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日本地震提供了比较中日国民性的上佳机会

(2023-05-23 13:09:34) 下一个

日本地震提供了比较中日国民性的上佳机会

                   2011年3月31日

何必

自3月上旬日本大地震至今,给两市带来的影响已经趋于和缓……(略。)

有关日本地震及其造成方方面面的影响,现如今还是散布在四面八方。

来看看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还可以看看如此内容。

(何必注,略。)

王飞凌邮件组里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看到了吧。

有关日本地震,俺连篇絫牍地已经传播了不少内容了吧。分了若干个主题,絮絮叨叨了好几十万字。

而日本地震里表现出的国民性,这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看点吧。

日本的国民性究竟什么样呢?

这可是个太让人心潮澎湃的话题了。

到现在,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让俺牵肠挂肚的话,那么,一个是日本人的国民性,一个就是去除掉水分的收入(也就是考虑到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乃至包括自由在内的收入到底是什么样)。

小日本嘛,咱们可以看到的现象太多啦。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历久弥坚,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也正因为这样,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了自不量力的进程,岛国文化里扭曲了的国民性导致了日本先后与这个世界上所有最大的国家交战过,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中国,美国,这几个庞然大物都成为日本的针锋相对的交战国,并且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身上占到过便宜,而二次大战时,日本几乎同时与这三个国家开战,最终导致日本不得不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为了遏制当时汹涌澎湃的共产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泛滥,保留了形式上的天皇制度,而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也为后来日本朝思暮想成为正常国家养虎为患埋下了政治制度上的根基,天皇制度作为日本人的精神支柱被保留了下来。

战后的日本,走上了一条脱亚入欧的道路,以自己的亚洲人的身份而倍感耻辱,以自己能够跻身白种人的行列而自豪。这种妄自菲薄的心态,以及数典忘祖的民族性取向,都让日本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成为一个四不像。

人们曾经看到,战后日本凭借着朝鲜战争咸鱼翻身,一改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作为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队的补给大本营,日本借此大发战争财,经济迅速回升和好转。这又一次让日本人的自不量力的本性得到了展现的机会。购买美国洛克菲勒广场,让米国人惊呼日本把美国买空,日本也由此得意忘形,“日本可以说不”的喧嚣不绝于耳。但是,一个广场协议,日本迅速就被干掉,美国佬赢得了再一次对日本的实质性胜利。

日本人注重细节,精于技术上的模仿、改造与创新。但人们看到,日本人乃至东亚人对于系统性文化和观念建构的差池,导致了日本可以有着太多的丰田汽车、东芝核电站、索尼摄像机等等巧夺天工之作,但却无法制造出航天飞机。缺乏系统集成思维能力,让日本以及东亚国家只能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

当然啦,让中国相形见绌无法比拟的是,日本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日本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人均收入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并且产生了数不胜数的世界级名牌,而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国,人均收入水平排在全世界100名左右(当然,依靠人民的币升值可以让如此排名一夜之间提前,但实际情况如何咱们都太心知肚明了),而中国现如今的世界级品牌有什么?海尔?TCL?联想?还是三聚氰胺豆腐渣工程瘦肉精?

有关日本的国民性,俺曾经看了不少文字,也请教了太多人,但一直就没有能够让俺心悦诚服。其中,有在日本待了好多年的人,有日本问题研究者,有现如今还在日本的中国人,等等。但都让俺感觉意犹未尽或者南辕北辙。

王飞凌邮件组里,也有几个在日本的大学里执教的中国人,比如俺专门引用过的那个在日本法政大学里教书并在日本地震并且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与核泄漏事件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文章揭示日本“唯制度避责任”状况的赵宏伟,他在另外的日本地震后面对国内外很多人的问候和关心时回复的三言两语之中,也对地震后日本的状况作了非常简短的描述,诸如地震之后他所在地方的健身房关闭等等。俺不知道赵宏伟是不是关注过日本的国民性问题,或者进行过这方面的比较,但是从他对日本的描述看,显然也有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外国人的郁郁寡欢。钓鱼岛事件后,赵宏伟是俺看到第一个指出中国和日本有着争议领海不抓人等方面的默契的,而詹其雄事件日本方面则违背了这种默契,这种说法不胫而走,最终迫使中国外交部出面否认中日之间具有如此秘不示人的默契。在另外的文字里,赵宏伟也提及,他在日本也算是高收入阶层了,但根本就无法进入日本的核心阶层。等等。赵宏伟是俺现如今看到的对日本状况最感同身受的中国人了。其他诸多说法,都很是文不对题。

俺引用文字的最后,各式各样有关日本地震后国民性表现的说法,五花八门吧。

俺引用的文字里,洋鬼子中文媒体的描述当中有两个是让俺感觉非常深刻的,

其一,日本地震后趁火打劫现象日益增多,这极大地动摇了最后那些倡导“向日本学习”者的立论基础。习惯上,日本人对于公共秩序的尊重与维护是全世界非常闻名的,就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对日本的了解所形成的概念当中,日本人宁可在家里胡作非为,一旦到了公共场合,也要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宁可在家里乱七八糟,但也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2002年韩日世界杯,让洋鬼子媒体大惊失色的是,一场喧闹的足球赛之后,当日本赛场的观众离去后,场地上竟然没有一片废纸,这让洋鬼子记者胆战心惊,惊呼这样的民族太可怕了。这也表现出,日本人的公共性意识强烈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公共品的悉心呵护与顶礼膜拜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有关中国的公共性,俺连篇絫牍说过太多了吧。现如今,中国哪儿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品哪?但凡带有公共前缀的,几乎悉数都被私有化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吴邦国所谓中国五个不搞当中,不搞私有化赫然在列,但是,中国的私有化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尽人皆知,现如今还有什么没有被私有化的地域么?如果说非得找出一个来的话,那么2002年俺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俺的大学校友、号称中国旅游界第一张嘴的魏小安在节目里提及的全世界臭不可闻的中国的公共厕所或许是硕果仅存的唯一公共品了,而在公共厕所的臭名远扬上,咱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公共品是什么模样了。而其他领域,不仅仅是物质,甚至精神方面,也私有化的登峰造极了吧。昨天的消息是,四川的冉•云•飞被正式起诉,而俺曾经面对面告诉如果推广民主必须要读几本书的杨恒均也在广州机场失踪,也是昨天,俺才知道杨恒均已经加入了澳洲国籍,不知道,他和他的导师冯崇义,是不是还会对与当局和解的非暴力说辞念念不忘?因言而治罪到了如此地步,恐怖得很吧?言论的自由就这么被私有化咧,还说其他什么么?汪晖曾经专门讨论过中国文化与公共性问题,但汪晖根本不承认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之说,他反问,如果把知识分子区分为公共的,那么难道还有私家知识分子不成么?在汪晖那里,知识分子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就是公共的。他却没有看到,中国太多的知识人都已经沦为当局的走狗和吹鼓手。也由是,汪晖对于中国公共性的讨论,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新左派那种为委府捧臭脚的成分,他对中国公共性问题的见解,也就大可质疑了。秦晖说,中国的左派和右派的共同点,也是与西方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知识人都站在官方立场上思考和发言,这叫什么样?国有化?嘿嘿,其实不过就是官有化,只不过是私有化的一种最为恶劣的版本罢了。)因此,中国国民性的恶劣,与中国公共性的缺失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喝日本公共性的对比,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勾当吧。

而日本人借着地震如此趁火打劫的行径,也是向日本学习的兜头一棒吧。

日本人为什么会如此?

俺不知道。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另外一个报道说,日本黑帮在地震后悄无声息地向灾区运输了大量的急需用品。

众所周知,日本黑帮的合法化,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而黑帮的存在,是以公权力覆盖缺陷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公权力不到位,才使得黑帮有了存在和无所不为的条件。

日本黑帮,是依靠非法营生存活并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

但是在日本地震后,在日本政府还在东京电力等事务上焦头烂额之际,日本黑帮却默默无闻不事张扬地干起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之举。这太让人唏嘘不已了吧。

意大利黑手党、美国黑社会不说,光说中国,黑社会存在尽人皆知吧。中国当局不承认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存在的黑社会,只是称之为“黑恶势力”或者充其量说成是“具有黑社会组织成分……”这种诘屈聱牙的货色,但说到底是一回事。

中国地震当中,各地黑社会会像日本黑帮那样么?

当然了,中国“黑恶势力”是非法的,是法律惩戒对象。

但中国哪儿不是黑社会呢?

按照贺卫方的说法,我党本身就是个非法组织,根本没有经过注册登记等法定程序。在这个意义上,我党就是个最大的黑恶势力,进一步,中国委府就是个黑社会。

汶川、玉树地震后,官方与民间的黑社会在干什么呢?

民间的打家劫舍欺行霸市,官方的则中饱私囊做豆腐渣工程。

相形之下,日本黑帮让咱们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无地自容吧。

这再一次把问题拉回到了国民性上。

日本人的国民性到底是什么样呢?

这是个问题。很值得继续关注。

不过,俺知道的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之间的竞争。

俺最近总是在说,中国崛起,必须是中国人的崛起,没有中国人的崛起,中国崛起只能是海市蜃楼,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空中楼阁。

如果抛开中国人来说什么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这种形而上的论调不仅仅自欺欺人甚至祸国殃民。

当日本黑帮默默无闻地向灾区运输必需品时,中国黑社会却在倚强凌弱,这也算是高下立判了吧。

为此,俺不惜让人不胜其烦,再次将兰德评论、日本人写给中国人的一封信、以及另外一篇非常耐人寻味的文字复制于此。

美国智库对中国人的15条评论

(何必注,略。)

还用说什么吗?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