面前的碗倒上水。

“我喝碗粥垫垫,没点吃的。你呢?咱是等着王工下来再点还是怎么着?”丁东征询董成的意见。

“不等他了,咱们先点,边吃边等,“董成熟练地把碗筷都烫了一遍,把水倒进老李递过来的水皿里,懒洋洋地回答,然后凑到丁东耳边压低声音道,”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那头支支吾吾的,恐怕老家伙还要来一发。啧啧!”

老李去叫侯在门外的服务员,丁东拿过一个放好茶叶的透明玻璃杯,用暖瓶的的水沏好茶,递到董成面前,口中道:“明前龙井,你品品。”

董成捏着玻璃杯上部,看着杯中依旧在旋转起伏的嫩叶,观察了一下碧绿透亮的茶汤,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看到服务员进来,丁东开始点单:“金钱肚、牛百叶两份,豉汁排骨、豉汁凤爪、白凤爪各一份,油淋菜心两份,虾饺、斋肠粉、流沙包、榴莲酥各一份。”

“刚好到了吃榴莲的季节,不知道你吃得惯这个不?”丁东停下,征询董成的意见:“还加点什么?“

董成摇头,丁东又问:”你是喝粥还是来份汤粉?“

”你喝的什么粥?“董成看向丁东的粥碗。

”艇仔粥。你要不要来一份?”

“不要。”董成毫不犹豫地拒绝,“我到现在还喝不惯这里的咸粥。来碗白粥就行。”

“那就白粥,”丁东对服务员补充道,“对了,再配一份橄榄菜。谢谢!”

看着服务员出门下单,丁东问:“昨晚那个怎么样,还行不?”

“还行吧。”董成云淡风轻地回道。

知道董成的德性,丁东撇撇嘴,道:“回头带你去洗个桑拿。我看你还能不能这么装!”

“桑拿没意思。总得先喝喝酒、聊聊天,培养一下感情吧?”

“矫情!”

两人唇枪舌剑地争论一番,直到服务员进屋上菜。

”我鄙视你!“两个人指着对方,异口同声道,哈哈笑着结束了争论,拿起筷子。

 

”呼!“丁东躺靠在椅子上,长吁了一口气道:”我饱了,你慢慢吃啊。“

董成面露无奈:“没见过你这样的,哪有请客和客人抢着吃的?”

“你看,我就说人不能太熟吧?你就将就着吧。”丁东倒打一耙,“现在没人和你抢,你慢慢吃啊。不够再点。”

不等丁东使眼色,老李起身出门,叫服务员加菜去了。

“想起个有意思的事,你们北京管吃早餐叫什么?”丁东揉着肚子问董成。

“还能叫什么,吃早饭,吃早点,还能叫出花不成。”董成不明所以。

“你知道广东人叫什么?”丁东伸手虚点桌上的碗碟,虚划一圈,“叹早茶!你品品。”

“嗐,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董成专心地对付着一只晶莹剔透的虾饺,口齿不清地回道。

“说起这个,哥今儿给你说道说道,“董成把嘴里的虾饺咽下,喝了口茶漱漱口,摆出一副说书人的架势,”茶楼的雏形是大清朝道光年间的二厘馆注1,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今天广东人特有的早茶文化……”

“牛B!”丁东朝终于缓过神来、得意洋洋的董成竖起大拇指,“说的真好,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语言是个奇怪的东西,你看,大多数北方人说起粤语都会不屑一顾,说上一句‘鸟语’,同时却又把广东的一些词搬过来用,比如说’买单‘、’老公‘,只不过是普通话的发音而已……”

”那是因为香港电影的影响。“董成插话道。

”的确。可你又没想过这些词为什么能在生活中迅速取代我们原来用的词呢?“

”为什么?“董成下意识地问道。

“我琢磨过,因为生动,形象。”

董成想了想,点头。

"就拿叹早茶里的这个‘叹’字来说,本意是感慨,延伸出享受的意思。还有个例子,我们说‘吹空调’,老广叫‘叹空调’,就这一个简单的‘叹’字,你看看,用的多妙,多传神,你琢磨一下。”

董成感慨:“你别说,还真有点意思。不过也就你们这些文科生没事儿会琢磨这些没用的吧?”

”怎么没用?“丁东不乐意了,”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没了这些,民族就消亡了。”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也不用上纲上线吧?再说了,广东话也不是咱汉族的。”

”这我可得纠正您老了,粤语可是我党官方认证得七大方言之一。说起来你们北京话受满语的影响更多,粤语更接近唐宋时期的语言才对。不信?你找个香港人念念古诗词,保证比我们念的好听,因为韵脚更接近。“

”听我说完,“丁东制止了张口欲言的董成,”我不是说普及普通话有什么不好,毕竟有利于交流,但是不是也应该对方言有一定的保护?……“

“我看你是闲的,瞎他妈操心!”董成忍不住打断了丁东,笑骂道。

“是啊!”丁东一愣,摇头笑道,“他妈的,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骨子里还是文艺青年,是他妈的臭愤青!”

两人笑,举起茶杯一碰,齐道:”敬文艺青年!“

司机老李坐在一旁吃菜、喝茶、抽烟,一言不发,笑看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二十三年后,当丁东打电话向一个广东的年青人询问怎么在电脑上把粤语打出来无果后,丁东又想起了这次谈话。

”你怎么不会打呢?“丁东听到对方说不知道后有些着急。

”我只会打个别的字,我们小学也没学过粤语拼音啊。“电话那头的年青人解释道,”那些字我只会认,大多不会写。这有好什么奇怪的?我还算好的,会讲白话注2,像广州、深圳那些大城市里的小孩子,会讲白话的也越来越少了……“

挂上电话,丁东感慨,他当时也就随便一说,没想到现实却在一步步朝着那个方向迈进。

几个月后的2020年9月,当丁东在手机上看完”内蒙古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推行双语教育引起当地人强烈抗议“的新闻后,再一次想起了这次争论,一个荒唐的念头不可遏制地涌了上心头:几十年或者一百年后,蒙古族还会存在么?

 

等董成吃完,和丁东两人山南海北地瞎聊了一会儿,王友贤才姗姗来迟。

出乎丁东的意外,王友贤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上了昨晚的小姐。

让座、沏茶、点餐,丁东急忙招呼起来。

”看来昨晚二位交流的不错嘛。“董成毫不客气地调侃。

王友贤也不尴尬,只是”嘿嘿“地笑。

和董成对视一眼,两个人心照不宣:老房子着起火来不得了啊!

糕点很快上齐,几人边吃边聊。

”怎么样,美女,昨晚给你猜的谜语才出来没有?“丁东笑呵呵地问王友贤身旁的小姐。

昨晚为了搞气氛,丁东出了个擦边谜语给她。

“他身上有一个器官,”丁东一指王友贤,“大的时候很大,小的时候很小,最大时是最小时的十倍,你猜猜是啥?”

小姐只是笑。

丁东催促:“猜出来没有?”

小姐仍是羞涩地笑,终于用手指指王友贤的下半身。

“不对,就知道你会想歪。”丁东一脸严肃,伸出一根小指,“假设,假设啊,他最小的时候是这么大,大的时候,”丁东把两只手都伸出来,并在一起举起来示意,“十倍,十倍差不多有这么大,你觉得可能吗?”

当时的包房里一阵哄堂大笑。

临别时,送他们上了电梯后,丁东还一本正经地叮嘱道:“你们俩回去想想,明天再问。”

这会儿想起来,丁东再次调侃道。

美女放下筷子,一本正经地答道:“我们俩昨晚猜了一整晚,到现在没猜出来。”

丁东一口茶喷了出来,他望着脸色苍白眼圈发黑的王友贤,差点脱口而出“可不是猜了一整晚嘛!”

“咳咳咳,”董成咳嗽了好一会儿,这才止住,打岔道,”我说丁啊,你这是瞎扯的还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啊!“丁东无奈。

”那到底是啥?”

“瞳孔啊,你说还能是啥!”丁东理直气壮。

“哦,”董成恍然大悟,停了下又道,“不对,你昨晚说你的不像我们俩的差那么多倍……”

“废话,我他妈的深度近视,瞳孔变化比不上你们正常人啊!”

 

注1:二厘馆是茶楼的前身,大多是一间平房,几张木桌、几张木凳,供应茶水糕点,路人可以歇脚谈话。一盏茶两件茶点(这就是广东人口中的“一盅两件”)的消费不到二厘银子,故称二厘馆。

注2:白话,粤语届的”官话“,广州人香港人使用的粤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