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乐宋词元曲历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末弃婴塔有多残忍?女婴一出生就被丢进塔中,每三天一次的大火,成了数十万女婴的噩梦。

(2025-10-03 21:54:37) 下一个

清末弃婴塔有多残忍?

女婴一出生就被丢进塔中,每三天一次的大火,成了数十万女婴的噩梦。

一座婴儿塔,万千婴儿魂,这句话承载的,不仅仅是古代社会对人命的漠视,更是穿插在历史中的古代陋习,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弃婴塔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女婴的噩梦?

弃婴塔由来 在晚清时期,很多地方存在着这样一座塔,它通常坐落于荒山野外,塔约有半米高,通体由灰色的石砖砌成,顶部呈现鼓形,塔身四周都留有小洞,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座用来供奉神佛的小庙,然而里面却堆满了,数不清的婴幼儿尸骨和弃婴,这就是著名的弃婴塔,有些地区也将它叫做义塔。

最初义塔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家中有夭折的孩子,但父母亲怕触景生情,不愿意看到孩子下葬,或者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承担丧事和购买棺材,所以会将去世的婴儿,集中在一个地方处理,但随着男尊女卑思想愈演愈烈,事情渐渐失控了。

但凡是不想要孩子的,或者觉得孩子生了重病养不起的,通通会将孩子往里一扔,义塔彻底变成了弃婴塔,弃婴一旦被送进婴儿塔,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哪怕没有被豺狼虎豹叼走,也会被活活烧死。

据专门看守弃婴塔的人说,为了防止死去婴儿会传出怪味,每隔三天,他们便会向塔内扔一次火把,每一次的焚烧里面都传出惊天的哭泣,而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被弃婴里,女婴的比例甚至达到了95%之上。

所以为什么恐怖故事里的鬼,要么是女人要么是女孩呢,因为恐惧源自愧疚,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弃婴现象呢? 弃婴塔的盛行 弃婴行为盛行,无外乎有三个原因,残疾、贫穷、重男轻女。

塔身散发出的刺鼻气味,曾经给一位叫高登康宁的外国女作家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象。

她在游历中国时,见到了两座约3.6米高的婴儿塔,感慨玫瑰和月季的芬芳也掩不住这种恶臭。

她在书中写道:这些鸽子屋形状的建筑是用来收容婴儿和儿童的尸体的,这些孩子夭折太早,灵魂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没有必要浪费棺材来埋葬他们。

东南省份本来就存在的溺婴陋习,在清代发展到了鼎盛,并扩散到了北方。连首善之区的直隶(今河北)也被攻陷:弃婴者所在多有。

而在被溺杀的婴儿中,绝大多数是女儿。毕竟男子能传宗接代,且是家中新增的劳动力。女孩体力柔弱,还需要赔送嫁妆。

比如湖南藩司朱纲在上报雍正的奏疏中,清楚地写道湖南百姓有溺女之恶俗百姓恬然不以为怪。

富庶的江南地区,不仅穷人嫌女儿,一些富人也嫌弃。贱女之习,产者辄恶之;而贫者尤盛,于是相率而溺焉。

江西皆以生女为嫌,每多溺弊。广东则溺女之风,所在皆然。福建地区有一家连淹十余女者,有一村一岁中淹死至数十女者。

很多女孩在电视小说的影响下幻想穿越到古代,但如果真的穿越了,很可能面对一个凶险至极的世界。

溺婴有多残忍呢?

刚刚出生的婴儿,眼睛还模糊不清,就被各种方法窒息:扔进河里、丢到池塘里、按在水盆里、捂在被子里。

而更残忍的地方在于,有些父母为了下胎生儿子,会用异常恶毒的方法杀死女儿,让她投胎时不敢再来自己家。

有的烧开沸水,把女儿活活烫死;有的把女儿扔进粪桶,在脏污中耗尽生命;有的将女儿埋在马路下面,让成千上万的人践踏尸骨。

除此之外,还有烧死、辗死等各种方法,总之是怎么恶毒怎么来,就是要让女婴的灵魂恐惧。

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他们的心早就变质腐烂,跟铁石差不多。

后来,连外国人都知道了中国杀女婴的陋俗。

1840年,表面上歌舞升平的大清帝国,在与英军的作战中一败涂地。伴随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西方的势力开始入侵中国,大量的传教士也随之前来。

四年之后,一个叫大卫阿比尔(David Abeel)的传教士,发现了中国杀害女婴的习俗。根据他的报道记载:在他所见闻的地区,有至少1/4的女孩在出生后被父母杀害。

几乎与此同时,有位传教士到达江西后也发现了杀害婴儿的场景,他在日记中写道:路过的人无视孩子的尖叫。

不止是外国人感觉到了野蛮惨酷,连清廷都一度颁布禁令,奈何习俗是最难禁止的。

直到清朝中后期,一些民众觉得溺婴太残忍,想到了在田野建塔的方法,不仅可以当成夭折婴儿的坟墓,还可以把那些残疾的、生病的、不想要的女婴,统统扔到那里自生自灭。

自从婴儿塔建成后,很快以其优点风靡了很多地区,许多田野出现了婴儿塔的身影。

这正是最讽刺的地方,焚烧了无数尸体,充满了煞气的小塔,竟然就像它出身于佛家一样,代表着仁慈。

为什么百年前的中国,会出现这种诡异的弃婴习俗呢?

原因无外乎残疾、贫穷和性别。

《后汉书》中就有这样一则记载,灵帝光和两年,洛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儿,两头,异肩,共胸,惧前,向以为不祥,堕地,弃之,就是说这孩子生下来有两个头,家里长辈想都没想,直接将他遗弃了。

古代医学水平落后,不像如今孕妇们都能通过孕期产检,来避免婴儿出现先天性疾病,如果生出了畸形,或是患有疾病的孩子,他们往往会认为是上天降下的诅咒,因此只会选择将婴儿遗弃。

而比起疾病,穷病更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晚清时期,在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署了很多割地赔款的条约,而这些条约的赔款,往往都落到了底层老百姓的赋税当中,于是很多家庭连饭都吃不上,家里多了一个人等于多了一张嘴,那怎么办呢?就只能选择弃养女婴了,那为何被丢弃的往往都是女婴呢?

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能够传宗接代的只有男子,而且男婴长大后,还能做更多的苦力活,这是女婴远比不上的,于是由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盛行,女婴被戕害尤为严重。

除了前面说的三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婴儿被弃养的原因,是因为封建迷信和陋习,比如有些地区人们就认为,第三胎和五月出生的孩子,都不能养,否则会给父母和家庭带来不幸,而且如果生下双生子,一定要将其中一个杀死,不然会有祸事发生。

而这些因为会被丢去哪里呢?弃婴塔,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不送给别人养呢?好歹是亲生的,父母就下的去手?

弃婴人 的确有些父母做不到那么狠心,他们不想自己去抛弃婴儿,于是就会雇人替他们去扔孩子,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弃婴人这样的职业,他们会拖着一辆小推车,挨家挨户去收孩子,然后再一起丢到弃婴塔中。

因为弃婴在古代是个普遍现象,所以导致婴儿作为商品的价值,几乎为零,也不是人家不想卖啊,是压根就不会有人买,最好的结果便是送给别人家,而这后来又导致了童养媳的盛行。

别以为童养媳就有好日子过了,她们被送到别人家后,往往都是被当做奴仆照顾长大的,日子过得相当凄惨,随着弃婴数量的增多,弃婴塔也修得越来越高,等到晚清时,弃婴塔已经从原本的平房,变成几层高的建筑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有点行动力的幼儿被扔进去,也再难逃升天。

民国时期,华北新闻日报曾发出过一篇报道,被采访的160位妇女中,有158位全部参与过抛弃婴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女婴,也许正因如此,光绪年间中国的新生男女比例,才能达到惊人的121:7。

这也正好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那是个吃人的时代,这样一个黑暗的建筑,是无数女婴的死亡之塔,也是重男轻女下时代的悲哀。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