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九七五年的春节,大年后初十至十五的一个日子。走亲戚回娘家已近尾声。田梗上的路有些湿,村边被小娃们用炮竹炸开花的牛屎堆随处可见。村子里来了两个人, 人们议论纷纷。姨妈带着小我半岁的表妹来到我家。
妈妈有四个姐姐, 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只有舅舅和三姨家近些,每年我都要和父亲都要去拜年的。现在想起来,妈真可怜。记忆中她从来没去过亲戚家,连娘家也没回过。村子里别人家也不去。另外三个姨妈嫁得远些,不怎么来往。远, 也不过是本县或是邻县。大姨有一女儿, 留下一幼女后去世。后姨夫也去世。他们我都没见过面。大姨是个话匣子,听说还是村里的妇联主任。后来经人介绍嫁到新疆伊犁边疆。姨夫是个军医, 工资有八十多块钱一个月呢。
大姨妈只与我们家有书信来往。妈不识字,每次来信都是爸说给我们听的。她到新疆后,气候太冷,水土不服。姨夫也是湖南人,与前妻育有一男一女。前妻早逝。他们的计划是姨妈带表妹回湖南,活动办调动,姨夫与小弟弟留守新疆。那个年代,调动,难。任凭她能说会道,跑断了腿,也没办成。好几年后,政治上有所变动,姨夫办退休,全家才得以团圆。这是后话。
那时我刚满十二岁,有两个弟弟。家里穷,到青黄不接的时节总要借些谷子才能度过难关。总有一些日子吃红薯, 有时是吃水煮的干红薯条。我连十几里外的小镇都没有去过。小时玩皮挨打,哭的时候,大人训斥,哭,你还哭,就把你丢到云南四川去咯。
姨妈与表妹到我家时,大家都好奇,后面跟着一群小孩,还有大人。表妹长得真漂亮。脸蛋白里透红,两只大眼睛水灵灵的。跟农村人真是不一样。她扎着两只粗黑的辫子,头上插着把琥珀色的大发夹,从没见过。穿一双北方人穿的毛皮鞋。说话都不一样。她还有好多连环画,我们都没有见过。
我们家的房子是和大伯家连在一起的,中间的堂屋共用,放有粮仓和石磨。右边的两间房是我家。一间木房,屋顶与木墙问是空的,通风。另一间是后来加的泥吧砖房,用做厨房用。他们来后,在厨房截下三分之一,安张库,就住下来了。
对了,她的名字叫李敏。后来大家都叫她小敏。她的名字都与我们的不一样。村里人都是一个家族的,同一个姓。男人中间的字是辈份,第三个字才是父母取的。女娃名字叫什么花,什么莲,什么英的。
他们母女俩回湖南后,再也没有回新疆去过。小时家里虽穷,可我无扰无愁。她那些年过的日子我是不理解的。花甲之年的我现在才明白,她那一段跟着后母到处奔波,寄人篱下在乡下的日子,难啊。
她是我的初恋。长大后我也可以娶她的,因为后来我考上大学,跳出龙门了。阴错阳差,这样一段姻缘错过了。后来越走越远,有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无限思念。每次想起,泪流满面。小敏,你在家乡,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