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汽车国际巡展资讯带来的浮想

(2023-01-01 22:52:37) 下一个

中国汽车国际巡展资讯带来的浮想

                           2006年4月18日

何必

第四届中国汽车国际巡展活动日前启动……(略。)

这又是该节目几乎每天都有的固定板块『资讯速递』中的内容。

其实,将被当作当下中国与房地产共同成为中国经济支撑点的汽车领域里的变化放置在资讯板块当中,凸显出对于这类题材处理上的棘手。事实上,无论从具体汽车企业行为策略表现上,还是从汽车产业发展态势上,都可以有不少可为之处。

2006年2月15日,韩国汽车工业协会对世界各国2005年的汽车生产数据(在国外的产量归入当地产量)进行了分析。2005年,美国汽车产量排在第1,达1194.7万辆,自1994年以来一直稳居首位,排在第2、3的分别是日本(1078万辆)和德国(575.7万辆),排在第4的是中国,产量达570.8万辆,同比增长12.6%,和德国相差无几。韩国的汽车产量高于法国,回升1位,重新回到世界第五。排在第6~10的是法国(349.5万辆)、西班牙(275.3万辆)、加拿大(268.8万辆)、巴西(244.8万辆)和英国(180.2万辆)。

这样的消息,应该足以使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非常强烈并且颇有扭曲变形的国人为之弹冠相庆。中国的汽车产量在短短几年中就实现了产量上的飞越,跨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而且一举把法、英等老牌汽车生产强国甩在了身后,而超越德国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按照目前的速度,年内超越德国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中国的国际地位就这么被抬升起来。而且,这种提升在物质领域里似乎是全方位的。2004年,德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贸易老大,把米国人把持了几十年的贸易霸主位置掀翻,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仅仅在一年后,中国就把国际贸易中的巨头、亚洲原本无可挑剔的老大日本给挤到了后面,跃居全球老三,并且给了G8集团一个响亮的耳光:没有中国人的参与,那算是什么狗屁体系!联想到近来国内为了应对铁矿石涨价而采取行业联盟对外谈判、国内厂商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反倾销诉讼而自发结盟应诉,都表现出加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发言权以及规则制定参与权的架式。

而且,国内汽车竞争也日趋白热化。2005年12月14日出版的《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可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在服务领域里面临着巨大的全行业危机。坊间认为,中国经济患上了“关节炎”。关节是连结、协调人运动的关键环节。但凡关节炎都是慢性病,如果没有得到很好治疗,最后基本都会引发“绝症”如心脏病。有学者说,现在中国经济有点像全身都得了“关节炎”的人,很多“关节”未得很好的“照料”。从房地产中介到货运代理到金融中介,没有一个中介行业得到市场的“认可”!一些中介带来数百亿的坏账最后却由政府买单,比如“股票中介”。一些中介行业国有的搞不好,还不让市场自己搞。

所以,在国际生产体系中所谓的“微笑曲线”上,中国就只能叨陪末座在底部的加工流水线上充任国际民工。

从整个产业方面看,情况也并不乐观。(何必注,略。)

而作为民间资本进入汽车生产标志的奇瑞、吉利等,都已经选择了将销售体系扩充甚至目标锁定在海外的市场战略,最近奇瑞在马来西亚被眉开二度获准销售、以及在中东地区的抢摊,也被坊间看作是摆脱国内无序的一种努力。

民营企业在国内遭遇非国民待遇,这种状况在汽车市场领域体现得也很充分。中国企业的法律、政策和社会地位还不如外资,这也是货真价实的中国特色。如此,不出去等什么呢?

不只如此。在国家发改委2004年5月21日出台了针对汽车生产厂家强有力的保护却将经销商的利益进行非法剥夺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种明显背离市场经济规则而有着明显的倾向性的产业规划性国家精神和立场条文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就进一步走上了畸形变态踉跄蹒跚之旅,企业在法律和政策上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产业前景堪忧。

而地方各自为政,争先恐后将汽车生产当作本地经济发展支柱,更是形成了产能的迅速聚集形成严重过剩,大量资源要素被消耗在重复建设之中,成就巨大的产业泡沫。

而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越吹越大越来越神乎其神到了似乎空前绝后的巨大陷阱行将把全体中国人装进去不可自拔的同时,作为经济支撑点中的难兄难弟的汽车生产领域,也举步维艰踉踉跄跄如履薄冰,时时刻刻面临着泡沫破碎的挑战和威胁;而与房地产作为不动产不同的是,汽车生产领域的高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将迫使全行业开始进行群体性大逃亡。

如此,在国内市场变形的时刻,外资撤离,国内企业不得不将目光盯住海外市场,这才是那个资讯所应该昭示的玄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