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知才能开阔眼界

认人待物,不断学习,提高商业和经济方敏锐的洞察力
正文

美国总的贸易逆差短期内不会减少,因效率损失与成本上升而扩大。

(2025-04-30 10:19:22) 下一个

多家机构预测:若“脱钩”持续,美国贸易逆差短期内不会减少,可能因效率损失与成本上升而略有扩大。

 

一、美国减少从中国进口的背景与趋势

  • 关税与脱钩政策: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在美进口份额从2018年的21.2%下降到2023年的约13%。

  • 供应链多元化:美国推动“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鼓励企业将制造转移至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

  • 政治与安全考量:涉及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电信设备等)尤其明显,技术管控成为中美贸易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

二、替代国分析:出口结构、制造能力

  • 墨西哥:在汽车、家电等中高端制造领域对美出口大幅上升,2023年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越南:在服装、家具、消费电子代工等领域获得大量订单,但上游零部件仍高度依赖中国。

  • 印度:在制药、软件、部分电子产品方面对美出口增长显著,但整体制造能力尚不如中越。

三、替代国商品的价格、质量与交货效率

  • 墨西哥运输效率高(靠近美国),但劳动力成本高于中国。

  • 越南劳动力便宜,但基础设施、规模效应不足,交付周期波动性较大。

  • 印度制造品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改善仍需时间。

四、美国整体进口总额变化

  • 虽然中国占比下降,但美国总进口额未显著减少,更多体现为“转移而非削减”。例如,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的同期,越南、墨西哥对美出口飙升。

  • 多数研究指出,美国企业转向替代国采购后,单位进口成本上升,使总支出增加。

五、贸易逆差的整体影响

  • 美国贸易逆差并未因减少中国进口而改善。例如:

    • 2023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下降至约2800亿美元(相比2018年减少近1000亿);

    • 但整体贸易逆差仍维持在约1万亿美元以上(对墨西哥、越南、欧盟的逆差增加)。

  • 这意味着逆差“转移”而非“缩小”,且更高的进口成本可能进一步扩大贸易逆差。

六、政府报告与经济预测

  •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及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指出,中国之外的新兴制造国家尚难完全替代中国的全产业链能力。

  • 多家机构预测:若“脱钩”持续,美国贸易逆差短期内不会减少,可能因效率损失与成本上升而扩大。

  •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