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页

用文字种一片花园,邀白云来做客。
正文

《捡石刻石记》

(2024-06-24 08:43:15) 下一个

《捡石刻石记》

(小石头记)之十八

 

 

 

 

母亲的玻璃柜内有二个卵石雕刻是出自我的手,一个是扁形的是猪肝色的刺猬,一个是拳头大小红色卵石,用线刻的方式,雕刻了瑞猴抱着寿桃,桃子是利用石头上的黄颜色巧雕的。二个作品用的都是简笔写意的手法,廖寥数刀,唯求传神。

着这两件小玩意,就回想起八八年我上大学之前的三周打工经历。那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利用学了十年的玉石雕刻的手艺,到上海闵行县曹行一家私人玉雕作坊打工。

那时的曹行是离市区很远的郊区,得换三辆车,二个小时才能到。作坊位于一所小学的操场边,几间很简易的房子内,摆了五六台玉雕机,一台摇头电风扇噶啦嘎啦地转着。我每天都非常卖力的工作,挣个二十五块的日工资。只有中午吃饭的时间,才稍微有点空暇,我就抓紧吃完饭,跑到外面逛一逛,看一看这个平时没有理由来的小镇是什么样的?

 

这是个极普通的郊区市镇,没有白墙黛瓦,襟水枕桥江南小镇的风貌,只有毫无特色的水泥房,路倒是新修的,有不少乡办企业,做一些加工业。镇上的妇女大都依在门或窗下,用金属小勾针编织着各式棉线花样。先是小块的勾,然后将小块的连缀成台布、窗帘,再送到外贸收购站,换些家用。

 

街边摩托车快速地驶过,惊走闲散放养的乌骨鸡,白羽蓝颜乌脚的乌骨鸡据说很滋补,城里要卖很贵的价钱,且不容易买得到。

 

在一处新修的老年公园外,我发现有新堆的卵石,可能是用作园中铺地用的,色泽斑杂,大小殊异。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使出拿手本领,挑石头。八月中午的太阳很火辣,晒得脑袋晕乎乎的,脚下的卵石也烤得发烫,没一会儿,汗滴在石上,滢湿了衣裳,幸好,眼睛还很雪亮,寻寻觅觅淘中了这二块宝贝疙瘩。一块较细腻,一块有点毛糙。稍作构思就动手雕刻,细腻的一块将底边磨平,利用较尖的一端,左右相对雕了内弧面,阴刻二个小小地半圆弧,就成了刺猬的脸和眼睛,顺着背脊的弧度,勾勒了几笔,就成了刺猬背上的硬毛,其余都保留原石的模样。另一个拳头大小的则刻了“瑞猴祝寿”。

 

我学玉石雕刻手艺将近十年,作品也不少,但从没为自己留下过作品,这是仅有的二件。

 

结束了三周打工,我将二件卵石雕刻送给了母亲,怀里揣着挣来的伍佰多元钱,开始了大学生活。

 

后记

两件三十六年前用捡来的卵石雕刻的作品。今春重回到我的身旁,握在手里,感觉到时光的分量,背景的雪在渐渐消融,留刻在石头上的印迹,是仅属于你和时间的私语旁白。也为曾经的学艺生涯做了注解。

2/22/24记于美东叠石山房。

这幅《切玉图》是我按记忆中曾经十四岁时第一次端着一块玉料切割时的场景绘制的。当年看着眼前脸盆大小的斩坨快速转动,呼呼地声响 ,带着风和水雾,,战战兢兢地怕切掉手指的的感受,至今还历历在目。这种斩坨和(故宫琢玉图)里描绘的工具一模一样,只是清代的是脚踏转动的,八零年使用马达带动皮带转动的。后来才改成瓶口大小金刚砂片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白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鼓励
白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金玉屋' 的评论 : 有的,要用水来冲,边雕刻边用水降尘。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白页的文章娓娓动人,让我看到了岁月留下的印记。雕石二十多年犹如刚雕完的一般真实,值得珍藏!
金玉屋 回复 悄悄话 很好,中华的玉文化就是和石头的缘份。雕刻石头有粉尘的问题吗?
白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夸奖,我和石头的缘份很深,捡石、写石、咏石,画石,等我慢慢说来!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喜欢收集石头,不敢说收藏,因为喜欢买便宜货。你的手艺真不错,传神。我都是一些原石。不会雕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