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帝内经》精读176一180

(2023-11-03 16:19:44) 下一个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三)

 

图片

 

【原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1】之溢也,名曰脾瘅【2】。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3】。治之以兰【4】,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5】,咽为之使【6】。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原文通解】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1】之溢也,名曰脾瘅【2】。

【1】五气:指脾气。张志聪:“五气者,土气也。土位中央,在数为五……脾气溢而证见于外窍也。”

【2】瘅:热的意思。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3】。治之以兰【4】,除陈气也。

【3】消渴:病名。症状有口渴、易饥、小便多、消瘦。为内热日久,伤及阴气所致。

【4】兰:指兰草。

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

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5】,咽为之使【6】。

【5】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张介宾:“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夫谋略在肝,无胆不断,故肝为中之将而取决于胆也。”

【6】咽为之使:肝胆之脉会于咽,所以咽部如同肝胆的信使。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

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译文】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图片

 

【原文】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1】也。身热如炭,颈膺【2】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3】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4】,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5】、二不足【6】?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7】,亦正死明矣。

【原文通解】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1】也。身热如炭,颈膺【2】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

【1】不足:此指正气不足。

【2】颈膺:咽喉与胸部。

黄帝说:有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

太阴脉【3】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3】太阴脉:即寸口脉。

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4】,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4】厥:张介宾:“阴不入阳,故其盛在胃;阳不入阴,故太阴细微。病名曰厥者,阴阳皆逆也。”

 ▲岐伯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帝曰:何谓五有余【5】、二不足【6】?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

【5】五有余:指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

【6】二不足:指脉细微如发、小便一日数十次。

黄帝说: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

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7】,亦正死明矣。    

【7】不表不里:张介宾:“欲泄其邪,则阴虚于里;欲补其虚,则阳实于外。救里不可,治表亦不可。”

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译文】

       黄帝说:有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

       岐伯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黄帝说: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图片

 

【原文】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1】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2】,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帝曰:有病痝然【3】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4】者死。

      帝曰:善。

【原文通解】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1】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1】颠疾:即癫痫。一说为巅顶之疾,如头痛等。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2】,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2】精气并居:张介宾:“惊则气逆而乱……气乱则精亦随之。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帝曰:有病痝然【3】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3】痝(máng)然:指面部浮肿的样子。

黄帝说: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4】者死。

帝曰:善。

【4】心气痿:指心气痿弱。

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

黄帝说:好。

【译文】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黄帝说: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

       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

        黄帝说:好。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一)

 

图片

 

【题解】

      《素问》篇名。大奇是比较《奇病论》扩大的意思。本篇专论奇难疾病的脉症,并指出从脉象的变化认识疾病的机理。文中还把各脏腑经脉精气不足而表现出的脉象及预后作了说明。

       本篇着重从脉象的变化来分析某些疾病的病机和预后,因所论述的亦都是比较特殊而少见的奇病、奇脉,扩大了上一篇“奇病论”的内容,故篇名“大奇论”。

 

图片

 

【要点】

      (一)从论述脉象变化着手,分析了疝、瘕、肠澼、偏枯、暴厥等某些奇病的病机及其预后。

      (二)对心、肝、肾以及胆、胃、大肠、小肠等脏腑、经脉精气衰败而出现的十四种死证脉象作了形象化的说明,并预计了其相应的死期。

 

图片

 

【原文】

         肝满【1】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2】,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héng]大跛,易偏枯。

【原文通解】

●肝满【1】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2】,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1】满:指邪气壅滞而满实。

【2】雍:同壅。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héng]大跛,易偏枯。

肺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译文】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图片

 

【原文】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1】,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2】。

【原文通解】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1】,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1】骛(wù)暴:迅速奔跑。

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2】。

【2】瘕:病名,气血积聚而成,有时在腹部可以摸到硬块。

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译文】

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二)

 

图片

 

【原文】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1】,肺脉沉搏为肺疝【2】。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3】,二阳急为惊。

【原文通解】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1】,肺脉沉搏为肺疝【2】。

【1】心疝:指寒邪侵犯心经而成的疝病。

【2】肺疝:指寒邪侵犯肺经而成的疝病。

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3】,二阳急为惊。

【3】痫厥:指昏迷不省人事。

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译文】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图片

 

【原文】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1】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2】七日死。

【原文通解】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

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1】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2】七日死。

【1】血温:尤怡:“'温’当作'溢’……血既流溢,复见身热,则阳过亢而阴受逼,有不尽不已之势,故死。”

【2】见:《甲乙经》卷九第一作“甚”。

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译文】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图片

 

【原文】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0】,瘖,三岁起【1】。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2】为常脉。

       脉至如喘【3】,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原文通解】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

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0】,瘖,三岁起【1】。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0】其从者:指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发病在左侧。

【1】起:指痊愈。

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2】为常脉。

【2】悬钩浮:张介宾:“悬者,不高不下,不浮不沉,如物悬空之义。谓脉浮钩,而未失中和之气也。”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

脉至如喘【3】,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3】脉至如喘:喘,通湍。脉至如喘,指脉来疾速

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译文】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三)

 

图片

 

【原文】

       脉至浮合【1】,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2】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3】,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4】,省客者,脉塞而鼓【5】,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6】而死;脉至如丸泥【7】,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8】而死;脉至如横格【9】,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10】;脉至如弦缕【11】,是胞【12】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原文通解】

●脉至浮合【1】,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2】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1】浮合:形容脉象如水的波浪,忽分忽合,极难分辨清楚。

【2】予:语气助词,无义。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

脉至如火薪然【3】,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3】如火薪然:形容脉象如新燃的火一样,火势旺盛。

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

脉至如省客【4】,省客者,脉塞而鼓【5】,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6】而死;

【4】省客:指脉如探视之客,忽来忽去。

【5】脉塞而鼓:指脉搏时而停止不动,时而应指有力。

【6】悬去枣华:悬,是花开;去,是花落;“华”,同“花”。枣花开的时候是初夏。

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

脉至如丸泥【7】,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8】而死;

【7】脉至如丸泥:张介宾:“丸泥者,泥弹之状,坚强短涩之谓。”

【8】榆荚落:是指榆荚脱落的时候,即农历三月。

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横格【9】,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10】;

【9】横格:形容脉象长而坚硬,如横木在指下。

【10】禾熟而死:禾,指稻。禾熟而死,是说稻子成熟的时候,即秋天,就会死亡。

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

脉至如弦缕【11】,是胞【12】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11】弦缕:形容脉象紧急如弦,细小如缕。

【12】胞:男子指精室,女子指子宫。

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译文】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图片

 

【原文】

       脉至如交漆【1】,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2】;脉至如颓土【3】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4】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脉至如悬雍【5】,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6】,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熟【7】,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8】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9】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10】,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原文通解】

●脉至如交漆【1】,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1】交漆:交,同绞。形容脉搏如绞滤漆汁,四面流散。

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2】;

【2】韭(jiǔ)英而死:英,指叶子。韭英,就是韭菜叶子。韭英而死,意思是死亡的时间在能吃到新鲜韭菜的时候。

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

脉至如颓土【3】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4】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3】颓(tuí)土:指朽土。形容脉象虚大而无力,按之即空。

【4】肌气:脾主肌肉。肌气,指脾脏的精气。

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悬雍【5】,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5】悬雍:指喉间的悬雍垂。形容脉象浮取更大,稍按即小。

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至如偃刀【6】,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藏菀熟【7】,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6】偃(yǎn)刀:偃,即仰。形容脉象如仰起之刀口利锐而背坚厚,浮取小急,按之则坚大。

【7】菀(yù)熟:菀同“郁”。熟同“热”。菀熟就是郁热。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

●脉至如丸【8】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8】如丸:短而小。

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华【9】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10】,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9】华:通花。张介宾:“如草木之死而轻浮柔弱也。”

【10】行立常听:指行走站立常有幻觉出现好像听到声音。

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译文】

       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脉解篇第四十九(一)

1

【题解】

       脉解文章出自《黄帝内经》主要讲述了六经与月份的配合以及相应的月建、分析了四时阴阳盛衰与六经病变的关系、详细解释了六经病变的机理。

2

【要点】

        一、介绍了六经与月份的配合以及相应的月建。

       二、分析了四时阴阳盛衰与六经病变的关系。

       三、详细解释了六经病变的机理。

3

【原文】

       太阳所谓肿腰【1】脽(shuí)痛【2】者,正月太阳寅【3】,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椎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4】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5】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6】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7】而厥,则为喑俳【8】,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9】,言少阳盛也【10】,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11】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12】,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

【原文通解】

●太阳所谓肿腰【1】脽痛【2】者,正月太阳寅【3】,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椎痛也。

【1】肿腰:腰部肿胀。

【2】脽痛:脽,臀部。脽痛,即臀部疼痛。

【3】正月太阳寅:此为古代天文学的知识。以十二地支将地平方位进行分配。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所指向的方位,来确定时令。即正月指向寅位,二月指向卯位,三月指向辰位,四月指向巳位,五月指向午位,六月指向未位,七月指向申位,八月指向酉位,九月指向戌位,十月指向亥位,十一月指向子位,十二月指向丑位,称为月建。又正月为一年之首,太阳为三阳主气,故三阳以太阳为首,所以正月属太阳,月建在寅,所以说正月太阳寅。

太阳经有所谓腰肿和臀部疼痛,是因为正月属于太阳,而月建在寅,正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但阴寒之气尚盛,当旺不旺,病及于经,故发生腰肿和臀部疼痛。

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4】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4】强上引背:指腰脊强急而牵连背部。

病有阳气不足而发为偏枯跛足的,是因为正月里阳气促使冰冻解散,地气从下上出,由于寒冬的影响,阳气颇感不足,若阳气偏虚于足太阳经一侧,则发生偏枯跛足的症状。所谓颈项强急而牵引背部的,是因为阳气剧烈的上升而争引,影响于足太阳经脉,所以发生颈项强急。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

所谓出现耳鸣症状的,是因为阳气过盛,好象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出现耳鸣。所谓阳邪亢盛发生狂病癫痫的,是因为阳气尽在上部,阴气却在下面,下虚而上实,所以发生狂病和癫痫病。

所谓浮【5】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6】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7】而厥,则为喑俳【8】,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5】浮:指逆气上浮。

【6】入中:指进入内部的阳气。

【7】内夺:即色欲过度,使精气耗散的意思。

【8】喑俳(pái):指喑哑不能说话,四肢瘫痪或四肢软弱不能活动的病变。多由肾精亏虚,导致肾气厥逆所致。

所谓逆气上浮而致耳聋的,是因为气分失调,阳气进入内部不能言语。若房事不节内夺肾精,精气耗散而厥逆,就会发生瘖痱病,这是因为肾虚,少有病的精气不至而发生厥逆。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9】,言少阳盛也【10】,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9】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足少阳经脉循胁里,少阳经脉阴气偏盛可致胸胁疼痛。

【10】少阳盛也:少阳在九月时气盛,而九月月建为戌。

少阳所以发生心胁痛的症状,是因少阳属九月,月建在戌,少阳脉散络心包,为心之表,九月阳气将尽,阴气方盛,邪气循经而病,所以心胁部发生疼痛。

所谓不可反侧【11】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12】,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

【11】反侧:转侧。

【12】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九月阴气渐盛,阴主藏主静。阴气盛则万物潜藏不动,少阳经气受其影响,所以不能转侧。

所谓不能侧身转动,是因为九月阴气盛,万物皆潜藏而不动,少阳经气应之,所以不能转侧。所谓甚则跳跃,是因为九月万物衰败,草木尽落而坠地,人身的阳气也由表入里,阴气旺盛在上部,阳气向下而生长,活动于两足,所以容易发生跳跃的状态。

【译文】

       太阳经有所谓腰肿和臀部疼痛,是因为正月属于太阳,而月建在寅,正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但阴寒之气尚盛,当旺不旺,病及于经,故发生腰肿和臀部疼痛。病有阳气不足而发为偏枯跛足的,是因为正月里阳气促使冰冻解散,地气从下上出,由于寒冬的影响,阳气颇感不足,若阳气偏虚于足太阳经一侧,则发生偏枯跛足的症状。所谓颈项强急而牵引背部的,是因为阳气剧烈的上升而争引,影响于足太阳经脉,所以发生颈项强急。所谓出现耳鸣症状的,是因为阳气过盛,好象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出现耳鸣。所谓阳邪亢盛发生狂病癫痫的,是因为阳气尽在上部,阴气却在下面,下虚而上实,所以发生狂病和癫痫病。所谓逆气上浮而致耳聋的,是因为气分失调,阳气进入内部不能言语。若房事不节内夺肾精,精气耗散而厥逆,就会发生瘖痱病,这是因为肾虚,少有病的精气不至而发生厥逆。

       少阳所以发生心胁痛的症状,是因少阳属九月,月建在戌,少阳脉散络心包,为心之表,九月阳气将尽,阴气方盛,邪气循经而病,所以心胁部发生疼痛。所谓不能侧身转动,是因为九月阴气盛,万物皆潜藏而不动,少阳经气应之,所以不能转侧。所谓甚则跳跃,是因为九月万物衰败,草木尽落而坠地,人身的阳气也由表入里,阴气旺盛在上部,阳气向下而生长,活动于两足,所以容易发生跳跃的状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