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内需不振迫使当局不得不保留部分出口退税

(2023-05-07 01:21:39) 下一个

中国内需不振迫使当局不得不保留部分出口退税

               2010年6月26日

何必

从2009年开始,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略。)

总是会有人对中国抱着莫名其妙的乐观立场吧。

来看看与经济相关的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传统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如此内容值得说三道四吧。

中国保留对铝产品的出口退税 彰显国内需求疲弱境况

2010年 6月 25日(何必注,略。)

呵呵。

最后这篇文字,几乎是对开篇那个说中国消费正在稳定上升的胡言乱语的对应。虽然说,这两篇文字根本就没有碰过面,但是却好像是针锋相对那样。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啦。

中国最近采取的针对不少行业和领域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的做法,是依靠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的方法,试图改变中国大量进口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加工后再大量出口,把污染和低价倾销的罪名都顶在自己头上,把相应的利润和福利都悉数交给全世界的傻状态,希望能够在产品附加值上有所取益,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在人民的币升值前景之下,迫使中国出口、特别是类似钢材等低端产成品出口给中国带来的恶名。

当然啦,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那就是中南海信誓旦旦承诺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20%,这个目标到现在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于是乎,胡温们再一次祭出行政手段,以确保该目标的到达,不至于再度因为政策目标屡屡得不到实现而遭受有苦难言的大耳刮子,如此举动,被坊间讥笑为从“保八”到“保二十”。反正就是个保,为了中南海一小撮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可是,中国的内需不振,是有目共睹的。

开篇文字津津乐道的什么家电汽车下乡,那不过是中南海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的倒行逆施,在城市里家电以旧换新措施也在此例。

其背景,就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财富迅速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而且这个集中度非常之惊人。

到处号称是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杨帆在八年前签名赠送给我的他主编的书籍当中就提及,在世界银行所有有资料的国家当中,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是最快的。

别忘了,中国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什么社会主义国家。

八年后的今天,贫富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这点已经没有什么疑问。官方媒体对此也无可奈何地承认,胡温上任的2002年到现在,贫富差距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收入分配状况和机制亟待改善。

但这是可能的吗?

关键的问题是,谁有权力来进行如此改善呢?当然是委府了。

可是,委府现如今已经是最大而且最为恶劣的既得利益集团。

中国社会财富集中,也是向着这个集团飞速积聚。

让委府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和机制,从而缓解贫富差距,这等同于让这个利益集团从口袋里把钱掏出来分给他人,在权力没有任何约束与监督的情况下,这怎么可能啊。

改革的麻烦也就在这里。谁有权力来推动改革?只有委府。而改革路径本周先易后难的原则,好改的都改了,不好改的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比如,人们对劳动力红利当中所谓刘易斯拐点越来越众口一词,反对计划生育的声音铺天盖地,但是胡温们会动计划生育一根毫毛吗?

比如,在陕西省神木实行免费医疗之后,还是在穷乡僻壤的陕西省,又有吴起县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该县的县委书记在接受采访时称,为此县财政每年增加的收入也就是五、六千万元,而这笔开支,也就是修一公里高速公路的开销,少修一公里,就可以让全县孩子享受免费教育,这种现象先后出现在陕西省,很耐人寻味,其中放卫星形象工程的成分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宁肯如此也聊胜于无。可这是具有普遍性的吗?中国当局斩钉截铁承诺教育占GDP比重要达到4%,要知道,这个比例只不过是穷国里最差的,可是,这个承诺发出十几年了,十几年意味着什么?几拨人都从小学上到了大学了吧,到现在依然无法兑现,中南海喜气洋洋地说,到2012年这个比例就可以达到,那是什么时候?是胡温卸任的时候,击鼓传花,把麻烦交给继任者,这就是现如今中国的政治图景和逻辑。

比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嚷嚷了也不是一年半载了吧。温家宝掷地有声地说,这个制度是必须实行的,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坊间对此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成,可反对者悉数来自官员体系,遭到了官员当中95%的反对。有官员面对媒体怒不可遏地说,你让我公开财产,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公开财产!这种话就表现出,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官员那里是个什么状态,这些官员连权力的来源和官员与纳税人关系都没有弄清楚,就成天到晚高官厚禄,中国能够好得了?官员财产公开,到现在不了了之,也就可以看到改革是什么行尸走肉了吧。

……

可以列举出来的例子数不胜数。

殊途同归,让改革者动自己的奶酪,把改革的矛头对准自己,这是可能的吗?改革者会有如此动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乎,改革的悖论就是,有改革权力者没有动力,反之反是。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贫富差距越来越惨不忍睹,越来越多的国民贫困化,在收入没有任何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支出提振消费?

可怕之处还在于,富人大规模移民,形成着羊群效应,对那些尚在国内的人产生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让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共同体认同感土崩瓦解,也将会出现借高利贷移民甚至在财富证明上弄虚作假移民的浪潮。

虽然说,富人的消费弹性不足挂齿,但是改革以来官方对财富的无耻推崇和吹捧,形成了以钱为纲唯利是图的总路线,江泽民“闷声发大财”的训诫惊天动地万众一心,当官员进入到财富争夺战当中时,权力市场化和市场权力化也就板上钉钉水到渠成。权力压制其他所有社会力量成为财富中坚,也就是瓜熟蒂落大势所趋的结果。

因此,最具有消费意愿者是谁?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弹性是最大的。但是,收入日益减少,使得其根本不敢消费。

1989年后,确切地说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开启了第二次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裹足不前甚至倒退,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逐渐地,改革红利消失殆尽,为了政治安定,当局转移人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注意力,在舆论上制造娱乐至死的氛围,在消费上制造消费主义月光族啃老族等等现象,对于毛泽东时代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事实上的全盘否定。节衣缩食成为阿巴公,能够挥金如土才是众星捧月的榜样,也惟其如是,才能够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提供物质基础和源泉。

人们都在透支着自己的腰包进行消费,整个国家都在透支着自身的未来以及危在旦夕的生命力。

看看袁剑最近很有情绪化色彩的那篇中国财富到哪里去了的文字吧。

看看到今天还在此伏彼起的罢工浪潮吧。

就这,还有什么罗斯托消费阶段,官方豢养的无聊学者真是能无中生有吧。

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再加上养老,让越来越多的国民不堪重负,也压迫曾经让全世界艳羡的中国家庭承担了原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重压之下,家庭摇摇欲坠,太多家庭分崩离析,家庭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作为社会的基础也就岌岌可危,而如此,国家的稳定当然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这不,大规模实施出口退税措施,但是对铝材加工领域却网开一面,暴露出如果中国进出口下降,经济就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和千钧一发的状态吧。

当然啦,就算是无可奈何臊眉搭眼地保留了部分出口退税,还是拦不住中国经济江河日下,以及中国政治社会危机的总爆发。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