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园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正文

世界教会简史下半部分(十七、十八世纪)

(2025-02-04 00:15:22) 下一个

六、宗教改革之后,到17、18世纪教会的发展

1、重洗派

反对婴儿洗礼,信徒必须重新受洗。重洗派被认为是异端,其中之一是艾门派,他们不能开车,有自己的农庄,用天然肥料,农产品特别好。他们拒绝一切现代文明,家里没有电灯,没有电冰箱,在地下室挖地窖,这个艾门派现在还存在于美国东岸,妇女穿单色衣服,蒙头,三百多年来都是相同的生活方式。

2、天主教反改教运动

开始是用武力攻打更正教国家,后来采取在教会内部改革弊端,希望使天主教重新复兴,其中最重要的一位罗耀拉,在1540年设立了“耶稣会”,以服务,救济,学术训练,宣教差传为宗旨。

他们的宣教士像其他修道士一样,是单身,几乎都是学者,在科学和文化方面有很高的素养。他们都有这样的心志,无论是被差派到非洲,美洲,中国,亚洲,印度,出去了就不准备回来了。中国清朝初年天主教宣教士里面,像利玛窦,汤若望等,就是耶稣会的宣教士。上面三位宣教士手上都拿着书,或者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方面的仪器,让中国人可以亲近他们,接受他们,下面是中国(官员)士大夫和他的妹妹接受天主教教义。

3、三十年的战争

1618年爆发了大的战争,原因是波西米亚,就是今天捷克这个地方,兴起反新教的暴动,新教诸侯不服皇帝偏袒天主教,就宣告反抗,所以天主教军队就来镇压,引发德国与中欧全境的战争,后来丹麦、瑞典、法国都卷入了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年。1648年签订了《西发里亚和约》,允许各诸侯决定自己境内的宗教信仰。经过30年战争,德国和中欧几乎变成焦土,死伤不计其数,光德国人口就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战争没有为天主教带来任何好处,地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直到如今。30年战争以后到现在,称为现代教会史;而之前1517-1648称为近代教会史。

4、荷兰的局势

加尔文的改革宗信仰在荷兰发展以后,到17世纪的时候遭遇到亚米纽斯派的挑战,他们否定加尔文思想,如神的预定、拣选这些观念,就上书给荷兰政府。

加尔文思想归纳为五个重点:TULIP

(1)全然败坏或完全无能为力Total Depravity

(2)无条件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

(3)限定的代赎或特定的救赎Limited Atonement

基督的救赎只为了拯救蒙拣选的人。

(4)不能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

(5)圣徒永蒙保守或一次得救永远得救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亚米纽斯的抗议文的五个重点:

(1)自由意志或人的能力

(2)有条件的拣选 人要有正面的回应,神才会拣选

(3)广泛的代赎 为全人类安排救赎,但基督的救赎只对相信他的人发生功效

(4)人可能抗拒圣灵

(5)信徒可能从恩典中堕落

亚米纽斯的信仰在荷兰遭到谴责,但在荷兰境外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天福音派里面接受这两种思想的教派都有不少。

基督徒的信仰最重要的是个人与神的关系,基要真理不能妥协,在同样的信仰里面,你可以用公理会的制度,用会众制度,用主教制度,用长老制度,或者在诗歌上面喜欢哪一种风格,各教会可以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这是改教运动带来的好处。

5、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从1555-1700这段时间在英国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清教徒属灵运动,起源于加尔文宗信仰的人,认为英国国王的改教不够彻底,保留了不少天主教的错误,他们要求彻底改革,使教会洁净,to purify the church,所以就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s.到了英王查理一世的时候,国王跟清教徒所掌管的国会发生激烈冲突,发生了内战,

国会在1643-1648年在伦敦召开“西敏大会”,制定了“西敏信条”和“西敏要理问答”,也制定了崇拜指南来改革英国的教会。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国会,将查理一世公审定罪,判死刑。从此以后,克伦威尔以护国君的头衔来继位,以清教徒的理念治理国家。

克伦威尔死后,1660年查理二世又复辟成为国王,英国国教再度得势掌控国会,逼迫清教徒,导致大批人移民美洲新大陆,也就是后来乘五月花号美国公理会这些会员们,在美国成立了新的教会。他们留下了很多圣经的注释,灵修的指南,教牧的典范和神学著作,清教徒影响英美各宗派教会非常深远,一直到今天。清教徒不是一个教派,是一种思想运动,对西方教会和中国教会都有很大的启发。他们相信职业就是你的呼召,你是上帝的管家,要尽心尽力成为社会上的好公民。所以为什么新教国家在经济上,在科技上会特别发达。当时在英国受逼迫的人中有一位作家叫本仁约翰,因为不参加国教聚会,被关在监狱12年,在狱中他写出了基督教最著名的一本书《天路历程》。

6、不从国教者

清教徒中有一派人士主张每一个教堂直接属于耶稣基督,不受君王或主教的管辖,被称为独立派,或者堂会派,Congregationalists,中国称为公理会,就是群众来制定教会的道理,是从英国国教脱离出来的一个新的宗派。

脱离国教的人中,有一个司米特,在1609年带领会员避难荷兰,他采取成年的信徒才受浸的,就是重洗派的观念和做法,而且加入当地的门诺会,之后1612年郝伟士带领一群会友从荷兰回到英国,建立了第一所的浸礼宗,就是今天所讲的浸信会。浸信会是从英国国教脱离出来,从清教徒和重洗派出来,先在荷兰,再回到英国以后建立的,在神学上就采取亚米纽斯派的信仰,1633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间的加尔文宗的浸礼会,这两派教会都发展很迅速。1639年的时候,在美国新大陆的罗德岛,由威廉斯领导建立了美国第一间浸信会。现在浸信会在美国是新教最大的教派,后来称为北美浸信会和美南浸信会。

7、英国的循道运动

循道运动是在英国国教里面灵命复兴的运动,到18世纪的时候,约翰卫斯理与他的弟弟查尔斯卫斯理,

还有怀特菲,是一个有名的布道家,

他们1731年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组成了“圣洁会社”,被称为循道派Methodists。他们遵循圣经的方法来灵修,来服事,过圣洁的生活。约翰卫斯理骑马走遍英国,在各地野外布道,在50年中平均每周讲道15次,每年骑马路程15000多华里,他说全世界是我的牧区。弟弟查理卫斯理在音乐上多才多艺,“听啊天使高声唱”这首圣诞诗歌就是他写的。当时还有一位很有名的作曲家韩德尔,

他所写的《弥赛亚》就是那段时间写的。约翰卫斯理在他离开世界以后,1795年循道会正式脱离英国国教,是这个教派籍着移民到美洲发展,奠定了循道宗教会的基础。在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循理会,循道会,行道会,圣洁会等。

 

注:此文写于2018年,主要参考自苏文峰牧师的《世界教会历史》系列讲座培训课程视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