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学徒

独立学者,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者
正文

中国大战略:买下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再造海外华人第二新加坡

(2024-06-14 16:13:05) 下一个

中国大投资战略:投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再造海外华人第二新加坡

作者:刘忠良,著《大国危途》

 

目录:

1、东亚资本与人口推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土地产值升级

2、东亚建筑与制造业推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城市发展

3、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再造海外华人的第二新加坡

 

前言: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稀少,土地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制造业发展不足,需要人口与资本提升发展潜力。东亚人口多、制造业强,距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比较近,可以将部分东亚人口移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实现人口、土地与产业的互补,创造西太平洋繁荣圈。如此,西欧、北美、西太平洋,就会形成三大高度发展国家群

从智商与文化来看,东亚人和西方白人是最优秀的群体,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西方白人和东亚人为主导。西欧国家引入大量黑人穆斯林难民及其他落后族群劳动力,导致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大幅增加,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应当引以为戒。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入高智商的东亚人,取代移入其他低智商落后族群,有利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长久发展与和平。同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拥有更多东亚人移民,就能充分加强东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联系,有助于形成西太平洋繁荣圈。

推动东亚人口与资本进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这将使东亚资本与对外移民获得巨大机遇。东亚国家进一步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济贸易关系,形成西太平洋繁荣圈,就能增强东亚国家对西方国家及全球的影响力。借此机遇与跳板,以中国为主导,东亚人口与资本就能进一步进入美国、加拿大、西欧与拉丁美洲等,进一步增强东亚国家对西方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影响力。这对东亚国家、东亚人、东亚资本、东亚企业等都是发展机遇。

 

1、东亚资本与人口推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土地产值升级

 

澳大利亚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的80%,近乎77个韩国面积。但2022年澳大利亚人口仅为2600万,仅为韩国人口的一半,相当于北京或上海的人口数量。澳大利亚比较宜居的东南部是亚热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北部和中部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东北部有少量的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东北部沿海降水较多,是澳大利亚比较宜居地区,但人口仍然比较稀少,开发潜力巨大。广大中西部地区降水较少,开发程度很低,沿海地区国土改造及开发潜力比较大。

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与居住。新西兰北岛气候相当于中国浙江、福建,南岛气候相当于中国江苏。新西兰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大于英国面积,相当于两三个浙江面积或韩国面积。但是,2022年新西兰仅512万人口,仅为英国人口或浙江人口的十三分之一,韩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从土地和气候来看,新西兰还有很大开发潜力。由于新西兰的白人种族主义明显低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可以成为进入澳大利亚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跳板。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陆续占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英国人等欧洲人利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地广人稀的特征,建立了畜牧业优势。澳大利亚利用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矿业优势。由此,澳大利亚的优势产业就是畜牧业和采矿业,新西兰的优势产业就是畜牧业,再加之相关资源优势的制造业,就形成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出口优势产业。

由于地理与气候条件,美国农业偏向于大农场大机械化种植业,粮食与蔬菜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则偏向于大农场畜牧业,拥有广阔草地的白人农场主懒得去种蔬菜。由此导致美国粮食与蔬菜价格在发达国家中比较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蔬菜价格偏高。比如,新西兰的蔬菜价格显著高于美国、日本、新加坡。

在新西兰,由于白人依托大农场的广阔土地优势,散养牛羊就能获得较高收入。因此,白人就懒得去种菜。华人有种菜优势,但缺乏资金购买土地,导致蔬菜农场规模不足,机械化与智能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华人建立了蔬菜生产的优势,但相对于美国大农场大机械化的蔬菜生产,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单位土地产值来看,种植业显著高于畜牧业,尤其是蔬菜、药材等种植产值远高于畜牧业。在畜牧业内部,集约化畜牧业的产值显著高于散养的粗放畜牧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于白人农场主在早期占据了很大农场,散养的粗放畜牧业也能获得很高收入,这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畜牧业缺乏集约化高产出的动力。

新西兰气候温和,雨水丰富,但在白人的牧场,一块很大的牧场分割单元,可能仅有十几只羊或十几头牛在低矮的牧草上吃草。如果东亚资本收购牧场,移民中国年轻人为新型农民,种植更高营养及更高产出的牧草、玉米等,再简易的方式变成青稞饲料等,单位土地的牛羊肉产量、牛奶产量等将大幅提高。如此,就能更大批量的向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出口牛羊肉及牛奶等。通过更多使用机械化和人工智能降低人工成本,还能进一步压低畜牧业成本,让更多白人出售牧场,进一步生产更多优质牛羊肉及牛奶等。

在澳大利亚的气候与降水适宜地区,东亚资本同样可以采用资本收购和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畜牧业产值。在缺水的沿海地区,东亚资本可以廉价收购大量土地,然后学习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节水技术等发展各种现代农业。再匹配相应制造业,提高附加值。这样,就能让大量东亚人移民澳大利亚。

在气候适宜地区或大城市附近地区,一些草场可以改为耕地,种植粮食和蔬菜,提高土地产值。通过大机械化和人工智能,大幅提高粮食与蔬菜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样,畜牧业与粮食蔬菜等相配合,降低当地蔬菜等生活成本,承载更多东亚人移民。畜牧业、种植业、制造业、高科技与服务业相结合,就能引入更多东亚人移民。

东亚资本或东亚人企业通过向议员提供竞选资金,改变法律政策,方便东亚资本和移民的扩张。通过畜牧业、种植业、制造业、高科技与服务业等,移民更多东亚人。通过再造思想文化价值观,提升东亚人生育率,就能长期提高东亚人的人口比例,让东亚人获得更大政治优势。如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能形成与东亚国家更紧密的关系,形成最强大的西太平洋繁荣圈。

 

2、东亚建筑与制造业推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城市发展

 

依托矿业、农业和科研优势,澳大利亚建立了依托优势资源的制造业。依托农业优势,新西兰建立了依托农业优势资源的制造业。但相对于东亚国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制造业占比较低。比如,2022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27.7%,日本制造业占GDP比例为20%,澳大利亚制造业占GDP比例为5.8%,新西兰制造业占GDP比例为7.6%。东亚资本进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发展集约农业,可以依托优势资源等同时推进制造业发展。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移民国家,由于地广人稀,早期住房基本都是单独院子的单层独栋别墅。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原先单独院子的独栋别墅宅基地变成联排房别墅,一层变成两三层,类似于日本东京郊区紧邻相连的联排房。原先是独栋别墅的院子,可能变成3栋~8栋左右的联排房,通常为1变5左右,这样就能大幅降低住房的土地成本。比如,原先独栋别墅的宅基地,建成5栋联排房,单户房子的土地成本降低80%,经济适用性很强。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口稀少国家,由于人口居住过于分散,经济规模效益不足,反而提升了生活成本。比如,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大区2022年人口约170万,每平方公里345人,这比中国很多中东部省份的人口密度还低(中国中东部省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0~600人)。由于居住分散,出行必须依赖私家车,出行成本比较高。除了中心商务区CBD,奥克兰绝大多数地区不存在可以逛街的地方。

由于居住分散,单位面积人口稀少,服务业必须提高单价,进而平摊房租、人工和设备等成本,进而导致物价比较高。比如,新西兰的外出用餐成本显著高于日本东京和新加坡,奥克兰的外出用餐成本竟然明显高于新加坡国际机场,因为东京和新加坡的较高人流量稀释了房租、人工与设备等成本。再如,新西兰水果出口到新加坡,零售价可能比新西兰还低,因为新加坡的较高人流量分摊了房租和人工等成本。因此,在人口稀少地区,提升人口密度,提高经济规模效益,反而可能降低生活成本。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口稀少国家,即便人口停止增长,人口也会向大城市聚集,这是经济规模效应所决定的,也是年轻人大学生化所决定的。因此,东亚资本和东亚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升畜牧业和制造业发展潜力,带动城市化、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这就创造了畜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投资需求。东亚资本就可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城市郊区的新区,或者中小城市的移民聚集区,建造居住、商业与制造业新城。比如,建设中国城、东亚城、亚洲城、新加坡城,这就带动了房地产业投资与发展。

比如,新西兰奥克兰东南部方向的广阔地区,东亚资本收购白人牧场,发展集约化畜牧业和高效率蔬菜种植。在奥克兰东南部,东亚资本就可以建设中国城、亚洲城、新加坡城,住宅、商业与制造业一起投资建设。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口稀少国家的发达国家,独栋别墅多为砖木结构,新建联排房多为钢木结构等(钢筋-混凝土-木结构等)。由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工成本较高,使用中国制造的钢结构体进行组装式建造新楼房,就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比如,某中国建筑公司在奥克兰进行钢结构组装式建造新楼房,建筑成本降低40%。当然,有些新西兰华人觉得有些单调。如果建设小高层,多使用中国组装材料,仿照新加坡组屋的楼房内部社区型楼房,就能降低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同时提高居住人性化。

由于购房带来较大经济压力,可以采用租房模式吸引住户。为了收回房地产投资,可以将租房租金做成投资基金,甚至变成投资债券、政府债券。为了吸引政府单位、重要机构等入住新区,可以前半年或第一年免费租用,仅支付水电费用等。个人住户,可以采用前一个月或前三个月免费入住,仅支付水电费用等。商业用户,可以采用前三个月或前半年免费入住,仅支付水电费用等。为了吸引住户和东亚新移民,应当采用比较经济的房租,加速新城的发展,反而获得更大长期发展收益。

 

3、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再造海外华人的第二新加坡

 

纵观全球,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西方白人和东亚人所主导的国家,这是智商与文化所决定的。东亚人智商高、勤劳、努力奋斗、温和、守法、有责任感、热爱学习,是最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民族。东亚人平均智商约106,西方白人平均智商约100,其他族群平均智商在70~90左右,东亚人和西方白人的智商优势明显。高智商族群人口移民到其他地区,智商优势进一步凸显,就能有效促进当地发展。比如,中国人移民到东南亚,促进东南亚发展,新加坡依靠华人而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欧洲白人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把这些地区建设为发达国家。

在近五百年,西方白人进行全球扩张,获得了大量土地,使西方白人的人口得到大幅增加,也使西方白人的人口密度较低。东亚国家不仅没有进行领土扩张,反而领土收缩,中国被俄罗斯吞并大量领土。因此,东亚国家普遍人口密度较大,非常需要对外移民。东亚人高智商且文化优秀,移民到其他地区,就能促进当地发展,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因此,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应该一起推进对外移民。特别是新加坡,严重缺乏土地,特别需要在海外建设第二新加坡城、第三新加坡城。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距离东亚国家比较近,与东亚国家经济贸易密切。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进一步深入合作,形成西太平洋繁荣圈,将超越西欧与北美两大发达国家群。美国、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缺乏劳动力,与其移民黑人穆斯林等低智商族群及极端信仰族群,不如移民高智商的温和东亚人,这有利于西方国家的长期发展与和平。东亚国家先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展开密切合作,就能与其他西方国家进一步深入合作。如此,东亚人与西方白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优秀族群,就能深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与保卫先进文明国家的未来。

目前,中国有大量年轻人需要就业与发展机会,新加坡需要海外拓展第二新加坡城。中国的资本与大量年轻人口,新加坡的资本与人才,可以再造新的海外新加坡。因此,中国与新加坡合作,拓展新加坡发展空间,拓展华人的全球发展空间,共同再造海外华人的第二新加坡、第三新加坡。这对中国与新加坡,这对需要移民海外发展的大量中国人,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可以共同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谈判,共同推进投资和移民,建设海外新加坡城、中国城。在澳大利亚的北部、东北部、西部、西南部等待开发地区,在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平缓地区,中国与新加坡共同购置土地,共建产业园区。或者,中国再与日本、韩国分别合作,共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建设亚洲城、亚洲产业园。

为了降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戒备心理,可以由新加坡先出面谈判,中国以其经济贸易体量、资本体量、产业体量与年轻人口体量作为背后支撑。新加坡取得土地资源和开发条件之后,中国再进行资本与移民跟进。样板城市或产业园区建设成功之后,就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复制,大幅拓展华人的海外生存发展空间。

如果难以政府名义直接购买大量土地,如果政府谈判不够顺利,则直接以资本的方式直接推进投资与移民,中国与新加坡政府作为背后支撑与协调。如此,形成资本与产业的合作财团,政府作为幕后支撑,就能更加顺利的建设海外中国城、新加坡城,促进华人的全球拓展。

 

刘忠良

2024年6月6日于新西兰·奥克兰

推特:刘忠良A

微信:CNThinkerLi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买的提法不太好。发展友好关系,不要财大气粗。容易引起反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