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是写作的理想;
“有地放屎”是现实的归宿。
一部小说,从作者手中诞生,穿越防火墙与命运,最终落地于一块被审查养大的平台土地上——在算法的温床中发酵、变形、发臭。
它不再为启蒙,也不为记忆,只为点击率与爽点。
这,就是《边界三部曲》的遭遇:
一个原本锋利如刀的故事,最终被改造为一坨“适合阅读的内容”。
四年前,《边界》在墙外悄然问世。
在亚马逊、Google Books、Apple Books 和华语文学网站和海外中文网站上,它被浏览、标记、评论、批判。
它不是畅销书,也不是主旋律作品——
没有出版商,没有宣传语,只有一件事:说出历史。
这是一部罕见的正面反思中国社会四十年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小说。
故事从一个银行职员展开,延伸到他的家庭、同事、朋友,横跨九十年代至新冠疫情,穿越北方小城、深圳、上海、北京、欧洲。
原著篇幅巨大,线索复杂,结构严密,细节隐藏在对话间,稍不留意便错过真意。
语言冷静、克制、真实,毫不炫技,也无心理独白,如同镜头冷静地拍摄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
然而,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找不到任何原著全文或作者信息。
唯一出现的,是一个因“发布色情、淫秽、暴力内容”被封禁的公众号链接。
几个月后,它“火”了——
不是因为读者找到了它,而是盗版者找到了它。
十余个盗版版本出现在起点中文网、QQ阅读、番茄小说等平台。
这些平台分别属于腾讯、微信、字节跳动——
是中共信息管控与流量经济的双重神经中枢。
一边是原著被封禁;
一边是盗版堂而皇之地登上首页、赚取流量与收益。






他们干了什么?
拆分章节、加爽文标题、删“敏感内容”、替换人物动机。
把一个“少年幻灭、挣扎、觉醒、反抗”的故事,改写成“边缘青年在爱情与奋斗中自我疗愈”的鸡汤。
他们不是盗版者,而是审查者与资本的合作者。
他们不只是偷书,而是在肢解文学。
以番茄小说网盗版为例:
原著《流放》约30万字,被缩改为25万字。
原著19章被拆成75章,配上算法化标题。
原版在海外网站免费,盗版却要充值、付费、开会员才能读。



从删节对比可以看出,中共极权在文学领域的五个“统治目标”:
抹去历史记忆:删除所有涉及反右,大饥荒、文革、严打、六四等真实历史背景。
阉割身体启蒙:把性与爱当作洪水猛兽,以控制思想。
消解财富批判:掩盖权力掠夺与资本洗脑。
遮蔽司法腐败:让制度性暴力永远隐形。
剥夺文学复杂性:让人物成为模板,让文学沦为宣传。
在中国,文学的死法很多:
有被判“淫秽”的,有被下架的,有被活埋在数据库里的。
但《边界》的死法少见:
它不是被杀,而是被解剖、重组、化妆、挂牌出售。
它本来是“有的放矢”,
如今却成了算法盛宴里的“有地放屎”。
“有地”——平台给你推荐位、榜单、更新机制;
“放屎”——删改后的内容被分批倾倒,浇灌在你“轻松阅读”的心智荒地上。
当你在读盗版《边界》,你以为你在读文学,
其实你在吃一坨经过算法过滤的粪。
你吃得越香,
原作者就死得越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