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有20亩地

种种园子,修修房子,看天上的云,树上的鸟,人生有何多求。。
正文

多生孩子的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

(2023-03-01 07:29:14) 下一个

多生孩子的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

以前没有社会整体提供的社会保障,以一家一户为单元,各家养各家的孩子,各家养各家的老,所以到不是很久以前的世界上任何的社会,都是以各种方式来保证各个家庭下一代有足够的人来延续。在中国,是以供祖宗的形式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后是骂人最恶毒的语言。犹太-基督教文化则是把繁殖后代以圣经里上帝的嘱咐的形势作为基本道德固定下来(以后什么同性恋坠胎的争执等等都是从这里来的)。

现代社会,不再以各家各户作为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基本单位了,没那么多宗教传统的约束了,人老了也不靠自己子女养老了。可是人以社会为整体,仍然需要有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必要。这个传承,不仅仅是生物基因的传承,而且也是广义的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在中国的华人某天都被芯片注入不生孩子了,过几代现存的人都死光了以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住的都变成外来的了,还会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留下来了吗,都进博物馆了。也许你说我这个例子太绝对,不会有都不生孩子断绝的事,那我请你想一想一个相对比例的考虑,比如中华传统的华人只剩20%了,80%都是新疆穆斯林,或者是为了补充人口不足从非洲引进的,那会怎样,还是中国文化么。

再说养老。社会养老了,仍然需要有下一代年轻人来养老去的人。虽然你不需要养自己的孩子来养自己的老,到老了你还是需要别人的孩子来养你的老。不养自己的孩子以后去养别人的老,而期待别人的孩子以后来养你的老,这算不算蹭油。。

养孩子是自己家的事,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养孩子很辛苦,不光是金钱上的投入,更多的是不能以钱来计算的每时每刻投入。 养孩子的人(注意,生孩子不等于养孩子,生而不养,类似于猪。。),对社会贡献大焉,应该自引以为骄傲。

养与不养,养多少,是个人决定。每个人条件心态不同,不可同一而论。不管是社会化的养老还是个人化的养老,我们在生养幼儿的时候想的都不是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眼睛睁不开的婴儿,到能满地跑,牙牙学语,到像一颗小树蹿起来超过我们。。在此其中的亲情灌注,以及对他们以后的期望,比你做的任何其他事都更可值得记忆,你活得越老越会体验到这一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akinglaile 回复 悄悄话 觉得自己的基因和家境尚可的,最好多生几个。长大后回头看没啥后悔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