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标杆管理面对中国人人渣儿化实在无能为力耶

(2023-11-13 00:30:25) 下一个

标杆管理面对中国人人渣儿化实在无能为力耶

                  2013年2月27日

何必

退伍军人为追贼受重伤 被偷事主一走了之……(略。)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美国徐水良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王飞凌邮件组里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今天,北京又是个雾霾天吧。昨天俺就这个话题污言秽语来着不?昨天,看到德国王维洛的新作,盖棺定论说,温家宝最大的罪过就是导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彻底失败,让全人类失去了至少二十年的机会,很可能就是最后的机会,为此,温家宝罪责难逃。嘿嘿。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时,俺就专题传播过相关内容,并且嬉笑怒骂过吧。俺说什么来着?中国就是搅屎棍子,中国的言而无信胡搅蛮缠,让全世界惊慌失措,峰会乱成一锅粥,人类因为中国而加速自杀。而现如今的雾霾天,中国咎由自取。当然喽,如此话题另当别论,于此不赘。

前面引文最后,王力雄在王飞凌邮件组里传播的吁请全国人大批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耐人寻味吧?中国在这个公约上签字,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但就是不经过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王力雄传播的如此文字的开篇说辞,很有意思吧?太多的忧心忡忡咧。缺乏人权和宪政素养,会很危险。可是,就算全国人大批准了该公约,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或者好转么?前些天,俺就如此话题说三道四过吧,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一旦拥有了自由,会干出什么样的事儿来,让人目瞪口呆不?俺并不反对民主自由,恰恰相反,俺认为中国人太应该在民主自由法治博爱人权等等普世价值氛围里活蹦乱跳咧。只不过,普世价值对中国人来说,作用远没有那么石破天惊至关重要,中国人是制度杀手情感杀手和理论杀手,杀手的本质决定了,即使中国当局批准了该公约,中国人还是如假包换的人渣儿。不信?看看那些在西方国家的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一清二楚了?当然喽,针对王力雄传播如此文字的漏洞百出,另当别论于此不赘。

没有人权与宪政素养,没有对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的敬畏和保障,这是个妇孺皆知的现象。

只不过,这种状况,在中国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中国人的帝制情结,无处不在吧?而人权宪政权利自由尊严等等,全部是舶来品不?

实际上,邓小平开启的改革,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太多五彩乱缤纷的理论了吧?(当然,老毛乃至蒋介石也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基本理论。)

光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就让人目不暇接不是?

俺曾经传播过2002年俺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里,号称中国主流经济学领军人物的樊纲专题就中国式的家族制问题的讨论内容吧。其中,他提及,现如今中国引进了太多西方人的理论,搞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什么董事会啦监事会啦,不顾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家族制企业里信用资源状况,比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沟通成本要低得多。对于这种崇洋媚外的状况,樊纲称之为“揠苗助长”、“食洋不化”。

但由于中国现如今的话语体系早就乱七八糟,中国人早就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基础,现如今所有的思维都是德国式的,在类似企业管理等领域,无法获取中国自身的路径依赖。就像中国的外来语之中超过七成都来自于日语一样,没有了舶来品,中国也就不复存在咧。想当年,杨小凯与林毅夫就后发优势还是劣势争论得昏天黑地,本质上,议程设置或者说游戏规则的话语权,中国可能么?

以前,引进日本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一窝蜂不?后来,崔之元喋喋不休于什么后福特时代,仁人志士什么扁平式管理,等等,乌烟瘴气吧?

像现如今又引进的什么标杆管理,也是樊纲所谓食洋不化的货色吧。

所谓的标杆管理,并不是什么佶屈聱牙晦涩奥妙的博大精深,说到底,就是要找到学习、模仿、比对乃至超越的榜样目标。

标杆管理适用于中国么?如果在樊纲的意义上,是不是很让人五味杂陈?

中国人的特性是什么?好大喜功,小事儿上玩儿命大事儿上怕死,投机取巧,偷鸡摸狗,实用理性,死不认错,……如果拿兰德评论乃至北美崔哥有关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的的内容来作为如此理论的大的背景,所谓的标杆管理也就立刻面目全非了吧?

必须看到的是,不管是标杆管理还是其他什么劳什子,全部是建立在西方源远流长的制度以及文化体系上的,就如同互联网,都具有里根所谓输出产品和技术必定附带着的价值观,不可能只把糖衣吃掉而把炮弹打回去。但是,如果中国处于俺称之为负生存状态,具有着低文化状况,在没有触及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低人权低道德这种低文化的负生存的情况下,仅仅把类似标杆管理这种隔靴搔痒挂一漏万的技术性理论拿了,并且没有针对中国人的特性进行任何对症下药的调整,结果当然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咧。

实际上,这种貌似先进的所谓标杆管理之说,在俺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吧。标杆管理,绝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管理范畴,更是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

但凡长期收到俺如此每天一篇文字者都可以看到,俺早就提及,俺这辈子,幸运的就是往往在适当的时机,都能够碰到能够成为俺的模仿目标,按照老毛的话说,比学赶帮超。小时候虽然寄人篱下,但还是很幸运地截长补短能够与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其领域国际大师并且担任中国队教练的堂哥在一起,看到他以及哥们儿谈天说地,这对俺在文革之中保持对太多事务的好奇心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后,历经了太多起伏跌宕,大起大落也算是到了极致了吧。上周与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交谈,他评价说俺到现在有两个全世界任何人都无法比较的,一个当然是潘晓讨论,再一个就是坚持九年的每天一篇文字,这种独特既有偶然性的,也有坚忍不拔所致。

如此过程中,总是遇到了让俺没齿不忘的人物。而每一次,俺都尽量让自己保持激情和活力,寻求一流的目标,进行比学赶帮超。

实际上,寻求一流目标,必须具备能够分析比较判断一流目标的能力,否则可能会贻笑大方,找个三流甚至下流货色以假乱真。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具有孜孜以求的敏锐感触能力,能够在芸芸众生之中发现并且接近如此一流目标。

其实,光是在俺如此文字里提及的人物,不管是成天到晚厮混在一起的,还是恐怕今生今世也未曾谋面的,归里包堆夯不啷也数以万计了吧。

而这种在个人苟延残喘过程中的标杆管理,当然不仅仅是达官贵人,更有着在男女关系之中的虚怀若谷。

实际上,俺在与异性接触之中,获益匪浅。

比如,帝师孙立平曾经有过专门的文字,讨论他称之为中国式的“体制性拘谨”,俺当时看了也认为如此称呼也算是恰如其分,就像吴思的潜规则那样一语中的。可是后来,在男女关系之中,俺被指点迷津,在建筑设计之中,抗震领域有着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以及刚性破坏和柔性破坏等等概念,让俺豁然开朗,俺也拿着如此概念,用来解读孙立平所谓的体制性拘谨,相形之下,孙立平的概念就显得很是苍白无力了吧?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不是两情相悦(还是要不胜其烦地说,中国人无情,因此这里的情字只不过就是无可奈何的滥竽充数),仅仅是骗吃骗喝的海阔天空之中,恐怕俺怎么着也不会知道抗震方面的这些个门道。

实际上,两情相悦之中,需要很强的好奇心,需要保持恭敬与谦卑,需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

实际上,在俺看来,任何人都有值得俺比学赶帮超的地方,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柴米油盐。事实上,两情相悦的过程也是一个标杆管理的过程。虽然说,两情相悦并非寻求一流目标的过程,但却是标杆管理最恰如其分的使用历程。如果能够幸运地碰到可以让自身比学赶帮超的目标,当然就得珍惜。从自私自利的角度说,应该使这种两情相悦对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能够获取最多的收益。

这需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接连不断的自我反思。看到对方身上优点的同时,更是发现自身不足的机会,这当然是得能够承认自己是有缺陷和值得弥补乃至完善的。

而这种反思,是需要对自己整个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体系的全面整理盘点清算,是需要看到自己的原则体系是不是能够达到逻辑上的自洽(现如今太多人都呈现出在此的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一方面认为中国不可救药,另一方面却要拥抱世界主流文明;或者比较先进的一方面认为中国人国民性很麻烦,另一方面又认为先进文明可以治病救人,等等)、以及现实生活当中的游刃有余。如此全方位反思,是不能够存留死角的,因为死角会成为让万里长堤毁于一旦的蚁穴,早晚会成为生死攸关的肇事者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会出现太多千奇百怪的事情了吧。

俺早就说,现如今的中国,无奇不有。浩劫之后出现的必然是放荡与堕落。并且,各式各样的思想济济一堂,现如今中国以及中国人观念里的多元化乃至混乱有目共睹吧?当局、自由派和毛派大体上三足鼎立,其他的什么儒家啦民国派啦数不胜数,没有任何达成共识的基础。

同样,如此千奇百怪的因素也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人的身上。既有兜售最先进的洋鬼子理论并借此养家糊口的生存方式,同时又有匪夷所思的陈规陋习,观念上更是如此,既有普世价值的情有独钟,更有莫名其妙的陈腐不堪,而如此鸡兔同笼,竟然相安无事,长年累月地如此颠三倒四还乐此不疲。一会儿要普世价值,一会儿又是陈腐不堪,如此辗转腾挪,观念上的自相矛盾分庭抗礼和行为上的人鬼莫辨也当然就在所难免。更麻烦的是,这种忽左忽右,让自身的精神状况日益恶化,观念以及行为上自相矛盾,最终也只能不共戴天,导致精神疾患的蓄势待发。现如今,中国精神病人如此众多,当然与这种观念与行为上自相矛盾成分在一个人身上旷日持久济济一堂密不可分,由此,如果不导致人格分裂,才是见了鬼了呢。

如果把标杆管理放在两情相悦过程中,该如何看待呢?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在两情相悦过程中都无法让标杆管理得到体现,在其他地方,也就只能是叶公好龙了吧。

标杆管理的鼓吹者之一的陈泓冰说,标杆管理是个非常先进的理论,对于企业找到行业里一流目标很是行之有效,但是在中国,最大的麻烦也是标杆管理无法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嘿嘿。

又回到问题的原点了吧。

标杆管理再如何风光无限,再如何所向披靡,但是遇到了中国人,马上就会疲软下来。

中国人的制度杀手的本色,让全世界任何无坚不摧的制度都屡战屡败。

俺经年累月如此文字,自始至终贯穿着的,其实就是一个主题,那就是中国以及中国人,到现在已经像王飞凌《中国的宏大实验》篇末引语那样,百年来具有在紧要关头总是选择最愚蠢和最灾难深重道路的传统。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所谓紧要关头,根据海恩事故法则,任何大灾难都是小危险日积月累而成的。如此说来,在平日里无毬所谓之际,也如假包换的是在所有选项之中只选择最坏的。

这不仅仅是中国委府的贪官污吏吧。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现如今北京已经变成了癌症之都,到了极致不?

而如此人间地狱,每一个中国人都难辞其咎。

这之中,无法将标杆管理活学活用到自身,当然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昨天的消息说,商务部提醒,中国企业在国外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什么意思呢?

标杆管理遇到了中国人,不管自然人还是法人,一败涂地。

换句话说,中国人就是人渣儿,如假包换,不得好死。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