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从中国与俄罗斯音乐比较看中国改革丰功伟绩

(2023-08-07 00:53:11) 下一个

从中国与俄罗斯音乐比较看中国改革丰功伟绩

                  2012年1月3日

何必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略。)

事关改革,还是喋喋不休。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中国的改革,还是无法避免苏联的影子。前面人们七嘴八舌里面,或者直奔主题专门谈及苏联,或者拐弯抹角得稍带上苏联。

所以嘛,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本质的问题就是没有苏联就没有新中国。

苏联问题专家沈志华在谈及这个现象时,很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和中国从来就没有正常的国家关系,一直就是共产党阵营内部的老大哥和小兄弟之间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从这点看,国家之间的平等的主权关系在中国和苏联以及现如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没有产生过。这也极大地妨碍了中国作为一个正常国家的存在。或者说,中国无论是在大清朝还是民国时期,都没有过正常而完整的主权国家的经历,至于说我党时代,就更是如此。因此,说从19世纪以来中国领导人就有着在关键时刻总是选择最愚蠢和最灾难深重道路的传统,如果在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完整主权国家的意义上,也就是一个必然的宿命。溥仪卖国、孙中山卖国、蒋介石卖国、毛泽东卖国、邓小平卖国、江泽民卖国、胡锦涛卖国、未来习近平注定卖国,这个传统一成不变如假包换。如果在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的层面上看,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卖国,也由来已久深入骨髓。而这种卖国之中,对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出卖中国,是最为突出而且恶贯满盈罄竹难书的。

所以,中国的改革,当然是可以拿苏联来作为样板以及参照物。

如果像北大中文系乐黛云那样进行比较文化研究,对中国和俄罗斯文化进行对照,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音乐。这就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俺的习惯是,除了弄每天一篇如此文字,其他时间都打开电脑音响,听网络搜索的音乐。俺很老旧,无法欣赏现如今那些个时髦流行的货色,只是对交响乐情有独钟。其中,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必不可少每天必听的内容。

俺也忘记是什么人曾经对俺提及(那还是应该在1980年代初期),作为中国人,欣赏西欧音乐作品难度还是比较大,文化差异非常明显,而欣赏俄罗斯音乐却相对容易。这么一句很偶然而随意的话,对俺有着今生今世的作用和影响。实际上,不仅仅是音乐,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乃至意识形态好像都是如此。地缘方面的千丝万缕的关联,才使得中国和俄罗斯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那种藕断丝连挥之不去的关联。

俺就奇怪,柴可夫斯基怎么就有着这么多的奇思妙想,能够写出如此比比皆是的打动俺的音乐句子来。最初是听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也就是《悲怆》,第一乐章里就反复出现的那个主题3(高音)2(高音)1(高音)65351(高音)65——(俺使用word不熟练,无法将乐谱按照规范格式写在这里,只能数一数二而且没有段落地拙劣纪录于此咧,会简谱的人凑合能够看懂俺的意思就中咧,下同)太他妈让人感同身受了,特别是那霹雳一声巨响之后的变异了的如此主题的重复,简直会令人涕泪横流。这种乐句,丫挺的是怎么琢磨出来的?俺百思不得其解。(当然喽,俺对不仅仅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包括贝多芬、德沃夏克、莫扎特、海顿、舒伯特等人的音乐作品,只现在卡拉扬版本的,至于说其他的,比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只有1987年版本的,其他的就只能什么人指挥的都听了,特别是像《图兰朵》、《茶花女》、《卡门》那样的作品,俺找不到卡拉扬版本的耶。)《悲怆》的这个主题,从俺年轻时就成为太要命的催命符了。每每听到这个玩意儿,都会让俺情不自禁。而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几乎每一个作品里都有着如此在丫挺的那里看起来漫不经心并没有像比才那样把斗牛士之歌没完没了重复来显示对如此句式的洋洋自得,而是很若无其事地一语带过,比如像《1812序曲》里那个只出现一次却让俺没完没了地受到震动的乐句1(高音)7766771(高音)55443652……,他怎么就会有如此的情致,太令人感慨万千了;而其他的,不管是胡桃夹子,还是天鹅湖,里面这种乐句比比皆是,比如5(低音)123651435(低音)5(低音)12321,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开始那样激扬的乐句,都让俺无法释怀。

(俺对音乐,记忆力还是不错滴。大学时期,俺们班辅导员对俺最大的一个评价是就,居然能够在看了两遍之后就把当时非常脍炙人口的香港电影《三笑》的全部歌曲都完整唱出来;而俺的大学同学对于俺能够把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那句5(低音)123217(低音)1217(低音)12316(低音)7(低音)6(低音)5(低音)234324315154315……、以及像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那句51(高)6536535321353216(低)5(低)3(低)1(低)2(低)3(低)5()低3(低)2(低)1(低)6(低)1(低)……等乐句毫不费力地倒背如流下来感到钦佩耶,哈哈哈。后来,俺进了监狱,还担任过小号手涅。呵呵。)

柴可夫斯基遇到梅克夫人,也算是流芳千古的一段佳话了。这种奇遇,是不是只能发生在老毛子那里?中国可曾有过这等传奇?梅克夫人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才华横溢,提供了衣食住行全部资助,可却不与受赠人见面,只是让柴可夫斯基住在自己偌大的庄园里,偶然巧遇就成为空前绝后。这种事情,全人类喋喋不休。

俺对《天鹅湖》最初的感受,却是来自对其的负面展示,那就是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里阴谋家在芭蕾舞天鹅湖演出现场密谋,背景音乐就是天鹅湖里那段著名的小提琴段落,接受毛泽东教育的俺感觉那段音乐就是恶魔的版本,可是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老柴的如此美不胜收作品之中的段落。他妈的,害了俺咧。

俺也几乎每天都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反正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是百听不厌甚至可以大段背诵下来的。(当然还只是卡拉扬,别人的总感觉不舒服。)至于说威尔第、比才、普契尼、柯茨、老小施特劳斯、舒伯特乃至德彪西等等,也是经常光顾。但是,总体上说,还是感觉柴可夫斯基距离中国人更近。或者说,老毛子与东方文化太接近咧。

从老毛子的小说里可以知道,沙俄时代的老毛子,贵族阶层都是以讲法语为时尚,也很是崇洋媚外。反正,《1812序曲》里面的主题也是《马赛曲》,这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是献给拿破仑一样(虽然后来贝多芬因为拿破仑称帝而气急败坏)。这点上,中国历史上在卖国求荣方面比老毛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俺在监狱里时,大量阅读了一些书籍,系统研读过《资本论》,当时很热闹的走向未来丛书基本上全部看过。那套书,金观涛们很是倡导后来在《河殇》里更加旗帜鲜明的洋鬼子的“蓝色文明”,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了诸多的比较。在音乐方面,介绍说西方公共性的表现是交响曲这种公共场合的音乐形式,与中国的宫廷音乐或者像《二泉映月》那样根本无法在大庭广众之下登堂入室的作品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交响曲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西方人公共性的一个进程的写照。而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里最后合唱部分《欢乐颂》里,就明显地把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在中国音乐里是根本没有的。(当然,走向未来丛书也介绍了西方的舞蹈、绘画等与中国相关门类的根本性区别,都让俺记忆犹新。)

中国的历史上,中原地区皇权驱逐了宗教,让宗教只能归隐山林成为不毛之地里的物件。因此,中国的音乐也就太泾渭分明地有着宫廷音乐和无法入流的民间音乐的南辕北辙。

到了我党时期,音乐就彻底完蛋咧。

俺曾经传播过王飞凌邮件组里有关重庆模式唱红歌的内容,介绍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诞生背景。就《东方红》这首歌本身来说,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原本就是陕北山区人们的情歌“兰花花”之中的一个曲调,或者说,是一个打情骂俏的根底。在这么个根底上,我党活生生把这么一个很带有肉欲意味的东西拔高到了神仙的地步,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人们在介绍《东方红》从青楼走上神坛的进程、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诞生历程之中周恩来是如何对毛泽东溜须拍马不择手段的时候,也介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是如何进行音乐作为的。当时的苏联,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人才辈出,而那个时期著名的音乐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反观中国,所有的,就只剩下《东方红》这么个风尘之作以及以此命名的音乐舞蹈史诗里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咧。那个时代,中国有过什么好的音乐作品么?这点恐怕尽人皆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上海音乐学院俩大学生的作品耶。而聂耳、冼星海以及贺绿汀们也是从苏联学来的作曲啊。

那么,改革开放之后呢?哈哈,就更不用说了吧。改革开放到现在,有什么可以经世流传的音乐作品么?反正,到现在《运动员进行曲》还是毛泽东时代的,《迎宾曲》也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超英赶美早就地球人都知道,但音乐方面呢?能够让咱们知道的是什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红杉树》?《长江之歌》?《血染的风采》?《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同桌的你》?《小芳》?《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

反正,俺今生今世最爱的歌曲,还是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也是毛泽东时代的。嘿嘿。

万人空巷并让孙红雷和姚晨大红大紫的电视剧《潜伏》,片尾曲竟然是苏联描写莫斯科保卫战的电影《神圣的战争》(作词:瓦•列别杰夫•库马契、作曲:阿列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填词改编。俺当时一听目瞪口呆。如此剽窃盗版,真是登峰造极臭不要脸了吧。

而俺以前曾经供职的北京电视台专题片栏目《城市》,节目片头曲肆无忌惮地完整使用瑞士雷达表的广告曲。如此厚颜无耻的剽窃,电视台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乎?

昨天,俺说了中国电影界的乱七八糟,实际上,中国哪儿还有一爿净土?中国的音乐界,不照样污泥浊水?前几天,号称中国民歌皇后的汤灿与多名官员上床并且被我党纪律检查部门调查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而这个金铁霖的学生,也是如此吧。现如今,一个金铁霖,垄断了中国民歌教学,千人一面,赢家通吃,和老谋子在电影界里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不?而徐沛东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党组书记,也就昭示出中国音乐人的基本形象;至于说高晓松酒后驾车以身试法然后以身作则,可以看出来中国音乐人的无法无天不?至于说臧天朔成为黑社会老大锒铛入狱,更是体现出中国音乐人的基本形态了吧。咱们也就不用提比如董文华、杨钰莹那类和赖昌星不明不白的货色了吧。

光是从音乐这个领域,咱们也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丰功伟绩了吧。反正六十年大庆时,歌唱毛泽东的曲目比比皆是,邓小平有《春天的故事》,江泽民有《走进新时代》,而胡锦涛干脆狗都没有咧,只能拿习近平老婆彭丽媛演唱的《江山》来滥竽充数咧。

什么玩意儿啊。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