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MFXOoeJ0P0T99FKLTmENlw
写在开头:
1.本次推送相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容
2.“不会画画的厨子不是好老师”,能找到契合课程的油画真的不容易,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交流绘画心得
逻辑结构:
1.壁画:《最后的晚餐》
2. 油画:《团结起来到明天》
3. 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
01
最后的晚餐
上图就是大名鼎鼎的“最后的晚餐”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该画完成于15世纪末,是达·芬奇成熟时期的创作高峰。当时,他受托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作画,也是目前“最后的晚餐”保存的地方。
“最后的晚餐”被认为是壁画与油画的结合物,首先沿用湿壁画的方法在墙上均匀地涂一层灰泥,绘上草图,再打上熟石膏粉,顶层涂一层薄薄的铅白色的底漆,完成了基本的打底工作;进而,就类似于正常的油画创作,据传达·芬奇所使用的颜料是自己独创,将牛奶与鸡蛋等物质与油画颜料合成。也正因如此,“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已很难辨别达·芬奇的真迹。
此画以《圣经》中耶稣同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此时,耶稣已知自己遭受背叛,因此摊开双手无奈说出了那句名言:“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此时,画中人物出现了各不相同的表情与反应,恐惧、愤怒、怀疑……每一个人的手势、动作、眼神,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左四即为背叛者犹大。“最后的晚餐”使人真切感受到如同现实世界的场景,这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的主基调:追求悠久的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中人性、情感的深度融合。
如果这幅画你不了解,那么达·芬奇的另外一幅作品肯定耳熟能详,就是神秘的《蒙娜丽莎》。而关于达·芬奇本人,更是令人钦佩的slash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02
团结起来到明天
这幅画是本文的重点,很显然构图是模仿了《最后的晚餐》,只不过核心人物换成了马克思,那么究竟是谁“背叛”了他?
在场之人表现出各自的反应,坦然、慌张,推诿、指责……而恰好坐在左四犹大位置上的,是戈尔巴乔夫。他手握美元,假装镇定,向马克思表示忠心。也正是他,背叛了共产主义事业。
附左一开始的人物,各自的表情与动作,大家可以结合历史和国家间关系去体会,看画最棒的就是无限想象的过程。
这幅画由画家刘长春创作。刘长春长期致力于关于国际共产主义题材的油画创作,体现出了深刻的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精神。2012年,其个人作品展览“红色寓言·续 ”在北京绥风艺术馆开幕。
0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
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为期6年的执政生涯。面对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他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随后,他决定将改革重心从经济转向政治。
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多元化:新思潮、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全盘西化,无产阶级专政瓦解
经济上推行私有化,把经济搞不好的原因归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
军队建设非党化,非政治化
这种新思维使苏联改革走向歧途,引发了社会动荡。长期以来,在苏联控制下,东欧国家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苏联把东欧各国视为自己经济上的负担,加上和平演变的影响。1989-1990,东欧国家出现了剧烈变化。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纷纷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这股风潮反过来又加速了苏联瓦解的过程,错误的改革战略和路线,加上西方国家影响,使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失败了。历史与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推波助澜,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转向低迷:
1991.8.24,苏联共产党宣告解散
1991.12.21 叶利钦等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25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2018月5月9日,在俄罗斯举办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3周年阅兵式上,戈尔巴乔夫黯然落泪,悔恨抑或怅惘,犹未可知。
写在结尾:
历史之美,如同油画一般。
远看是美的,观感、轮廓、色彩。
近看是美的,质感、线条、笔触。
经得起岁月,耐得住推敲。
——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