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园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个人资料
澳洲紫薇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世界教会简史下半部分(十九、二十世纪完结篇)

(2025-02-06 00:17:08) 下一个

八、十九与二十世纪

1、海外宣教运动

当时欧洲各国政府在扩张海外殖民地,教会看到了海外广大禾场很需要福音,就差派宣教士去各个国家,威廉克里为现代的宣教之父,

他不但写了宣教的书,自己也亲自到印度去传教,主要工作是翻译圣经,编英文和印度文字典,便于后来的宣教士前赴后继。第二位是去缅甸的耶德逊。第三位是伦敦会的马礼逊,

1807清朝时来广州的第一位新教的宣教士,做翻译圣经,英华字典,做了非常好的预备性的工作,影响了后来的戴德生。一些教会曾经举办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纪念活动。1841年英国的李文斯顿去非洲宣教,积极推动禁止贩卖黑奴的运动。戴德生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宣教士,1854年从英国来上海,在浙江一带做医疗传道,1865年创立了中国内地会。

他们穿中国人的服装,跟中国人住在一起,是属灵的大复兴带来的宣教运动。

2、圣洁运动与五旬节运动

约翰卫斯理的循道会要求信徒除了悔改信主,还要成圣,1908年成立了拿撒勒人会,是离开循道会以后,从圣洁运动里面所产生的一个新的宗派。五旬节运动就是灵恩派,也是从圣洁运动里面发展出来的,追求圣灵的洗。1901年帕翰在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州成立伯特利圣经学院,教导每一个学生都要追求五旬节的经历,就是要受灵洗,说方言。

传遍美国、北欧、英国、德国、印度和中南美洲,在拉丁美洲五旬节运动的影响是最大的。诗歌与黑人的灵歌风格相似。全球纷纷成立,如神召会,还有神的教会(church of God),四方福音教会,开始有女性的讲员。

3、灵恩运动的发展 圣洁运动影响五旬节运动,五旬节运动影响了灵恩运动。五旬节运动发展到1960年,第一波是20世纪初期,第二波就是1960年代,有了新气象,灵恩复兴运动,又称新五旬节运动,灵洗是必须的,说方言也非常重要,但没有讲说方言是绝对的标记,第二波的影响比第一波更深,更远,出版了很多的书籍和杂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60-70年代,嬉皮士,摇滚音乐逐渐兴起,诗歌也有很多摇滚音乐的特性在里面。影响了很多的大学生,80年代洛杉矶一位叫John Wimber, 发起了第三波的灵恩运动,被称为葡萄园运动,吸取第一波、第二波的教训,在第三波的时候,就更注重圣经,更注重祷告的重要性,很注重医病、赶鬼,这方面的属灵经历,就遍及世界各地,很强调权能侍奉,依靠圣灵的能力布道、赶鬼、传福音,今天的灵恩派教会大部分是受到第三波的影响。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100年的时间里面 ,灵恩运动在世界各地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数占新教的一半。

4、基要主义与福音主义

灵恩运动他们派福音车去偏僻的地方传福音,1994年在多伦多开始了一个多伦多祝福的灵恩运动,被圣灵充满或哭或笑,有很多超自然的经历,对正统信仰造成冲击,所以正统信仰的人纷纷召开圣经的聚会,来表明福音的基要信仰,尼加拉《基要信仰5要点》:1、圣经完全无误,2、基督完全的神性,3、基督为童贞女所生,4、基督代替性的赎罪,5、基督身体复活与肉身再来。从1920年代开始,持守基要信仰的人就被称为基要派,表明与现代派和自由神学相对立。

1940年以后,基要派有两种看法,有人主张脱离已经被现代派所把持的所属的教会,主张要联合基要信仰的人,就在1942年成立福音派全国协会,称自己是福音派。1951年组成了世界福音团契。福音派注重基要信仰,还有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参与,很热心传福音。基要派过于保守。福音派透过神学院来训练传道人,组织宣教机构差派宣教士,出去做宣教的工作,出版了很多神学书籍和杂志期刊,如《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可以上网去读。

5、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国际宣教士会议后,基督教各宗派积极寻求联合,这次会议1200人参加,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占80%。1948年成立普世基督教协会,以基督的名义从事政治与社会运动,而一般福音派教会要政教分离,所以不愿意加入。福音派人士在1966年在德国柏林召开了一次世界福音会议,面对世界现况,福音派的人应该怎样来应付,1974年在瑞士洛桑又召开一次普世福音化的国际会议,发表了洛桑宣言,强调在基要真理上寻求合一,在普世宣教上要同心协力,应该关怀社会与贫穷地区的需要,有2000多人参加,世界各地15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

6、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发展

东正教在19-20世纪进入了新的阶段,持续发展。1961年东正教加入普世教协,跟基督教的主流教派保持密切的联系,有相当的影响力。天主教20世纪前半叶,仍然采取坚持传统,反抗现代的立场,1958年若望23世当选为教皇以后,开始有所改变,他认为教皇应该向现代世界打开大门,来回应现代人的真正需要,1962年召开梵蒂冈的两次会议,1963年他去世,继任的保罗六世继续主持这个会议,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从62-65年,望弥撒准许使用各地方言,以前一定要用拉丁文。崇拜仪式可以配合当地的文化,与其他基督教教派对谈,促进彼此的关系。跟东正教撤销了1054年互相开除教籍的案件。称基督教新教为分离的弟兄,态度上比较友善,不再当作敌人。他们也派代表参加普世教协,但仍然坚持教皇无误,坚持对玛利亚的崇拜。

7、二十世纪宣教运动

1934年威克里夫圣经翻译协会成立至1980年,圣经被翻译成1600多种语言,宣教历史分三个大时期:1、1792年威廉克里成立宣教差会,主要是在沿海宣教,称为沿海宣教时期。2、到了1865年代,戴德生中国内地会成立,称为内地宣教时期,3、1934年汤臣成立圣经翻译协会,称为族群宣教时期。过去认为跨洋过海是宣教,但汤臣认为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语言的族群,就是一个宣教工场。

1946年开始,美国校园团契每三年举行一次学生宣教大会,在伊利诺州立大学,每一次都有将近两万人参加,很多年轻人献身宣教,几乎现在西方国家宣教士的来源都是从这个宣教大会出来的。

1950-1960年代,福音传到非洲很多新的独立的国家,到1980年,非洲就有2亿基督徒。1970-80年代,有很多环球布道家,如葛培理。

 

补充:二十一世纪概况

截至2022年,全球基督徒总数约为2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约32%。基督教主要分为以下宗派及其信徒数量:天主教:约12亿人,占基督徒总数的46%。新教:约11亿人,占基督徒总数的42%。东正教:约3亿人,占基督徒总数的12%。在新教内部,五旬节派/圣灵派等独立教会增长迅速,信徒数量已超过传统新教宗派。 

从地理分布来看,基督徒人口最多的地区已从传统的欧洲和北美洲转移至非洲和拉丁美洲。截至2020年,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基督徒人口占全球基督徒总数的一半以上。 

总体而言,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南半球的发展尤为显著。然而,各宗派的增长速度存在差异,独立教会和福音派等派别的增长尤为突出。 

资料来源:CHINAGOSPELTIMES.COM

根据2024年的最新估计,全球主要宗教的人口分布如下:

1、基督教:约26.3亿信徒,占全球总人口的约33%,是全球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在非洲和亚洲的增长尤为显著。
2、伊斯兰教:约19亿信徒,占全球总人口的约24.9%,是全球第二大宗教。

3、印度教:约11.61亿信徒,占全球总人口的约15.16%,是全球第三大宗教。

4、佛教:约5.06亿信徒,占全球总人口的约5.06%,是全球第四大宗教。

5、无宗教信仰者(包括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约11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约16%。

请注意,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可能略有差异,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注:这是世界教会简史完结篇,主要参考自苏文峰牧师的《世界教会历史》系列讲座培训课程视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