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芬太尼问题整体上比北美(尤其是美国)严重程度低,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欧洲多数国家对阿片类药物(包括芬太尼)的处方非常谨慎,医生开药必须严格遵循指南,药房有追踪系统。
与美国2000年代中期的“阿片危机”不同,欧洲很少出现大规模过度开处方现象。
欧洲的非法芬太尼市场规模远小于北美。
主要非法供应链集中在少数东欧和俄罗斯地区生产,但物流难以大规模覆盖整个欧洲。
相比美国高利润市场,走私商在欧洲风险收益比低,不容易形成大规模市场。
欧洲普遍采用公共卫生导向,而不是单纯刑事打击:
提供安全注射点、药物替代疗法(美沙酮、布洛芬替代治疗)
毒品检测服务和公众教育
这种策略降低了滥用风险和致死率。
欧洲对新型合成阿片类药物的接受度低,多数滥用者仍以传统阿片类(如海洛因)或酒精为主。
芬太尼在欧洲的市场需求和文化基础都比较弱。
欧洲各国在进口、销售控制和刑事执法上比北美更严格,跨境物流成本和风险高,非法芬太尼扩散受限。
欧洲药物滥用监测中心(EMCDDA)数据显示:
欧洲芬太尼相关死亡占比远低于美国(北美死亡率通常是欧洲的 5–10 倍)。
主要芬太尼死亡事件集中在北欧和东欧部分地区,但总体数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