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园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正文

世界教会简史下半部分(十八、十九世纪)

(2025-02-05 00:12:41) 下一个

七、十八、十九世纪

1、美洲的属灵大复兴

圣公宗1607年就已经到了美洲,1620年公理会会友从英国搭五月花号到美国的波士顿附近,后来就成为感恩节的起源。

1628年英国的清教徒也开始移民到美国东海岸的麻州。美国清教徒很注重高等教育,1636年建立的哈佛大学就是清教徒所设立的。后来的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这些私立学校大部分也是当时的基督徒所设立的。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传道人、宣教士。1663年第一间浸信会在麻州成立。18世纪美国东岸十三州的殖民地中,产生了大觉醒运动,指的是1725年到1760年间所发生一连串属灵大复兴。首先是由爱德华兹在麻州的讲道点燃了复兴之火,

后来有一位英国的布道家叫怀特菲,去各地野外布道,带来了空前的复兴。

他们非常注重认罪悔改的信息,大觉醒运动影响非常深远,唤醒了牧师、传道人,也奋兴了会众及教会。各宗派团结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培育人才,间接影响美国独立建国的发展。

第二次大觉醒1787-1830年,美国独立战争以后,是属灵很低潮的时期,上帝兴起一位布道家芬尼,在大学空地上主领奋兴会。

野外布道会听众自带小帐篷,一连几天听道,带动了长达半世纪的复兴。布道家慕迪在南北战争以后被神兴起,也常常搭帐篷布道,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听道。

中国30-40年代,宋尚节他们的布道风格与慕迪相似。后来50年代美国的葛理翰布道家也跟芬尼、慕迪非常相似。因为属灵复兴运动,英国,美国差派了很多宣教士,没有属灵复兴就不可能有宣教运动。

2、英国的属灵复兴

18世纪英国因为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巨大变化,蒸汽机、火车、科技的进步,帝国主义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繁荣带来社会道德败坏。福音信仰的人看到人民的疾苦,就很努力要实践圣经真理,改革英国社会。赫尔德从事监狱的改革,锐克斯开办主日学学校,是现代主日学的起源。韦伯福士在国会议员任内,极力主张要改革奴隶制度,反对帝国主义扩张。《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是贩卖奴隶船的船长,他与韦伯福士一起反对贩卖黑奴,经过很多年艰苦奋斗,英国终于在1833年早于美国就废除了奴隶制度。

1844年基督教青年会由威廉斯在伦敦设立,青年会与女青年会到现在遍布全球各地,本来是一个传福音的团体,像慕迪布道会都是由青年会主办的,后来渐渐变成了纯粹的社会服务机构。1860年卜威廉想脱离循道会,创办了救世军,立志要向英国最黑暗的角落进军,传福音和社会救济是他们的口号,今天救世军遍布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团体,社会上一般民众非常欢迎他们。

为什么叫救世军?因为他们的团员都要穿有十字架标记的军服,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服务社会,他们所谓的上校,中校,士兵,刚刚进来的称为士兵,日后升级,负的责任就不一样。

另外一派脱离安立甘教会,成立新教会,1827年,反对圣职制度,成立普利茅斯弟兄会,现在的弟兄会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倪柝声所领导的聚会所运动,受到弟兄会的影响很大,戴德生也受到弟兄会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抢救灵魂,直接布道才是最重要的,戴德生影响了中国很多教会。大觉醒运动和属灵大复兴,对海外的华人教会和国内的家庭教会都有很深的影响。

3、独一神教与美国本土的异端教派

(1)独一神论 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像台湾的一贯道也是受其影响的。

(2)耶和华见证人 创办人为罗赛尔,

1870年在美国宾州成立耶和华见证人的查经班,后来出版了守望台杂志。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不相信耶稣基督的神性,也不相信基督身体复活与再来,发展迅速,成为国际性组织。

(3)摩门教 1830年由史密斯创办的,

在纽约设立了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认为所有教会都离开真道,他自称在1827年得到上帝特别启示,翻译成了摩门经。摩门教总部盐湖城。他们很注重传教,年轻人高中毕业就要服役两年,到国外宣教。

(4)安息日会 1831年在纽约州一位叫米勒的人发起的福临运动,称耶稣基督1843年将会福临,结果两次预言都失败。

1863年他的门徒怀爱伦成立了基督福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

透过医疗保健与学校的教育传教,发展到世界各地,他们的杂志特别注重身体保养,他们还办了高水平的医院,守安息日。

(5)基督教科学会 1866年美国的爱迪女士创立了基督教科学会,宣称自己得到上帝直接的启示,写出了科学与健康一书,1875年出版。

认为圣经有很多错误,她的书是没有错误的,是一种泛神论的教导,总部设在波士顿。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美国是很有份量的一份报纸。

4、天主教对现时代的回应

设立了很多天主教学校,他们认为公立学校是异端,所传播的是自由主义,是无神论的思想。教皇庇乌九世在1854年颁布了玛利亚没有原罪的教义。在中世纪有玛利亚升天的说法,因此天主教徒对玛利亚有非常特别的敬拜。1869-1870年召开了梵蒂冈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教皇无误的教义,同年教皇失去了罗马城,搬到了梵蒂冈区域里面。后来继任的教皇也都反对公立学校的路线,反对自由化,敬拜玛利亚,但教皇无误就没有特别强调了。

 

注:此文写于2018年,主要参考自苏文峰牧师的《世界教会历史》系列讲座培训课程视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