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史纲第四编第三章现代早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2023-07-12 16:44:46) 下一个
世界史纲 第四编 第三章 现代早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第一节 印度莫卧儿,迈索尔,马拉塔;锡兰 
一 1526-1857 莫卧儿帝国 首都阿格拉
1526-30 巴卑儿 (生1483)帖木儿第五代后裔,1504夺取喀布尔,1524夺取拉合尔,失去费尔干纳和撒马尔罕的补偿。1526 帕尼帕特对洛迪王朝易卜拉欣决定性的胜利使他获得德里和阿格拉。1527 坎奴战役抵抗吉多尔的拉那-桑加拉杰普特联盟。1529 加格拉河入恒河处的胜利完成征服德里苏丹国至孟加拉边界。巴卑尔的事迹记载在突厥语《巴卑尔回忆录》。
1530-56 胡马雍(生1508)1535驱逐古吉拉特的巴哈杜尔-沙,夺取曼都和尚帕尼尔。但无作为都失与纳亚卡。同样错误和兄弟们的背叛帝国也失于纳亚卡。1530年代-1730年代 纳亚卡在马杜赖建立统治,最长时的纳亚卡“小王国”,另两个纳亚卡国家中心在坦贾武尔,至1630年代这领土先失于比贾布尔,然后至莫臥儿。这些领土因引进新谷物市场经济改变,制造生产范围扩大,重要市场中心产生。国家对农业和贸易的税收使他们可以建城镇和大神庙,和发展新的消费风气,改变哲学和意识,尤其在国王和国家的关系方面。1535 葡萄牙以巴塞因条约获准建第乌要塞,那里他们打败奥斯曼舰队和古吉拉特的军队。1539-55 阿富汗苏尔王朝 1535-45 舎尔-沙 巩固在比哈尔的势力,把胡马雍赶到波斯避难,当他1555借助兵力从那返回德里和阿格拉,在北印度舎尔-沙的管理经验成以后莫卧儿政府制度的基础。1546 清除葡萄牙人的努力失败。
1556-1605 阿克巴(生1542,亲政1562)全部北印度恢复和巩固。 1556-60 白拉姆-汗摄政,他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打败阿富汗人。他往麦加朝圣途经古吉拉特邦时被剌。1559 葡萄牙布拉干萨的君士坦丁夺取达曼。1561 征服摩腊婆受后宫影响(1560-62)。1562 阿克巴娶拉杰普特琥珀(斋浦尔)的公主(贾汉吉尔母)和取消对非穆斯林的吉兹亚税(1564)标志对所有人公正和怀柔新的政策,通过资助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与民众联结。1565 迈索尔王国从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下独立,首教迁至迈索尔。1565 艾哈迈德纳格尔,比贾布尔,比尔德,和戈尔孔达联军在塔立科塔打败毗奢耶那伽罗。1574 艾哈迈德纳格尔呑并贝拉尔,贝拉尔曾阻挠联军出征。1568吉多尔被阿克巴夺取,3万拉杰普特人被杀。1571一新的都城在法泰赫普尔-西克里,近阿格拉,建造,工程浩大,但随阿克巴去世中止。1572-73 征服古吉拉特,获取出海口,他与3000骑兵在11天行450哩。政府重组开始。军阶制度实行。1576 从阿富汗人手中夺得孟加拉。1577 坎德什被劝服从,为征服德干的第一歩,实际至奥朗则布时才完成征服。1578 莫卧儿宫廷辩论宗教问题,阿克巴出席,1575只穆斯林为合法,现开放给印度教徒,奢那教徒,琐罗亚斯德教徒,赛伯伊人,和基督教徒。阿克巴表示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对太阳的虔诚,并邀请葡萄牙耶稣会士安东尼奥-蒙舍拉特和罗道夫-阿卡维瓦从果阿来宫廷。1582 尽管称穆斯林法不谬后有反叛,皇帝宣布新的神圣信仰,这信仰更多受苏非派影响。他只获有限支持,去世后失败。1589-91贾马尔-汗,艾哈迈德讷格尔的大臣,马赫迪派信奉者,迫害逊尼派和什叶派。1601-04 王子塞利姆,后来的贾汉吉尔,反叛,但又恢复地位。1603 约翰-弥尔顿霍尔,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到阿格拉,但至1608才获特许。
1605-27 贾汉吉尔(生1569)北印度维持他父亲的帝国,但把许多政治权力给予妻努尔-贾汉。他的个人兴趣在绘画,然而扩大莫卧儿文化资助,成持续政治正统的重要方面。1609-11 威廉-霍金斯,1615-19 托马斯-罗易 没有为詹姆斯一世谈定条约,但英国1612打败葡萄牙舰队后在苏拉特获贸易权利。1616 腺鼠疫第一次识别,成流行病。
1628-57 沙贾汉(1592-1666)热衷资助艺术。但摧毁艾哈迈德讷格尔,打败戈尔孔达和比贾布尔。1632-53 为妻慕塔芝-玛哈在阿格拉建泰姬陵。1639 摩德罗让与一英国人。1647 奥朗则布征巴达克山和巴尔赫,没有成功。1649-53 奥朗则布没能从波斯人手里夺取坎大哈。1653-57 奥朗则布又在德干任总督,平定比贾布尔,但没有能阻止马拉塔人入侵者希瓦吉。1658 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葡萄牙人排挤出锡兰。1658 奥朗则布叛,沙贾汉病,四子争继位。
1658-1707 奥朗则布(生1618)囚禁沙贾汉后奥朗则布成为皇帝,继续扩张疆域。重新强调伊斯兰,使莫卧儿文化倒退,政治不稳。 1659-80 希瓦吉攻陷比贾布尔,掠苏拉特;英国工厂避害。1667 他从奥朗则布获大君封号,开始在莫卧儿领土征税;他成功组织印度教马拉塔政府,1674成独立统治者。1666 吉大港被孟加拉总督呑并至帝国。1669 奥朗则布为安抚在他军队和政府服务的伊斯兰世界移民精英,采取的政策导至禁止印度教,印度教寺庙的摧毁,印度艺术大损失,和恢复对非穆斯林征吉兹亚税(1679)。这表示取消了莫卧儿统治与本地精英为一体的文化制度。这时期贾特人叛乱,印度教起事,与阿富汗部落和锡克人产生麻烦。1679 马尔瓦在对拉杰普特人的战争中被呑并;继续敌对30年。1681 阿克巴王子反叛失败,在流亡中去世。1681-1707 奥朗则布在德干指挥,征服比贾布尔和戈尔孔达,但没有打败马拉塔人。1685-88 奥朗则布夺取苏拉特,打算赶走英国人,英国人试图夺取吉大港但失去在孟加拉所有。他们的海军控制莫卧儿的贸易,鼓励贸易者重回孟加拉。1690 加尔各答形成。葡萄牙人在印度势力衰褪,英国人势力在获孟买(1661)后增长,荷兰人在香料岛的野心消除,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政府控制下成立(1664),接着许多定居者(本地治理市,1674)。英法竞争开始。1689 希瓦吉的继承人萨巴吉被俘,和处死,但没能打败马拉塔,战争持续至1707。
文化
阿克巴时文化资助,包括对印度教史诗的翻译和绘挿图,形成独特印度-波斯文化发展。 莫卧儿统治者求知好学和追求奢华,培育出辉煌的文化成果。主要文学贡献有主要是波斯语的历史,编年史,传记,贾汉吉尔支持的一部字典,和杜罗悉陀(1532-1623)的诗《罗摩功行录》等。对波斯画无独创的模仿由印度甚至欧洲影响修正;沙贾汉时获敏锐观察和优雅表现。那时印度-波斯风格的宫殿,陵墓,清真寺建筑极雅致。
1707,3-6月 阿扎姆-沙(生1653)。1707-12 巴哈杜尔-沙一世(生1643,阿扎姆兄)1707奥朗则布去世后帝国迅速解体,各省总督实际独立。这些地区统治者为竞争控制领土寻求与欧洲人联盟获军事势力。政治控制向地方宫廷发展,城市里商人的自卫社区代替莫卧儿国家管治。1708 锡克教徒在上师戈文德-辛格(1666-1708)时成为一军事化的教团,在德干威胁莫卧儿的权力,但是被巴哈杜尔-沙一世打破。1712-13 贾汗达尔-沙(生1661)。1713-19 法鲁克锡亚(生1685)贾汗达尔侄 1717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礼物和医学服务从莫臥儿皇帝获免除关税和其他让歩。1719 2-6月 拉菲-乌德-达拉加特(生1699)贾汗达尔侄。1719 6-9月 沙贾汗二世(生1696)拉菲兄。1719-48 穆罕默德-沙(生1702)贾汗达尔侄 马拉塔政府重组,成印度杰出政府,在全德干抽税,只海得拉巴除外,在总督尼撒姆-莫克时独立于德里。阿瓦德和孟加拉总督也独立,但维持对莫卧儿皇帝的虚构效忠。1739 纳迪尔-沙率领的波斯人的入侵阻止马拉塔向北扩张,打败帝国军队后撤回,保留阿富汗和德里的财富。1746-48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在约瑟夫-杜布雷指导下参与印度密谋,占领马德拉斯,打败卡纳提克的纳瓦布(土邦世袭统治者);1748爱克斯-拉夏贝尔条约(亚琛条约)马德拉斯恢复给英国。1748-54 艾哈迈德-沙-巴哈杜尔(1725-55)英法竞争继续,各支持德干的尼撒姆(王公,总督)和卡纳提克的纳瓦布。法国势力1751达高峰,比西实际统治德干,杜布雷统治卡纳提克;英国罗伯特-克莱芙男爵(1727-74)夺取阿尔乔特,杜布雷招回使英国势力稳固。
文化
1700早期 特别的绘画和建筑风格出现,尤其在德干,孟加拉,在拉杰普特王公和阿瓦德地区。商人和朝臣也资助各种表演,从街头戏剧到游行仪仗,包括舞蹈,诗歌,和音乐。政治竞争常通过艺术竞争表达。
1754-59 阿拉姆吉尔二世(生1699)贾汗达尔子 1756 孟加拉地区的纳瓦布西拉杰-马德-达乌拉占领加尔各答,把未逃跑的居民囚禁在要塞仓库,后来称黑洞,一百多人因窒息,受伤,发热丧命。1757 英国华生和克莱芙率军重夺加尔各答,又与法军战争,夺取金德讷格尔。克莱芙与印度银行家和纳瓦布米尔-贾法尔形成密议,让他的军队进军至帕拉西。米尔-贾法尔处死了西拉杰-马德-达乌达,成英国在孟加拉的摄政。1758-60 作为总的扩张的一部分,马拉塔文化资助远至北印度。都市中心,如朝圣城市巴纳拉,几乎完全由马拉塔资助重建。还资助大量乞丐,知识分子,和寡妇。马拉塔占领旁遮普和恢复在北方活动激起罗希拉阿富汗联合反对。艾哈迈德-沙-阿布达里(杜兰尼)在1748-59期间几乎每年入侵旁遮普。1759-1806 沙-阿拉姆二世(生1728)1761 帕尼帕特战役 马拉塔被阿富汗联军打败,随后的叛乱使艾哈迈德-沙撤回。1759英国打败荷兰后确定在印度外国势力的优势。以1763巴黎条约从法国获本地治里。1769法国东印度公司解散。1764 因在巴克萨尔对孟加拉纳瓦布阿瓦德纳瓦布军队的胜利,有名无实的莫卧儿皇帝以让渡收税权的形式使英国人对孟加拉和比哈尔无争议的控制,克莱夫为公司(1725-74)管理孟加拉,比哈尔,和部分奥里萨收税事务。面对饥荒不负责任的管理和职员填满自己腰包使公司收入减少。莫卧儿的黩武和马拉塔的掠夺政策导至强调战争成名望和财富资源,国家对工业,教育,和文化进步的责任逐渐发展。这样的活动在地方地区层面发生,如德里穆斯林改革者沙阿-瓦利-乌拉(1703-62)和孟加拉诗人巴拉昌德拉(1712-60)。马拉塔联盟纷争期间,海德儿-阿里(1721-82)篡得迈索尔权力,称有德干地区主权,这些以前是其他穆斯林统治者所有。1767 第一次英国-迈索尔战争。1769他迫马德拉的英国人服从。1769-70 孟加拉的饥荒横扫约三分之一人口。1772-85 沃伦黑斯廷斯(1732-1818)为孟加拉总督,开始改革,简化税收制度和改进帀制,盐和鸦片生产政府控制,减少匪盗,穆斯林和印度教法研究(加尔各马达拉萨1781)按规则法案他还监管另两个东印度公司驻地孟买和马达拉萨。 1773 规管法案 以此议会还为公司领土内的英国事务设立最高法庭,限制公司董事的权力,禁止官员私人贸易和接受礼物。威廉堡省总督职位设立,1833后为印度总督。首任总督为沃伦-黑斯廷斯 任职期1774-85(1732-1818)。1775-82  第一次英国-马拉塔战争 孟买政府与马拉塔佩什瓦(宰相,掌实权)拉戈巴联盟。黑斯廷斯派军从加尔各答越半岛远征至苏拉特,1778出发,1779到达。破马拉塔,海德尔-阿里,和尼撒姆联盟。1782 撤尔拜Salbai条约为孟买获20年与马拉塔的和平和割让撒尔塞特岛和象岛。1778 法国英国又发生战争,黑斯廷斯夺取本地治里和马埃。1780-84 第二次英国-迈索尔战争 海德尔-阿里恼怒,在法国人帮助下进攻卡纳提克的英国人,1781在波多-诺伏战败,他1782去世;战争由其子蒂普-苏丹继续,法国援助撤出战争结束。1784 皮特印度法案 为监管领土扩张,禁止东印度公司介入国家事务或宣战,除非发生侵略。和使公司董事对董事会负责。1786-93 康沃利斯勋爵 为总督,作行政改革:官员给适当固定薪酬,他们的私人贸易被限制,管理和商业服务分开。1790-92 蒂普进攻特拉凡哥尔开始第三次英国-迈索尔战争。康沃利斯与佩沙瓦和尼撒姆结盟,蒂普战败被迫割让一半领土和付大笔赔款。1793 康沃利斯法 改革收税和扎明达尔(王公贵族)制度,司法制度以英国模式形成,但法庭少 。印度人排除出所有高级职位。扎明达尔只保留收税职权,其余转移给欧洲地方法官和印度警察。同时,马拉塔主要首领马哈达吉-辛迪亚(卒1794)自认为皇帝保护者,占有德里,向北印度扩张权力。1793-98 约翰-索尔爵士为总督。
文化
1791 梵文学院在瓦拉纳西建立,建立者孟买总督乔那森-邓坎。
锡兰 1656 荷兰攻克科伦坡。1796 被英国从荷兰人手里征服,由东印度公司管理至1802 。
第二节 缅甸 
1519 15世纪一些欧洲旅行者到达。葡萄牙人在八都马以条约获贸易优恵。1527阿瓦沦于掸族控制,杀缅甸国王,掸族王子继王位。缅族人逃亡南面东吁。1531-1753 东吁王朝 1530-50 德彬瑞梯(明史料莽瑞体) 在东吁建缅族新王朝。他的目标是在伊洛瓦底盆地建中央集权国家。1530年代他进攻孟族首都勃固,1539占领勃固。1542 德彬瑞梯为下缅甸国王。1546 他势力向北扩展为全缅甸国王。1540年代后期进攻八都马。1551-81 勃印曩(明史料莽应龙)号白象王,模范佛教国王,建和修塔,寺,散发佛经三藏。带孟族公主入宫廷,视孟族首领为兄弟,寻求解决长期缅孟敌对。他与中国,孟加拉,斯里兰卡,和葡萄牙果阿互派使节。他自己登船商业旅行。派官员管理商业航行,标准化度量,收集和整理法律和判例。至1550年代后期勃印曩的君主地位为多数掸邦接受。1555 夺取阿瓦。1558 打败北暹逻清迈的泰王国,11年前曾抵抗过阿瑜陀耶(大城)的军队。1569 阿瑜陀耶落入勃印曩。1574 永珍(万象),澜沧(老挝)两中心之一落入勃印曩手中。勃印曩的统治之后缅族势力瓦解,因为国家不能维持从首都勃固的大规模的军事征伐。地区城镇独立。勃印曩建立起的种族关系在他去世后瓦解。1581-99 南达勃因(明史料莽应里)为维持大帝国,勃固和孟加拉湾港口财富消耗于征战。勃固的孟族,和爪哇北沿海的爪哇人,己成为这地区海上商业最活跃的。1593 缅族对阿瑜陀耶战败,标志阿瑜陀耶摆脱控制。1594 孟族与阿渝陀耶联盟打退勃固的军队,纳黎萱(1555-1605),阿渝陀耶国王,夺取东南沿海,甚至威胁勃固。1599勃固最终陷落 在东吁和若开联合前 两支军队取余下的人口和沿海财富回家。
至1600缅甸又一次分裂为一些小国,如在16世纪早期。1619 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工厂。没有发展,后来在这世纪关闭。1599与1635间,一个小些的帝国恢复,首都从沿海迁到阿瓦,一个离外贸中心相对遥远的中心,400哩伊洛瓦底江。1600持续至1830 第二次戏剧性的农业扩展在上缅甸发生,在下缅甸农业也扩大。新作物,包括茶,棉,和长成熟稻。更好的灌溉和排涝系统引进。 1660-1715间,至少11次企图篡夺阿瓦的王位。1727 清迈反叛阿瓦的控制。1739 景棟的掸邦也反叛。1727和1743间,八都马,土瓦,西里阿姆, 东吁,卑谬的总督被当地反叛者或杀或赶出。1740勃固首领叛,宣布独立。1752  阿瓦被几个部族,掸邦王子为首领的南方军队围困两个月后陷落。国王逃亡,东吁王朝结束。
1753-1886 贡榜王朝 从东印度公司获英国帮助重新统一缅甸。他的第二个继承者毁阿渝陀耶(1767),臣服暹罗一段时间,恢复德林达依海岸为缅甸所有。
第三节 暹罗 
1448-88 戴莱洛迦纳(白象王),管理中央化。暹罗人信奉印度教和上座部佛教。1534-46 胶发 1538 僱120个葡萄牙人指导暹罗土兵使用歩抢。1550 新防卫技术引进暹罗首都,大量购买国外大炮。因此到纳黎萱时,暹罗皇家军队装备和训练使用火器。1569-90 摩诃-昙摩罗阇  1569 阿瑜陀耶第一次陷于缅甸入侵军队。至1579 中国在同文馆设暹罗语部,可能因暹罗在贸易上的重要。1590-1605 纳黎萱大帝 重获独立,并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把分裂的王国整合成相对集中的国家。葡萄牙人贸易站在16世纪设立,17世纪初大量日本人在暹罗从事战争和贸易。1602 一个荷兰贸易站在北大年府设立,英国人跟从,直至1623从暹罗撤出。1656-88 那莱 热心鼓励与外国人贸易。他对波斯和法国文化好奇,他的宫廷以开放闻名。1664 荷兰以一商务条约垄断暹罗外贸,法国使节,和军事远征相继失败,没有能使暹罗接受基督教和法国影响。 1688 普遍反叛开始发展成内战。部分是对那莱开放的反应,成为反欧洲人,欧洲贸易凋零,但中国和穆斯林的贸易继续在高水平。1690年代可看到穆斯林和欧洲人的贸易戏剧性衰退,中国贸易填补空隙。1767 缅甸人入侵摧毁阿瑜陀耶和强迫接受缅甸人统治,直至1782拉玛一世在曼谷建一新王朝。
第四节 柬埔寨 
1560-90 柬埔寨军队乘泰国衰落入侵泰国领土。1594 柬埔寨洛韦被阿瑜陀耶打败。1620年代 越南阮的领土扩张切断柬埔寨出海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路,使越南控制的柬埔寨人超过柬埔寨控制的。1750年代和1760年代早期 来自暹罗和越南的入侵相对平息,但一系列政变和王室内争斗使内部混乱。1767 阿瑜陀耶陷落于缅甸军队时一泰国王子和支持者逃亡柬埔寨。1768 郑昭(拉玛一世),暹罗新统治者,入侵柬埔寨打败泰国试图建一对立王朝的竞争者。1770年代 泰国对柬埔寨压力持续,而越南势力被内部威胁分散,阮应对西山兄弟领导的反叛。1772 泰国人焚金边。1778 泰国入侵柬埔寨。1779-96 安英 1779 泰国把他们的保护人,七岁柬埔寨王子安英扶上他们保护国的王位。1790 安英被带至曼谷施加冠礼,1794 回柬埔寨。
第五节 马来半岛和群岛
一 马六甲
1 1402-1511 马六甲苏丹国
1400-14 拜里米苏拉(伊斯干达沙)(1344-1414)三佛齐王室。1402 在马六甲建大贸易港和苏丹国。七年后他娶一穆斯林公主。拜里米苏拉曾随明使入朝。皈依伊斯兰,为马来伊斯兰化先声。1414-24 母干撒-伊斯干达沙 与明保持良好关系。1424-44 莫哈末沙 (斯里马哈拉惹)。1444-46 阿布沙希德沙 在位17个月宫廷政变被杀。1446-59 慕扎法沙 平息马来派系和泰米尔派系斗争。确立伊斯兰为国教,称苏丹。1446 暹罗海军进攻马六甲,被击退。1456暹罗人又来,又被击退。这样促使马六甲与中国发展更紧密关系。1459-77 满速沙 对外扩张,婚姻结盟。1477-88 阿拉乌丁-利亚沙 死于宫廷阴谋。1488-1511 马末沙 1509 葡萄牙贸易者至马六甲,起先受欢迎,苏丹后来受印度穆斯林顾问鼓动攻击葡萄牙船,抓19人。马六甲商人的竞争联合,对葡萄牙人不同立场,一组,包括华人,一些泰米尔人,和一些爪哇人倾向接受他们。而另一组,古吉拉特人为首和被当地精英支持,视他们为竞争者和威胁。1511 葡萄牙人在阿布奎基率领下夺取马六甲,香料贸易中心。 这时国王对香料贸易比建帝国更有兴趣。葡萄牙人然后派人打开贸易关系和建要塞保护贸易。葡萄牙人征服后,苏丹和宫廷逃亡,在半岛建两新苏丹国:霹雳在北,柔佛在南。
2 特尔纳特苏丹国
1500年代 伊斯兰引进己超过一个世纪,但信从者只是一些苏丹和亲近的定居者。1550年代 特尔纳特,蒂多雷在北马六甲成最重要的两个中心,因对丁香的需求迅速扩张。1535-70 特尔纳特苏丹海伦 地区统治者们更认同欧洲观念,苏丹呈欧洲统治者的形象,葡萄牙人把他作为马六甲世界的领袖对待他,这加强了这王国在东印度尼西亚的霸权。1570 海伦被葡萄牙人杀死,子巴布拉继为苏丹。1570-83 苏丹巴布拉动员足够力量把葡萄牙人驱逐出特尔纳特,他的征讨使特尔纳特成马六甲单一中心。他降服巴占和蒂多雷,然后派舰队至邦耳,东文,布顿,沙涝越。至1600年代 穆斯林己从统治者逐渐扩展至其余人口。穆斯林贸易者也来这里,伊斯兰传播也带给苏丹重要的经济利益。
二 1511-1722 柔佛苏丹国(马来)
1 1561-1699 马六甲王朝
1511-28 马末沙 从马六甲逃至柔佛,六次复国军事行动围攻葡属马六甲失败。在甘巴去世。三子阿拉乌丁继位,1530 返回柔佛。1528-64 阿拉乌丁二世 1564亚齐人攻击柔佛,洗刧。阿拉乌丁被掳,在亚齐被杀。1564-70 慕扎法沙二世(生1546) 1565 为防亚齐人入侵迁都。1570 遭毒杀。1570-71 阿都-查理沙一世(生1562)慕扎法沙二世甥。遭毒杀。1571-97 阿里-加拉-阿都-查理沙二世 贾利勒一世父。在位时首都柔佛拉马重建,成马来半岛主要贸易中心。1576和1578,葡萄牙人试图夺取但两次都被马来人打退。1597-1615 阿拉乌丁-利亚沙三世。1606与荷兰结盟试图把葡萄牙人赶出马六甲。1609葡萄牙人封锁柔佛河。1610与葡萄牙人签和平协议。1613亚齐攻击时逃亡至林加,1615在那去世。1615-23 阿都-马雅沙 阿拉乌丁异母弟。1613 被亚齐俘,娶伊斯坎大-穆大姐/妹,返柔佛为苏丹。1618 移至林加,获罗越人和荷兰人支持发起对亚齐战争。1623 在淡美兰群岛去世。彭亨与柔佛统一。1623-77 阿都-查理沙三世 利亚特沙子,马雅特沙甥。1629 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柔佛苏丹国联合抵抗苏门答腊亚齐苏丹Iskandar Muda 的海军,他这时己征服吉打。1641 围困几个月后,荷兰人在柔佛苏丹帮助下,取得马六甲,结束三角战争。1673 占碑战争 查理沙三世逃亡彭亨,在那去世。1677-85 依布拉欣沙 查理沙三世侄。被掌权的武吉人毒杀。1685-99 马末沙二世(生1675)依布拉欣沙幼子。在宰相保护下逃往哥打丁宜。残暴。24岁时被剌杀。马六甲王朝绝嗣。
2 盘陀诃罗(宰相)王朝
1709 盘陀诃罗统治者迁都廖内应付暹罗入侵,四分之一人口不认同宰相王朝支持暹罗人。1718 拉惹-基西尔 Raja Kecil称自己为马末沙二世遗腹子获马来和罗越人支持。1722 苏莱曼沙 获武吉士人(沙涝越西南的武士和渔人)帮助。武吉士人卷入权力争夺。拉惹-基西尔有一些忠于他的罗越族群 从柔佛排挤出后建一新的锡亚王国。
三 吉打 
7,8世纪时吉打受三佛齐松散控制。11世纪时朱罗入侵三佛齐时占领吉打。1136-79 慕查法一世。是最后印度教君主,后皈依伊斯兰改称苏丹。吉打是一穆斯林国家,政治和文化基于马六甲帝国模式。不同于其他马来国家,吉打维持内部独立。1713,1722和1770内战;武吉士为各派的雇佣军。1741-78 莫哈末吉瓦沙 贸易和稻谷稳定增长。
四 亚齐
1514-30 阿里-穆哈亚-斯雅 亚齐第一任苏丹;征服达亚1520, 皮迪埃1521, 八赛1524。据葡萄牙航海家若昂-德-巴罗斯记载,阿里-穆哈亚-斯雅是被妻西特-胡尔,达亚统治者的一个姐妹毒死,为报达亚被灭之仇。西特-胡尔1554去世。1520年代 苏丹联合北苏门答腊沿岸成反葡萄牙王国 类似地西爪哇万丹出现一穆斯林王国与印教巽他-格拉巴港口竞争,由葡萄牙的同盟者统治。1530-37 萨拉胡丁 母指定一阿迦为摄政,称拉惹-文苏。1537 亚齐舰队约3000千人登陆马六甲,但未能夺取要塞,遭严重损失两天后撒回。1537被弟取代,1548去世。1537-71 阿拉乌丁 萨拉胡丁弟。原为苏门答腊总督。1537 从苏门答腊八昔回亚齐,杀摄政,囚兄和母。1547 袭击马六甲,亚齐舰队在玻璃市河战败。1560年代奥斯曼和亚齐建立直接商业和外交关系。1560-80年代 伊斯兰在东南亚军事成功高点和地区穆斯林-基督徒两极化。1564 进攻柔佛,俘柔佛苏丹。1571-79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一世 1575打败霹雳,被杀苏丹阿马德的遗孀和子女被带至亚齐,一被俘王子曼苏尔娶亚齐前苏丹遗孀或家人。1579-85 阿拉乌丁-曼苏尔沙 1582派舰队去柔佛。1585 被谋杀。1585-89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二世。1589-1605 阿拉乌丁-里亚亚特-赛亚-赛义德-阿尔-穆克马尔 杀前任后统治期间,荷兰,英国,法国势力来马六甲海峡。
1605-07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三世。1607-27 伊斯坎达-穆达(1583-1636)
五 马来西亚 
马六甲的苏丹国是马来世界的典范但不是源头。更早期的扶南,占婆,和三佛齐己创造以贸易而不是农业为基础的类似的经济结构。
1511 葡萄牙人由阿布奎基率领占领马六甲,香科贸易中心。与当地各邦建立贸易关系和建要塞保护贸易。1515 葡萄牙总督下令地籍调查,显示苏丹的经济信赖是海而不是土地。1560年代 苏丹慕扎法建第一座马来清真寺。1580年代 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占碑垄断胡椒生产。1594 里斯本香料市场对荷兰和英国贸易者关闭,这样刺激了与远东直接贸易。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未几摧毁葡萄牙在马来西亚的要塞。1596 荷兰的苏门答腊巨港建一工厂。1602 英国人在爪哇西北万丹立足。1605 荷兰人夺取安波那,然后在西帝汶定居。1615 英国人和荷兰人获准在苏门答腊占碑胡椒贸易。竞争者包括中国人,马来人,望加锡人,和爪哇人,和三个欧洲贸易垄断者。1619 巴塔维亚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1620至1650年代 由于欧洲贸易者称霸不再有东南亚胡椒和香料沿老穆斯林路线运至红海。1650年代荷兰封锁来自亚齐的古吉拉特船一些年。这导至亚齐的直接船运至1690年代崩溃。1623 安波都英国人遭荷兰人屠杀。英国人取消暹罗,日本,和东印度的贸易。1639 葡萄牙人从日本排挤出。 1641荷兰人夺取马六甲,主导东印度。
1666 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西里伯斯。1670年代 在苏门答腊的国际竞争尤其控制贸易占碑占上风。1685 英国人在苏门答腊明古鲁建一工厂。18世纪荷兰继续占上风。为控制贸易,公司在北爪哇扩大控制。1769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北婆罗洲开贸易站,但居住点巴拉巴冈1773在当地人的压力下1775放弃。1781 英国人征服苏门答腊西海岸所有荷兰人居民点。1783 巴黎条约,英国归还荷兰殖民地但仍持有贸易权利。1786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吉打苏丹国获出让槟城,1790吉打苏丹试图从英国人手中要回槟城,失败。被迫把岛以每年6000西班牙元割让给东印度公司。这岛为第四个印度人居民点,因自由贸易这岛经济繁荣。
文化
《马来纪年》作者有争议,成于16或17世纪,内容是马六甲苏丹国的族谱和世系传说。1600年代早期 伊斯兰法用于亚齐,卡迪(伊斯兰法官)引进。17世纪许多伊斯兰领袖集中在在亚齐,用阿拉伯语和马来语写宗教题材文章。1650年代 一穆斯林学者团体把伊斯兰概念译为地方话。爪哇语的伊斯兰著作也在同时期。苏门答腊的哈姆扎-潘苏尼(?-1590),苏非派神秘主义万有在神论作家,曾在亚齐宫廷工作。巴赛的沙姆苏丁,曾在亚齐的宫廷工作。拉尼里的努尔丁(?-1658)1637-44在亚齐苏丹宫廷工作,最著名著作《君王之花园》七卷,涵蓋了從創世到伊斯蘭教先知以及中東和馬來地區的穆斯林國王的世界歷史上,以及一些科學。辛吉的阿卜杜勒-劳夫(1615-93)在中东学习后返回亚齐为苏丹秘书,法律和宗教方面著述广泛,以宗教改革者著名。
第六节 中国 明嘉靖至清乾隆
一 明朝后期
1522-67 嘉靖世宗 明朝早先规划的政治形式完成。明朝后期,文化发展和人口增长。世宗(生1507)嘉靖期间明朝军队对鄂尔多斯王子俺答,和对“日本海盗”作战,其中许多不是来自日本,但当时来源这样说。 1567-72 隆庆穆宗。1572-1620 万历 神宗(生1563)的统治以文化成就和腐败,内斗,和宦官势力闻名。1592,1597-98 日本入侵朝鲜,丰臣秀吉(1536-98)派出,中国军事援助,最终击退。1620 泰昌光宗。1620-27 天启熹宗。1627-1644 崇祯思宗。1645-1661 南明 1645 弘光福王。1645-46 隆武唐王。1646 绍武唐王。 1647-61 永历桂王。在政府,明朝继续宋朝开始元朝加剧的中央集权的趋势。太祖取消宰相职位(1380),消除完成专制的最后障碍;他还开始实施在朝廷鞭打大臣。一个新的管理机构,锦衣卫,在15世纪早期兴起。传统的监察衘史依然活跃;最有名的是海瑞。明军事按元驻军和自己军事系统建立。地方政府,明制订里甲制收税和监控。明建立有效的省一级政府。中国人口约15世纪早期恢复至1亿,一个世纪后2亿。中国宋元主要城市不继续增长,但是巿镇在农村萌芽。在首辅张居正(1525-82)时,理顺“一条鞭”法,简化全国范围税收。唯一国家垄断的是盐,晚明时政府授权一些盐商分担责任;他们后来都成巨富。美洲新谷物经菲律宾引进中国,使农业可支撑更多人口。
明文化
教育上太祖命建全国范围制度,各县州都设学校。他恢复省和国家科举(1370-71)。私塾繁荣,尤其在16世纪,明末,举子远多于职位,是社会混乱的一个原因。俸薪低。印刷的持续传播中国文化传统渗透当地社会。明知识生活起初由新儒学的程朱理学跟随者主导,如薛瑄(1392-1464)。正统程朱外另树别帜的是南方教书先生陈白沙(1428-1500),以自然为宗,主静坐。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9)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官员。虽然感知上攻击程朱理学,他把自己看成是新儒学一种风格上的发展。他断言扩展个人“直观知识”的重要性。由佛教实践影响,他强调沉思为培养实践致良知,“知行合一”和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然而王的弟子各走自己的路。其中李贽(1527-1602)为不敬的偶像破坏付出生命代价。王的学说在东亚其他地方,尤其在日本也流行。佛教道教不如以前活跃。一些思想家如林兆恩(1517-98)想“三教(儒佛道)合一”。学术上有趋势编大型百科全书和类书。一个这样的工程由北京翰林院主持:《永乐大典》,转录全部著作,12000卷,1407完成。中国士人(和晚明宫廷)跟耶稣会士的接触产生一短时但值得注意的纽带。利玛窦(1552-1610)为耶稣会赢得中国人容纳;他住在北京服务宫廷,除做各种事,还准备一幅世界地图。汤若望(1591-1666)去北京(1662),那里他承担历法改革(1630);他以西方最新技术铸天文仪器,这些仪器被明宫廷赞赏。除了宗教内容著作,耶稣会士还出版数学和其他科学著作,为西方知识渗透中国提供重要渠道。第一部中国历史的西方主要著作是奥斯汀会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写的《大中华帝国史》(1585)。明被认为是白话小说文学的顶点。如长篇小说,常是毕生事业,包括《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2)著;《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00?)著;《西游记》,吴氶恩(1506?-82?)著;和《金瓶梅》,一部16世纪小说,作者不知。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诞生于南宋时的温州,主要作品是在元明之际,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三部作品都作者存疑,和高明(1305?-80?)的《琵琶记》,之后发展为明清传奇。明期间,传奇即白话戏剧持续流行。主要有李开先(1502-1568)《宝剑记》,梁辰鱼(1521?-94?)《浣纱记》。汤显祖(1550-1616)《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高濂(1573-1620))《玉簪记》。艺术上明绘画风格总的沿袭宋元。宣宗(朱瞻基,生1399,统治1425-35)是南宋画派杰出画家。著名画家还有姚绶(1422-?),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文征明(1470-1559),仇英(1494-1552);董其昌(1555-1639)是晚明大书法家和画家;还是艺术批评家;瓷器在明早期因“三彩”釉的应用取得大胆的效果。景德镇官窑因这样的产品获名声。至1593算盘的现代形式使用。
明末爆发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穷困无力的中央政府不再能应对这些挑战。一支起义军在首领李自成(1605?-1645)率领下最终攻占北京,明最后皇帝自杀。这之前几十年,在东满洲里,努尔哈赤(1559-1626,太祖)己组织通古斯部落的八旗军队。后来东北的蒙古人和汉人以各自八旗组织并入。1616 努尔哈赤,己跟明接触,取后金皇帝称号,跟随12和13世纪先祖女真的金,和取姓爱新觉罗。只是后来(1634)他的人民采用满洲名(可能出自文殊Manjusri菩萨)。1618他的军队打败明夺取辽东部分地区,那里在当地汉人协助开始成立政府。在他去世前一年(1625),努尔哈赤移都沈阳(满洲名奉天)以中国模式设立民政。那里1636满洲,努尔哈赤子皇太极(1592-1643)称清,己弭平东北和几次攻入长城以南。当李自成1644攻占北京,明将吴三桂(1612-78),宁可与满洲摄政亲王多尔袞(1612-50)合作,允许满洲人不受阻碍过山海关进入中国,而不投降义军。
二 清朝前期
自满洲军队进入北京开始,进攻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打败他们。早先的征服者岐视中国民众,满洲人建立跟他们统治的中国人好的关系。清大部分沿袭明政府结构。六部满汉均势。地方半自治接管明的里甲制控制税收。人口至1750有3亿多,至1850高达4亿;人口较少的地区如云南和贵州开始接收大量汉人。官员聘任——科举沿袭明。18世纪人口快速增长,许多秀才举子不能得聘,成为学者和塾师。军事上八旗驻军分布在战略省城,清朝开始顺治统治期间在南和东南派有四个汉人总督。农业上快速成熟的稻,30天生长周期在清时达到,使同样多土地可支持更多人口。1644-61 顺治世祖 (生1638) 满洲人和汉人军队一起巩固清的统治,打败各江湖上明王室假冒者和1659打败仍忠于明的帮伙。征服伴随强制男子按满俗剃发留辫,禁女子緾足(1638,1645,1662),最终只许汉女子緾足(1668)。1645-83 以台湾为基地的海盗帮伙,称继续忠于明,从郑芝龙(1604-61,在北京处决)开始,由子郑成功(1624-62)继承,即西方人知的“国姓爷”。他们袭击东南沿海,占据厦门(1653)和崇明岛(1656),进攻远至南京(1657),经长时战斗(1661-62),把荷兰人赶出台湾。1663-64 巴尔塔萨-博尔特以一支荷兰舰队帮助清军队把国姓爷子郑经(1642-81)从福建沿海赶回台湾。最终郑克奭(1670-1707),郑经子,向清投降。1661-1722 康熙圣祖(生1654,统治1667,实际1669)开始文化成就非常时期,他有许多汉士人习惯和能力。容纳耶稣会士和对他们从西方引进的技术有兴趣,但后来他们对教义的争吵使他厌烦。资助艺术学问和教育。6次外巡观察当地实情。1670 葡萄牙获对澳门状态的肯定,以后没有进展。1673-81 三藩反叛 吴三桂和另两个把满洲统治引入中国的合作者,他们己任命为南方省的总督为回报,发起反清叛乱。经8年战斗平息。1675 察哈尔一次叛乱迅速平息。1688 噶尔丹(1632?-97)准噶尔厄鲁特(西蒙古)首领自中亚进攻蒙古。康熙亲领中蒙古喀尔喀国家抵御(1690)。几次突袭噶尔丹军队最后在Urga被打败(1696),第二年噶尔丹服毒死。这地区清军事殖民。1689 与俄国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第一个条约。起先,俄国波亚尔霍夫开发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1643-46),哈巴罗夫建雅克萨要塞。清军队攻击雅克萨(1685-86),认为是满洲领土。条约约定俄国放弃雅克萨和军事压力换取商业接触和和平。L.V.伊兹麦洛夫,北京建贸易代理和俄国东正教堂(1720-21)。
1717 厄鲁特在噶尔丹侄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谋划下夺取拉萨。北京获知太晚。准备充分的军队从甘肃四川把蒙古人赶出西藏(1720),封达頼喇嘛,设驻军。1721 台湾朱一贵起事,平息。1722-35 雍正世宗期间,国内和平,尽管有跟蒙古和西面部落战斗继续。1727 恰克图条约 划定与俄国的边界。1729 平定准噶尔大规模行动中设军机处。1735清控制土耳其斯坦东部。1736-96 乾隆高宗 文化学术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对外关系活跃,市场和城市生活方式发展。新财源使乾隆能把势力扩张至中亚。他统治最后20年高官(和珅,1750-99,为首)的贪腐引发反叛。1751 清军队征服西藏。此后满洲控制达頼喇嘛的继承。1755 阿睦尔撒纳,策妄阿拉布坦孙,被清封为准噶尔亲王,但准噶尔叛,平叛接着天花疫情,伊黎人口减少,留存的准噶尔人后来被驱散。蒙古势力在这地区被清除,土耳其斯坦被清控制(1759)。1757-1842 对外海上贸易,尽管英国人几次努力:弗林特在天津(1759),斯科特在广州(1761),马戛尔尼在热河和北京(1793);仍维持仅限于广州。1765-69 入侵缅甸没有抵达都城阿瓦,但获承认宗主权,后来入侵越南(1788)也同样。1784 美国进入广州贸易。1786-87 台湾天地会林爽文等起事,平息。1792 清军队由西藏入侵尼泊尔,是由对扎什林布寺,班禅喇嘛所在地的攻击惹起。结果廓尔喀战败,承认清宗主权。1795-97 湖南和贵州苗族起事,平息。1796 乾隆退位,但继续视事至3年后去世。
第七节 朝鲜 1392-1910 朝鲜王朝 (李朝)
1392-98 李成桂 太祖(1335-1408) 他结合军事能力和学者阶层建王朝。李成桂与中国明王朝保持和平,使臣定期派往北京。“日本海盗”持续从对马岛劫掠朝鲜沿海。世袭学者官吏阶级称两班,因成员结合国家管理的民事和军事。李朝时期,两班的比高丽王朝的贵族多。在首都首尔有太学,考试每三年举行,也可能不定期。15世纪后期新儒学学者开始在中央政府引起注意。传位于子。1398-40 定宗(1357-1419)。传位于同母弟。1400-18 太宗(1367-1422)取消所有私人军队。1418-50 世宗 (生1398)1450-52 文宗 (生1414)1452-55 端宗(1441-57),1455被废,两年后被杀。1455-68 世祖 (生1417)端宗叔,迫瑞宗让位。1457 军事结构完全重组。1468-69 睿宗(生1450)。1469-94 成宗 (生1457)睿宗侄,新儒学学者开始升至中央,而不只是影响地方,他们主要是受朱熹影响。1471 一部国家法律颁布,标准化新两班政府结构。1494-1506 燕山君(生1476)1498 戊午士禍 ,勋旧派把士林派全逐出政府,并杀三十多人。
1504 甲子士禍,燕山君报母仇和对文士的大规模肃清。1506被废,两个月后病死。1506-44 中宗 (生1488)燕山君异母弟,1506 中宗反正,勋旧派发功政变废黜燕山君立中宗,回到较稳定时期,他偏好士林派,大臣赵光祖(1482-1519)发行儒学读本建立乡约。1519 己卯士禍,赵光祖被勋旧派赐死。1544-45 仁宗 (生1515)。1545-67 明宗(生1534)仁宗异母弟,1545 乙巳士禍 士林派大臣尹任等赐死。1567-1608 宣祖(生1552) 士林派掌权 。1592 壬辰倭乱 日本第一次入侵,丰臣秀吉发起,国王和大臣逃至首尔。李舜臣(1545-98)建朝鲜海军,创龟舰,他的胜利切断补给线,使日军战败。1597-98 日本第二次入侵 朝鲜有准备,并获中国支援。1597 李舜臣水军在鸣梁海战大胜。1598 李舜臣与明将邓子龙露梁海战战败倭寇,但两人也阵亡。丰臣秀吉病逝,日本军队撤回。1606 日本新形成的德川幕府,开始与朝鲜友好。
1608-23 光海君(1571-1641)恢复半岛内外和平。1610 许浚编撰的《东医宝鉴》完成。1623-49 仁祖 (生1595)光海君侄 1623 仁祖反正,废光海君。 亲明反满洲政策 1627 丁卯胡乱 满洲入侵朝鲜。 1636 丙子胡乱 清太宗要求朝鲜归附满洲,仁祖拒绝,满洲再次入侵,朝鲜成满洲附庸。 1647-59 孝宗(生1619)。1659-74 显宗(生1641)。1674-1720 肃宗 (生1661)1708 地租法一致。农业技术改革使农民双倍收成。这使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能获土地租给穷的农民。这样形成一新的非两班地主阶层。
1720-24 景宗(生1688)。1724-76 英祖(1694)。1776-1800 正祖(生1752) 1785 有关天主教礼仪之争,如在中国和越南。正祖禁止这宗教,视为异端。
文化
1442 朝鲜发明一种降雨计量方法约两个世纪前类似发明在西方出现。1446 国王命一群学者拟创朝鲜语字母谚文。这谚文许多两班不乐于接受。因它易学,使其他阶层人打破他们对学问的控制。1451 国家组织编篡的《高丽史》完成。1495 《东国通鑑》发行,第一部朝鲜通史,从檀君到高丽王朝末。新儒学和两班兴起,佛教衰落。李滉(1501-70)儒学思想家,创退溪学派,在日本称东方朱子。李珥(1536-84)朱子学新学派“主气论”代表人物,西人党首领。金堉(1570-1658)实学哲学家。朴趾源(1737-1805)文学家,曾出游中国,著《热河日记》26卷,叹息与中国相比朝鲜是多么穷。朝鲜绘画如中国,被两班视为副业。姜希颜 (1417-64)杰出学者和画家。郑敾(1676-1759)真景出水画画家。金弘道(1745-1806)号檀园,申润福(1758-?)号蕙园,与19世纪的张承业,号吾园,并称三园。
第八节 日本 1600-1867 德川幕府(或江户时期)
这时期第107至122位天皇:1586-1611 107 后阳成。1611-29 108 后水尾。1629-43 109 明正。1643-54 110 后光明。1655-63 111后西。1663-87 112 灵元天皇。1687-1709 113 东山。1709-35 114 中御门。1735-47 115 樱町。1747-62 116 桃园。1762-71 117后樱町。1771-79 118 后桃园。 1780-1817 119 光格 。1817-46 120仁孝。1846-67 121 孝明。1867-1912 122 明治。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军事首都,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消灭织田和丰臣家族建德川家族永久统治。大名分为三组:亲藩,谱代,和外样。亲藩大名是与德川有亲密或同盟关系的,谱代大名是从属的或关原之战前的同盟和现占着中央省份的,外样大名是关原之战后归顺和位于偏远地区,通常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大名每年都必须在江户住半年以上德川幕府早期的和平和繁荣带来生活标准的上升和人口和国家财富增长。随工业和商业增长,一个有势力的商业阶层在大城市形成,从稻米经济向货帀经济的转变开始。
1603-05 家康 (1543-1616)1602 西班牙贸易者到达日木东部。虽然1610与西班牙菲律宾总督谈判成一正式条约,很少贸易者实际到来。1605-23 秀忠 (1579-1632) 江户政府形成时期 一国一城令 1607 林罗山(1583-1657)禅宗法师,成为儒学家,1623建江户孔庙,其弟子在整个江户时期继续讲朱熹学说。中江藤树(1608-48),熊沢蕃山(1619-91)阳明学派。伊藤仁斎(1627-75),荻生徂徠(1666-1728)宋前儒学学者。1609 荷兰在日本西部平户建一商馆,因1605德川家康邀请,获邀请者是威廉-亚当斯(三浦按针,1564-1620),一荷兰船的英国领港员,1600漂流至日本,被迫留在日本为德川家康顾问。1612 对基督教的迫害 德川家康1606开始发布反基督教的布告,他担心基督教的政治威胁,逐渐改变对传教士的友好态度。1613 伊达正宗(1565-1636),日本北部一杰出大名,出使西班牙和教皇。1614-15 大坂之战 丰臣秀赖(1593-1615),丰臣秀吉子,和秀赖母淀殿(1567-1615)关原之战后仍在大坂,由方广寺钟铭事件,城被攻破后自杀。1615 《武家诸法度》为统制武家而定立的法令,颁布。1617 德川秀忠被各欧洲国家和日本宗教组织责备加重迫害基督教徒(估计30万),1597以来第一次有欧洲传教士被处死。耶稣会士,方济各会士,和当地信奉者在以后一些年被处死的增加。天主教传教士继续到达,但最终全被杀或被迫弃教。1623-51 家光(生1604) 德川统治巩固时期 对基督教的压迫成功结束,采用闭关自守政策。1623英国人离开平户,他们与日本的贸易没有获益。 1624 西班牙人被赶出,与菲律宾的交往停止。1636 日本人禁止出国,出国者通常不允许回来。两年后,大船建造也排斥。1637-38 岛原之乱 九州长崎附近岛原和天草农民,几十年信基督教普遍的地区,起义摆脱经济和宗教压迫。三万七千人据守岛原破旧原城近三个月。1638 葡萄牙贸易者被排斥,因疑与岛原叛乱者共谋。当他们1640遣使重开贸易几乎被处死。只剩荷兰人在平户,中国贸易者在长崎为日本与外部世界的仅有接触。1641 荷兰贸易者从平户移至长崎港出岛,他们负责定期向当局报告欧洲发生的事件。1651-80 家纲(生1641)1651-52 江户相继两次暴乱未遂事件.是德川幕府至19世纪的最后叛乱。1657 明历大火,大火焚江户和江户城。1680-1709 纲吉(生1646)家纲弟。酒井忠清(1600-82),家纲去世时大老,家纲无嗣,建议皇族亲王为将军。堀田正俊(1634-84)坚持家纲弟纲吉继为将军。不久,堀由正俊代替酒井忠清为大老。1684 堀由正俊被剌杀,纲吉疏远老中,受佛教影响1687颁生类怜悯令,禁止杀犬和杀生。
1703 赤穂(又称四十七浪人)事件 1701赤穂藩主浅野长矩因杀伤吉良义央被责令切腹自杀,赤穂47家臣认为主人之死是吉良义央的错,1703夜袭吉良义央宅邸并斩杀他,虽然违法,但他们称只是为主报仇,他们最终被令切腹自杀。1703 江户地震和大火,之后五年又有数次自然灾害,包括1707富士山喷发。 1709-13 家宣(生1662)纲吉侄。辅臣儒家学者新井白石(1657-1725)等, 执行一系列经济改革。1713-16 家继(生1709)继将军位与过世时都年幼。1716-45 吉宗(1684-51)纪伊藩主。因秀忠一脉绝嗣,将军从德川御三家选出。吉宗可能是家康后最有能力和机智的将军。儒学学者室鸠巢(1658-1734)执政,施行享保改革。他还奉命译《六论衍义》。尽管领导有力,但吉宗时期经济和社会弊病尖锐。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农村人口因饥饿和流向城镇下降。武士欠债商人。这些经济情况导至阶层的混淆,开始漠视旧的严格界线。1732-33日本西部大饥荒。1742 国家刑法《公事方御定书》制定,便于法官和政府执法。1745 吉宗辞将军职,让位于子家重,1751因脑疾去世。1745-60 家重 (1712-61)。1760-86 家治(生1737)田沼意次(1919-88)为老中,试图改革但不成功。1783 火山浅间山喷发和北部饥荒。
德川幕府时期文化
1657 德川光圀(1628-1700)水户藩藩主,以中国史书模式编《大日本史》众多协助者中有明思想家史家朱舜水(1600-82)。《大日本史》原只至1720,后续编至1906。1688-1704 元祿时期 松尾芭蕉(1644-94)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称“俳圣”。井原西鹤(1642-93)创浮世草子,促使町人文学诞生,著小说《好色一代男》等。杉森信盛(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5)剧作家。菱川师宣(1618-94)浮世绘画家。政治保守和隔离使德川幕府时期对外关系停滞,但是一个知识发展时期。佛教表面上衰落,基督教被扑灭,武士道,新儒学,神道作为国家哲学和大众宗教发展。文学艺术这时期相对少受中国影响。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俳句形成,17音节组成,相比较经典短歌是31个音节组成。歌舞伎和文乐(人形剧)都由背诵长诗净瑠璃发展。绘画上最有兴趣的发展是浮世绘。1720 吉宗解除禁止学西方事物和欧洲书籍的进入,宗教方面的除外。解除禁止才使很少但有活力的荷兰语学生和“兰学”的形成成为可能。西方科学,尤其医学进入。1744 杉田玄白(1733-1817)译解剖学《解体新书》。1745 荷兰语日语辞典产生。西方科学方法早期开始在制图和军事科学产生结果,后来证明有大价值。木居宣长(1730-1801)日本国学学者,著有《古事记传》,《源氏物语小櫛》等多著作。
第九节 越南 
一 南北朝
1527-92 莫朝 1527 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莫朝,其他有势力家族去中国投诉,中国建议分治,莫朝统治北部,黎朝统治南部。莫朝首都昇龙(河内)。
1533-1789 后黎朝 首都清化,1592迁昇龙。 
阮氏在南方建成稳固基地,居顺化。郑氏在北扩张势力居首都昇龙。这期间昇龙人口超过10万。阮郑都以辅黎为名,寻机摧毁莫。都以儒学加强国家控制,都寻求控制整个越南。1592莫被郑主灭。迁都昇龙。黎也成郑的傀儡。
1627-72 阮郑战争爆发,持续约70年。郑军队大的征战是1648,1661,1672。1672达成和平,阮氏继续统治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国内麻烦因17世纪相当数量欧洲贸易船到达变复杂,首先是从葡萄牙来,不久是从荷兰。与西方关系起初问题比东亚其他地方少。17世纪早期,虽然中国贸易者比其他外国贸易者多;许多中国家庭世代居留形成这地区贸易网。英国和法国船世纪中到达。最初郑主给荷兰人优恵而阮主给葡萄牙人优恵,但这随时间改变,到世纪末,法国在越南最活跃。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士在16世纪中己到达越南。耶稣会随后在17世纪早期。阮主和郑主都试图利用天主教教士,尤其耶稣会,获得西方科学信息。
二 1771-1802 西山朝 
归仁西山邑阮氏兄弟起义,很快获广泛支持,1778先推翻南方阮主,然后移向北方郑主,起初试图支撑黎朝,但1787最终放弃。中国军队1788入侵想为郑主夺取河内,但被叛军将领阮岳(1752-92)打败,他自己称王。1778-93 阮岳 泰德帝;1788-92 阮恵 光中帝 以土地改革恢复经济。重与中国朝贡关系。科举加强;1792-1802 阮光缵 景盛帝。
文化
阮秉谦(1491-1585)莫朝状元,哲学家,诗人,后世高台教圣人。后黎朝武方堤著笔记小说《公余捷记》。阮屿著《传奇漫录》。还有历史小说《皇越春秋》作者不知。越式旗袍是在南方阮主时期产生。1624 亚历山德罗(1591-1660)和其他一些耶稣会士到达,天主教传教真实开始,虽然天主教16世纪就己在越南存在。1627 亚历山德罗派去北方郑主领土,至1630己有近7千越南人信教,十年后据说在阮主领地有39000天主教徒,在郑主领地有82000。亚历山德罗在越南居住多年,善学语言,编出拉丁语-越南语-葡萄牙语辞典,被认为是越南语罗马化的先锋。这使传教加速,至1700己有45个越南天主教牧师。 阮攸(1765-1820)文学家,最著名作品是《金云翘传》,喃字写成的长叙事诗。胡春香(1772-1822)诗人,擅写喃字诗,存诗五十首。
第十节 太平洋地区 
一 欧洲人到达前的太平洋岛屿
通常分为美拉尼西亚 :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済一部分;密克罗尼西亚:赤道北部小岛屿;玻里尼西亚: 从夏威夷通过新西兰向东岛延伸的三角区的许多岛屿。
最初移民什么时候和怎样的路线学者间曾许多争论。最近考古学,语言学,和植物学的研究解决了纷争。现在接受太平洋岛屿人的祖先是东南亚人,约二百万年前,少量分几波,然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比亚和新几内亚约35000年至40000年前。4000年前从新几内亚大陆到美拉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万那杜)。3500年前,斐济。500年后湯加和萨摩亚。从萨摩亚,之后2000年似没有迁移,玻里尼西亚文化形成。马克萨斯群岛公元300有居民,夏威夷和塔希提公元600,新西兰公元750。
二  1513-1800 欧洲人的探险
1513 瓦斯科-努湼斯-德-巴尔沃亚(1475-1519)第一个在巴拿马地峽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称为大南海。1520 费南多-麦哲伦(1480-1521) 98天里进入太平洋和到达菲律宾群岛。路上没有重要发现,他在宿务被杀。1564-65 西班牙在菲律宾第一个殖民地 发现从菲律宾到墨西哥的好航线。1567 阿尔瓦罗-德-门达尼亚(1542-95)从秘鲁卡亚俄航行看到图瓦卢群岛和翁通爪哇, 到达所罗门群岛。1595 第二次航行从卡亚俄去菲律宾群岛殖民,发现马克萨斯群岛,他在圣克鲁兹去世。1577-80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96)越太平洋到东印度,为第一个英国环球航行者。
1605-06 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1570-1615)门达尼亚的一个船长,从卡亚俄出发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他在新赫布里底看到澳大利亚圣灵岛。1642-44 阿贝尔-塔斯曼(1603-59)荷兰探险家,发现塔斯马尼亚,他命名为安东尼-范-迪门(荷兰东印度总督名)。他还发现新西兰,和湯加,斐济,新爱尔兰,新不列颠。他证明澳大利亚不是南极大阹的一部分。
1722 雅可布-罗赫芬(1659-1729)荷兰探险家,发现复活节岛和萨摩亚。1766-67 萨谬尔-瓦利斯(1728-75),菲利普-卡特莱特(1733-96)英国船长,进入太平洋寻找南方大陆,分别发现塔希提和皮特凯恩群岛。1768 路易-安托万-德-布干维尔(1729-1811)法国海军上将,探险家,进入太平洋访问塔希提;之后去萨摩亚,圣灵岛。1768-71 詹姆斯-库克(1728-79)第一次航行去塔希提观察金星凌日;然后环绕新西兰的北和南群岛和沿澳大利亚东海岸。1772-74 第二次航行寻找南方大陆,他的航行证实不存在。1776-79 第三次航行寻找从哈德逊湾至太平洋的通道。他在凯阿拉凯夸湾(夏威夷)被杀。其余人经东印度和好望角返回英国。1785-88 让-弗朗索瓦-德-拉彼鲁兹(1741-88)与两艘船星盘和布索莱, 探险萨摩亚,在万尼科罗(所罗门群岛)失踪。1788 第一艘英国流放船到澳大利亚植物学湾,建悉尼(杰克逊港)。英国宣称东径135度以东澳大利亚。1789 威廉-布莱(1754-1817)反叛的船员定居皮特凯恩岛,这岛1838被英国呑并。1791-93 乔治-温哥华(1757-98)船长发现查塔姆群岛和航行到夏威夷,那里他卷入内部政治事务。1792-93 布鲁湼-当特尔卡斯托(1737-93)搜寻拉彼鲁兹访问许多太平洋岛屿和就近考察新喀里多尼亚。
三 菲律宾 
1400后穆斯林国家建立, 1565-1898 西班牙殖民地,1898-1935 美国统治
南印度帕拉瓦和北印度笈多时期印度文化传入,印度化王国建立。11世纪中国纪录菲律宾种族多样和社会分散。1400年代穆斯林贸易国家在南菲律宾和部分吕宋建立。战略位置和海军与商业一起苏禄苏丹国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其他主要伊斯兰王国有棉兰老的巴彦和马京达瑙。
1521 费尔南多-麦哲伦是第一个到达菲律宾的欧洲人。他在与拉普拉普领导的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1543 鲁伊-德-维拉多沃斯,由西班牙查理一世派出,被当地抵抗者赶走。名菲律宾初时是指莱特岛,后来指整个群岛。1565 米格尔-德-莱加斯皮在群岛建西班牙人永久居民点。1571 马尼拉成西班牙势力中心,至1576现菲律宾许多地区被西班牙名义上控制,棉兰老和苏禄仍完全独立。西班牙殖民地是原住民和西班牙人,少量中国人,麦士蒂索人(欧洲人与原住民的混血儿)的混合。
1635 西班牙在棉兰老三宝颜建要塞提供在南菲律宾扩张的基地。之后马京达瑙和苏禄与西班牙发生一些战争,以和平条约和贸易协定结束。1663 三宝颜要塞被放弃。这期间穆斯林国家巩固内部势力和与荷兰贸易。
1717 总督费尔南多-马纽尔-德-巴斯塔门改革政府财政。1718 西班牙重建三宝颜要塞,又与穆斯林敌对。1719 牧师反对巴斯塔门的改革导至他被修士谋杀。1744 爆发达戈伊叛乱,政治和宗教上不满的结果,叛乱持续几十年。南菲律宾政治竞争继续,哥打巴托的苏丹国称霸棉兰老。1751 西班牙与苏禄间战争爆发。苏禄军队掠夺米沙鄢和吕宋,造成西班牙人严重问题,他们的财政资源因不停战争枯竭。 国王允许各省总督贸易给他们商业垄断。1755 非基督教中国人被排挤出菲律宾,为西班牙政府控制船运贸易税收政策的一部分;中国麦士蒂索人(中国人与原住民的混血儿)成为在他们地方有分量的经济势力。1762 马尼拉被英国占领,七年战争的一个结果。群岛一系列叛乱,最严重的是伊罗戈-迭戈-西朗D。1764 英国把菲律宾的控制还给西班牙,归还的殖民地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与西班牙帝国总的衰退而联系。1765 为应对财政问题,总督弗朗西斯科-莱安德罗-德维亚纳军事和财政改革,同时场长贸易,扩大种植园,和从西班牙移民。1768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苏禄建贸易站和驻军,最初一个时期这地区商业和政治由苏禄主导至19世纪中。海盗和奴隶贸易对苏禄权力的至关重要。18世纪后半期,穆斯林却掠骚扰菲律宾的西班牙地区,使这些地区人口减少。1774 政府任命原住民和麦士蒂索人为牧师,削弱修士势力。1775 英国军事力量从苏禄排除。1776 西班牙停止以原住民和麦士蒂索人牧师代替西班牙神父。1781 何塞-巴斯高-伊-瓦尔加斯(1733-1805)成立一烟草公司为西班牙增加税收但剥削生产者,引发反叛。1785 皇家菲律宾公司成立。
 
 
 
 
 
 
 
 
 
世界史纲 第四编 第三章 现代早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第一节 印度莫卧儿,迈索尔,马拉塔;锡兰 
一 1526-1857 莫卧儿帝国 首都阿格拉
1526-30 巴卑儿 (生1483)帖木儿第五代后裔,1504夺取喀布尔,1524夺取拉合尔,失去费尔干纳和撒马尔罕的补偿。1526 帕尼帕特对洛迪王朝易卜拉欣决定性的胜利使他获得德里和阿格拉。1527 坎奴战役抵抗吉多尔的拉那-桑加拉杰普特联盟。1529 加格拉河入恒河处的胜利完成征服德里苏丹国至孟加拉边界。巴卑尔的事迹记载在突厥语《巴卑尔回忆录》。
1530-56 胡马雍(生1508)1535驱逐古吉拉特的巴哈杜尔-沙,夺取曼都和尚帕尼尔。但无作为都失与纳亚卡。同样错误和兄弟们的背叛帝国也失于纳亚卡。1530年代-1730年代 纳亚卡在马杜赖建立统治,最长时的纳亚卡“小王国”,另两个纳亚卡国家中心在坦贾武尔,至1630年代这领土先失于比贾布尔,然后至莫臥儿。这些领土因引进新谷物市场经济改变,制造生产范围扩大,重要市场中心产生。国家对农业和贸易的税收使他们可以建城镇和大神庙,和发展新的消费风气,改变哲学和意识,尤其在国王和国家的关系方面。1535 葡萄牙以巴塞因条约获准建第乌要塞,那里他们打败奥斯曼舰队和古吉拉特的军队。1539-55 阿富汗苏尔王朝 1535-45 舎尔-沙 巩固在比哈尔的势力,把胡马雍赶到波斯避难,当他1555借助兵力从那返回德里和阿格拉,在北印度舎尔-沙的管理经验成以后莫卧儿政府制度的基础。1546 清除葡萄牙人的努力失败。
1556-1605 阿克巴(生1542,亲政1562)全部北印度恢复和巩固。 1556-60 白拉姆-汗摄政,他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打败阿富汗人。他往麦加朝圣途经古吉拉特邦时被剌。1559 葡萄牙布拉干萨的君士坦丁夺取达曼。1561 征服摩腊婆受后宫影响(1560-62)。1562 阿克巴娶拉杰普特琥珀(斋浦尔)的公主(贾汉吉尔母)和取消对非穆斯林的吉兹亚税(1564)标志对所有人公正和怀柔新的政策,通过资助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与民众联结。1565 迈索尔王国从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下独立,首教迁至迈索尔。1565 艾哈迈德纳格尔,比贾布尔,比尔德,和戈尔孔达联军在塔立科塔打败毗奢耶那伽罗。1574 艾哈迈德纳格尔呑并贝拉尔,贝拉尔曾阻挠联军出征。1568吉多尔被阿克巴夺取,3万拉杰普特人被杀。1571一新的都城在法泰赫普尔-西克里,近阿格拉,建造,工程浩大,但随阿克巴去世中止。1572-73 征服古吉拉特,获取出海口,他与3000骑兵在11天行450哩。政府重组开始。军阶制度实行。1576 从阿富汗人手中夺得孟加拉。1577 坎德什被劝服从,为征服德干的第一歩,实际至奥朗则布时才完成征服。1578 莫卧儿宫廷辩论宗教问题,阿克巴出席,1575只穆斯林为合法,现开放给印度教徒,奢那教徒,琐罗亚斯德教徒,赛伯伊人,和基督教徒。阿克巴表示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对太阳的虔诚,并邀请葡萄牙耶稣会士安东尼奥-蒙舍拉特和罗道夫-阿卡维瓦从果阿来宫廷。1582 尽管称穆斯林法不谬后有反叛,皇帝宣布新的神圣信仰,这信仰更多受苏非派影响。他只获有限支持,去世后失败。1589-91贾马尔-汗,艾哈迈德讷格尔的大臣,马赫迪派信奉者,迫害逊尼派和什叶派。1601-04 王子塞利姆,后来的贾汉吉尔,反叛,但又恢复地位。1603 约翰-弥尔顿霍尔,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到阿格拉,但至1608才获特许。
1605-27 贾汉吉尔(生1569)北印度维持他父亲的帝国,但把许多政治权力给予妻努尔-贾汉。他的个人兴趣在绘画,然而扩大莫卧儿文化资助,成持续政治正统的重要方面。1609-11 威廉-霍金斯,1615-19 托马斯-罗易 没有为詹姆斯一世谈定条约,但英国1612打败葡萄牙舰队后在苏拉特获贸易权利。1616 腺鼠疫第一次识别,成流行病。
1628-57 沙贾汉(1592-1666)热衷资助艺术。但摧毁艾哈迈德讷格尔,打败戈尔孔达和比贾布尔。1632-53 为妻慕塔芝-玛哈在阿格拉建泰姬陵。1639 摩德罗让与一英国人。1647 奥朗则布征巴达克山和巴尔赫,没有成功。1649-53 奥朗则布没能从波斯人手里夺取坎大哈。1653-57 奥朗则布又在德干任总督,平定比贾布尔,但没有能阻止马拉塔人入侵者希瓦吉。1658 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葡萄牙人排挤出锡兰。1658 奥朗则布叛,沙贾汉病,四子争继位。
1658-1707 奥朗则布(生1618)囚禁沙贾汉后奥朗则布成为皇帝,继续扩张疆域。重新强调伊斯兰,使莫卧儿文化倒退,政治不稳。 1659-80 希瓦吉攻陷比贾布尔,掠苏拉特;英国工厂避害。1667 他从奥朗则布获大君封号,开始在莫卧儿领土征税;他成功组织印度教马拉塔政府,1674成独立统治者。1666 吉大港被孟加拉总督呑并至帝国。1669 奥朗则布为安抚在他军队和政府服务的伊斯兰世界移民精英,采取的政策导至禁止印度教,印度教寺庙的摧毁,印度艺术大损失,和恢复对非穆斯林征吉兹亚税(1679)。这表示取消了莫卧儿统治与本地精英为一体的文化制度。这时期贾特人叛乱,印度教起事,与阿富汗部落和锡克人产生麻烦。1679 马尔瓦在对拉杰普特人的战争中被呑并;继续敌对30年。1681 阿克巴王子反叛失败,在流亡中去世。1681-1707 奥朗则布在德干指挥,征服比贾布尔和戈尔孔达,但没有打败马拉塔人。1685-88 奥朗则布夺取苏拉特,打算赶走英国人,英国人试图夺取吉大港但失去在孟加拉所有。他们的海军控制莫卧儿的贸易,鼓励贸易者重回孟加拉。1690 加尔各答形成。葡萄牙人在印度势力衰褪,英国人势力在获孟买(1661)后增长,荷兰人在香料岛的野心消除,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政府控制下成立(1664),接着许多定居者(本地治理市,1674)。英法竞争开始。1689 希瓦吉的继承人萨巴吉被俘,和处死,但没能打败马拉塔,战争持续至1707。
文化
阿克巴时文化资助,包括对印度教史诗的翻译和绘挿图,形成独特印度-波斯文化发展。 莫卧儿统治者求知好学和追求奢华,培育出辉煌的文化成果。主要文学贡献有主要是波斯语的历史,编年史,传记,贾汉吉尔支持的一部字典,和杜罗悉陀(1532-1623)的诗《罗摩功行录》等。对波斯画无独创的模仿由印度甚至欧洲影响修正;沙贾汉时获敏锐观察和优雅表现。那时印度-波斯风格的宫殿,陵墓,清真寺建筑极雅致。
1707,3-6月 阿扎姆-沙(生1653)。1707-12 巴哈杜尔-沙一世(生1643,阿扎姆兄)1707奥朗则布去世后帝国迅速解体,各省总督实际独立。这些地区统治者为竞争控制领土寻求与欧洲人联盟获军事势力。政治控制向地方宫廷发展,城市里商人的自卫社区代替莫卧儿国家管治。1708 锡克教徒在上师戈文德-辛格(1666-1708)时成为一军事化的教团,在德干威胁莫卧儿的权力,但是被巴哈杜尔-沙一世打破。1712-13 贾汗达尔-沙(生1661)。1713-19 法鲁克锡亚(生1685)贾汗达尔侄 1717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礼物和医学服务从莫臥儿皇帝获免除关税和其他让歩。1719 2-6月 拉菲-乌德-达拉加特(生1699)贾汗达尔侄。1719 6-9月 沙贾汗二世(生1696)拉菲兄。1719-48 穆罕默德-沙(生1702)贾汗达尔侄 马拉塔政府重组,成印度杰出政府,在全德干抽税,只海得拉巴除外,在总督尼撒姆-莫克时独立于德里。阿瓦德和孟加拉总督也独立,但维持对莫卧儿皇帝的虚构效忠。1739 纳迪尔-沙率领的波斯人的入侵阻止马拉塔向北扩张,打败帝国军队后撤回,保留阿富汗和德里的财富。1746-48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在约瑟夫-杜布雷指导下参与印度密谋,占领马德拉斯,打败卡纳提克的纳瓦布(土邦世袭统治者);1748爱克斯-拉夏贝尔条约(亚琛条约)马德拉斯恢复给英国。1748-54 艾哈迈德-沙-巴哈杜尔(1725-55)英法竞争继续,各支持德干的尼撒姆(王公,总督)和卡纳提克的纳瓦布。法国势力1751达高峰,比西实际统治德干,杜布雷统治卡纳提克;英国罗伯特-克莱芙男爵(1727-74)夺取阿尔乔特,杜布雷招回使英国势力稳固。
文化
1700早期 特别的绘画和建筑风格出现,尤其在德干,孟加拉,在拉杰普特王公和阿瓦德地区。商人和朝臣也资助各种表演,从街头戏剧到游行仪仗,包括舞蹈,诗歌,和音乐。政治竞争常通过艺术竞争表达。
1754-59 阿拉姆吉尔二世(生1699)贾汗达尔子 1756 孟加拉地区的纳瓦布西拉杰-马德-达乌拉占领加尔各答,把未逃跑的居民囚禁在要塞仓库,后来称黑洞,一百多人因窒息,受伤,发热丧命。1757 英国华生和克莱芙率军重夺加尔各答,又与法军战争,夺取金德讷格尔。克莱芙与印度银行家和纳瓦布米尔-贾法尔形成密议,让他的军队进军至帕拉西。米尔-贾法尔处死了西拉杰-马德-达乌达,成英国在孟加拉的摄政。1758-60 作为总的扩张的一部分,马拉塔文化资助远至北印度。都市中心,如朝圣城市巴纳拉,几乎完全由马拉塔资助重建。还资助大量乞丐,知识分子,和寡妇。马拉塔占领旁遮普和恢复在北方活动激起罗希拉阿富汗联合反对。艾哈迈德-沙-阿布达里(杜兰尼)在1748-59期间几乎每年入侵旁遮普。1759-1806 沙-阿拉姆二世(生1728)1761 帕尼帕特战役 马拉塔被阿富汗联军打败,随后的叛乱使艾哈迈德-沙撤回。1759英国打败荷兰后确定在印度外国势力的优势。以1763巴黎条约从法国获本地治里。1769法国东印度公司解散。1764 因在巴克萨尔对孟加拉纳瓦布阿瓦德纳瓦布军队的胜利,有名无实的莫卧儿皇帝以让渡收税权的形式使英国人对孟加拉和比哈尔无争议的控制,克莱夫为公司(1725-74)管理孟加拉,比哈尔,和部分奥里萨收税事务。面对饥荒不负责任的管理和职员填满自己腰包使公司收入减少。莫卧儿的黩武和马拉塔的掠夺政策导至强调战争成名望和财富资源,国家对工业,教育,和文化进步的责任逐渐发展。这样的活动在地方地区层面发生,如德里穆斯林改革者沙阿-瓦利-乌拉(1703-62)和孟加拉诗人巴拉昌德拉(1712-60)。马拉塔联盟纷争期间,海德儿-阿里(1721-82)篡得迈索尔权力,称有德干地区主权,这些以前是其他穆斯林统治者所有。1767 第一次英国-迈索尔战争。1769他迫马德拉的英国人服从。1769-70 孟加拉的饥荒横扫约三分之一人口。1772-85 沃伦黑斯廷斯(1732-1818)为孟加拉总督,开始改革,简化税收制度和改进帀制,盐和鸦片生产政府控制,减少匪盗,穆斯林和印度教法研究(加尔各马达拉萨1781)按规则法案他还监管另两个东印度公司驻地孟买和马达拉萨。 1773 规管法案 以此议会还为公司领土内的英国事务设立最高法庭,限制公司董事的权力,禁止官员私人贸易和接受礼物。威廉堡省总督职位设立,1833后为印度总督。首任总督为沃伦-黑斯廷斯 任职期1774-85(1732-1818)。1775-82  第一次英国-马拉塔战争 孟买政府与马拉塔佩什瓦(宰相,掌实权)拉戈巴联盟。黑斯廷斯派军从加尔各答越半岛远征至苏拉特,1778出发,1779到达。破马拉塔,海德尔-阿里,和尼撒姆联盟。1782 撤尔拜Salbai条约为孟买获20年与马拉塔的和平和割让撒尔塞特岛和象岛。1778 法国英国又发生战争,黑斯廷斯夺取本地治里和马埃。1780-84 第二次英国-迈索尔战争 海德尔-阿里恼怒,在法国人帮助下进攻卡纳提克的英国人,1781在波多-诺伏战败,他1782去世;战争由其子蒂普-苏丹继续,法国援助撤出战争结束。1784 皮特印度法案 为监管领土扩张,禁止东印度公司介入国家事务或宣战,除非发生侵略。和使公司董事对董事会负责。1786-93 康沃利斯勋爵 为总督,作行政改革:官员给适当固定薪酬,他们的私人贸易被限制,管理和商业服务分开。1790-92 蒂普进攻特拉凡哥尔开始第三次英国-迈索尔战争。康沃利斯与佩沙瓦和尼撒姆结盟,蒂普战败被迫割让一半领土和付大笔赔款。1793 康沃利斯法 改革收税和扎明达尔(王公贵族)制度,司法制度以英国模式形成,但法庭少 。印度人排除出所有高级职位。扎明达尔只保留收税职权,其余转移给欧洲地方法官和印度警察。同时,马拉塔主要首领马哈达吉-辛迪亚(卒1794)自认为皇帝保护者,占有德里,向北印度扩张权力。1793-98 约翰-索尔爵士为总督。
文化
1791 梵文学院在瓦拉纳西建立,建立者孟买总督乔那森-邓坎。
锡兰 1656 荷兰攻克科伦坡。1796 被英国从荷兰人手里征服,由东印度公司管理至1802 。
第二节 缅甸 
1519 15世纪一些欧洲旅行者到达。葡萄牙人在八都马以条约获贸易优恵。1527阿瓦沦于掸族控制,杀缅甸国王,掸族王子继王位。缅族人逃亡南面东吁。1531-1753 东吁王朝 1530-50 德彬瑞梯(明史料莽瑞体) 在东吁建缅族新王朝。他的目标是在伊洛瓦底盆地建中央集权国家。1530年代他进攻孟族首都勃固,1539占领勃固。1542 德彬瑞梯为下缅甸国王。1546 他势力向北扩展为全缅甸国王。1540年代后期进攻八都马。1551-81 勃印曩(明史料莽应龙)号白象王,模范佛教国王,建和修塔,寺,散发佛经三藏。带孟族公主入宫廷,视孟族首领为兄弟,寻求解决长期缅孟敌对。他与中国,孟加拉,斯里兰卡,和葡萄牙果阿互派使节。他自己登船商业旅行。派官员管理商业航行,标准化度量,收集和整理法律和判例。至1550年代后期勃印曩的君主地位为多数掸邦接受。1555 夺取阿瓦。1558 打败北暹逻清迈的泰王国,11年前曾抵抗过阿瑜陀耶(大城)的军队。1569 阿瑜陀耶落入勃印曩。1574 永珍(万象),澜沧(老挝)两中心之一落入勃印曩手中。勃印曩的统治之后缅族势力瓦解,因为国家不能维持从首都勃固的大规模的军事征伐。地区城镇独立。勃印曩建立起的种族关系在他去世后瓦解。1581-99 南达勃因(明史料莽应里)为维持大帝国,勃固和孟加拉湾港口财富消耗于征战。勃固的孟族,和爪哇北沿海的爪哇人,己成为这地区海上商业最活跃的。1593 缅族对阿瑜陀耶战败,标志阿瑜陀耶摆脱控制。1594 孟族与阿渝陀耶联盟打退勃固的军队,纳黎萱(1555-1605),阿渝陀耶国王,夺取东南沿海,甚至威胁勃固。1599勃固最终陷落 在东吁和若开联合前 两支军队取余下的人口和沿海财富回家。
至1600缅甸又一次分裂为一些小国,如在16世纪早期。1619 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工厂。没有发展,后来在这世纪关闭。1599与1635间,一个小些的帝国恢复,首都从沿海迁到阿瓦,一个离外贸中心相对遥远的中心,400哩伊洛瓦底江。1600持续至1830 第二次戏剧性的农业扩展在上缅甸发生,在下缅甸农业也扩大。新作物,包括茶,棉,和长成熟稻。更好的灌溉和排涝系统引进。 1660-1715间,至少11次企图篡夺阿瓦的王位。1727 清迈反叛阿瓦的控制。1739 景棟的掸邦也反叛。1727和1743间,八都马,土瓦,西里阿姆, 东吁,卑谬的总督被当地反叛者或杀或赶出。1740勃固首领叛,宣布独立。1752  阿瓦被几个部族,掸邦王子为首领的南方军队围困两个月后陷落。国王逃亡,东吁王朝结束。
1753-1886 贡榜王朝 从东印度公司获英国帮助重新统一缅甸。他的第二个继承者毁阿渝陀耶(1767),臣服暹罗一段时间,恢复德林达依海岸为缅甸所有。
第三节 暹罗 
1448-88 戴莱洛迦纳(白象王),管理中央化。暹罗人信奉印度教和上座部佛教。1534-46 胶发 1538 僱120个葡萄牙人指导暹罗土兵使用歩抢。1550 新防卫技术引进暹罗首都,大量购买国外大炮。因此到纳黎萱时,暹罗皇家军队装备和训练使用火器。1569-90 摩诃-昙摩罗阇  1569 阿瑜陀耶第一次陷于缅甸入侵军队。至1579 中国在同文馆设暹罗语部,可能因暹罗在贸易上的重要。1590-1605 纳黎萱大帝 重获独立,并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把分裂的王国整合成相对集中的国家。葡萄牙人贸易站在16世纪设立,17世纪初大量日本人在暹罗从事战争和贸易。1602 一个荷兰贸易站在北大年府设立,英国人跟从,直至1623从暹罗撤出。1656-88 那莱 热心鼓励与外国人贸易。他对波斯和法国文化好奇,他的宫廷以开放闻名。1664 荷兰以一商务条约垄断暹罗外贸,法国使节,和军事远征相继失败,没有能使暹罗接受基督教和法国影响。 1688 普遍反叛开始发展成内战。部分是对那莱开放的反应,成为反欧洲人,欧洲贸易凋零,但中国和穆斯林的贸易继续在高水平。1690年代可看到穆斯林和欧洲人的贸易戏剧性衰退,中国贸易填补空隙。1767 缅甸人入侵摧毁阿瑜陀耶和强迫接受缅甸人统治,直至1782拉玛一世在曼谷建一新王朝。
第四节 柬埔寨 
1560-90 柬埔寨军队乘泰国衰落入侵泰国领土。1594 柬埔寨洛韦被阿瑜陀耶打败。1620年代 越南阮的领土扩张切断柬埔寨出海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路,使越南控制的柬埔寨人超过柬埔寨控制的。1750年代和1760年代早期 来自暹罗和越南的入侵相对平息,但一系列政变和王室内争斗使内部混乱。1767 阿瑜陀耶陷落于缅甸军队时一泰国王子和支持者逃亡柬埔寨。1768 郑昭(拉玛一世),暹罗新统治者,入侵柬埔寨打败泰国试图建一对立王朝的竞争者。1770年代 泰国对柬埔寨压力持续,而越南势力被内部威胁分散,阮应对西山兄弟领导的反叛。1772 泰国人焚金边。1778 泰国入侵柬埔寨。1779-96 安英 1779 泰国把他们的保护人,七岁柬埔寨王子安英扶上他们保护国的王位。1790 安英被带至曼谷施加冠礼,1794 回柬埔寨。
第五节 马来半岛和群岛
一 马六甲
1 1402-1511 马六甲苏丹国
1400-14 拜里米苏拉(伊斯干达沙)(1344-1414)三佛齐王室。1402 在马六甲建大贸易港和苏丹国。七年后他娶一穆斯林公主。拜里米苏拉曾随明使入朝。皈依伊斯兰,为马来伊斯兰化先声。1414-24 母干撒-伊斯干达沙 与明保持良好关系。1424-44 莫哈末沙 (斯里马哈拉惹)。1444-46 阿布沙希德沙 在位17个月宫廷政变被杀。1446-59 慕扎法沙 平息马来派系和泰米尔派系斗争。确立伊斯兰为国教,称苏丹。1446 暹罗海军进攻马六甲,被击退。1456暹罗人又来,又被击退。这样促使马六甲与中国发展更紧密关系。1459-77 满速沙 对外扩张,婚姻结盟。1477-88 阿拉乌丁-利亚沙 死于宫廷阴谋。1488-1511 马末沙 1509 葡萄牙贸易者至马六甲,起先受欢迎,苏丹后来受印度穆斯林顾问鼓动攻击葡萄牙船,抓19人。马六甲商人的竞争联合,对葡萄牙人不同立场,一组,包括华人,一些泰米尔人,和一些爪哇人倾向接受他们。而另一组,古吉拉特人为首和被当地精英支持,视他们为竞争者和威胁。1511 葡萄牙人在阿布奎基率领下夺取马六甲,香料贸易中心。 这时国王对香料贸易比建帝国更有兴趣。葡萄牙人然后派人打开贸易关系和建要塞保护贸易。葡萄牙人征服后,苏丹和宫廷逃亡,在半岛建两新苏丹国:霹雳在北,柔佛在南。
2 特尔纳特苏丹国
1500年代 伊斯兰引进己超过一个世纪,但信从者只是一些苏丹和亲近的定居者。1550年代 特尔纳特,蒂多雷在北马六甲成最重要的两个中心,因对丁香的需求迅速扩张。1535-70 特尔纳特苏丹海伦 地区统治者们更认同欧洲观念,苏丹呈欧洲统治者的形象,葡萄牙人把他作为马六甲世界的领袖对待他,这加强了这王国在东印度尼西亚的霸权。1570 海伦被葡萄牙人杀死,子巴布拉继为苏丹。1570-83 苏丹巴布拉动员足够力量把葡萄牙人驱逐出特尔纳特,他的征讨使特尔纳特成马六甲单一中心。他降服巴占和蒂多雷,然后派舰队至邦耳,东文,布顿,沙涝越。至1600年代 穆斯林己从统治者逐渐扩展至其余人口。穆斯林贸易者也来这里,伊斯兰传播也带给苏丹重要的经济利益。
二 1511-1722 柔佛苏丹国(马来)
1 1561-1699 马六甲王朝
1511-28 马末沙 从马六甲逃至柔佛,六次复国军事行动围攻葡属马六甲失败。在甘巴去世。三子阿拉乌丁继位,1530 返回柔佛。1528-64 阿拉乌丁二世 1564亚齐人攻击柔佛,洗刧。阿拉乌丁被掳,在亚齐被杀。1564-70 慕扎法沙二世(生1546) 1565 为防亚齐人入侵迁都。1570 遭毒杀。1570-71 阿都-查理沙一世(生1562)慕扎法沙二世甥。遭毒杀。1571-97 阿里-加拉-阿都-查理沙二世 贾利勒一世父。在位时首都柔佛拉马重建,成马来半岛主要贸易中心。1576和1578,葡萄牙人试图夺取但两次都被马来人打退。1597-1615 阿拉乌丁-利亚沙三世。1606与荷兰结盟试图把葡萄牙人赶出马六甲。1609葡萄牙人封锁柔佛河。1610与葡萄牙人签和平协议。1613亚齐攻击时逃亡至林加,1615在那去世。1615-23 阿都-马雅沙 阿拉乌丁异母弟。1613 被亚齐俘,娶伊斯坎大-穆大姐/妹,返柔佛为苏丹。1618 移至林加,获罗越人和荷兰人支持发起对亚齐战争。1623 在淡美兰群岛去世。彭亨与柔佛统一。1623-77 阿都-查理沙三世 利亚特沙子,马雅特沙甥。1629 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柔佛苏丹国联合抵抗苏门答腊亚齐苏丹Iskandar Muda 的海军,他这时己征服吉打。1641 围困几个月后,荷兰人在柔佛苏丹帮助下,取得马六甲,结束三角战争。1673 占碑战争 查理沙三世逃亡彭亨,在那去世。1677-85 依布拉欣沙 查理沙三世侄。被掌权的武吉人毒杀。1685-99 马末沙二世(生1675)依布拉欣沙幼子。在宰相保护下逃往哥打丁宜。残暴。24岁时被剌杀。马六甲王朝绝嗣。
2 盘陀诃罗(宰相)王朝
1709 盘陀诃罗统治者迁都廖内应付暹罗入侵,四分之一人口不认同宰相王朝支持暹罗人。1718 拉惹-基西尔 Raja Kecil称自己为马末沙二世遗腹子获马来和罗越人支持。1722 苏莱曼沙 获武吉士人(沙涝越西南的武士和渔人)帮助。武吉士人卷入权力争夺。拉惹-基西尔有一些忠于他的罗越族群 从柔佛排挤出后建一新的锡亚王国。
三 吉打 
7,8世纪时吉打受三佛齐松散控制。11世纪时朱罗入侵三佛齐时占领吉打。1136-79 慕查法一世。是最后印度教君主,后皈依伊斯兰改称苏丹。吉打是一穆斯林国家,政治和文化基于马六甲帝国模式。不同于其他马来国家,吉打维持内部独立。1713,1722和1770内战;武吉士为各派的雇佣军。1741-78 莫哈末吉瓦沙 贸易和稻谷稳定增长。
四 亚齐
1514-30 阿里-穆哈亚-斯雅 亚齐第一任苏丹;征服达亚1520, 皮迪埃1521, 八赛1524。据葡萄牙航海家若昂-德-巴罗斯记载,阿里-穆哈亚-斯雅是被妻西特-胡尔,达亚统治者的一个姐妹毒死,为报达亚被灭之仇。西特-胡尔1554去世。1520年代 苏丹联合北苏门答腊沿岸成反葡萄牙王国 类似地西爪哇万丹出现一穆斯林王国与印教巽他-格拉巴港口竞争,由葡萄牙的同盟者统治。1530-37 萨拉胡丁 母指定一阿迦为摄政,称拉惹-文苏。1537 亚齐舰队约3000千人登陆马六甲,但未能夺取要塞,遭严重损失两天后撒回。1537被弟取代,1548去世。1537-71 阿拉乌丁 萨拉胡丁弟。原为苏门答腊总督。1537 从苏门答腊八昔回亚齐,杀摄政,囚兄和母。1547 袭击马六甲,亚齐舰队在玻璃市河战败。1560年代奥斯曼和亚齐建立直接商业和外交关系。1560-80年代 伊斯兰在东南亚军事成功高点和地区穆斯林-基督徒两极化。1564 进攻柔佛,俘柔佛苏丹。1571-79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一世 1575打败霹雳,被杀苏丹阿马德的遗孀和子女被带至亚齐,一被俘王子曼苏尔娶亚齐前苏丹遗孀或家人。1579-85 阿拉乌丁-曼苏尔沙 1582派舰队去柔佛。1585 被谋杀。1585-89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二世。1589-1605 阿拉乌丁-里亚亚特-赛亚-赛义德-阿尔-穆克马尔 杀前任后统治期间,荷兰,英国,法国势力来马六甲海峡。
1605-07 阿里-里亚亚特-赛亚三世。1607-27 伊斯坎达-穆达(1583-1636)
五 马来西亚 
马六甲的苏丹国是马来世界的典范但不是源头。更早期的扶南,占婆,和三佛齐己创造以贸易而不是农业为基础的类似的经济结构。
1511 葡萄牙人由阿布奎基率领占领马六甲,香科贸易中心。与当地各邦建立贸易关系和建要塞保护贸易。1515 葡萄牙总督下令地籍调查,显示苏丹的经济信赖是海而不是土地。1560年代 苏丹慕扎法建第一座马来清真寺。1580年代 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占碑垄断胡椒生产。1594 里斯本香料市场对荷兰和英国贸易者关闭,这样刺激了与远东直接贸易。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未几摧毁葡萄牙在马来西亚的要塞。1596 荷兰的苏门答腊巨港建一工厂。1602 英国人在爪哇西北万丹立足。1605 荷兰人夺取安波那,然后在西帝汶定居。1615 英国人和荷兰人获准在苏门答腊占碑胡椒贸易。竞争者包括中国人,马来人,望加锡人,和爪哇人,和三个欧洲贸易垄断者。1619 巴塔维亚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1620至1650年代 由于欧洲贸易者称霸不再有东南亚胡椒和香料沿老穆斯林路线运至红海。1650年代荷兰封锁来自亚齐的古吉拉特船一些年。这导至亚齐的直接船运至1690年代崩溃。1623 安波都英国人遭荷兰人屠杀。英国人取消暹罗,日本,和东印度的贸易。1639 葡萄牙人从日本排挤出。 1641荷兰人夺取马六甲,主导东印度。
1666 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西里伯斯。1670年代 在苏门答腊的国际竞争尤其控制贸易占碑占上风。1685 英国人在苏门答腊明古鲁建一工厂。18世纪荷兰继续占上风。为控制贸易,公司在北爪哇扩大控制。1769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北婆罗洲开贸易站,但居住点巴拉巴冈1773在当地人的压力下1775放弃。1781 英国人征服苏门答腊西海岸所有荷兰人居民点。1783 巴黎条约,英国归还荷兰殖民地但仍持有贸易权利。1786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吉打苏丹国获出让槟城,1790吉打苏丹试图从英国人手中要回槟城,失败。被迫把岛以每年6000西班牙元割让给东印度公司。这岛为第四个印度人居民点,因自由贸易这岛经济繁荣。
文化
《马来纪年》作者有争议,成于16或17世纪,内容是马六甲苏丹国的族谱和世系传说。1600年代早期 伊斯兰法用于亚齐,卡迪(伊斯兰法官)引进。17世纪许多伊斯兰领袖集中在在亚齐,用阿拉伯语和马来语写宗教题材文章。1650年代 一穆斯林学者团体把伊斯兰概念译为地方话。爪哇语的伊斯兰著作也在同时期。苏门答腊的哈姆扎-潘苏尼(?-1590),苏非派神秘主义万有在神论作家,曾在亚齐宫廷工作。巴赛的沙姆苏丁,曾在亚齐的宫廷工作。拉尼里的努尔丁(?-1658)1637-44在亚齐苏丹宫廷工作,最著名著作《君王之花园》七卷,涵蓋了從創世到伊斯蘭教先知以及中東和馬來地區的穆斯林國王的世界歷史上,以及一些科學。辛吉的阿卜杜勒-劳夫(1615-93)在中东学习后返回亚齐为苏丹秘书,法律和宗教方面著述广泛,以宗教改革者著名。
第六节 中国 明嘉靖至清乾隆
一 明朝后期
1522-67 嘉靖世宗 明朝早先规划的政治形式完成。明朝后期,文化发展和人口增长。世宗(生1507)嘉靖期间明朝军队对鄂尔多斯王子俺答,和对“日本海盗”作战,其中许多不是来自日本,但当时来源这样说。 1567-72 隆庆穆宗。1572-1620 万历 神宗(生1563)的统治以文化成就和腐败,内斗,和宦官势力闻名。1592,1597-98 日本入侵朝鲜,丰臣秀吉(1536-98)派出,中国军事援助,最终击退。1620 泰昌光宗。1620-27 天启熹宗。1627-1644 崇祯思宗。1645-1661 南明 1645 弘光福王。1645-46 隆武唐王。1646 绍武唐王。 1647-61 永历桂王。在政府,明朝继续宋朝开始元朝加剧的中央集权的趋势。太祖取消宰相职位(1380),消除完成专制的最后障碍;他还开始实施在朝廷鞭打大臣。一个新的管理机构,锦衣卫,在15世纪早期兴起。传统的监察衘史依然活跃;最有名的是海瑞。明军事按元驻军和自己军事系统建立。地方政府,明制订里甲制收税和监控。明建立有效的省一级政府。中国人口约15世纪早期恢复至1亿,一个世纪后2亿。中国宋元主要城市不继续增长,但是巿镇在农村萌芽。在首辅张居正(1525-82)时,理顺“一条鞭”法,简化全国范围税收。唯一国家垄断的是盐,晚明时政府授权一些盐商分担责任;他们后来都成巨富。美洲新谷物经菲律宾引进中国,使农业可支撑更多人口。
明文化
教育上太祖命建全国范围制度,各县州都设学校。他恢复省和国家科举(1370-71)。私塾繁荣,尤其在16世纪,明末,举子远多于职位,是社会混乱的一个原因。俸薪低。印刷的持续传播中国文化传统渗透当地社会。明知识生活起初由新儒学的程朱理学跟随者主导,如薛瑄(1392-1464)。正统程朱外另树别帜的是南方教书先生陈白沙(1428-1500),以自然为宗,主静坐。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9)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官员。虽然感知上攻击程朱理学,他把自己看成是新儒学一种风格上的发展。他断言扩展个人“直观知识”的重要性。由佛教实践影响,他强调沉思为培养实践致良知,“知行合一”和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然而王的弟子各走自己的路。其中李贽(1527-1602)为不敬的偶像破坏付出生命代价。王的学说在东亚其他地方,尤其在日本也流行。佛教道教不如以前活跃。一些思想家如林兆恩(1517-98)想“三教(儒佛道)合一”。学术上有趋势编大型百科全书和类书。一个这样的工程由北京翰林院主持:《永乐大典》,转录全部著作,12000卷,1407完成。中国士人(和晚明宫廷)跟耶稣会士的接触产生一短时但值得注意的纽带。利玛窦(1552-1610)为耶稣会赢得中国人容纳;他住在北京服务宫廷,除做各种事,还准备一幅世界地图。汤若望(1591-1666)去北京(1662),那里他承担历法改革(1630);他以西方最新技术铸天文仪器,这些仪器被明宫廷赞赏。除了宗教内容著作,耶稣会士还出版数学和其他科学著作,为西方知识渗透中国提供重要渠道。第一部中国历史的西方主要著作是奥斯汀会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写的《大中华帝国史》(1585)。明被认为是白话小说文学的顶点。如长篇小说,常是毕生事业,包括《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2)著;《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00?)著;《西游记》,吴氶恩(1506?-82?)著;和《金瓶梅》,一部16世纪小说,作者不知。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诞生于南宋时的温州,主要作品是在元明之际,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三部作品都作者存疑,和高明(1305?-80?)的《琵琶记》,之后发展为明清传奇。明期间,传奇即白话戏剧持续流行。主要有李开先(1502-1568)《宝剑记》,梁辰鱼(1521?-94?)《浣纱记》。汤显祖(1550-1616)《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高濂(1573-1620))《玉簪记》。艺术上明绘画风格总的沿袭宋元。宣宗(朱瞻基,生1399,统治1425-35)是南宋画派杰出画家。著名画家还有姚绶(1422-?),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文征明(1470-1559),仇英(1494-1552);董其昌(1555-1639)是晚明大书法家和画家;还是艺术批评家;瓷器在明早期因“三彩”釉的应用取得大胆的效果。景德镇官窑因这样的产品获名声。至1593算盘的现代形式使用。
明末爆发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穷困无力的中央政府不再能应对这些挑战。一支起义军在首领李自成(1605?-1645)率领下最终攻占北京,明最后皇帝自杀。这之前几十年,在东满洲里,努尔哈赤(1559-1626,太祖)己组织通古斯部落的八旗军队。后来东北的蒙古人和汉人以各自八旗组织并入。1616 努尔哈赤,己跟明接触,取后金皇帝称号,跟随12和13世纪先祖女真的金,和取姓爱新觉罗。只是后来(1634)他的人民采用满洲名(可能出自文殊Manjusri菩萨)。1618他的军队打败明夺取辽东部分地区,那里在当地汉人协助开始成立政府。在他去世前一年(1625),努尔哈赤移都沈阳(满洲名奉天)以中国模式设立民政。那里1636满洲,努尔哈赤子皇太极(1592-1643)称清,己弭平东北和几次攻入长城以南。当李自成1644攻占北京,明将吴三桂(1612-78),宁可与满洲摄政亲王多尔袞(1612-50)合作,允许满洲人不受阻碍过山海关进入中国,而不投降义军。
二 清朝前期
自满洲军队进入北京开始,进攻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打败他们。早先的征服者岐视中国民众,满洲人建立跟他们统治的中国人好的关系。清大部分沿袭明政府结构。六部满汉均势。地方半自治接管明的里甲制控制税收。人口至1750有3亿多,至1850高达4亿;人口较少的地区如云南和贵州开始接收大量汉人。官员聘任——科举沿袭明。18世纪人口快速增长,许多秀才举子不能得聘,成为学者和塾师。军事上八旗驻军分布在战略省城,清朝开始顺治统治期间在南和东南派有四个汉人总督。农业上快速成熟的稻,30天生长周期在清时达到,使同样多土地可支持更多人口。1644-61 顺治世祖 (生1638) 满洲人和汉人军队一起巩固清的统治,打败各江湖上明王室假冒者和1659打败仍忠于明的帮伙。征服伴随强制男子按满俗剃发留辫,禁女子緾足(1638,1645,1662),最终只许汉女子緾足(1668)。1645-83 以台湾为基地的海盗帮伙,称继续忠于明,从郑芝龙(1604-61,在北京处决)开始,由子郑成功(1624-62)继承,即西方人知的“国姓爷”。他们袭击东南沿海,占据厦门(1653)和崇明岛(1656),进攻远至南京(1657),经长时战斗(1661-62),把荷兰人赶出台湾。1663-64 巴尔塔萨-博尔特以一支荷兰舰队帮助清军队把国姓爷子郑经(1642-81)从福建沿海赶回台湾。最终郑克奭(1670-1707),郑经子,向清投降。1661-1722 康熙圣祖(生1654,统治1667,实际1669)开始文化成就非常时期,他有许多汉士人习惯和能力。容纳耶稣会士和对他们从西方引进的技术有兴趣,但后来他们对教义的争吵使他厌烦。资助艺术学问和教育。6次外巡观察当地实情。1670 葡萄牙获对澳门状态的肯定,以后没有进展。1673-81 三藩反叛 吴三桂和另两个把满洲统治引入中国的合作者,他们己任命为南方省的总督为回报,发起反清叛乱。经8年战斗平息。1675 察哈尔一次叛乱迅速平息。1688 噶尔丹(1632?-97)准噶尔厄鲁特(西蒙古)首领自中亚进攻蒙古。康熙亲领中蒙古喀尔喀国家抵御(1690)。几次突袭噶尔丹军队最后在Urga被打败(1696),第二年噶尔丹服毒死。这地区清军事殖民。1689 与俄国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第一个条约。起先,俄国波亚尔霍夫开发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1643-46),哈巴罗夫建雅克萨要塞。清军队攻击雅克萨(1685-86),认为是满洲领土。条约约定俄国放弃雅克萨和军事压力换取商业接触和和平。L.V.伊兹麦洛夫,北京建贸易代理和俄国东正教堂(1720-21)。
1717 厄鲁特在噶尔丹侄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谋划下夺取拉萨。北京获知太晚。准备充分的军队从甘肃四川把蒙古人赶出西藏(1720),封达頼喇嘛,设驻军。1721 台湾朱一贵起事,平息。1722-35 雍正世宗期间,国内和平,尽管有跟蒙古和西面部落战斗继续。1727 恰克图条约 划定与俄国的边界。1729 平定准噶尔大规模行动中设军机处。1735清控制土耳其斯坦东部。1736-96 乾隆高宗 文化学术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对外关系活跃,市场和城市生活方式发展。新财源使乾隆能把势力扩张至中亚。他统治最后20年高官(和珅,1750-99,为首)的贪腐引发反叛。1751 清军队征服西藏。此后满洲控制达頼喇嘛的继承。1755 阿睦尔撒纳,策妄阿拉布坦孙,被清封为准噶尔亲王,但准噶尔叛,平叛接着天花疫情,伊黎人口减少,留存的准噶尔人后来被驱散。蒙古势力在这地区被清除,土耳其斯坦被清控制(1759)。1757-1842 对外海上贸易,尽管英国人几次努力:弗林特在天津(1759),斯科特在广州(1761),马戛尔尼在热河和北京(1793);仍维持仅限于广州。1765-69 入侵缅甸没有抵达都城阿瓦,但获承认宗主权,后来入侵越南(1788)也同样。1784 美国进入广州贸易。1786-87 台湾天地会林爽文等起事,平息。1792 清军队由西藏入侵尼泊尔,是由对扎什林布寺,班禅喇嘛所在地的攻击惹起。结果廓尔喀战败,承认清宗主权。1795-97 湖南和贵州苗族起事,平息。1796 乾隆退位,但继续视事至3年后去世。
第七节 朝鲜 1392-1910 朝鲜王朝 (李朝)
1392-98 李成桂 太祖(1335-1408) 他结合军事能力和学者阶层建王朝。李成桂与中国明王朝保持和平,使臣定期派往北京。“日本海盗”持续从对马岛劫掠朝鲜沿海。世袭学者官吏阶级称两班,因成员结合国家管理的民事和军事。李朝时期,两班的比高丽王朝的贵族多。在首都首尔有太学,考试每三年举行,也可能不定期。15世纪后期新儒学学者开始在中央政府引起注意。传位于子。1398-40 定宗(1357-1419)。传位于同母弟。1400-18 太宗(1367-1422)取消所有私人军队。1418-50 世宗 (生1398)1450-52 文宗 (生1414)1452-55 端宗(1441-57),1455被废,两年后被杀。1455-68 世祖 (生1417)端宗叔,迫瑞宗让位。1457 军事结构完全重组。1468-69 睿宗(生1450)。1469-94 成宗 (生1457)睿宗侄,新儒学学者开始升至中央,而不只是影响地方,他们主要是受朱熹影响。1471 一部国家法律颁布,标准化新两班政府结构。1494-1506 燕山君(生1476)1498 戊午士禍 ,勋旧派把士林派全逐出政府,并杀三十多人。
1504 甲子士禍,燕山君报母仇和对文士的大规模肃清。1506被废,两个月后病死。1506-44 中宗 (生1488)燕山君异母弟,1506 中宗反正,勋旧派发功政变废黜燕山君立中宗,回到较稳定时期,他偏好士林派,大臣赵光祖(1482-1519)发行儒学读本建立乡约。1519 己卯士禍,赵光祖被勋旧派赐死。1544-45 仁宗 (生1515)。1545-67 明宗(生1534)仁宗异母弟,1545 乙巳士禍 士林派大臣尹任等赐死。1567-1608 宣祖(生1552) 士林派掌权 。1592 壬辰倭乱 日本第一次入侵,丰臣秀吉发起,国王和大臣逃至首尔。李舜臣(1545-98)建朝鲜海军,创龟舰,他的胜利切断补给线,使日军战败。1597-98 日本第二次入侵 朝鲜有准备,并获中国支援。1597 李舜臣水军在鸣梁海战大胜。1598 李舜臣与明将邓子龙露梁海战战败倭寇,但两人也阵亡。丰臣秀吉病逝,日本军队撤回。1606 日本新形成的德川幕府,开始与朝鲜友好。
1608-23 光海君(1571-1641)恢复半岛内外和平。1610 许浚编撰的《东医宝鉴》完成。1623-49 仁祖 (生1595)光海君侄 1623 仁祖反正,废光海君。 亲明反满洲政策 1627 丁卯胡乱 满洲入侵朝鲜。 1636 丙子胡乱 清太宗要求朝鲜归附满洲,仁祖拒绝,满洲再次入侵,朝鲜成满洲附庸。 1647-59 孝宗(生1619)。1659-74 显宗(生1641)。1674-1720 肃宗 (生1661)1708 地租法一致。农业技术改革使农民双倍收成。这使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能获土地租给穷的农民。这样形成一新的非两班地主阶层。
1720-24 景宗(生1688)。1724-76 英祖(1694)。1776-1800 正祖(生1752) 1785 有关天主教礼仪之争,如在中国和越南。正祖禁止这宗教,视为异端。
文化
1442 朝鲜发明一种降雨计量方法约两个世纪前类似发明在西方出现。1446 国王命一群学者拟创朝鲜语字母谚文。这谚文许多两班不乐于接受。因它易学,使其他阶层人打破他们对学问的控制。1451 国家组织编篡的《高丽史》完成。1495 《东国通鑑》发行,第一部朝鲜通史,从檀君到高丽王朝末。新儒学和两班兴起,佛教衰落。李滉(1501-70)儒学思想家,创退溪学派,在日本称东方朱子。李珥(1536-84)朱子学新学派“主气论”代表人物,西人党首领。金堉(1570-1658)实学哲学家。朴趾源(1737-1805)文学家,曾出游中国,著《热河日记》26卷,叹息与中国相比朝鲜是多么穷。朝鲜绘画如中国,被两班视为副业。姜希颜 (1417-64)杰出学者和画家。郑敾(1676-1759)真景出水画画家。金弘道(1745-1806)号檀园,申润福(1758-?)号蕙园,与19世纪的张承业,号吾园,并称三园。
第八节 日本 1600-1867 德川幕府(或江户时期)
这时期第107至122位天皇:1586-1611 107 后阳成。1611-29 108 后水尾。1629-43 109 明正。1643-54 110 后光明。1655-63 111后西。1663-87 112 灵元天皇。1687-1709 113 东山。1709-35 114 中御门。1735-47 115 樱町。1747-62 116 桃园。1762-71 117后樱町。1771-79 118 后桃园。 1780-1817 119 光格 。1817-46 120仁孝。1846-67 121 孝明。1867-1912 122 明治。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军事首都,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消灭织田和丰臣家族建德川家族永久统治。大名分为三组:亲藩,谱代,和外样。亲藩大名是与德川有亲密或同盟关系的,谱代大名是从属的或关原之战前的同盟和现占着中央省份的,外样大名是关原之战后归顺和位于偏远地区,通常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大名每年都必须在江户住半年以上德川幕府早期的和平和繁荣带来生活标准的上升和人口和国家财富增长。随工业和商业增长,一个有势力的商业阶层在大城市形成,从稻米经济向货帀经济的转变开始。
1603-05 家康 (1543-1616)1602 西班牙贸易者到达日木东部。虽然1610与西班牙菲律宾总督谈判成一正式条约,很少贸易者实际到来。1605-23 秀忠 (1579-1632) 江户政府形成时期 一国一城令 1607 林罗山(1583-1657)禅宗法师,成为儒学家,1623建江户孔庙,其弟子在整个江户时期继续讲朱熹学说。中江藤树(1608-48),熊沢蕃山(1619-91)阳明学派。伊藤仁斎(1627-75),荻生徂徠(1666-1728)宋前儒学学者。1609 荷兰在日本西部平户建一商馆,因1605德川家康邀请,获邀请者是威廉-亚当斯(三浦按针,1564-1620),一荷兰船的英国领港员,1600漂流至日本,被迫留在日本为德川家康顾问。1612 对基督教的迫害 德川家康1606开始发布反基督教的布告,他担心基督教的政治威胁,逐渐改变对传教士的友好态度。1613 伊达正宗(1565-1636),日本北部一杰出大名,出使西班牙和教皇。1614-15 大坂之战 丰臣秀赖(1593-1615),丰臣秀吉子,和秀赖母淀殿(1567-1615)关原之战后仍在大坂,由方广寺钟铭事件,城被攻破后自杀。1615 《武家诸法度》为统制武家而定立的法令,颁布。1617 德川秀忠被各欧洲国家和日本宗教组织责备加重迫害基督教徒(估计30万),1597以来第一次有欧洲传教士被处死。耶稣会士,方济各会士,和当地信奉者在以后一些年被处死的增加。天主教传教士继续到达,但最终全被杀或被迫弃教。1623-51 家光(生1604) 德川统治巩固时期 对基督教的压迫成功结束,采用闭关自守政策。1623英国人离开平户,他们与日本的贸易没有获益。 1624 西班牙人被赶出,与菲律宾的交往停止。1636 日本人禁止出国,出国者通常不允许回来。两年后,大船建造也排斥。1637-38 岛原之乱 九州长崎附近岛原和天草农民,几十年信基督教普遍的地区,起义摆脱经济和宗教压迫。三万七千人据守岛原破旧原城近三个月。1638 葡萄牙贸易者被排斥,因疑与岛原叛乱者共谋。当他们1640遣使重开贸易几乎被处死。只剩荷兰人在平户,中国贸易者在长崎为日本与外部世界的仅有接触。1641 荷兰贸易者从平户移至长崎港出岛,他们负责定期向当局报告欧洲发生的事件。1651-80 家纲(生1641)1651-52 江户相继两次暴乱未遂事件.是德川幕府至19世纪的最后叛乱。1657 明历大火,大火焚江户和江户城。1680-1709 纲吉(生1646)家纲弟。酒井忠清(1600-82),家纲去世时大老,家纲无嗣,建议皇族亲王为将军。堀田正俊(1634-84)坚持家纲弟纲吉继为将军。不久,堀由正俊代替酒井忠清为大老。1684 堀由正俊被剌杀,纲吉疏远老中,受佛教影响1687颁生类怜悯令,禁止杀犬和杀生。
1703 赤穂(又称四十七浪人)事件 1701赤穂藩主浅野长矩因杀伤吉良义央被责令切腹自杀,赤穂47家臣认为主人之死是吉良义央的错,1703夜袭吉良义央宅邸并斩杀他,虽然违法,但他们称只是为主报仇,他们最终被令切腹自杀。1703 江户地震和大火,之后五年又有数次自然灾害,包括1707富士山喷发。 1709-13 家宣(生1662)纲吉侄。辅臣儒家学者新井白石(1657-1725)等, 执行一系列经济改革。1713-16 家继(生1709)继将军位与过世时都年幼。1716-45 吉宗(1684-51)纪伊藩主。因秀忠一脉绝嗣,将军从德川御三家选出。吉宗可能是家康后最有能力和机智的将军。儒学学者室鸠巢(1658-1734)执政,施行享保改革。他还奉命译《六论衍义》。尽管领导有力,但吉宗时期经济和社会弊病尖锐。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农村人口因饥饿和流向城镇下降。武士欠债商人。这些经济情况导至阶层的混淆,开始漠视旧的严格界线。1732-33日本西部大饥荒。1742 国家刑法《公事方御定书》制定,便于法官和政府执法。1745 吉宗辞将军职,让位于子家重,1751因脑疾去世。1745-60 家重 (1712-61)。1760-86 家治(生1737)田沼意次(1919-88)为老中,试图改革但不成功。1783 火山浅间山喷发和北部饥荒。
德川幕府时期文化
1657 德川光圀(1628-1700)水户藩藩主,以中国史书模式编《大日本史》众多协助者中有明思想家史家朱舜水(1600-82)。《大日本史》原只至1720,后续编至1906。1688-1704 元祿时期 松尾芭蕉(1644-94)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称“俳圣”。井原西鹤(1642-93)创浮世草子,促使町人文学诞生,著小说《好色一代男》等。杉森信盛(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5)剧作家。菱川师宣(1618-94)浮世绘画家。政治保守和隔离使德川幕府时期对外关系停滞,但是一个知识发展时期。佛教表面上衰落,基督教被扑灭,武士道,新儒学,神道作为国家哲学和大众宗教发展。文学艺术这时期相对少受中国影响。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俳句形成,17音节组成,相比较经典短歌是31个音节组成。歌舞伎和文乐(人形剧)都由背诵长诗净瑠璃发展。绘画上最有兴趣的发展是浮世绘。1720 吉宗解除禁止学西方事物和欧洲书籍的进入,宗教方面的除外。解除禁止才使很少但有活力的荷兰语学生和“兰学”的形成成为可能。西方科学,尤其医学进入。1744 杉田玄白(1733-1817)译解剖学《解体新书》。1745 荷兰语日语辞典产生。西方科学方法早期开始在制图和军事科学产生结果,后来证明有大价值。木居宣长(1730-1801)日本国学学者,著有《古事记传》,《源氏物语小櫛》等多著作。
第九节 越南 
一 南北朝
1527-92 莫朝 1527 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莫朝,其他有势力家族去中国投诉,中国建议分治,莫朝统治北部,黎朝统治南部。莫朝首都昇龙(河内)。
1533-1789 后黎朝 首都清化,1592迁昇龙。 
阮氏在南方建成稳固基地,居顺化。郑氏在北扩张势力居首都昇龙。这期间昇龙人口超过10万。阮郑都以辅黎为名,寻机摧毁莫。都以儒学加强国家控制,都寻求控制整个越南。1592莫被郑主灭。迁都昇龙。黎也成郑的傀儡。
1627-72 阮郑战争爆发,持续约70年。郑军队大的征战是1648,1661,1672。1672达成和平,阮氏继续统治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国内麻烦因17世纪相当数量欧洲贸易船到达变复杂,首先是从葡萄牙来,不久是从荷兰。与西方关系起初问题比东亚其他地方少。17世纪早期,虽然中国贸易者比其他外国贸易者多;许多中国家庭世代居留形成这地区贸易网。英国和法国船世纪中到达。最初郑主给荷兰人优恵而阮主给葡萄牙人优恵,但这随时间改变,到世纪末,法国在越南最活跃。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士在16世纪中己到达越南。耶稣会随后在17世纪早期。阮主和郑主都试图利用天主教教士,尤其耶稣会,获得西方科学信息。
二 1771-1802 西山朝 
归仁西山邑阮氏兄弟起义,很快获广泛支持,1778先推翻南方阮主,然后移向北方郑主,起初试图支撑黎朝,但1787最终放弃。中国军队1788入侵想为郑主夺取河内,但被叛军将领阮岳(1752-92)打败,他自己称王。1778-93 阮岳 泰德帝;1788-92 阮恵 光中帝 以土地改革恢复经济。重与中国朝贡关系。科举加强;1792-1802 阮光缵 景盛帝。
文化
阮秉谦(1491-1585)莫朝状元,哲学家,诗人,后世高台教圣人。后黎朝武方堤著笔记小说《公余捷记》。阮屿著《传奇漫录》。还有历史小说《皇越春秋》作者不知。越式旗袍是在南方阮主时期产生。1624 亚历山德罗(1591-1660)和其他一些耶稣会士到达,天主教传教真实开始,虽然天主教16世纪就己在越南存在。1627 亚历山德罗派去北方郑主领土,至1630己有近7千越南人信教,十年后据说在阮主领地有39000天主教徒,在郑主领地有82000。亚历山德罗在越南居住多年,善学语言,编出拉丁语-越南语-葡萄牙语辞典,被认为是越南语罗马化的先锋。这使传教加速,至1700己有45个越南天主教牧师。 阮攸(1765-1820)文学家,最著名作品是《金云翘传》,喃字写成的长叙事诗。胡春香(1772-1822)诗人,擅写喃字诗,存诗五十首。
第十节 太平洋地区 
一 欧洲人到达前的太平洋岛屿
通常分为美拉尼西亚 :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済一部分;密克罗尼西亚:赤道北部小岛屿;玻里尼西亚: 从夏威夷通过新西兰向东岛延伸的三角区的许多岛屿。
最初移民什么时候和怎样的路线学者间曾许多争论。最近考古学,语言学,和植物学的研究解决了纷争。现在接受太平洋岛屿人的祖先是东南亚人,约二百万年前,少量分几波,然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比亚和新几内亚约35000年至40000年前。4000年前从新几内亚大陆到美拉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万那杜)。3500年前,斐济。500年后湯加和萨摩亚。从萨摩亚,之后2000年似没有迁移,玻里尼西亚文化形成。马克萨斯群岛公元300有居民,夏威夷和塔希提公元600,新西兰公元750。
二  1513-1800 欧洲人的探险
1513 瓦斯科-努湼斯-德-巴尔沃亚(1475-1519)第一个在巴拿马地峽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称为大南海。1520 费南多-麦哲伦(1480-1521) 98天里进入太平洋和到达菲律宾群岛。路上没有重要发现,他在宿务被杀。1564-65 西班牙在菲律宾第一个殖民地 发现从菲律宾到墨西哥的好航线。1567 阿尔瓦罗-德-门达尼亚(1542-95)从秘鲁卡亚俄航行看到图瓦卢群岛和翁通爪哇, 到达所罗门群岛。1595 第二次航行从卡亚俄去菲律宾群岛殖民,发现马克萨斯群岛,他在圣克鲁兹去世。1577-80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96)越太平洋到东印度,为第一个英国环球航行者。
1605-06 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1570-1615)门达尼亚的一个船长,从卡亚俄出发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他在新赫布里底看到澳大利亚圣灵岛。1642-44 阿贝尔-塔斯曼(1603-59)荷兰探险家,发现塔斯马尼亚,他命名为安东尼-范-迪门(荷兰东印度总督名)。他还发现新西兰,和湯加,斐济,新爱尔兰,新不列颠。他证明澳大利亚不是南极大阹的一部分。
1722 雅可布-罗赫芬(1659-1729)荷兰探险家,发现复活节岛和萨摩亚。1766-67 萨谬尔-瓦利斯(1728-75),菲利普-卡特莱特(1733-96)英国船长,进入太平洋寻找南方大陆,分别发现塔希提和皮特凯恩群岛。1768 路易-安托万-德-布干维尔(1729-1811)法国海军上将,探险家,进入太平洋访问塔希提;之后去萨摩亚,圣灵岛。1768-71 詹姆斯-库克(1728-79)第一次航行去塔希提观察金星凌日;然后环绕新西兰的北和南群岛和沿澳大利亚东海岸。1772-74 第二次航行寻找南方大陆,他的航行证实不存在。1776-79 第三次航行寻找从哈德逊湾至太平洋的通道。他在凯阿拉凯夸湾(夏威夷)被杀。其余人经东印度和好望角返回英国。1785-88 让-弗朗索瓦-德-拉彼鲁兹(1741-88)与两艘船星盘和布索莱, 探险萨摩亚,在万尼科罗(所罗门群岛)失踪。1788 第一艘英国流放船到澳大利亚植物学湾,建悉尼(杰克逊港)。英国宣称东径135度以东澳大利亚。1789 威廉-布莱(1754-1817)反叛的船员定居皮特凯恩岛,这岛1838被英国呑并。1791-93 乔治-温哥华(1757-98)船长发现查塔姆群岛和航行到夏威夷,那里他卷入内部政治事务。1792-93 布鲁湼-当特尔卡斯托(1737-93)搜寻拉彼鲁兹访问许多太平洋岛屿和就近考察新喀里多尼亚。
三 菲律宾 
1400后穆斯林国家建立, 1565-1898 西班牙殖民地,1898-1935 美国统治
南印度帕拉瓦和北印度笈多时期印度文化传入,印度化王国建立。11世纪中国纪录菲律宾种族多样和社会分散。1400年代穆斯林贸易国家在南菲律宾和部分吕宋建立。战略位置和海军与商业一起苏禄苏丹国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其他主要伊斯兰王国有棉兰老的巴彦和马京达瑙。
1521 费尔南多-麦哲伦是第一个到达菲律宾的欧洲人。他在与拉普拉普领导的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1543 鲁伊-德-维拉多沃斯,由西班牙查理一世派出,被当地抵抗者赶走。名菲律宾初时是指莱特岛,后来指整个群岛。1565 米格尔-德-莱加斯皮在群岛建西班牙人永久居民点。1571 马尼拉成西班牙势力中心,至1576现菲律宾许多地区被西班牙名义上控制,棉兰老和苏禄仍完全独立。西班牙殖民地是原住民和西班牙人,少量中国人,麦士蒂索人(欧洲人与原住民的混血儿)的混合。
1635 西班牙在棉兰老三宝颜建要塞提供在南菲律宾扩张的基地。之后马京达瑙和苏禄与西班牙发生一些战争,以和平条约和贸易协定结束。1663 三宝颜要塞被放弃。这期间穆斯林国家巩固内部势力和与荷兰贸易。
1717 总督费尔南多-马纽尔-德-巴斯塔门改革政府财政。1718 西班牙重建三宝颜要塞,又与穆斯林敌对。1719 牧师反对巴斯塔门的改革导至他被修士谋杀。1744 爆发达戈伊叛乱,政治和宗教上不满的结果,叛乱持续几十年。南菲律宾政治竞争继续,哥打巴托的苏丹国称霸棉兰老。1751 西班牙与苏禄间战争爆发。苏禄军队掠夺米沙鄢和吕宋,造成西班牙人严重问题,他们的财政资源因不停战争枯竭。 国王允许各省总督贸易给他们商业垄断。1755 非基督教中国人被排挤出菲律宾,为西班牙政府控制船运贸易税收政策的一部分;中国麦士蒂索人(中国人与原住民的混血儿)成为在他们地方有分量的经济势力。1762 马尼拉被英国占领,七年战争的一个结果。群岛一系列叛乱,最严重的是伊罗戈-迭戈-西朗D。1764 英国把菲律宾的控制还给西班牙,归还的殖民地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与西班牙帝国总的衰退而联系。1765 为应对财政问题,总督弗朗西斯科-莱安德罗-德维亚纳军事和财政改革,同时场长贸易,扩大种植园,和从西班牙移民。1768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苏禄建贸易站和驻军,最初一个时期这地区商业和政治由苏禄主导至19世纪中。海盗和奴隶贸易对苏禄权力的至关重要。18世纪后半期,穆斯林却掠骚扰菲律宾的西班牙地区,使这些地区人口减少。1774 政府任命原住民和麦士蒂索人为牧师,削弱修士势力。1775 英国军事力量从苏禄排除。1776 西班牙停止以原住民和麦士蒂索人牧师代替西班牙神父。1781 何塞-巴斯高-伊-瓦尔加斯(1733-1805)成立一烟草公司为西班牙增加税收但剥削生产者,引发反叛。1785 皇家菲律宾公司成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