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民间投资

(2023-02-13 02:01:50) 下一个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民间投资

                 2009年1月22日

何必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略。)

这是该报纸刊登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所写的振振有词。这实际上表现出,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们是如何在官方已经炉火纯青的“坏事变好事”方面添油加醋的。

不过,从中,倒是可以看出,中国当局投下巨巨的四万亿下去,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吸引、汇集、带动民间投资。

2002年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在与我的合作当中,介绍了汤敏也参与我的节目。汤敏在那时的节目里就谈及了民间投资的内容。

加快启动我国民间投资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博士汤敏

(何必注,略。)

汤敏从面相上看,就是个很和善的主儿。现在,他去了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

今天,网上也有他的夫人、著名的经济学家左小蕾有关民间投资的分析。

实际上,民间投资状况,现在是越来越差了。

换句话说,汤敏有关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的呼吁,并没有像他有关高考扩招那样得到重视与采纳,相反,当局走了抑制与扼杀民间投资的道路。

咱们也可以从方方面面的信息里佐证如此判断。

王未名从美国坚持不懈地给我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多年的朋友许峥2007年给我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而在2006年初,中国的官方媒体就有着对民间投资非常不利信息的报道。

(何必注,略。)

国外总喜欢把今天的中国大陆和1980年代的日本作比较,其实,由于国内多年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政策,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根本不能和1980年代日本企业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上相提并论。

(何必注,略。)

到后来,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善。

(何必注,略。)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越来越无所不能的胡星斗也在慷慨陈词。

权力和不受约束的制度有“原罪”

胡星斗

(何必注,略。)

(何必注,略。)

曾经也能够收到我如此内容的萧默发来的相关内容。

xiaomo

2008年2月22日 14:55

Re: 潘祎的稿子

愿意继续收到您的文字,感谢!       XM  2008-02-22

0116中国政府全面垄断土地制受挑战.doc

(何必注,略。)

詹奕嘉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温铁军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崔之元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香港大公报蒋兆勇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老周发来的参考材料。

(何必注,略。)

中国社科院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丰富多彩不?

看了这些,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汤敏的呼吁会变成现实了吧;也就是说,民间投资不被压抑,那才叫见了鬼了。

杨志福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志福向温总理转述了一则来自民间的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中国青年报有评论称,行政化无孔不入导致第三方严重稀缺:政府权力无孔不入和行政化无处不在的结果就是,市民社会的自治能力很弱,民间组织的发育非常迟缓,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严重稀缺,所谓的民间组织或多或少都与行政权力有某种利益关连。

燕赵都市报:给民间融资以合法化的生长空间:让民间金融从灰色地带走向了前台,成为合规、合法、透明的金融机构,此举既可以堵塞住地下钱庄洗钱谋利的通道,也可加速民间融资体系的进一步整合,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

北大郑也夫在其“中国的信任危机”中认为,政府是没有能力建立信任的,就像政府没有能力创造该民族的文明一样。反过来说,政府却有能力摧毁该民族的信任。……比如1949念后,我们取消了借贷,所以大门一打开,我们都不知道借贷为何物,不会过这种生活。如果借贷没有中断的话,一个民族就肯定有办法应对不还钱……还有一点,政府破坏了民间社团。信用从根本上说,是民间社团建立的。【《北大最佳讲座》(第二辑)第36页】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陆铭在写给2008年11月6日出版的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长不大?”一文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真是坏到了底。”文章介绍,“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企业认为公关负担越来越重了。中国工商联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缴费和摊派两个维度上,企业负担是上升的”。

生存环境真是坏到了底!

此话何等发聋振聩。

别忘了,这可不是像俺这等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成天到晚看空唱衰的乌鸦嘴里蹦出来的,而是新华社的正规刊物公开发表的内容。

这就表明,官方媒体对于现如今坏到了底的说辞也是认可的。

实际上,坏到了底的,岂止光是民营企业。如果我们把视野拓展开来看的话,又有哪个企业类型、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不是坏到了底呢?

最新的消息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首破万元。

如果说,2002年新一届委府亲政时,贫富差距扩大还有上一届政策的惯性作用的话,那么,到了现如今的2009年,本届委府已经行权7年,再说贫富差距扩大是历任掌权者所造成后果的习惯性发作的话,恐怕鬼也不会相信;换句话说,本届委府在制造贫富差距扩大化上,功不可没。

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啦,什么八荣八耻之类的八股八卦啦,什么和谐社会啦,什么科学发展观啦,什么依法治国啦,什么公平正义啦,什么共产党员先进的性啦,什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之类的新三民主义啦……加上所有的手指头和脚趾头,也数不过来本届委府弄出来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娓娓动听的口号,但实际情况呢?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恐怕就是这个城乡收入差距首度突破万元关口的事实了吧。在如此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所有自欺欺人的说辞都不攻自破烟消云散。更是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地地道道的口惠而实不至到底是他娘的什么德行样。

这让那些乐观主义者们很是憋屈。出现的如此趋势,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乐观的,通通都在向着最为恶劣的方向演进。

如此,民间投资一直萎靡不振,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倒真是旷世奇闻了。

郎咸平也一直在喋喋不休地絮叨着,为什么中国内地的企业家或者有钱人们不会去投资,而将财富或者在国内弄到类似股市楼市这样的投机场所当中、或者干脆弄到国外一走了之,就是因为中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恶化,所谓的市场经济,形成了在需求方面市场化而在供给方面高度垄断化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如此明目张胆的强取豪夺当中,谁要是投资,才是天字号的大傻。

本来嘛,连委府都击鼓传花得过且过,民间谁会从长计议呢?

如此,中国的就业状况的改善嘛,歇德洛维奇吧。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