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莫言获奖招来各色人等手舞足蹈破绽百出自毁长城

(2023-11-05 22:15:35) 下一个

莫言获奖招来各色人等手舞足蹈破绽百出自毁长城

            2012年12月11日

何必

北京时间昨天23时30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略。)

这显然是今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备受关注的焦点了吧。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加拿大毛派人士李宪源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美国三妹(刘晓东)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白祖诚老先生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施工噪音里的写作。

俺专题拿莫言说事儿,数量也已经不少了吧。并且,涉及的主题很我五彩乱缤纷不?

对于莫言获奖,各式各样的说辞五花八门,褒贬不一。而且,可以看到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者居多。

没办法呀,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嘛,人渣儿啊。

指望着人渣儿能够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痴心妄想了吧。

中国这种“掐尖儿”文化,传统悠久,源远流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不患寡而患不均,历来如此,在我党篡权之后,这种心态登峰造极。

太多人,比如美国三妹(刘晓东)、美国曹长青、美国徐水良、瑞典茉莉等等,对莫言获奖劈头盖脸,就如同对刘晓波获奖恶语相向一样,如假包换。昨天俺专题涉及刘晓波的文字里已经有所言及。

前面引文最后,李延明转发来英国芦笛对莫言获奖之事的评头论足,也很是有趣。

芦笛嘛,那是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的偶像。去年3月8日俺离开电视台进入失业状态后,曾经专题就此感慨万千过,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给俺发来的了电子邮件,说可以借此机会先读读书,面包会有的,工作不急。并且附带了很多芦笛的著作。俺看了芦笛的作品,颇有感慨。不过,碍于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的情分,俺很少对芦笛进行评论。

李延明发来此文,也算是芦笛及其阵营里比较短小精悍之作咧。

看芦笛如此评论,显示出芦笛的风格了不?

李延明这个邮件里,对芦笛此作的评论说看到了芦笛的功底。却戛然而止没有进一步的说明——芦笛的功底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此一句话评语的写作者是赞美还是讥讽。

看芦笛此作,让人五味杂陈吧。俺经年累月从事新闻评论,如果从专业角度说,芦笛此作早就被枪毙了——面面俱到,东拉西扯。

此文中,如果像中学时代语文课上习惯于从什么课文里抽象出“中心思想”来的话,芦笛此作可谓不折不扣的杂货铺。既涉及文学的本质属性(文学作品是不是应该具有思想性),也涉及到了评价莫言的基本立场(余杰比姚文元还歹毒),更是涉及到了莫言作品风格的评判,而且对莫言作品主题也有着说三道四(计划生育)……此文到底要说的是什么呢?或许以俺这样的呵呵傻,是无法领会的。

而且,俺对芦笛在写作之中来不来就弄个英文单词的路数及其背后在文化自觉层面上的心态,态度十多年一以贯之,很是反感。

俺太心知肚明,芦笛对中国文化厌恶至极,并且经常以其出国后领略了人类文明并且在思想上脱胎换骨为荣。可麻烦的是,芦笛还是无法避免在国外太多的中国人的窠臼,那就是不得不还是对中国事务说三道四,其实,在这一点上,芦笛与其批评的什么高寒啦王希哲啦胡平啦余杰啦等等,异曲同工;而像徐水良、杨恒均、以及章家墩、裴敏新、文贯中、陈志武、黄亚生、黄万盛、郑永年等等,概莫能外。芦笛们在中国人里都是人尖儿之类的精英吧,但是,到了国外,虽然像芦笛那样对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一往情深痴迷至极,但就是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热脸贴了白人的冷屁股。尽人皆知的是,白人中心主义背景下,中国人的身份感和归属感太纠结啦。杨恒均为什么不再批评美国?俺早就介绍过了吧,那就是因为如果批评美国是无偿的话,对美国佬来说太求之不得,而对杨恒均来说太得不偿失咧。俺以前的文字里也提及,太多黄香蕉们,已经是美国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但还是无法改变不能被白人接受的状况,一句汉语都不会说,还是来到中国创业。这种种族主义,及其所产生的中国人迫不得已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情结,根本就不是安土重迁荣归故里,那是实在迫不得已,必须找到彻底的死翘翘之前的踏实。像王若望刘宾雁方励之那样在美国一命呜呼者,遗憾自不待言。

芦笛对汉语(俺说过,俺有意识不使用“中文”,毕竟,藏文维吾尔文至少到现在还是中文的组成部分)也是很蔑视,说汉语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中熵值最高的,也就是最为混乱词不达意的。不知道,芦笛行文之中时不常带些个英文单词,是不是也是这种汉语词不达意不得不使用英文之故。可麻烦的是,芦笛的大量文字还是不得不使用汉语,并不能使用清一色使用英文,虽然据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说芦笛拿到了英国的医学博士学位,英文滚瓜烂熟。俺不知道芦笛是不是掌握法语,反正魁北克闹独立与那些个说法语者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语言的情结有关。如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语产生了尼采黑格尔马克思贝多芬斯特劳斯阿伦特韦伯,以至于都德《最后一课》在中国课本里经年累月,法国人对德国佬的占领在文化上的摧残耿耿于怀,但却拦不住中国的鸟男狗女们一个个都有个英文名字,同样,也拦不住芦笛写作里动辄就莫名其妙地蹦出一个英文单词——这种不伦不类的文字组合,反映出芦笛的纠结不?

芦笛此文,涉及内容庞杂,也就不一一而足。

余杰对莫言的批判,并不稀奇。余杰嘛,俺早就说过,那可太不是什么好东西啦。余杰为刘晓波奔走呼号,这点尽人皆知。刘晓波是个垃圾,自不待言。但余杰还他妈不如刘晓波呢。刘晓波在监狱里,虽然按照美国三妹们的话说,是个监狱贵族,但还是一副肉烂嘴不烂的架势,像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的那样要把牢底坐穿。实际上,现如今太多的人,比如郭泉就说在我党监狱里坐牢也是一种工作;艾未未也明确表示不想离开中国……但是,余杰还他娘的没怎么着呢就溜之大吉啦,和陈光诚一样,阖家跑到美国去咧。去就去吧,余杰这个王蛋去了美国,最先干的一件事就是出卖,泄露了王力雄夫妇准备出国的隐私,可能导致原本就派国安人员形影不离的当局对王力雄夫妇更加心狠手辣。余杰如此行径,太令人不齿咧。

余杰批判莫言,也算是余杰自不量力总以为是北大牛哄哄毕业生的份儿,当然也继承了北大中文系有孔庆东那类货色的传统。实际上,余杰算是高产作家,对于中国事务的评头论足俯拾皆是,并且漏洞百出。

余杰的立场嘛,就是俺归结为的那两个凡是——凡是我党拥护的咱们就要反对,凡是我党反对的咱们就要拥护。我党对刘晓波咬牙切齿,那当然得对刘晓波赞不绝口;我党对莫言获奖涂脂抹粉,那当然得对莫言敲骨吸髓。这种路数,原本就是个黑白分明的两分法,非此即彼,没有中间路线。

只不过,芦笛的评论也具有余杰般的政治正确和主题先行。芦笛嬉笑怒骂余杰,根本原因在于芦笛与余杰、胡平、王军涛等民运阵营素辑不睦,在此文中芦笛自己也提及他与民运帮派闹得几乎不共戴天。因此,问题并不在于余杰写了什么,而是因为余杰的存在本身就让芦笛很是不爽。

至于说余杰对莫言作品的上纲上线,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实际上,俺早就说过,民运们比我党好不到哪儿去,在很大程度上比我党更坏。民运们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齿冷。更不用说,美国三妹提及在美国的中国劳改基金会头面人物吴弘达巧立名目坑蒙拐骗借着为在中国的人维权的名义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勾当咧。

实际上,国外的中国人,在思维方法上当然太具有芦笛所谓党妈妈经年累月言传身教的影子啦。民运如此,芦笛也未能幸免。

反对余杰,成为了芦笛的先入为主。余杰比姚文元更歹毒,当然也属于上纲上线喽。

芦笛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也很是具有卢跃刚所说的中国人如假包换的“先知情结”了吧。

芦笛此文,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涉及到了对计划生育这项被我党定为基本国策之事的夸夸其谈。

说莫言就集中火力,文学性不是思想性,余杰更坏于姚文元,莫言作品框架松散并且从那个小日本的主线可以看出来莫言对太多题材明显力有不逮……如此这般,以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了。突然之间,芦笛话锋一转,又跑到了对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评论上来了。

涉及到计划生育政策,这个话题,俺已经专题传播过太多文字了吧。最近,茅于轼、陈志武、许小年等国内外中国人里的经济学家联合署名上书,呼吁废止计划生育政策,这种呼声,早就昏天黑地了不?

今年,也算是计划生育政策遭到最猛烈抨击的一年,起因当然是陕西冯建梅怀孕七个月被强制性人工流产这种骇人听闻的暴行和惨不忍睹的结局了。涉及到此,计划生育政策遭到了越来越寡不敌众的待遇。

俺在相关文字里也提及,号称上海第一支笔的叶檀,今年在洋鬼子中文媒体(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连篇累牍刊发文字,为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辩护。叶檀这种立场,太昭示出现如今中国人里的知识精英的犬儒化倾向了吧,或者干脆说,乐不可支地充当我党的走狗。叶檀进了中南海,给政治局大佬们讲述中国经济形势,一步登天,一览众山小,然后就晕晕乎乎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用了“反智的说辞可以休矣”的文革式语言,成就着我党新一代卫道士的花枝招展。不成想,叶檀如此系列文章甫一出笼,立刻招致了大批批人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口诛笔伐,其中太多人俺都打过交道咧。其中,以《大国空巢》闻名世界的美国易富贤对叶檀太不客气了吧;而姚中秋(秋风)对叶檀反智的态度更是很骚人墨客地意味深长批评得头头是道不?其他人也就不说了。叶檀此举,仅仅就战果上看,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完败,溃不成军,最后只能秉承着中国人死不认错乃至很上海人娘娘腔坐地炮的死皮赖脸的姿态来胡搅蛮缠;而就叶檀如此论战的余波来说,叶檀自毁长城,向权力奴颜婢膝,当然也就别想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咧。

但是,叶檀无论如何还是看了不少计划生育方面的材料,并且知道有关计划生育争论的最先进的交锋之处何在。相形之下,芦笛对计划生育就太胸无点墨一无所知啦。从芦笛的叙述上,再去对照一下叶檀们的争论,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俺就叶檀争论侃侃而谈,叶檀太自不量力,太无所不能,对于计划生育领域缺乏像易富贤那样经年累月日夜兼程的孜孜以求,就敢大放厥词,如此一败涂地也就在所难免。在这个意义上,芦笛对计划生育的评价,比叶檀简直太小巫见大巫啦,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易富贤们是计划生育研究领域的领头羊的话,叶檀也就是小学刚刚毕业,而芦笛则连咿呀学语都谈不上。

芦笛批评余杰,结果却始料未及地让自己成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拥护者,成为了党妈妈的好孩子,也叶檀不谋而合。这种结果,太让人唏嘘不已了吧。

李延明转发如此内容,那个短评说看到了芦笛的功底。不知道该短评作者是不是了解叶檀们的论战,是不是了解王若望葬礼上民运人士争权夺利大打出手最后不得不由纽约警察出面强力干预才息事宁人的丑闻,不知道是不是了解芦笛对中国文化的咬牙切齿。

反正,俺以为,现如今中国不管什么样的大事小情,都成为浮世绘,各色人等在其中手舞足蹈,却无一例外一个个都破绽百出让人哭笑不得。

莫言获奖当然也是这么个天赐良机啦。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