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原主任赵鼎新教授辞职事件的背景和主要时间线如下:
2016年: 浙江大学试图挖走赵鼎新教授全职回国,他也有意在国内建立一个社会学系,但需保证系的学术自由和国际化水平。浙江大学承诺提供支持,包括经费和建设政治社会科学学院。
2016年后: 学校未能充分支持,系自行筹集资金,并需赵鼎新教授外出争取资源。
几年后: 赵鼎新教授招募到一批优秀青年老师和国际竞争力教师,学科排名上升。但他主张老师不申请项目、不做课题,这导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仅获得B+评级,浙江大学不满意。
2024年3月11日: 学校宣布副校长周江洪接任系主任,赵鼎新卸任。
2024年3月19日和21日: 系书记陈素珊批评赵鼎新教授的方案,认为其站位不够高,要求年轻老师多申请项目、拿课题,走传统路线。同时要求剥夺常务副系主任朱天飚的行政和财务职权。
2024年3月底: 赵鼎新教授得知陈素珊的行动后感到愤怒,决定辞职。
赵鼎新教授的辞职事件反映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他在中国实施国外学术模式时遇到的适应困难,以及对国外学术环境的吸引力。更有甚者,有人在社交媒体嘲笑赵教授已经年逾70,可以走人了。
文化适应问题:
赵鼎新教授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并从事多年学术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对学术环境和管理方式的认知。尽管他试图将国外的学术模式引入中国,但这种尝试面临着挑战,因为这种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国内外学术环境差异:
赵鼎新教授意识到,在国外大学,特别是像芝加哥大学这样的一流机构,他可以享受到更长的职业生涯,并有可能终身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只要身体健康,工作到80岁都没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体系可能存在一些局限,如年龄限制、行政管理和学术自由方面的限制,这对于像他这样的教授可能构成考虑因素。
职业发展和工作条件:
在国外大学担任终身教授不仅提供了更好的职业保障,还可能享有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相比之下,回到中国工作可能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尤其是在学术自由和行政管理方面。
综上所述,赵鼎新教授的经历凸显了在考虑回国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学术环境的差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和工作条件的因素。对于像他这样的学者来说,回国工作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并考虑到个人的职业目标和生活方式。
此事再次说明,海外学者回国请细思量,不要吃不到羊肉惹了一身羊骚味。
之前文学城有篇报道,《中国社科项目“伟大抗疫精神研究”被叫停 经费高达…》
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1/03/12059521.html
所以:
1。浙大“承诺帮助赵鼎新教授在浙大建立政治社会学系,保证系的学术自由和国际化水平。"
2。赵鼎新教授“主张老师不申请项目、不做课题,”
对应说明两点:
1。浙大当时确实迫切想挖赵教授,显然可以借助赵教授从有关各方捞到好处,所以对赵教授随便做了不切实际的承诺。
2。赵鼎新教授是想真正做学问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可惜有点太纯真了,建系目标不切实际,受骗上当了。这样的纯粹学者非常难得,就这么误在垃圾圈中,很可惜。
发表评论
=======================================================================
学科不同,社会科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