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菜贱伤的岂止是农民

(2023-01-08 23:55:20) 下一个

菜贱伤的岂止是农民

                                      2006年11月11日

何必

今年,种大白菜的菜农遭殃了,白菜销售遇到寒流……(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看着菜地里郁郁葱葱粗壮结实的大白菜,现在都成片成片地烂在地里,菜农目睹着自己劳作时日之后的成果面临的竟然是如此下场,甚至抡起锄头把成品白菜都捣烂,把充盈着自己心血的劳动成果毁掉,欲哭无泪,实在感觉很揪心。

其实,今年秋冬以来,各地有关蔬菜无法及时运送到市场上,结果都烂在地里的报道不绝于耳,也有着各式各样的评论。有人分析了菜贱伤农的三大原因:市场价格波动大供过于求就价低、政府对农业措施投入不够、加强农业保险实行财政补贴;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解决如此困局的具体方案:信息引导、政府调控、科技支撑、农产品经纪人及协会组织的带动、龙头企业带动、……

凑巧的是,就是该节目,2004年11月5日,也曾经报道过这么一则消息,我也曾经以此为主体说过些许,题目为“每斤1分大白菜的悲哀”。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我所引用的节目正文:今年风调雨顺,虫害较小。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数字显示,11月上旬,北京新发地等三家市场冬储大白菜的平均价格是每斤9分多,比去年10月下旬下降了两成多,是2000年以来同期价格最低的一年,可上市总量却是4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专家分析,大白菜的价格每斤三毛钱比较合适,如此低的菜价是很不正常的,按照这种价格来算,菜农基本上是白忙活了一年。新发地市场有的菜农3、4千斤大白菜只卖了75元,据说连他到这里几天吃饭的钱都不够,今年肯定是要赔了。

时隔两年,这种状况再度出现,而且出现的情形是如此惊人的一致,简直就是在哪儿爬起来再在哪儿摔下去,前年什么样,今年还是什么样,甚至这种灾难连个花样翻新别出心裁都没有,初始到了在同一个地方不住地反复,并且一年度为轮回周期,一年好一年坏,循环往复。

而翻看当时我写的蚊子,也无非就那么点子说辞,基本上涵盖了菜贱伤农的路数和后果。这些文字被不少地方引用,至少是起到了将“菜贱伤农”这几个字在当今媒体上光明正大使用的作用,将“谷贱伤农”这种作为封建主义农业国时代的词汇偷梁换柱直截了当用到了当代。

但也仅此而已,媒体的评论对于实际的状况的干预程度几乎嘛都没有。菜农还继续着那种周而复始的小农生产方式下的厄运。

从评论方面看,我在《央视论坛》时曾经与周边的人交流过,其实,世界上的所谓真理就那么几条,说来说去很多都是同义反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事务,很多事情也不过就那么几句话完全就可以打发了的。因此,当时做节目请嘉宾面临的问题就是,虽然是个时效性很强的题材,但基本上都可以预知嘉宾会说些个什么,无非又是那么几句话,嘉宾自己说着烦,节目制作人员编辑起来也烦,毫无新意,如果将其或者随便其他什么人曾经说过的类似相近内容的同期声剪辑起来,会发现有时根本不用做任何删改。

这也是在无奇不有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现在,我们所面临到的评论困境。最典型的,莫过于时时刻刻发生的矿难了,开始时媒体还有些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说辞,渐渐地,矿难没完没了,评论却销声匿迹,因为,总共就那么两段话,怎么说也不会推陈出新到了面目全非令人耳目一新。于是,真理的供给短缺,形成了在矿难面前媒体评论集体“失语”的奇怪景象。

不过,如今的菜贱伤农现象的背后,却与2004年时有所不同,这么着还是可以找到些许说辞来给如今这混乱的世象增添点子色彩。

与200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一,是在连续几个最高委府的一号文件之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倡导工业反哺农业,要弥补几十年来农村对于中国工业化的巨大的透支性贡献。当三农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和万众一心的动作,成为委府的重中之重。看上去,现在如果不知道新农村建设,不去关怀三年,简直就不是个具备现代中国特色社会意识的人,枉自一具活脱脱行尸走肉而已。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任凭那些文件政策满天飞口号喊地震耳欲聋,菜贱伤农的情形还是势不可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也许,我们还可以寄托于改良的朴素情怀,可以冀望于慢慢来的推脱伎俩,但看到那些菜农呆呆地面临烂在地里的心血,我们似乎不应该如此掩耳盗铃地认为,这是转型时期的必然吧,更不能伤天害理地认为,这是改革所必须的代价吧。

其二,在创建和谐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三民主义、仨代表、八荣八耻等文牍倾向的形式主义坐而论道之后,人们却发现,新一届委府亲政后,基本品价格全面暴涨。水电气煤运,无一幸免;教育医疗房价真正成了新三座大山。

而且,这种涨价的势头愈演愈烈,在一片与国际接轨的叫嚣当中,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以及其他基本品价格进行了全面的上调,以至于坊间认为,2002年后的这些年是更加口是心非的时期,名义上国泰民安,实际上却每况愈下。

年中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给了国内石油集团提供了非常好的说辞。年中媒体报道,新一轮的成品油价格上调方案正在酝酿之中,汽柴油平均每吨可能上涨300元至400元左右,涨幅与3月底的调价大体相当。据悉,中石化已将此涨价方案报送国家发改委并获其批准,目前正等待国务院批准,预计该方案将在未来几周内择机实行。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的能源专家牛犁认为,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大趋势,3月份成品油涨价时,原计划本年之内就与国际接轨,现在国际油价涨到了70美元,涨价已是在所难免。

但此后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国内油价的涨声还是斐然。这不能不让人惊诧到,如今利益集团绑架政府要挟国家的能力已经到了何等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今年油价上涨的时机选择上,我们看到了被石油企业裹挟着的发改委还口口声声说要避开夏收季节农用车使用高峰,在柴油价格调整上尽量错开农用车大规模使用时节。可一旦价格涨了上去,占据国内成品柴油用量70%的农用车及其主人,就成了石油巨头赢家通吃的牺牲品,和每当政策调整之际万劫不复的排头兵。也就是说,在所谓工业反哺农业的美妙动听说辞之下,演出着血淋淋的农业向比如石油暴利集团继续贡献搜刮对象的现实而悲惨的剧目。

其三,从国际上看,农产品价格走势表现出强劲的态势。6月27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可在中国,却表现出农产品价格反向波动,中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对外开放进程中,农业逐渐显现出入世之初人们所担心的景象。

其四,而对于农业保护上中国委府的差池,也让全世界触目惊心。7月25日快讯,(何必注,略。)

国际上对于多哈破裂也是忧心忡忡。6月29快讯,《华尔街日报》认为:错失多哈回合谈判将对全球贸易带来巨大打击。(何必注,略。)

在如此国际格局里,很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国对国际开放了农业,却不对本国农业进行任何保护,无论是在农产品产销方面,还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领域,抑或农业信息化的工作里,以及全社会对于农民的关注上。

其五,简单地说,从电视制作就角度看,有什么专门为农民制作的节目?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千篇一律是给城里人看的。为什么?农村题材的新闻城里人不感兴趣,没有收视率;政策制定上收视率定生死,那么就必须把三农作为敬而远之的题材,当作电视的丧门星。

如此宣传,再加上当今人人自危的生存状态,城里人连自己什么时候被无处不在的政策和商家的陷阱弄得神魂颠倒还不知道,哪儿有心情和机会去体察农民的甘苦。

其六,现如今,附庸风雅溜须拍马已经是时尚。没看见新农村建设引来了一大堆鸟男狗女大赚其钱,新农村建设的概念甫一推出,各地就已经涌现出了密密麻麻的新农村,其中搜刮农民财富者不计其数,新农村建设日益成为黄宗羲定律兑现的胜地。媒体透露,中央投入新农村建设的钱不及地方政府从农民土地拿走的钱。(何必注,略。)

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保险业,竟然面对人口总量占大部分的农民所从事的农业拒绝承保,这也算是市场化的璀璨成果吧。如此情况下,即使风调雨顺,农产品获得丰收,农民还不照样倒霉?

这是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这是与时俱进的农业?这是中国特色的农村?

所以,那些大白菜烂在地里,能够给我们提出的警示,恐怕还是挺让人心领神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