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交通也有脸和国外比

(2023-01-08 23:47:01) 下一个

北京交通也有脸和国外比

                                   2006年11月8日

何必

专家介绍,目前北京的交通承载量的确很大,但还不是最大的,比如东京地方不大却有600万辆,而在墨西哥城仅出租车就有100万量,但是这几个城市的堵车问题都没有北京的严重……(略。)

正文后,记者写了洋洋洒洒的建议观点,做一个小专题富富有余。

可最后,也没给出北京到底能够容纳多少车的答案。

有关中非论坛期间的北京交通,我已经连篇累牍地写了不少。而媒体似乎对于论坛期间的北京交通状况非常怀念,仿佛是进入了人间仙境,逮着那么的屁事没完没了。北京市交通行政管理也乐得与媒体一唱一和,把通过强制性管制手段里弄出来的几天状况完全归功于自己。

现在,又有什么学者专门跑到电视台的接待区域,面对摄像机摇头晃脑地说着什么北京的交通承载量并不大,只是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云云。

而北京市交委那个发言人也不失时机地在这次论坛的交通管制方面歌功颂德的时候,高谈阔论着什么加强公交之类的屁话。

现实情况是,市区面积仅有北京1/6、汽车保有量却高于北京两倍的巴黎交通顺畅;分别拥有700和800多万辆汽车的东京、纽约交通非常便捷。而北京才200多万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经是全城瘫痪了。

我们来不来就拿国外情况与自己比,这是比得了的?

看看网上流传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大概真可以让我们领略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超级经典} ( 发表时间:2006-8-30 14:55:49 )  楼主

(何必注,略。)

……

这些也可以比呀,怎么不比了呢!

我们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干吗还要什么中国特色呢?或者,既然要中国特色,为什么还要搂着与国际接轨不依不饶呢?

我怎么着也不信,北京交通会好起来,就如同全体中国人都不会相信,会把比如国宾车队撤销了一样。

昆明一个市长坐了两天公交车,被媒体炒得不亦乐乎,认为这是体恤民生关怀民情,这时候怎么不说,连韩国那么等级森严的地方,首尔市长也必须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了呢?怎么不提,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只是因为周五晚上用公车回家,就被媒体曝光弄得又是公开道歉又是赔款又是承诺下不为例了呢?在中国这是可能的吗?甭说总理,就算是个科处级衙门里的一把手,有哪个不是坐着公车招摇过市呢?

新华社消息,公车改革10多年,可公车越改越多,每年按照20%的数量递增。就这样,谁能确定北京到底能够容纳多少机动车?

所以,媒体也就是闲的拿着些无关痛痒的现象说事。指望着北京交通能够改善,做梦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