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郊区购房者回城潮的无理

(2023-01-08 05:43:18) 下一个

郊区购房者回城潮的无理

                                   2006年11月5日

何必

一方面迫于房价压力,越来越多的北京购房者搬出城区在郊区置业,而与此同时,原先的郊区买房人却选择回城,三环以内的二手房更成为他们的首选……(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其实,不只是在通州的购房者出现了返城现象,在北京城区周边的其他地区,比如著名的经济适用房区域回龙观、天通苑,以及京郊的昌平、顺义、大兴、房山、平谷等地,原来都是在那些手里有了些许闲钱可以购买郊区价格相对便宜的房产的人们,也出现了大量返城的现象。

为什么会如此呢?该节目给出了五大理由: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自己太累、收入提高、二手房价格优势。

从这些因素看,说收入提高,这点我以前写过不少文字,认为宣传上制造的收入提高的假想,完全是让我们麻痹大意的招数,是个地地道道的瞒天过海自欺欺人的骗局。我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或者说收入的含金量实在是让人无法幸福起来。

因此,收入提高就使得在郊区买房者动了回城年头,这种说法缺乏数据支撑。何况,其中也没有透露这些购房者是否也存在于“房奴”状况当中。

更为有趣的是,最近几年房地产价格的高速飞奔,也形成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批的人将其作为投资置业的不二选择。但是,就如同美国高科技泡沫、以及中国股市泡沫一样,到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也许还没有被戳破,特别是北京,还有个世人瞩目的2008年,房地产泡沫究竟会怎么破裂,这是很令人期待的。从东京和汉城奥运会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未来。

所以,收入提高带动回城热潮,实在不是必要条件。

二手房价格优势,也是如此。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很是薄弱,别说比起发达国家,即使比上海也实在不值得一提。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场的交易量只相当于总量的10%,比起发达国家的80%和上海的半壁江山来,相去甚远,可以说,北京的二手房市场不过是新房市场的拾遗补缺而已,沦为叨陪末座的衬托尴尬角色。如是,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上升态势,凸显出北京势与最高委府宏观调控对抗的决心。这样,北京的二手房价格不过是房地产总体价格的一个细枝末节,当总价节节攀升之际,二手房也就水涨船高地表现出价格上细微的优势。

而导致郊区购房者回迁城区其他方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自己太累,则表征出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路数,以及先生产后生活的制度安排。

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居住配套设施的残缺,致使郊区远不是田园风光和远离都市喧嚣那般悠然见南山的快活,还要饱受公共服务方面的质次价高乃至假冒伪劣的折磨。而公共品和准公共品配置方面日益扩大的不均衡,导致了公共资源的分布差异,致使启动或者振作内需成为一句不可实现的空话。

凡是在郊区居住的人们,享受了最初的宁静恬淡之后,由于郊区房价的低廉,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而这时,基础设施的破败就表露无遗。特别是如果在市区上班而在郊区居住,那么就会在路上忍受越来越多的生命无端消耗。

我两天前写的那个“中非论坛与你我何干?”的稿子,在博客上被删除,大概是那篇稿子触及到了当局敏感的部位。更可以看到当局对于言论自由的基本态度。

事实上,这个中非论坛时期,在北京的人都感受到了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随意性管制的无处不在。

为此,北京市有关方面也算是殚精竭虑早就开始了对交通的谋划。来看看官方为此都做了什么宣传。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27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

(何必注,略。)

我那篇现在已经被删除的稿子里提到,论坛期间北京市区的交通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以及乘坐公交车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待遇。这东道主只是当局的事,实在与你我无关。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1日

11月1日交通绕行提示预告

(何必注,略。)

这个论坛的来宾总共有多少?1500人许。比起每年的两会的近4000人来,差得远吧。为了这么点子人,就如此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也算是我们的法制化了。

今晨报堵数量明显减少 49万余辆公车昨起入库

(何必注,略。)

我市召开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交通保卫电视电话会议

(何必注,略。)

作为在北京的人,我是光荣的,我的形象是良好的,我的素质是文明的,我的待遇是恶劣的,我的出行是令人作呕的。不信,别删除那篇稿子,看看论坛期间北京真实的交通状况吧。

北京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措施削减出行流量

(何必注,略。)

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招数,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喋喋不休地让人们做贡献,但对于那些迫不得已做了贡献的人,委府却闭口不谈应该给予的赔偿或者补偿,这也算是和谐社会?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 我局首次尝试“明日交通预报”

(何必注,略。)

……

如此委府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的治理格式,顾全大局里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本末倒置欺世盗名的手法,当然只能使治理的成效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日益恶劣的趋势。在如此情势下,在城里住着的人也会惶惶不可终日,遑论郊区居民乎?

 

我们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蚊子

何必

怎么都快到了冬天竟然还成蚊子的老家了呢?……(略。)

画面中,密密麻麻的蚊子铺天盖地,围绕着人们,让人看到了,在伟大祖国的首都里居住的人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曾几何时,小区里有个山水,是房地产项目的最闪亮的卖点,能够依山傍水,享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调,无形中把自己充任到仁者智者的行列当中,清晨醒来,拉开窗帘凭窗眺望,窗外就是碧波荡漾的清水,何等心旷神怡;到了晚上,临水而席,喝点酒,诗情画意,听到生活的节奏,也听到自己的未来,何等潇洒快意。

不成想,这依山傍水的景致却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作为最闪亮卖点的水,从陶冶性情提升生活品质的位置摇身一变,成为危害居民的蚊子的饲养场和孳生胜地。

在蚊子如此肆虐的情况下,居民们为了能够找回舒适安宁的生活,与物业频繁地打着交道,三番五次请求物业帮忙消除蚊子。可以设想,那些居民为了躲避蚊子,宁肯将那池臭水抽干,宁肯由于这山水景色的消失而遭受自己的房产贬值,也不愿意时时刻刻被蚊子光顾得气急败坏。

可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特色于,很多物业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言人,或者干脆就是开发商指定的权利代理组织,与开发商穿一条裤子,一个锅里吃饭,一个鼻孔出气。当房子卖出去之后,物业管理嘛,也就是继续搜刮业主财富的工具。

人们曾经注意到,为什么叫做物业管理而不是物业服务?这种称呼上的区别体现了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也很奇怪地表征出,业主掏了钱买来的却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当中自己家的喧宾夺主,买了个家长来管理自己,管家把主子搞得神魂颠倒这种举世罕见的所有权倒置怪状。

业主成天到晚被小区里无处不在的蚊子所包围、追逐和叮咬,物业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形成了物业和业主之间旷日持久的较量,而没有任何权利救济渠道和手段、手无寸铁的业主在类似黑社会般的物业面前落败也就是顺理成章必不可少的了。

而业主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大概应该算是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了吧。这时,物业成为蚊子的放养者的情况下,谁来约束物业呢?没有。

蚊子是什么?早就被定作四害之一,而且在毛泽东时代就开展过万众一心的灭四害运动。现在,蚊子在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传染病方面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密度的蚊子,总该有部门管吧。

可记者联系的结果是什么?无论是环保局、爱国卫生委员会、疾病控制中心,还是城管、水务局,问了一圈却根本没有部门出面管理此事。

听听委府的那些美妙的说辞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再看看层层叠叠张牙舞爪肆无忌惮的蚊子,就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或者说,委府的真实嘴脸是什么了。

那么,这种现象是个别的和偶然的吗?好像不是。11月2日天津《每日新报》报道,(何必注,略。)

这就是说,“人蚊大战”并不为那个看上去光鲜实际上早就被越来越多的业主所唾弃乃至逃离的小区所独有,也并非北京专属。

委府不管蚊子,咱们能怎么办?没辙。最佳方案也就是网上流传的灭蚊绝招了。

(何必注,略。)

……

目前,北京正在全民皆兵要针对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宠物狗大打出手,而宠物管理领域的缺陷也广为社会诟病。当初宠物狗进入人们生活时,委府没有任何管理,直到现在,对于遗弃宠物狗、以及同为狂犬病病毒携带者的猫等宠物也未作任何规定,平白无故收取了每年几个亿的管理费,却没有提供任何公共服务。

当宠物狗所携带的狂犬病毒形成了对人们的直接威胁时,委府所采取的就是滥杀这种行政成本最低而收效最快的方式,全然不顾自身还要残存些许人道的形象。

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有高级领导人被狗惹上了。

现在,还没有什么领导人被蚊子叮上患上传染病,因此就由着蚊子折腾吧。

咱纳税人交了越来越多的税,成全着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格局,可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威风凛凛的委府部门却根本不为纳税人服务,咱们又能怎么着?

不缴税算是犯罪,缴了税供养着日益庞大臃肿的贪官污吏人群,还得忍受其敷衍塞责,还要自己带着扑蚊子器具抵挡传染病的侵袭,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

凑合活着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