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研究生就业难大势所趋

(2023-01-08 04:49:39) 下一个

研究生就业难大势所趋

                                    2006年10月20日

何必

研究生拥有高学历,但就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写道:(略。)

怎么样?北京弄出来了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也算是很别出心裁吧。从画面上看,还是那种农贸市场甚至是骡马市的景象,招聘单位个个正襟危坐居高临下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很有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今天姑奶奶不收拾你们丫挺的不足以慰籍咱那脆弱的小心灵的劲道;(就像我当年四处应聘求爷爷告奶奶卑躬屈膝,恨不得如果有人给口饭吃情愿放弃对思念多年的楼对面地下室王寡妇的痴心妄想,或者停止对我那臭不可闻的脚丫子无休无止的赞颂;可一旦到了有蒙吃蒙喝的地界儿,由于是个应聘方面的老油条,很知道应聘者的心理和招数,往往被单位致使去招聘会,这时候,心理那个美呀就甭提啦:昨天我还举着简历像散发小广告似的浑身臭汗饥肠辘辘地满会场转悠,今天我已经可以直眉瞪眼恶狠狠地冲着应聘者施疟,可以看着那些战战兢兢轻声款语上前问询的女孩们肆无忌惮地上下打量然后还可以直截了当问好多刁难甚至打探隐私的问题啦,爽得厉害!这些经历和感触,后来还在很多报刊上开设求职应聘专栏,后来还被中华英才网弄了个全中国第一个在线就业咨询的信箱,我可以不出台就对着那些网络上虚拟的形形色色们发号施令,成全了传授作案经验还能骗钱的光辉。)而那些应聘者,还是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如履薄冰,碰到可以交谈的对象挤眉弄眼强颜欢笑。

就算是个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又能怎么样?现如今的研究生,还不是越来越令人作呕的高等教育流水线上批量制造出来的残次品。太多的研究生连导师到底是男是女都没闹清楚就拿到学位了。现在的单位里,研究生水平之差实在形成了一道令人目瞪口呆的景观。我周围有太多的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初出茅庐者,除了装疯卖傻外真是让人噤若寒蝉。

研究生就业难,不过是中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一个分支。中国对于就业、或者从此看出中国对于生存权的疏漏和蔑视,导致了经济增长却伴随失业日益增加的奇怪现象。

国家劳工组织从事就业趋势分析的杰夫•约翰逊说:“我们在亚洲许多国家看到的情形是:经济增长过去一直与就业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现在再也不是了。”该组织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全球经济以4.3%的速度增长,但失业率仍在6.3%。 

新华网北京2005年6月14日报道,中国《环球》杂志当年第12期刊登题为《法国重提“工业爱国主义”》的文章说,在其它发达国家正忙于促进企业自由竞争之时,法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目前经济不景气之时,根据自身的国情,重新采取措施支持和保护本国大型和重点企业,从中获得了一些好处。同时,法国人还给这种所谓“工业爱国主义”的含义增添了新的内容。……法国每到经济明显不景气时,就会提倡“工业爱国主义”,大力扶植重点企业,待经济好转后,再放手让它们一搏。……法国与美国的市场经济很大的不同就是:法国非常注重社会安定和就业。“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避免分散化,必须避免岗位离开欧洲,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欧洲工业政策。”法国总理拉法兰对于目前工业政策的讲话语重心长。……事实上,“工业爱国主义”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对企业保护,还包括了团结一切力量的含义。

这在中国是可能的吗?中国在各地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之时,所得到的无非是地方委府的政绩,而失去的却是辖区人民的就业机会。7月11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这种“无就业增长”意味着什么?经济增长的成果将不会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增加,而中国将经济增长从造福社会的手段异化为政治资源的目的本身,更使如此情势愈演愈烈。

2005年5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公布。(何必注,略。)

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1400万人口就业难。200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何必注,略。)

实际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持续了很久的状况了。不少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扩招,这种舍本求末避重就轻的说法全然忽略了中国的委府在就业方面所造成的日益增多的障碍和危机。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指出,大学扩招有出乎意料的另一面。他认为,在大学扩招短短的几年之内,大学老师的人数,无论从数量或者从质量来讲都显得远远跟不上趟,全国各大学普遍发生了老师荒,而老师不足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原来的录取比例假定是40%,现在提高到70%,就会把原来够不上录取资格的学生也录取了,学生的质量也跟着下降。只有高中教育的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大学入学生的质量才能够不降低,可是提高高中教育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学生质量下降会间接学生的就业,所以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

会我们必须面对的情况是,委府在就业方面的努力日趋贫弱的同时,广受诟病的高等教育却以加速度生产着市场上无法适销对路的假冒伪劣产品。中国的博士生人数号称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但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高校在世界排名只有300多位。中国的文盲8000多万,居世界第二,世界每十个文盲就有一个中国人。失学儿童达到5000多万,失学率高达7%以上,有1/2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也有数据说,大学生失业率已经高达70%。

有媒体兴冲冲地宣扬,一些地方委府已经将大学生列入低保范围,这种状况对于中国来说是喜是忧?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导致了这个群体犯罪率的节节攀升。犯罪人口中大学生比例的增加,犯罪手段的高科技化,犯罪组织的现代化等等,都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

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个人对产出预期的提升。而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就业局面,研究生心态的扭曲、以及反社会倾向的蔓延,再加上中国各级教育体系中道德和法治精神和教育的普遍缺失,更是使研究生在面临就业压力之际,会更有着穷凶极恶无所顾忌的报复行径。

如此,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承受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