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失去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基本功能及其所需的文化底蕴

(2023-10-21 23:39:40) 下一个

中国失去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基本功能及其所需的文化底蕴

   2012年7月19日

何必

在社会转型期,更好实现和维护群众权益……(略。)

这种陈词滥调咱们看的太多了不?可问题真的就这么简单么?中国怎么了?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美国朱学渊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黄纪苏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装修噪音里的写作。

该如何理解现如今的中国,各式各样的说辞太五彩乱缤纷了不?

其实,经年累月如此每天一篇,越来越习以为常,并且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题。但说来说去还就是那么点子玩意儿,了无新意。

那就来点子新鲜的吧。

这可如假包换的是现学现卖,囫囵吞枣食洋不化,到现在根本没有融会贯通,但的确很富有启示性。

去年,俺有幸结识了一个名片上标注“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公司副总建筑师”的主儿,(别小看了这建筑师的称号,只要是业内人士一看如此名牌,就知道子丑寅卯咧——这建筑师可不是结构工程师,人家光一个注册建筑师的证件租借给那些个需要资质的设计单位,每年光是这租借费就高达十几万,也就是说,即使什么都不干,光靠这证儿就活得很滋润咧,)并且从那时候起,也就每天都收看俺如此每天一篇的垃圾情绪下出现的垃圾文字。当然喽,也就不可避免会就此展开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

比如,前两天,就针对中国建筑物质量进行过讨论。当然喽,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俺在讨教。中国的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咱们都耳熟能详吧,什么楼脆脆啦楼歪歪啦楼薄薄啦等等,再加上桥梁隧道成天到晚出问题,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事儿?是设计还是施工?对于建筑设计,俺彻底一窍不通,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无从置喙,对此俺当然心知肚明,只能老老实实地听,但是对方也知道,这拦不住俺琢磨歪门邪道,对其说辞将信将疑。俺也不知道是因为事实果然如此,还是因为对方是个资深(确实如此,业内知晓)建筑设计摸爬滚打旷日持久的建筑师,把问题都归结为建筑施工过程,理由很简单,从设计方面看,所有设计都有着明确的规范,只要按照如此规范就可以,并且,建筑设计项目收费与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无关,比如水泥标号或者钢筋直径,即使修改了也无法使设计收费有所变化,因此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犯不上专门设计豆腐渣工程,因为无利可图。所以,如此之多的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就只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此说法俺能够回应什么?因为对建筑设计行业一无所知,因此无法置辩吧。但是,有一个定理却是尽人皆知并且越来越家喻户晓的,那就是现如今的中国呈现出“全民腐败”(说到全民腐败,俺仔细看了美国胡平的相关论述,原来是俺给弄错咧,胡平也认为中国的确存在全民腐败,俺此前对胡平在如此问题上的嬉笑怒骂是俺没有认真阅读,胡平也可以看到俺如此每天一篇的文字,并且曾经来电子邮件说是不是可以在海外民运刊物上公诸于众,“略有薄酬”,因此,就俺误解胡平有关全民腐败的论点向胡平表示道歉),也就是说,但凡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就没有不腐败的,(中国的腐败首先存在于家庭,或者说家庭腐败是社会乃至国家腐败的根源,而家庭腐败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腐败——利用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今年俺也进一步认为,腐败实际上是中国人帝制心结的外在表现,——当然,如此话题于此不赘。)因此,就建筑设计领域来说,在全民腐败的背景下,不可能不存在腐败,只不过因为俺对这个领域太过陌生,无法获知其中腐败的路径和手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民腐败的范围内,建筑设计不可能是一片净土。因此,俺恶狠狠地回应说,等着瞧,无论什么样的事儿,只要被俺盯上了就麻烦咧,俺会留意建筑设计领域里的腐败机理,非得证明建筑设计行业里的中国人与其他地界儿一样,都是如假包换的人渣儿不可。哈哈哈。你说人家好端端一个建筑师,碰上了俺这么个无赖流氓搅屎棍子的人渣儿,死乞白赖要证明建筑设计领域腐败不可避免,是不是太倒霉了?

接下来,对方就给俺讲述了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在其娓娓道来过程中,俺越来越目瞪口呆,直到听得俺赶紧拿出笔纸,践行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原则,毕恭毕敬记录下来,以供俺得空细细品味。俺说,听了如许知识,让俺大开眼界,但从认识论角度说,俺坚决不同意马克思所谓认识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论调,恰恰相反,都是从抽象到具体。比如,这么多的概念,最初只能都是一个个抽象的存在,需要俺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与具体事务联系起来。俺告诉对方,这就如同医学上所描述的新生婴儿那样,大脑里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孤岛之间才逐渐形成了联系,才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所以,如此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实在得让俺琢磨一阵子,才能在得心应手地使用在日常生活以及每天一篇的嬉笑怒骂文字之中。

原本,俺喝酒已经晕晕乎乎,闻听如此花枝招展的概念集合,让俺兴奋不已,深更半夜还在引诱对方继续好为人师,口若悬河,并且酒越喝越有滋味,高度白酒喝了得有一斤不?

那么,都有些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俯首帖耳,前面是概念,后面是通俗易懂的解释,记录如下——

(何必注,略。)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三要素,就是强度、刚度、稳定性。这三者构成了一个体系,缺一不可,并且需要互相关联,不可能单打独斗。过分追求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而忽视其他,都会造成麻烦。

当然喽,俺对如此这般概念听得聚精会神,并非俺真的想去了解什么建筑设计,而是立刻将如此这般的概念与图解现如今的中国乃至世界联系起来。条件反射似的,俺脑海里就蹦出来孙立平的“体制性拘谨”之说。如果把孙立平如此发明创造放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体系下,是不是显得非常不堪一击?换句话说,如果有建筑结构设计者也去进行孙立平那样的中国事务研究,利用如此三足鼎立的概念体系来解释中国现如今的状况,比体制性拘谨要来得恰如其分严丝合缝多了不?

比如,玻璃的刚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无法想象的是,整个建筑物都使用玻璃,因为太易碎了,或者说,保持形状换来的并不是稳定性的提升。当然,橡皮泥的刚度太差,也无法换来稳定性。

这还不算完。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课还在继续。

在建筑物抗震方面,设计领域里人所共知的口头禅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如此,联系到汶川地震里的豆腐渣工程以及在校舍倒塌里死去的那些个孩子的景象,让俺无论何时何地都心如刀绞。

当有巨大的破坏来临时,建筑物即使被破坏,也应该是以延性破坏为追求目标,也就是说,即使破坏,也是慢慢的过程,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建筑物里面的人得以逃生,而不是脆性破坏,破坏来临突如其来并且立刻轰然倒塌。

那么,这就需要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留有余地,必须给可能的破坏力以吸收、减轻、消磨的结构因素。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就有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之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建筑物的柱子必须坚固,而梁则必须相对较弱,如此,当破坏力来临时,立柱保证建筑物不倒,破坏力被相对较弱的梁给减轻乃至吸收了。同理,强剪弱弯说的是,当破坏力来临时,对建筑物损害最大的是横向力,因此对横向力方面的要求必须坚固,而对弯矩力则要求必须相对横向力来说较弱,使破坏力在弯矩领域得以被减轻乃至吸收。

……

如此这般的概念体系,是不是太让人醍醐灌顶咧?反正俺感觉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态,大喜过望,原本喝酒为了胡聊八侃,信马由缰到了找茬儿奚落全民腐败之中建筑设计行当不可能独善其身,可却搂草打兔子稍带出来这么多太有意思的概念,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的坐标系,来观察判断中国、世界乃至人生。

再由此来看,孙立平“体制性拘谨”,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强制性要求下,是不是就显得很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了?如果把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放到一个家庭里面,会是什么样的呢?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必须也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必须刻意设计出足够的制度乃至文化空间来减轻乃至吸收可能的破坏力,而不可能仅仅要求家庭密不透风家庭成员高风亮节刚直不阿。毛泽东批评陈毅时引用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如果放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体系之中,太有道理了吧。老祖宗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有着“乐于守拙、崇尚稳妥”的保守心理。以目前中国人对美国的“滥情”(姚中秋语)的视野来看,基督教以及韦伯所谓新教伦理的进攻性太过强烈,太具有刚度,但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都值得存疑,表面上看,抱残守缺是恶习,但如果放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体系之内,却是建筑物安全性的首要和必须的条件。

对于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咱们也就别在民族国家的概念上兜圈子了吧)的层面上看,太应该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了吧。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来说,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也是最起码的安全性要求,是不是?那么,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来说,立柱是什么?梁是什么?破坏力之中的横向力是什么?弯矩又是什么?俺说啦,认识事物是从抽象到具体,到现在,俺还只不过是现学现卖故弄玄虚,没有仔细思考过立柱梁横向力弯矩在中国事务之中对应着的具体是什么对象,不过,俺的基本判断是,用如此概念体系图解诠释中国事务,会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当然喽,俺也不着急,会有时间琢磨的,特别是每天早晨起来点了一支烟坐在马桶上(俺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此)就大清早起就开始了胡思乱想,并且经常奇思妙想璀璨夺目,(比如,这两天就琢磨着——为什么日本人的大屠杀发生在中国南京而没有发生在马尼拉、仰光或者平壤之类的其他国家首都?这个现象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南京守军数以万计的军人被俘然后被杀?这之中的民族性和国民性成因何在?……当然喽,如此话题另当别论于此不赘。)

即便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现如今根本不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而都在越来越强势,追求着刚度,追求着形状上的不变,但从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看,已经不值一提。特别是到了胡锦涛这个娘养的任上,不断加强刚度,试图换取稳定性的维系一提高,但事与愿违,高强度并没有带来如愿以偿,却让中国越来越不堪一击,并且全世界都看到,中国正在进入着距离延性破坏越来越远的脆性破坏之中,不管是王力雄在超越者联盟最后说的玉石俱焚,还是人们张嘴闭嘴就是“后果不堪设想”,而当这种不堪设想的后果真的如约而至,以至于袁剑用大拐点来表述之际,这种脆性破坏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在中国失去了任何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基本制度和文化之际,后中国时代来临,恐怕也只能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如此,俺东施效颦鹦鹉学舌,拿着建筑结构设计语言生拉硬拽套用在中国头上,也请建筑师大人见笑包涵则个,至少,俺到了如此一大把岁数上,还是孺子可教虚怀若谷的吧?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