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何若珍老师,曾任教于南康州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经济与规划课程,是资深的人生导师,生涯规划顾问。多年来往返于波士顿,杭州,北京和台湾等地讲授经济管理,职场规划和人际沟通相关课程。
https://cgcm.org/2021/02/8044/literaturemediaministry/09/
易:何老师曾经在大学教授《如何规划你的人生》课程,专门针对大三大四准备毕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今天我们就来和何老师聊一聊关于年轻人在人生规划上的一些问题。不过很多人认为「人生」这个问题太大了,谈人生都是在灌鸡汤。您怎么看?
何:其实很多对人生重要问题的回答,之所以有灌鸡汤之嫌,或者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做起来一筹莫展,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把很多很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了,把很近的东西讲的太遥远了。
如果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掌握,其实是牵涉到习惯的养成。
可是习惯很难养成,所谓知易行难。
这是因为我们行为模式没有改变,行为模式没有改变,是因为思维模式没有改变。思维没有改变行为就不会改变,即使改变也是暂时的。可是人的思维要改变非常困难。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思维要改变首先就要改变视角、观点和立场。
很多时候我们最根本的东西没有改变,以为看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听到一个演讲,就会有新的行为模式出来,这是很困难的。
易: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何: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出ta在这个世界上所被赋予的角色。
我们的角色与我们的才干、机会、成长环境各方面都有关系。我们需要在成长过程里理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弱点在哪里,下一步才能够知道如何选择。
当我们知道我们的优势劣势以及应该往哪里去的时候,即使现在所处之处不是最合适的地方,我们也不会迷失方向。
比如,今天这个工作对我整个人生的目来讲不是最合适的,我就会寻找合适的机会换工作,而不是说仅仅因为跟老板处不来或者希望工资高一点这些原因换工作。
那什么叫做合适的机会?
——就是能够叫我活得更有意义,更容许我发挥我这个人的功能、更符合我所被赋予的角色的机会。
易:现在好像很少提及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反而是我们从小到大习惯被成绩衡量,长大了也会想用这些看得见的成果衡量自己的成功。
何:这是很自然的一种情况,它跟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就是觉得量化的东西比较具体,用数字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比较简单。
但是这一种衡量成功的方式也常常让人觉得很空虚。
在人类历史上的很长时间,人都是从关系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