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机动车实名制就是一场闹剧

(2023-01-07 13:34:13) 下一个

北京机动车实名制就是一场闹剧

                             2006年8月25日

何必

北京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专门把自己的身份证明非法出租、出借给他人办理机动车登记,每办理依次收取一定的费用,俗称“背户”……(略。)

这个消息甫一传开,立即引起了北京市的各种议论。媒体也就这个新出台的政策中存在的几个疑问对北京市交管部门进行了采访。比如,以前实行的是否为实名制、如何证明车辆是借用身份证还是借来开的、对“背户”有无惩罚办法,等等。人们也注意到,之所以会出台这么个政策,交管局称便于追逃。

一旦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造成车毁人亡之际,机动车主很多都采取了从事故现场逃逸的措施,规避自己的责任。这原本是目前社会风气败坏到了几乎不可收拾地步在机动车行驶领域里的一个具体表现,在社会大环境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单纯指望通过如此一个政策就能亡羊补牢防微杜渐,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从原理上说,聊胜于无。用如此一着来制约那些肇事逃逸的机动车主,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为了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整治力度,出此政策,似乎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对那些利用出于牟利性质而出让的人的身份证购买车辆、并一直不进行车辆所有者身份变更的机动车主,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并逃逸,那么交管部门追查起来难度非常之大。

但是,问题在于,因为有人出于牟利动机出借身份证,有人借用牟利者的身份证,购买机动车,上路行驶,发生交通事故,并且肇事者逃逸,而且难于追查,这些因素全部齐备,这才构成了如此政策设计的条件。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而一个不少地具备所有这些条件的几率到底能有多大?

通看北京市交管局就这个政策出台所给出的解释,没有丝毫是针对这种“背户”与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之间关联的数据和例证,也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虽然无法因此说,“背户”现象的存在与逃逸现象的多发缺乏必然联系的证据,可说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似乎也能够成立。

即使不是小概率事件,从大处看,北京现存的“背户”车主究竟有多少?交管局方面并没有给出确切数字,媒体就此的推测猜想也很不一致,大致上在2万个左右。为此在北京近300万辆机动车中占比不足0.7%的群体,要如此兴师动众地在社会上大造舆论,这到底是维护公共利益,还是在作秀?

北京市近300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占据了差不多半数。在道路上浩浩荡荡行驶的机动车流当中,没有什么车悬挂着私家车的牌照,因此很难在车流当中区分出私家车还是公车。因此,如果在道路上进行拦截执法,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因为其他执法行为拦截下私家车,发现车辆身份与驾驶者身份不符,那么又能如何?现实情况是根本无法辨别到底是“背户”、经过他人同意无偿借用身份证购买车辆、单纯借用他人机动车。

显然,通过道路执法方式查处“背户”是不可能操作的。

其实,机动车档案在交管部门都清清楚楚地登记在案。按照机动车购买者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查对,很容易找到是否一个身份证购买了多辆机动车。当查询到这样的身份证持有者及其对应的机动车,辨别是单纯友情出借身份证还是牟利性质的“背户”,也是交管部门分内的事(姑且不说这种鉴别的难度如何)。至少,机动车每年一度的年检,就可以查证是否背户。

而且,交管方面并不讳言,这次就是为了打击“背户”,其他借用身份证者不在此列。

所以,交管局完全不必如此大张旗鼓虚张声势,通过内部操作就可以完成这个操作。

如此闹得满城风雨,无非是交管部门要给社会形成还是干了那么点子实事的模样,让媒体有炒作的题材,更是让社会感觉有交管局的存在。

问题到此还没有完结。

交管局声称这次行动是个打击,目标就是那些“背户”行为。但是,当初北京市禁止外地人购买机动车的政策,是造成背户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这种明显带有歧视性色彩的政策的存在,导致了民间智慧规避政策风险举动的必然发生,“背户”不过是规避政策禁忌的内容之一。

到后来,禁止外地人在北京购买机动车的规定取消了。这原本就是个制度变迁,其变迁成本应该由政策制定者来承担,而不是由行政相对人来为此买单。是政策的变化导致了类似“背户”行为从白变黑,从被默许认可不受追究的行为到现在的违法行为的变化。事实上,“背户”行为的发生是在当时交管部门允许机动车购买时“代办”(代办人凭借委托人的身份证可以将车辆登记到委托人的名下)的政策背景下。

按照公平原则看,政策方面原本就有疏漏,不管是禁止外地人在北京购买机动车,还是一直允许代办,那么当政策变化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就必须为了这种变化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局面对背户相关者,就不应该将所有代价都推卸给对方,当局自身也应该协助背户相关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共同应对变化,完成平稳的转型。

政策的变迁导致了政策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这对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政策变化的代价现如今与政策制定者没有了干系,却完全要由政策的对象来承担,这是什么道理?

在网上被骂成了狗屎一堆的皇甫平系列评论作者、《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认为,社会公共产品严重落后于老百姓的需求,就是中国内地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矛盾主要方面在继续改革的前提下获得很好解决,大概要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

姑且不说此人其他的立场观点如何,只是,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严重差池,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至于说这是否要在继续改革的前提下解决、以及如果到了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会是个什么德行样,这就让我们连将信将疑的份儿都不存在了吧。)从“背户”事件上看,当局明目张胆地推卸责任,将所有的制度代价都推给社会,这大概就是如今公共产品持有者和提供者的基本套路和风格。

当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入非非为所欲为,却苦了受政策所累的相关者(行政相对人)。具体到“背户”现象来说,当初是当局允许背户,可现在却不允许了,那些背户当中牵涉到的人就要为此付出全部政策变迁朝令夕改的成本。车主要去寻找身份证出借者,如果找不到,机动车就不允许上路,变成了黑车。

在中国,从白变黑是如此的简便容易,随便什么人什么事,当局一个稍微的变化就能把人或财产变成黑色,转瞬间从合法变味非法,从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执法对象,被专政的铁拳打得体无完肤。

于是,在查处“背户”这样的运动中,北京市交管部门不仅赚足了眼球,美美地享受了一把自己制造出来的舆论热潮,更是将所有风险都转移出去、或者强制性地由弱势群体扛着,并因此成就了些个新型的违法乱纪者,为今后的罚款经济平添了源泉。这种买卖,怎么着也干得过吧。

所以,按照北京人的老话说,这都哪儿和哪儿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