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机场候机时,买了一本书<在路上>,这书名以前就听说过.
现在回想过去的人生历程,多数时间是异乡他国度过的. 越走离故乡越远.
十岁时,父亲把我家从农村乡下搬迁到他工作的铁矿,算是城镇. 我清楚的记得坐了约半天的大客车,到了济南,在济南亲戚家吃的饭. 第二天又坐了约半天的火车抵达父亲所在的铁矿.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出远门,其实大致距离也就二百多公里.
后来,我去上海读高中和大学,坐绿皮火车,每次从泰安火车站上车,感觉十分遥远. 每年寒暑假回来,可以用学生证买半票. 人多时,要等别人有座位下车后才能坐上位置,否则就是站着. 当时年轻,也没觉的累.
也许习惯了这么多年少小离家,大家毕业后自然而然就留在上海了. 但这并未停止在路上的脚步,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应聘了一个新加坡工作机会,于是远下南洋,继续向远方前行.
然而狮城还不是最后一站,工作几年后,一个很好的朋友移民申请去了加拿大. 我心里也有点憧憬,毕竟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地,气候又是单一全年夏季. 所以移民申请批准后,就准备准备飞向加拿大. 这不离家又远了,在地球的另一边,时差12小时.
来加拿大后,体验了这里天寒地冻(有人说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工资偏低税收高(尤其是前几年),和中国距离又远,所以回去次数屈指可数. 平常和父母就是靠电话联系,用电话卡,感觉和国内生活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平时能安心于这边工作生活,但中秋春节时想念亲人. 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境能感受到.
到后来,在加拿大可能觉得呆的时间长了,去美国工作也不是难事,既然已经在异国他乡了,再来个他乡异国也不是难事. 给公司老板提了,虽然有点周折,最后还是去成了,哎,折腾吧.
总之这些年一直在路上,这颗驿动的心就没怎么停息过,一直是一种流浪状态. 虽说增加了生命体验和经历,但这种心态和在路上的状态也影响和耽误了很多事. 择一城而居,希望不要再迁移,至少在孩子们上大学前.
人在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