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融市长私房菜电视节目有感
2010年5月25日
何必
5月23日的《对话》节目,重庆市长黄奇帆走进演播室……(略。)
从昨天开始,太多网站都发布了如此内容。
其实,黄奇帆早就为咱们所熟悉了吧。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因为将韩寒评选为年度人物,俺对亚洲周刊的评价迅速滑落。
在该刊上,就有对重庆模式的溜须拍马。
(何必注,略。)
作为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崔之元则发来了大量的有关黄奇帆和重庆模式的内容。
(何必注,略。)
在加拿大的毛派人士李宪源看到崔之元的文字后有感而发。
(何必注,略。)
崔之元的回复。
(何必注,略。)
呵呵。
怎么样?
崔之元对黄奇帆及其之下所产生的重庆模式果不其然情有独钟痴心不改经年累月歌功颂德吧。
对黄奇帆及其重庆模式,俺早就嬉笑怒骂过不少次了。
有趣的是,崔之元提及并看好的黄奇帆在上海任职时所实施的金融制度创新,也曾经被俺拿来说三道四过。而比俺更先接触崔之元并应崔之邀到崔任教的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讲座、虽然只是初中水平但我对其学识和眼界特别是立场非常钦佩的上海王炼利大姐,也对俺所提出的有关崔之元所推崇的黄奇帆在上海的所作所为的质疑给予了赞同并发来相关分析文章算是声援。
当然啦,俺对黄奇帆如此嬉笑怒骂,并不意味着对崔之元有什么龃龉。
实际上,俺还是对崔之元长年累月提供当局义不容辞但却拒绝提供的信息公共产品时不常让俺因之大开眼界的行为很是赞赏;而且,在俺的视野里,崔之元的学养是很不错的。现在央行政策顾问之一的周其仁,在美国时曾经与当时还在大学读书的崔之元接触过,周其仁如何评价崔之元?“图书馆动物”!周其仁描述当时与崔之元接触过程中,崔之元可以说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里太多书籍位于第几排的什么位置,让周其仁目瞪口呆没齿难忘。崔之元与周其仁的交情可见一斑。
也如此,俺对现如今的左右派之区分很是不以为然。
实际上,秦晖和汪晖等左右派人士共同签署公开信,也是个例证。
俺与崔之元的接触,到现在也有四年多的光景了。
这要感谢温铁军。
自从2003年俺开始每天一篇嬉笑怒骂之后,温铁军就开始把俺列入其发送五花八门资料的通讯录,在各式各样的信息的背后,俺就不断从温铁军的抄送名单里剽窃了大量内容,崔之元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形成了滚雪球效应,其他人再抄送,俺再剽窃……其他的,王炼利、李延明、白祖诚、周靖东、张昊、华新民、郎咸平、冼岩、袁剑、王力雄、陈志武、常凯、汪晖、王绍光、张维迎、吴敬琏……等等,莫不如此。
而俺从崔之元的著述当中,看到了很多振聋发聩之作。他有关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后福特主义、社会分红等等,都让俺豁然开朗,并且不断向俺认为具有潜质者推荐其作品及其中的分析理路。俺就琢磨着,如果崔之元没有回到中国来,而是在美国继续教书并且进行研究,说不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俺无法对崔之元回到中国执教的选择本身说三道四。但是,有一点一直是俺狐疑不止的,那就是崔之元现如今的政治正确主题先行,是不是会阻止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对私有制的批判,使之对资本主义颇具微词,选择了社会主义,并且认同和传播中国模式,这会不会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嘿嘿。
算毬了吧,俺别瞎操心了吧。
最近,崔之元发来邮件说,他要外出挂职一年,俺问他,在中国通常意味着当官的前奏,他说是想深入了解社会,不会当官。哈哈。
到现在,俺与崔之元还继续保持着只有电子邮件,没有任何其他接触的方式。
不过,对崔之元,俺还是通过其发来的各式各样的内容了解不少咧。
周日,爬在电脑前看乱七八糟的文字一整天,到了晚上,头昏脑胀,孤家寡人地关上电脑,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可以陪酒休闲的电视节目,到了被郭德纲称之为央视——二()的频道,正赶上《对话》播出,也就刚刚开始,节目标题是“金融市长的私房菜”,俺怦然心动,停止了遥控器的搜索,看看崔之元会不会出现在节目里。
《对话》的糟糕,俺说过不是一次两次了。俺前两天有关俺在央视做的有关世博会节目,就是避免《对话》假公济私塞过来的什么狗屁策划人而仓促找刘吉做的。
俺也知道,央视是非常不尊重采访对象的。
俺在央视做演播室经济学家访谈节目,是与中国宏观经济基金会合作的,其秘书长王建是发起人之一,而当时还任《中国改革》总编辑的温铁军是嘉宾中的主力。
在录制第一和第二期节目时,是王建和温铁军一起来俺们演播室所在的军事博物馆办公区的。
演播室那帮子大爷,根本就不会提前一分钟到场。由于是新节目,演播室灯光必须充分调试。结果温铁军坐在嘉宾位置上,被演播室那帮孙子折腾来折腾去。在导播室里的王建看了有些幸灾乐祸,说让铁军受罪去吧,幸亏他来了,要不然我就得坐在那儿被折腾了。
这种不尊重采访对象的做法,俺非常反感。
就俺的电视节目经历而言,最轻松愉快的,就是2002年录制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采访潘晓的节目,俺被请到录制现场时,问什么事开始,陈鲁豫告诉我,已经开始了。
俺也知道,《对话》曾经有过一期节目录制九个小时的惨不忍睹的经历。
不知道,黄奇帆这场节目录制了多长时间。
把原来俺在央视二套《商务电视》送进历史彻底销声匿迹的制片人罗振宇,后来就是《对话》的制片人。
俺是因为崔之元,才知道并熟悉了黄奇帆的。
节目里,黄奇帆侃侃而谈。
镜头里,出现了一个花白头发的主儿。
吼吼,崔之元!
我可见到活的会动弹的他啦。
不知道崔之元为什么没有通过电子邮件发出预告,让俺们提前知道节目播出。
从节目标题就可以看到,《对话》的策划是何等的拙劣。
私房菜!
你奶奶的,就不能说点子别的吗?光你妈会吃。要不然人们说,中国人除了吃,什么都不会。非典还不是因为果子狸闹的?
龙虾三吃、重庆小吃、重庆火锅……什么玩意儿!
黄奇帆夸夸其谈,而来自他下辖的重庆市的相关官员也正襟危坐在下面,时不常被傻呵呵的主持人叫来对黄奇帆的丰功伟绩溜须拍马一番。那些个官员,个个俯首帖耳,“在黄市长的领导下”、“黄市长说”……整个一个现代版本的官场现形记呗。
终于轮到崔之元出场说话了。
这可是我第一次听崔之元说话。
一听,他就是在北京长大的主儿,而且是标准的北京大院儿里生长的人,与北京胡同绝缘。
由于以前没有听过崔之元说话,不知道平常他说话是不是也如此。总体感觉,崔之元在节目里还是太紧张了,显得有些拘谨,急于表述完毕自己的说辞,缺失电视节目录制经验,少了毛泽东“胜似闲庭信步”的潇洒和超然物外,没有了崔之元平常著述当中的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变成了非常急赤白脸追求毕功一役。
俺们做电视的人经常的一句话就是,电视是个遗憾的货色,如果最初设想的方案是百分的话,那么最终播出的能够有四十分就不错了。
不知道崔之元看了他这期节目,会不会更感觉恶心。
反正,俺是杞人忧天,替他感觉节目令人作呕。
节目里,崔之元发言,被掐得七零八落,把崔之元整个弄成了一个御用文人和黄奇帆的私家学术发言人,所有发言,都是用美国的理论或者经历来佐证黄奇帆的所作所为是何等功德无量,如果不是熟悉崔之元的话,还以为他也是个言必称美利坚的丧权辱国的主儿呢。
从演播室摇臂摄像机的画面里,看到崔之元与重庆市的官员排排坐,为黄奇帆的发言拍拍手,感觉非常不好。这种被电视节目导演安排了的表演,很是让人屈辱。
这也是为什么俺做的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不带现场观众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了现场观众,那也就不需要作秀,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单打独斗,没有什么鼓掌笑声之类的逢场作戏。
其实,电视是个很毁人的家伙。做电视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根本不会写东西了,这是俺进入电视圈儿之前人们提醒我的,也正因此,俺才经年累月地写啊写的,别被电视毁了。
电视毁制作者,更毁嘉宾。
电视是什么人做的?圈子里的话是,电视是年轻人的地界儿,也就是说,干电视是个体力活,要熬夜,要东奔西走,这种活计上了岁数的人都望而却步。
于是乎,电视节目就被一帮子八零后九零后们生死存亡着。
从此也就可想而知,他们的阅历和学养会是什么样的水平和档次。
电视节目通过都把采访内容掐头去尾,把采访的灵魂去掉。
电视毁采访对象,这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在俺的节目里,充分尊重采访对象,保留采访对象完整的叙述。这也是樊纲、陈兴动、汤敏、蔡昉等愿意参与俺所制作的节目的原因之一。陈兴动直言不讳地是,他看中俺的节目,就是因为可以不被剪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他已经拒绝了很多电视节目只言片语的采访要求。
如果商务电视还存在,俺会一如既往地尊重嘉宾,并且保持陈兴动推荐汤敏那样的良性循环,最终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弄到俺的节目里来。但是,事与愿违,罗振宇把一个公共品当作私房菜给干掉啦。
而孙立平干脆就拒绝任何电视台的采访,拒绝被毁。
当主持人问及,未来黄奇帆和重庆市还会弄出来什么花样翻新的私房菜时,突然之间,崔之元冒冒失失地来了句“水煮鱼吧”!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俺知道,这又是电视编导干的没屁眼儿的傻勾当,让崔之元扮演了一个毫无礼节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冒失鬼的模样,而把崔之元在说如此结论之前的铺陈悉数荡然无存。
崔之元应该看到过俺建议何帆远离央视什么《今日观察》节目的文字,因为俺知道电视节目是如何毁人的。
电视节目会放大一个人的外在缺点,这是很要命的。
从宏观上看,崔之元在此次节目里的出现,标志性的意义在于,新左派占据了官方媒体话语阵地,成为中国事务的诠释者,这比官方媒体悉数被自由派把持要好得多。
同时,崔之元能够如此长年累月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盯着黄奇帆及其重庆模式,这种精神本身也是令人佩服的,不管新左派在诸如中国模式之类的提炼当中总是对“模式”情有独钟是不是在现实当中果不其然、以及重庆模式是不是就那么威风八面。
毕竟,除崔之元之外,俺还没有看到第二个人能够这么旷日持久地作为学者关注一个人的来龙去脉和言行举止的。
但此次《对话》,真是把崔之元弄成了黄奇帆的私房菜啦。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