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母亲 6 - 穿针引线

(2024-05-21 07:59:03) 下一个

前面提过, 母亲自嫁进我家, 就没有婆婆, 家里洗衣做法, 缝缝补补就由娘一手挑起来. 过去的妇女孩子多, 有句话说: 吃饭时都是嘴, 睡觉时都是腿. 母亲那时不但要操持一家人的吃饭, 更要做一家人的衣服. 过去人从纺线织布, 到一针一针缝衣, 再到做鞋, 工作量是很大的. 在我的印像中, 母亲通常给每人每年至少三双单鞋, 一双棉鞋, 棉袄两件, 棉裤一件.  母亲通常是夏天做鞋, 秋天做棉衣,冬天纺线, 拐线给来年春季织布做准备. 一年四季针线活从不间断, 而且安排合理. 母亲冬天夜里总在纺线, 记得有许多次, 父亲和我们都睡了, 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纺线, 父亲会向母亲发脾气, 嫌她的纺线车声影响他睡觉. 因为父亲的严厉, 在他吼母亲时, 我们孩子们都装着没听见, 没人敢说替母亲说句公道话. 现在想母亲该是多么累, 她比别人都起来的早, 长长的一天比别人都忙, 她该是多么想早早结束一天, 上炕关灯就睡觉呀! 但想着许多的针线活, 母亲总是晚上抽时间做, 她不但不能得到体谅, 还要遭到训斥, 还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 母亲该是多么的大胸怀, 忍辱负重. 这种意识是我成为人妻, 成为孩子妈后才有的.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在我记事时起, 母亲不但给我们自己一大家人量体裁衣缝制衣服, 还承担了舅家, 姨家, 两个姑家的衣服. 因为家里的缝纫机添置的早, 看似减少了母亲的工作, 但又极大的增加了母亲帮别人做衣服的量. 在没有缝纫机前, 母亲只是帮这些亲戚裁衣, 有了机子,大家突然都觉得一针一针太慢,要我母亲帮她们连剪带缝,可怜母亲不但要花费功夫,还要自己准备缝纫线。村里的 , 门子的人也喜欢找母亲裁衣, 说是母亲裁的衣服穿上舒适. 那时没有尺子, 没有粉笔, 娘经常用她的手指量布, 小土疙瘩划线. 娘也及有创意, 她会把不同年领的人分段, 如鞋样子, 5岁的, 10岁的, 15岁的, 成人的, 衣服也一样, 大人的, 小孩的, 都用纸张剪出样子, 我就记得母亲的纸样子就有好几本书那么多. 要裁衣时照着样子, 再根据年龄, 胖瘦作以适当调整, 就会对成人是恰到好处, 但对孩子的衣服, 总是捎许大一些. 今年捎大, 明年正好, 后年还可穿, 做到大人孩子都满意. 人们亲切的叫一声嫂子, 姨,姐和他爸婆, 母亲就开心的忘了一切的劳苦。

有一家人有妯娌三个, 都喜欢找母亲裁剪衣服,总喜欢傍晚来, 母亲每次花费个把小时东量西量, 因为大家总是买尽可能少的布,想裁尽可能大的衣服,到剪裁完母亲总是礼貌的把她们送到门口,这时她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她们家的家长里短总要说给母亲听, 上到公公婆婆, 下到各房的孩子怎样打架,加上她们妯娌间的勾心斗角。可怜母亲又困又冷, 又不好意思打断,这些招到姐姐的很多抱怨。后来姐姐坚决不学裁缝,尽管姐姐可以给自己的家人做非常好的针线活, 可以裁剪很合体的衣服, 但亲戚外人不知道姐姐的手艺。

两个月前和我小姑的女儿联系上, 我们聊的非常亲热, 像是回到了过去半个世纪前。几十年不见, 人真的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她家姊妹四人,没有一个考上学,但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大表妹做着农活, 跳着大殃歌舞, 但却保持着写作的热情, 而且写的都非常好, 每两三天就发个微信朋友圈。为此她还特意给我母亲写了段回忆小文(后面我会附上), 发朋友圈发给我,但看完文章我心里就非常不舒服, 过去我知道母亲给她家经常做衣服, 但不知道每年花那么多时间帮她家,说是小时我小姑每年带她们姊妹两个, 来我家住几周专门做衣服, 尤其说她结婚的几套服装都是我母亲给她做的,我心想要结婚的姑娘, 二十几岁了, 自己不会做吗?由于母亲去世很早, 我们姊妹心中一直觉得是母亲一辈子操劳太多,谁家求她她都不拒绝。表妹一定不知道我的感觉, 不然她一定不会写出来。

母亲的心灵手巧不光体现在一般妇女都不会的裁衣上, 还有剪纸花, 描图样. 谁家要娶媳妇, 嫁女, 都喜欢来叫娘来帮着出主意, 布置新房, 剪窗花纸. 人们有白事也总叫母亲, 因为她能描图, 能用面捏许多小动物, 再油炸, 看上去微妙微俏. 陕西当地风俗是, 当人去世时, 风行送花圈, 抬食烙, 食烙即用面疙瘩捏的小动物, 花样, 再用油炸.

过去每家都需要自己织布. 织布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 要经过纺花, 纺线, 倒线, 经线, 再上织布机.

母亲还有一样绝活就是, 经线 - 织布前的最后一道程序. 很多妇女都需要娘协助他们经布, 因为这个过程要计划, 计算, 和大量的跑步, 尤其是织方格布更为复杂, 多数人算不清楚. 在漫长那天,几个村妇拿来已经倒好的线,在我家门前的空场上摆开经线的阵势:丈量好要织布匹的长度,在两头各楔一个短木桩,把一个个倒在竹筒上的线娃儿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锭子上,然后一人手握几十个线头,拉着线头呼啦啦行走在两个短木桩之间。经线的场面十分壮观,两三个人在协作中分工,在分工中合作,忙碌得天衣无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RS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里飞奔' 的评论 :
谢谢阅读,你是生长在新社会的人 :)
80年前农村那时候缝纫机很少.
风里飞奔 回复 悄悄话 我妈妈也是非常心灵手巧,不过好像没有这么热心助人:)只给我们自己家人做过衣服。那时候感觉每家人都有缝纫机,都自己做衣服。
RS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你说的太好了,我母亲过去常说的话是,帮助困难人比进庙烧香拜佛更重要。无私和牺牲的代价很大,常常让我心痛。
RS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枫大叶' 的评论 :
是的,我母亲太善良,不拒绝别人的求助,使他们成为习惯。所以学会拒绝人很重要。
RS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是的,心灵手巧,非常能吃苦。谢谢阅读支持!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善良是人类最深沉的博爱,言传身教,留给儿女最好的财富和遗产。吃亏是福,要多少时间和经历,才能明白。无私和牺牲,是神的品德、基督的风采。

有慈亲如斯,善哉善哉。
高枫大叶 回复 悄悄话 能者多劳,老人过于善良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真是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母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