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奥运也别忘记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进行百日祭奠

(2023-02-07 14:13:13) 下一个

奥运也别忘记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进行百日祭奠

                 2008年8月19日

何必

“抗震救灾百日67名干部因临阵退缩被处分”……(略。)

目前,奥运会在风风火火地进行。除了刘淇在开幕式致辞当中提及了汶川地震以外,记吃不记打的中国人几乎将地震及其所带来的厚重的灾难忘得一干二净。

虽然说,今年的确是流年不利。有人称之为表明了中国进入了多灾多难的时代。地震后,又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人目不暇接。可是,对于地震,我们还能够记取些个什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想到,全民捐赠的场面,更会追踪捐赠款物的去向?我们是不是还会记得,519开始的全国哀悼日到了第二天就没有了14时28分全国性鸣笛?我们是不是还会想起,地震当中死亡的7万人里,有95%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而此当中,又以在学校校舍倒塌中离去的孩子们为令人无法接受与容忍?……

当我们一次次地为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欢呼雀跃时,有哪个还会记得地震?又有哪个会想到,地震应该有个百日祭?

革命前辈列宁教导我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个语录在文革期间可是被我们那一代学生们背得滚瓜烂熟的。

还是应该在歌舞升平的奥运期间,看看地震的相关内容吧。

王未名发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涉及到的内容。

中国压制震后批评之声

(何必注,略。)

在美国的民运者胡平像电子邮件推荐了如此内容。

张庆洲:唐山警示录

(何必注,略。)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黄纪苏发来的内容。

(何必注,略。)

崔之元发来的内容。

Cui Zhiyuan

2008年7月28日 16:18

Fw: 四川省统计局:灾民对救援队伍满意度超九成

(何必注,略。)

(老潘注,美国皮尤调查机构对中国的调查表明,中国人的满意度第一。这能够说明什么?耐人寻味吧。)

(何必注,略。)

(老潘注,作为成都市的官方媒体,总结出来的什么成都经验,还是歇——德洛维奇了吧。各地在为各自委府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上,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此次抗震救灾当中,成都是最早暴露出高档小区里出现救灾帐篷之处。所以,还是别扯淡什么成都经验了吧。另外,冼言把贵州瓮安迅速处理基层官员之举认为是个创举,称之为“瓮安模式”,在网上遭到口诛笔伐。在此,与所谓成都经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何必注,略。)

(老潘注,这种调查员或者监察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人们也指出了不少问题。于此不赘。)

(何必注,略。)

老周发来的参考材料。

zhoujd

2008年7月22日 14:14

供参考

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 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doc

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 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

(何必注,略。)

地震当中倒塌的校舍,责任现在还是被掩盖的过程中;那些死去了孩子的痛不欲生的家长们追究责任人的呼声也被压制。地震伊始委府无力于独自面对如此巨大、广泛而深重的灾难而不得不对民间社会力量网开一面,但当委府感觉自己又可以独当一面时,迅速绞杀任何不满和负面因素,甚至那些本意是在帮助委府抗震救灾的民间组织也一如既往地遭到了无情的打压;地震发生时曾经放开的官方与民间(姑且将互联网论坛如此称谓,因为事实上,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官方认可的民间传媒)媒体没几天就物归原主涛声依旧。奥运火炬在四川传递,成为了又一个在现场参与者及其所营造的氛围、气势与景象上旷世造假的范例。

地震百日,让我们为地震中死亡的同胞们进行哀悼,并祝愿那些因为这次受到身心伤害者能够一帆风顺。

也将此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