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篇】洛趄

(2023-10-28 15:12:12) 下一个

【原文】道者择恒莫能兴踔也,识者淡薄,动之心也。

 

群书【释译】道的转变是人类无法改变的,人只能改变自己心态去适应。

 

【原文】立飘宁心,莫若立心而宁。天极无限,人极有限。故为弃难充哉。

 

群书【释译】看到一些不平的事而去修心,不如心本来就是静的。天是无限的,包括万物变化。而人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东西。不停地想得到,就如往装满水的杯子里再倒水一样。这不是有得必有失,是指人的潜力、记忆、力量都是有限的,而天地是无限的。所以,你要想得到,必须先学会放弃。如果不出只进,那就无法承受。

 

【原文】持者以大而恒之,持小而通之。概难识者以盈,无有终也。至若无水而空悸,爱莫能充。玄浮倒置,始空哉。月随日影,安矣。

 

群书【释译】修为就是为了更好地扩大容量。还有种境界是虽然容量小,但注意流通,懂得取舍,也是可行的。大凡不知道放手,不懂得更新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杯子只要装过水,就算把水倒掉,还是会有水滴留在杯底。人也一样,经历过的事,多多少少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

“玄浮倒置,始空哉”,只把水倒光没有用,要把杯子倒过来空干,随着时间流逝,才真正干了。意思是指,把事情倒过来想,就通了。可惜人的修为很难放下。
 

【原文】君馨缘识灵而通元矣,元通则至汀渗哉。

 

群书【释译】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人就会元神兴旺。元神通达,才能明白更多。杯子更大,就可以放更多东西。

 

【原文】识鹿食之,多有多之。少有溃之,心生戾之。腹者盘之,安几餐之?故而盈之,无矣。尚为之为,至余而立。

 

群书【释译】人们认识到鹿可以当食物,就去猎取来食用,多多益善。如果收获少了,人就生气,发誓要多打几只鹿。而人的肚子不过一点点大,一次猎取太多也吃不完。因为猎取太多鹿,后来没有鹿了,库存的鹿肉也坏了。没有鹿了,吃什么呢?

真正取自己需要的就够了。人就那么点胃,能吃得了多少呢?死了也就占那么点地方,又如何占据天下所有的土地?

 

【原文】太玄之一,持行而变。莫可执也。

 

群书【释译】真正的上古真理,要根据合理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执着可以改变的。

真正能改变自己的是元神的力量,而元神的力量来自天地间正气的修持。道理莫不如此,修好自己就够了。

 

【原文】夫,尽得天时,会于精渗,之恒也。尽聚一而散二,何叹哉!

 

群书【释译】天下众人都是受天之恩所生出来的。“会于精渗”,人是天地间的精华所成,是平等的。一样东西得到多了,另一样就会减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所以盲人听力好,瞎子触觉灵敏。

 

【原文】然,机不识相,莫能明保。

 

群书【释译】但是,时机是不会随着个人意志走的。“莫能明保”是指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但人往往识不破这些。常有人说改天换地、改变命运,真是可笑。人能改变的只可能是自己的心态,其他什么都改不了的。

 

【原文】容颜积深,爱能秽则长生也。

 

群书【释译】太美好的东西,往往会散发不好的东西。不要以为这不正常,天地之所以这样,才能长生。比如说你考上了北大,家里很高兴,但你的同学不高兴,心里不平衡,这是正常。你升了官,哥哥不高兴,因为他没升官。

 

【原文】然,夫不能识其机,溃疡之论也。亦论之论何谓于理也。

 

群书【释译】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发生突然变化,思想崩溃。有人自杀,有人跳楼。

讲道理的理,表面上是理,实际上是道。因为天地间存在这种相生相克。如果没有坏,哪能有好。这不是阴阳之理,是演化之理。

 

【原文】立众难,归平息。余之绝,浮淡。未始于天相而绝哉!

 

群书【释译】如果你能看破世间难题,自然会平和,而不是一直愤愤不平。你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为你太浮躁,不去求道,只问理。这些不过是万物幻变之常理,人却不明白。

试想,天下有多少人看明白得失。有人公务员没考上,抱怨哭泣。实际上没得到这个,可以得到其他。
 

【原文】识进之进,进不能退。物有极而人有汀也,玄机也,勿识矣。灵出矣,终成。

 

群书【释译】只知道进步进步,却不知道进步也要退步。万物发展要盘旋而上,人也要进进退退最终才能上到更高的层次。玄机其实很简单,世人看不到。不仅仅要学,最重要是用心感受。

灵感来自冷静的地方,进退之理是这样。企业发展其实也一样,没有一个企业会永远常青,都是下后再上,上后再下,人也一样。所谓玄法,玄功,其实并不难,用心去感觉,就能体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