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很多華人把國家統一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似乎為了國家統一,做什麼都有天然的正義性,都要支持。本文嘗試分析這種思想的根源、錯誤和危害。
雖然中共整天叫囂要統一台灣,似乎很在乎國家統一。但是,實際上,中共只在乎自己的統治,並不在乎國家統一。而且,中共恰恰是不折不扣的國家分裂份子。
中共在蘇聯的幫助下分裂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國共內戰期間。自1921年成立以來,中共得到了蘇聯共產國際(Comintern)的支持。蘇聯提供了資金、訓練和指導,幫助中共建立和發展。
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共在延安建立根據地,得到了蘇聯的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蘇聯提供了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幫助中共壯大其軍事實力。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內戰爆發。蘇聯對中共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包括武器裝備、軍事顧問和戰略指導,希望在中國培養一個親蘇政權,從而擴大蘇聯的影響力和共產主義勢力範圍。最終分裂了中華民國。
在與俄羅斯的邊界談判中,中共也放棄了許多歷史上屬於中國的領土。例如,2004年簽署的《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中國同意將一些有爭議的領土劃給俄羅斯,這部分超過10個台灣的大小。
很多人認為分裂往往伴隨著戰亂和經濟衰退,而統一則通常帶來和平和發展的機會。實際上,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不是這樣的。
統一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暴力和強制,這可能造成長期的社會創傷和不安定。歷史上,一些統一的時期也伴隨著專制和壓迫。例如,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實行高壓政策,導致人民不滿和反抗,最終僅持續了15年。
現代世界上有許多分裂的國家或地區仍然能夠保持穩定和繁榮。例如,歐盟內部的國家雖然各自獨立,但通過經濟和政治的合作,整體上達到了繁榮和和平。瑞士由26個州組成,每個州都有相對獨立的權力,但整體上是非常穩定和富裕的國家。所以,分裂不一定伴隨著戰亂和經濟衰退,而統一也不必然帶來和平和發展。
強制統一的歷史教訓
中國在新疆和西藏地區實行的高壓政策和同化措施,導致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感和反抗,並沒有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反而加劇了地區間的矛盾和對立。
香港在《國家安全法》實施後,出現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和社會動盪,許多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不滿情緒加劇,這表明強制統一政策並未帶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通過以上論點,可以清晰地指出,國家統一並不必然帶來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自信心。相反,強制的統一政策可能引發內部矛盾和社會動盪,削弱國家穩定和繁榮。因此,尊重多樣性、推動包容性政策,才是真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油翁: x潇潇,您太幽默啦!希望統一不會全軍覆沒哦~(*^▽^*)
再謝超友賜詩。寫來駕輕就熟,舉重若輕,佩服佩服,希望能常來!
是这个理,问好五兄!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政客野心家的伎俩罢了,,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您后面这两首,比我的强。领教了。
五律《访友》
门前溪水唱,院内杏花开。
客至鸥群散,风吹诗兴来。
剧谈贤逸传,频举谪仙杯。
不觉天将晚,蛩声莫相催。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花径缘君扫,柴门迎客开。
谈诗实快事,况似故人来!
幸得超友和蒋师来敝处论诗,气氛融洽。做五绝一首助兴:
花径缘君扫,柴门迎客开。谈诗实快事,况似故人来!
四句有三句从古人处化来。
夜行
烟锁池塘柳,
星偎吴地湖。 (日人天地月)
归心犹似箭,
伴月在征途。
烟锁池塘柳,
星偎吴地湖。
寒潭栖野鹤,
冷月照孤乌。
烟锁池塘柳,
星偎吴地湖。 (日人天地月)
寒潭栖野鹤,
冷月洒枯芦。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红楼梦我不喜欢,不是它不好,纯粹是个人偏好而已,粗粗看过,还真没仔细研究过。老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他的诗词水平只是三流而已,《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我会背的不到两位数,里面包括林黛玉的《咏菊》和《咏海棠》。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那就说说你这首诗:
1. 首先,我一般不对这个类型的诗评价,文字游戏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2. 既然你都用“烟锁池塘柳”了,既然是文字游戏,那么怎么着后面也应该有一句也包含五行偏旁的句子吧,我没找到,所以不知道你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啥。
3. 虽然五绝不要求一定对仗,但既然是文字游戏,第二句怎么着都要对仗吧,可惜你也没有做到。不是没对好,而是根本不对仗。
4. 恕我才疏学浅,不知道“月昊”什么意思,或者你有前人的诗例,更何况“昊”字出律了,前三字应该为“平平仄”或者“仄平平”。
5. 后面两句对仗还行,也有些意境,但是,第二句有“月”和“桂”,那么“冷雨”从何而来?
6. “冷雨葬诗魂”粗看不错,颇有些李长吉的味道(“雨冷香魂吊书客”);但经不起推敲,不知道想说的是啥,“诗魂”是谁?或者是啥东西?如果题目明确一下,还可以弥补,偏偏你给了个“无题”。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无题
烟锁池塘柳,
月昊桂映人,
寒潭飘鹤影,
冷雨葬诗魂。
老兄诗词基本功扎实,语言朴实自然,诗风甚好。不必纠结于新韵旧韵,写诗的目的是写景、抒情、明志,何必为之所限?就算出律又如何?
都到退休的年龄了,还活不明白?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我拙作《博客作家》中有一聯自己比較滿意,“山師文最好,寄友論獨佳“。 不知超級詩友喜不喜歡?
歡迎超級詩友來談經論道,受益匪淺!個人看法,蒋老師的第一首詩還是很不錯的。寫景漂亮又含有深刻寓意。政論詩是比較難寫出言外之意。不過我還是喜歡蒋老師詩中的針砭時弊,和對時代大事的反映,記載,和評論。
还是出律,不管是按旧韵还是按新韵,“独夫清零”都出律,你见过“平平平平平仄仄”(按新韵)吗?
蒋闻铭2024-06-26 11:17:28:
神洲遍地起阴风
户户人人苦病中
独夫清零成巨祸
桀王翠帝古今同
1. “月明星稀”只有两个,你的诗里一下就罗列了五个,能一样吗?
2. 曹操的这首是古诗,不是格律诗(近体诗),别说它们,就连四言、六言,和五言(七言)写法和要求不一样,不懂就别混为一谈。
3. 两个并列词语在格律诗里也很常见,可以说到处都是,比如“淡月疏星满建章”(苏轼),“孤舟微月对枫林”(王昌龄),“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晓星残月入华清”(杜常)等等。四个并列的有,但不多见,出现的也要求对仗工整,且意义不应该太相近,比如杜甫的“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而你的五个词语都相近,且不对仗,而且意义上只是为了并列而并列,不可取也。
4. 词的要求松多了,并列词语更多,但更多的是两句并列(相当于律诗里的对仗),比如“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暮雨生寒,鸣蛩劝织”之类的句型,几乎每首词里都有。四个并列的词有,但也不多见,例子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周邦彦)但就算词里,估计也找不出像你这样并列的句子。
蒋闻铭2024-06-26 11:09:49:
月明星稀,乌雀南归,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我猜您应该读过的哈。
无题
神洲遍地起阴风
户户人人苦病中
独夫清零成巨祸
桀王翠帝古今同
前两句里“冷月”,“星稀”,“夜露”,“昏鸦”,“树老”并列词语太多,用在词里还行,用在诗里就呵呵了。
另外,“冷月”,夜露”,“昏鸦”都是偏正词,不知道“星稀”,“树老”为什么要换成主谓词,这样更不好。
回复 '蒋闻铭' 的评论 :
“东风朝日破轻岚”,轻岚不美吗?
”五峰日破朝云出“,朝云不美吗?
”日破云涛万里红“,云涛不美吗?
如果你非说”霞“才美,那看下面的例子:
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脸。
丛木暗妨樵路远,鹭鹚飞破霞红。
我从山上过,牧笛破霞还。
如果你非要说“红霞”最美,还有:
韪鴂催成绿雨,鹧鸪啼破红霞。
如果你非要说“日”破“红霞”不行,那我就是对牛弹琴了。
你说“破的都是带贬义的东西,至少是中性的东西。”太自以为是了,看看上面的例子,哪个不美?
从留言里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以自己为中心的人。
蒋闻铭2024-06-26 10:01:27:
破的都是带贬义的东西,至少是中性的东西。红霞是最美的景色,所以据我所知,除了你老人家,没人破过。
既然“破”字可以破云涛,破阴霾,破云涛,为什么破红霞不行?又怎么是“奇葩”?
如果你要狡辩,请讲逻辑、逻辑、逻辑(重要的词说三遍),才对得起你大学数学教授的身份,要不然我才懒得浪费时间理睬你。
蒋闻铭2024-06-26 09:44:12:
再说一句不中听的。用google搜一下,搜出一堆有日破的古诗,很难吗?
我指出你出律了,你就说别人“不懂装懂,瞎说一气”?
我说的高手当然基本的格律应该懂一些,出律了都不知道,不是低手是什么?
你真是对诗词一窍不通:
1. 对于律诗的每个字,就应该吹毛求疵,听说过炼字吗?
我也不喜欢严格按照格律,但是出律就是出律,承认一下很难吗?我写诗也会有时为了照顾诗意而出律,但是我承认。
2. “写诗的第一个要求,是不能为了按律生造”,哪位专家学者说的?恐怕是你生造的吧?
3. “出”字用在这里,只是一个俗字,意义一般,哪来的“雅”?“破”字有怎么不雅了,是你想歪了吧,如果是这样,你真的不适合写诗。
蒋闻铭2024-06-26 08:36:59:
是我不讲文明,还是您出言不逊,不讲礼貌?自诩高手,难道您没听过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这样的道理?再说了,对一首律诗的每个字,吹毛求疵,是格律党,不是什么高手。写诗的第一个要求,是不能为了按律生造,第二条,是一个雅字。您这个 日破红霞,这两个大忌都犯了好吗。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白日破昏霭,灵山出其东。
东风朝日破轻岚,仙棹初移酒未酣。
喜逢晴日破阴霾,望极西南瘴海涯。
晓日破红浮斗栱,夕云凝紫护周垣。
斗城烟雾隔金銮,日破轻阴玉滴寒。
五峰日破朝云出,三谷花浮涧水来。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破”字比你的“出”字好多了,看不懂就问,懂点儿礼貌。只不过这里用“破”有重字之嫌,我也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蒋闻铭2024-06-26 07:43:46:
日破红霞是什么鬼?您就拉倒吧。
对我来说,古韵和新韵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习惯而已,只因古诗读多了,写起来自然就用了古韵。比如“斜”字,古韵里读”霞“音,用的时候自然就压“麻”韵。仅此而已。
我有时候和新韵诗时也用新韵,但一不仔细就出错,所以用起来稍微不顺手。
有的人认为用古韵显得高深,看轻新韵,我对此甚是不以为然。
其实我自己也主张用新韵,读起来上口,用起来也容易,对诗词的普及更好。
油翁2024-06-26 04:18:09
坛中人多爱用古韵,油翁不解。平常说话都是用新韵说,按理当是新韵容易写,无需另学。何况韵又宽。不知古韵优势何在?望赐教一二。问好!
可不是吗?多谢梦回慱友临帖。问好!
多谢超级慱友赠诗,果然出手不凡。坛中人多爱用古韵,油翁不解。平常说话都是用新韵说,按理当是新韵容易写,无需另学。何况韵又宽。不知古韵优势何在?望赐教一二。问好!
蒋闻铭 发表评论于 2024-06-25 17:59:43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具体说说,那一个字出律了?不懂装懂,瞎说一气。
自住深山里,不知年与辰。
野花开寂寂,木叶落纷纷。
举目浮云远,低头幽壑深。
闲来载浊酒,溪畔对渔人。
油翁原玉:
春去夏炎臨,閑吟在甲辰。
陶然方外淨,疑惑世間紛。
句用樂天淺,意含商隱深。
臨篇多感慨,掩卷見唐人。
如果按平水韵,“蓝”出韵,可改为“日出红霞明岭峦”。用“明”字也可以救上句的孤平,虽然是小拗,但高手一般都救。当然你是低手,可以不救。
蒋闻铭 发表评论于 2024-06-25 17:59:43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具体说说,那一个字出律了?不懂装懂,瞎说一气。
冷月星稀夜露寒
昏鸦树老五更残
雄鸡破晓一声唱
日出红霞映水蓝
好詩!多謝蒋闻铭博友贈詩,問好。
問好江天云月博友!
多謝大号博友雄文,問好!
蒋闻铭 发表评论于 2024-06-25 07:16:05
贴一首我的旧作。
雄鸡破晓
冷月星稀夜露寒
昏鸦树老五更残
雄鸡破晓一声唱
日出红霞映水蓝
正确理解东亚历史的首要前提就是放弃大中华大一统的执着。有这个执着就永远是坐井观天。锁定了一个从河南看世界的角度。放弃了这个执着,才可能从世界的角度看河南,看东亚,看世界。
满洲为什么必须是中国的一部分?难道更正确的说法不应该是中原曾经多次是满洲的一部分,或者蒙古的一部分?而西藏新疆台湾云贵绝大多数历史上并不是中原的一部分。新疆新疆,乾隆新的边疆不说,更何况乾隆还是个满人不是个中原人。
就是中原人,今日的中原人也不是汉武帝的中原人。汉武帝的中原人早就被,今天的中原人的祖先杀光的中原人的祖先,杀光了。本质上就是因为人类文明自古以来西高东低。携带西方文明的大草原人不断冲击东亚大陆的更低阶的文明。大航海取代大草原作为文明的流通渠道以后,这种冲击就更加明显。标志就是鸦片战争。
实际上对比鸦片战争前的宫殿都市的档次,就可以看到东西方文明水平的巨大差距。根本不是什么西方靠掠夺东方而强大,而是西方已经强大到几倍十几倍几十倍以后,终于突破了大自然的阻挡,冲到了东方。比如对比故宫和罗浮宫,建筑面积相近,建筑技术多层石结构对单层木结构,内部装修别的不说就说高质量雕像的数量,时至今日举中国全国之力也不足罗浮宫的百分之一。而雕塑艺术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大成,东方落后两千年以上。其他如绘画,戏剧(剧场),音乐(乐器),舞蹈,冶金(铁器的大规模使用,铸币),马车(战车,四轮车等),化工,天文,机械,航海,农业(马耕,磨面,酵母),教育(大学),等等落后程度都少则一千年,多则三千年以上。
水平是一方面,规模是另一方面。巴黎的非皇宫城区的富丽堂皇,也是同等时代的北京望尘莫及的。而同时代欧洲同等档次的皇宫都市有十几个几十个之多。要知道东方大一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攒出来的北京。所以所谓鸦片战争时期大清的GDP依然是世界第一云云,完全没有历史事实的支持。
更主要的是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客观上是有利于埃及叙利亚约旦等摆脱奥斯曼腐朽统治的。毕竟广州上海与其让北京剥削一层,不如和西洋人直接做买卖。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满洲,是从领先千年的西方输入文明秩序,技术市场所以才发达起来的。虽然满洲当时更多的是日俄的二手货。不论如何歧视链的段位取决于脱亚入欧的档次或者远近。
然而文明的冲击也是双向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越落后的地域也就越反文明,或者说提升的基础越差,需要的投入越多,见效的周期越长。这就好比开发荒蛮要由近及远。一下子跳到丛林深处,大漠深处,先进的文明也是无薪之火。反过来大量引进沙尘暴,原有的绿洲也可能毁于一旦。文明并不一定能战胜荒蛮。尤其很多时候,荒蛮自知永远都赶不上文明,就不如让文明赶上荒蛮。这个故事其实在大俄罗斯大斯拉夫,大奥斯曼大突厥,大中华大东亚,甚至大阿拉伯大印度这些前大草原残骸区,都在不停的重复。不停地斗争乃至战争。即所谓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不是平行的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新旧交替,高低落差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本质上讲是阶级斗争。
一百来年前的东亚中日俄之争(英美一战后更多是作壁上观),表面上看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的核心势力)似乎是最大的赢家。最终夺得了或者继承了满蒙帝国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长城以外的非传统中原地区,甚至防止了云贵桂粤闽的进一步离异。但是按照大航海以来的英美模式看来,其实是一种自找麻烦的失败。
因为中原(华北)是大一统编户齐民历代荼毒的重沙漠化费拉化地区。蒙疆藏也是大草原被大航海击溃以后的贫瘠地区。云贵桂川也都是内陆地区,不适合全球化贸易的条件。总之都是得不偿失的包袱。国民党蒋系奠定了现代大中华理念,也栽在这上面。蒋据有东亚大陆当时的三大经济区之二,依托英美是可以过很好的小日子的。偏偏垂涎满洲,更妄想统一。被日本打了个稀巴烂。如果不是日本也一样拎不清,抢着背包袱忍恼了美国,蒋也不会比李自成下场好。当然逃了台湾也没好多少。
这便宜了毛也坑了毛。美国不想投资统一东亚盐碱地,扯蒋后退。苏联一开始也不想,但是让蒋架上了鸭子。不得不赔了一百五十个大项目养了个白眼儿狼。其实这白眼狼也不好受,坑垮了日本治下亚洲第一工业区的满洲,坑垮了英国治下的东方第一金融中心香港,坑垮了英美治下的东方第一都市上海。
养什么高官显贵其实还是小头,养活整个内地中原几十年才是大头。这快诅咒之地,谁接手谁倒霉。满清赔上了自己。日本踏进了圈套被蒋苏美给拉了出去换上了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又被共产党苏联替换了下来,苟延残喘至今却又凑了上去。而北京终于要带着南京一起踢凳子了。
无数人指责一尊倒车。岂不知如果不是一尊这么勉励维持,说不得率兽食人大行其道。当然不是说现在就不吃人。但是毕竟收敛一点是一点。人权从来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五六百个加沙,不论是占领还是援助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只要别向日本台湾打火箭,睁一眼闭一眼就得了。以色列搞不定加沙,美国搞不定阿富汗,上帝也搞不定中国。如果说鸦片战争是欧美不知利害要进入东亚的话,芯片战争则是欧美知道厉害要赶紧封印以防被溅一身血。血崩时刻,墙里面最安全的地方是珠三角,其次是长三角。最危险的地方是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