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外资侵吞中国钢铁企业战役打响

(2023-01-01 23:47:00) 下一个

外资侵吞中国钢铁企业战役打响

                              2006年5月7日

何必

外资巨头频繁布局中国市场 中外钢企并购赛跑……(略。)

如此,莱钢就成为又一个落入外资手中的中国企业。

2005年7月20日发改委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规定(何必注,略。)

将近20年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扩张欲望,2005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了3.49亿吨,用10年时间。我国粗钢产量即从1亿吨跳跃到3亿吨以上。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历次经济过热之中都扮演了首当其冲的角色。而当如今中国经济再度出现过热迹象时,钢铁再度成为国家调整产能过剩名单中的榜首。

国务院3月中旬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表示,今年要通过重组、改造、淘汰等方法,力争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通知认为,我国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这些行业不但总量上过剩,在企业组织结构、行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也很严重。在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方面,通知要求切实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促进兼并重组,加强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化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价格形成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通知明确表示,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在控制新上项目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原则上不批准建设新的钢厂。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面,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分期分批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对淘汰的生产设备进行废毁处理。

这种通过行政方式对企业规模进行限制的做法,原本就有着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以强凌弱的嫌疑,成为劫贫济富的又一个范例。即使抛开这点不谈,中国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躲避经济过热的风险,也是人们眼巴巴张望着的。

(何必注,略。)

又是个核心竞争力缺乏。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的整体问题。这种老生常谈让社会听着很是腻烦,可依然把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中国企业逼到了不得不卖身以求得苟延残喘生存机会的绝境。

(何必注,略。)

这种建立于工具理性层面上的说法似乎未可厚非,但却回避了问题的实质。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国外的再贵也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这种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中国特色里的官方行为?通看这九大挑战,几乎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民族存亡的基本倾向,在一个举国上下卖国求荣的时代当中,在一个比如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都形成了事实上的英语为并列官方语言的国度里,钢铁行业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被当作婊子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