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gie_in_LA

旅居美国洛杉矶的电影记者、影评人、影迷
正文

深入探讨什么样的人才会不断陷入有毒关系无法抽身

(2024-06-23 19:14:47) 下一个

#驯鹿宝贝# ( Baby Reindeer) 看了这个剧能理解在没有大明星的基础上居然有那么多人都说好,口碑爆棚,确实是用了一个很新颖的方式再次探讨了受虐者的内心历程。有点像去年的那个狗狗R级电影《Strays》,后者的主角小狗也是深陷有毒关系难以自拔。这样的作品不是重点讲述施虐者的恶毒,而是探讨为何一些人总是陷入这种关系,什么样的人才会成为 Baby Reindeer?而这两个作品最绝的就是一个选择了男性作为受害者,一个选择了狗,都刻意避开将女性作为受害者,但最终最容易共情的反而是女性。

 

剧集营销角度是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骚扰,可是在探讨为何这个女人一直跟踪他、对他痴迷的同时,也展示出为何这个受害者却一直不忍心报警,渐渐地反而习惯了被这个跟踪狂关注。他过往的遭遇显示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渴望被关注、被看到、被爱的人,但因为事业一直毫无起色,处于生活底层,如果突然被关注,无论对方是一个霸凌者还是一个跟踪狂,他都愿者上钩,并产生依赖感,而无法离去。

 

我最喜欢本剧的地方是它选择了一个男性作为主角,而不是一个女性。跟《Strays》选择从狗的角度出发一样,这都是有目的性地避开将受害者塑造成为女性。因为这两个故事都是要探讨受害者究竟为何成为受害者,确实他们都有自己的问题。如果定为女性,就会被责骂成“受害者有罪论”,在如今的时代,必然会引发女权主义者的不满。而这样最终就达不到反思的目的,而只是推卸责任,认为“女的有什么错?” 目前在社会上,只要谈到这个话题,都避开受害者本身的经历和背景,只是重点放在骂施虐者。可是这其实没有谈到事情的本质,没有真正让人们了解受害者之所以成为受害者的原因。于是,很多女性即使走出了一段有毒关系,还是会继续陷入另一段,不断重复。

 

本片男主就是如此。把他换成女性完全没问题,相信很多女性有过相似经历,被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忽悠,被侵犯、被占便宜,但是就是离不开。换成了这个男主角,更容易让他说出自己的独白,真正让女性“听到”、“看到”事情的本质,而不会感觉这是受害者有罪论。

 

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我们去指出A有问题的时候,没办法直接对A这么说,不然A听不进去,还会吵起来,认为你没有同理心。所以只能用B作为比喻,讲述B得故事,让A自己去领悟。《驯鹿宝贝》和《Strays》就是这样拍给女性却把受害者定为非女性的典型。这就是影视作品的意义,storytelling的力量,把无法只说的一句话用一个隐喻表达出来,试图产生共鸣。

 

可是,很多时候受害者即使明白自己有问题,还是没办法彻底改变自己,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辙,因为他们所缺乏的,在本片中其实也很明显,就是寻求真正的医疗帮助。

 

我们通过这个剧集看男主与跟踪他的人一直在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他们却从来不愿意去找一个心理医生讲述这些。无论是朋友、家人其实都帮不了他们。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如果你也是一个类似的经常陷入有毒关系无法自拔的人,一定要寻求来自医生和警察的帮助,不要总是以“我没问题,是男的都是坏人”来继续麻痹自己。即使坏人很多,就像本剧中那样,这些人都是挑“Baby Reindeer”下手,而不是一个强壮、独立的Strong Reindeer, 对吧?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频道Maggie_in_LA

IG: maggieminl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Maggie_in_LA 回复 悄悄话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频道Maggie_in_LA

IG: maggieminl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