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

眼外眼内皆视线所及。眼外的世界多少真?眼内的自己看得清?
正文

随笔 32

(2025-02-21 11:48:19) 下一个

夜不寐,想要回头看历史画廊,谁知时光模糊了记忆,只记得《驿动的心》的歌词:“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記, 经过的事已隨風而去。 ”只能给自己一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凄美,大概是古龙《三少爷的剑》里的一个句子,叫人印象深刻。中学读中国文学简史知道有柳永这个人,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就算看了也未必能体味个中滋味。

记得当年读中国文学简史,一个头两个大,诗歌缘起于劳动;诗经的风雅颂;乐府的名人司马相如;诗仙、诗圣、诗佛;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占少数的女诗人李清照 《声声慢》。我秉承自己小学读《好公民》某一课的文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认知,文学人物的时代背景、写作技巧,无论是文学科或华文科,除非在测验考试范围内才匆匆一览,否则一律无视跳过。

好像是华文课文,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潇洒深得我意。臧克家《老马》因为诗文篇幅短小精悍,那只马的委屈跃然纸上(后来在中学代课华文,原意是介绍给中四学生去看这篇诗文,丰富一下学生的文学审美观,后来学生反映给我,他们的华文老师回来了,讲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搞得学生云里雾里,觉得艰深难懂,哈哈哈,其实我还希望有机会的话,学生在作文或写作时能引用一二,听了只能一笑置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