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人力资本

(2023-02-13 01:51:31) 下一个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人力资本

                 2009年1月18日

何必

 “毕业生就业”入围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略。)

这种顺序,无疑是把“毕业生就业”放到了很突出的位置吧。

就业形势果不其然非常严峻耶。

但是,咱这就业问题自始至终都在絮絮叨叨,解决之道也并非没有,怎么到了现在还是这么曲里拐弯让人恼羞成怒呢?

王未名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传统左派的理论笔杆子也在人力资本层面对毛泽东进行着五体投地的分析。

(何必注,略。)

(何必注,看了传统左派的内容,就让人感觉有什么地方存留着巨大的疏漏。左派的路数与现如今的当局异曲同工的是,对毛泽东报喜不报忧,只涉及正面,而根本不谈毛泽东的问题乃至错误,缺乏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手段。所以,其说服力自然降低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也就更多地成为了圈儿里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很难在社会上引起更广泛的共鸣。)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有人更是从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上寻求中国人力资本状况的图解。

(何必注,略。)

詹奕嘉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南方都市报驻京记者发来的相关内容。

翊飞 谭

(何必注,略。)

崔之元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嘿嘿。

2002年,我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其中就有中国社科院人口所长蔡昉专门涉及人力资本领域的内容。

加快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蔡昉

(何必注,略。)

提高中国人力资本,将有助于太多啦。

2001年我在挪威结识的朋友徐月宾在其《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介绍,美国博德公司国家竞争力咨询项目负责人迈克尔•费尔班克斯(Michael Fairbanks)根据阿玛蒂亚•森关于资财的观点,列出了国家的七种资财:1)自然资源;2)金融资源;3)人造资本(建筑物,基本设施);4)体制资本;5)知识资源;6)人力资本;7)文化资本:与创造有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看出,在这七种资财中,后四种都不属于经济类而属于社会类。   

……………………

而徐月宾更是对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视野下中国社会政策脉络进行着耐人寻味的梳理。

(何必注,略。)

在挪威时,与徐月宾结识也算是天意,他去奥斯陆大学进行项目交流,在奥大方面安排住宿时,正好是我所在的楼道单元,而且那天他在奥大人员陪伴下初次来到时,按门铃后恰巧是我开的门。打开门,徐月宾毫不犹豫地用中文说:“能帮个忙吗?”这在挪威,简直是太难碰上的事情啦。不知道,他怎么看我就是个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或者泰国人?呵呵。

从此,与徐月宾朝夕相处。

他先回国,我后来也回来了。

此后,也有着交往,他将研究成果也发给我,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徐月宾是在香港拿到的博士,他说他思考学术问题习惯于用英文。嘎嘎。

按照徐月宾的话说,国家应该管所有的领域。从这一点判断,徐月宾应该是属于新左派立场之列。

在徐月宾看来,正是中国政府(我则称之为委府)的不作为,才使得中国的社会政策出了大麻烦。到现在,西方人都在反思各自的社会政策,将重点放在了对就业重中之重的态度上,财政投入于就业培训以及救济。而中国却依然保守于救急不救穷的路线上,在类似低保标准啊、低收入群体保障啊等等这些题材上大做文章,其实都是些个形象工程,属于走过场的把戏。实际上,从徐月宾的分析上,颇有些崔之元所极力推广的詹姆斯•米德“社会分红”的味道,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再分配应该避免“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避免按照人为划定的收入标准而形成的设寻租空间以及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群落的问题,而应该不分贫富一视同仁。这种分配思路表面上看对富人有利,但实际上却是提高人力资本乃至社会资本的最为公平而有效的途径,毕竟,按照上海王炼利大姐的形容,中国人口的财富分布状况成为图钉型,富人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例极小,因此平均分配的偏差比确定低收入标准要来得经济而且实际得多。。

但是,提高中国人力资本,谈何容易。这需要对劳动力的质量有着高度的关注以及博大的热忱进行投资。

在中国,这种趋势却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意识形态向左转社会政策向右转、也就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打左灯向右转”的总路线指引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人力资本的逆投资。

比如,中国现行的所有政策,都是在消灭为全世界所艳羡的家庭制度,不仅仅体现在计划生育、住房、医疗、个人所得税等方面,更是在家庭作为收入划分以及权利救济方面承担着不堪重负的重担。徐月宾就曾经指出,中国的家庭承载了原本应该由政府担当的功能与义务,在各式各样的政策对家庭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却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乃至原本公权力的工作内容悉数强加在了家庭上,让中国的家庭越来越无法承受如此巨大而耸人听闻的负担,这也迫使中国的家庭的权威性、可信度、可依赖度、亲和力等等都迅速萎缩与瓦解,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破碎率的居高不下而且节节攀升愈演愈烈。

在中国的经济组织的最为普遍而数量庞大的企业当中,人力资本投入的荒疏更是有目共睹。人们说,外资企业在中国,是造就了中西合璧的垃圾大荟萃,中国的酱缸文化让洋鬼子也将西方文化当中最为肮脏龌龊的内容拿到中国来,与中国的肮脏龌龊水乳交融。但是,即便如此,相关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吸引中国劳动力的最为突出的一点,并不是劳动报酬具有什么吸引力,而是员工的在职培训,也就是人力资本投入。这在形形色色的中国企业那里,形同虚设荡然无存。很多中国人在中国企业就业,感觉只有付出而没有任何收获,长此以往,就业竞争力江河日下,不得不自己掏腰包进行自我回归教育。当然,这并不是说外资企业是铁板一块都会如此,在此领域,欧洲企业做得普遍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而相形之下,亚洲企业则差得很远;同时,这也并不是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本投入就是一以贯之的,实际上,外资企业与中国的那些肮脏龌龊同流合污,有着不可逆转的态势。也有数据显示,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规模与水平,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逐渐向最惨无人道的中国企业趋近。

至于说,中国委府对人力资本嘛,那就更不用说啦。还得不厌其烦地举例的是,黑砖窑啦、汶川地震当中豆腐渣工程校舍啦、三鹿毒奶粉事件啦、各式各样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啦、……如果说这些现象本身都是草菅人命的话,那么委府在对待如此行为的态度上,就更加清晰地表现出其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基本立场,那就是:死不死啊你!

所以嘛,朝令夕改胡作非为。

如此嘛,上行下效,委府、企业、家庭、个人……通通得过且过有今儿没明儿,今朝有酒今朝醉。人力资本既然是个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从长计议的活计,那么也就歇德洛维奇了吧。

于是乎,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之差,也就不可避免啦;而且,这种状况也就会继续恶化。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就业问题嘛,死不死啊你!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