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央视有关北京公园门票节目也只有偷拍

(2023-01-06 01:06:41) 下一个

央视有关北京公园门票节目也只有偷拍

                       2006年8月10日

何必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票价的制定权在物价管理部门而不在公园……(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其实,本周前两天,媒体对于北京各大公园里面到处施工但门票却不为所动的现象进行的大量的报道,电视节目中也有不少涉及。但我看到,电视节目中所拍摄到的镜头,都是用偷拍机进行的隐藏拍摄,特别是针对公园里的工作人员的采访,都是偷偷摸摸拍摄的。

央视早间节目里,嬉皮笑脸不学好一口一个“哈”“哈”的文静和总像是梦游般的反应迟钝结结巴巴的赵普对着这则报道絮叨着,认为节目里自以为是的公园工作人员的说法非常不妥,不能以国家的公园来搪塞游客的不满。

这种新闻制作路数也真是够偷工减料的。

我一向对当下节目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隐藏拍摄的手段留有疑虑,认为这种节目制作方式会鼓励欺骗行为,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将其也许不愿意公开的言谈举止公诸于众,这当然有侵犯他人名誉权之虞;特别是对被偷拍者的保护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往往隐藏拍摄者获得了设计或预期中的画面素材,就一走了之,却将被采访者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危险置于无人问津的地带。可以看到的是,有些在违法犯罪活动中的打工者在不知情的状态中对着采访者(还有那个打工者不知道其存在并且正在拍摄的偷拍机)侃侃而谈,完事后采访者心满意足,但节目播出后那些为节目做出了贡献者却很有可能为此而领略家破人亡的命数。而这时,节目制作者却早间逃之夭夭灯红酒绿了。

而想公园门票这种事情,首先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犄角旮旯中的勾当,而是在北京市各公园普遍存在的现象,既然如此,已经到了如此恨不得尽人皆知的程度,为什么还要偷拍呢?其次,这原本就牵涉到公共利益,公园方面应该为其门票制度向社会做出解释;如果公园方面拒绝,这本身也是一种姿态,也是新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像央视那样由两个时不常犯点子常识性错误的主播担任这类题材的点评,实在是太抬举央视主播的水平了,而且对于这类素材的处理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公园方面的答复,为什么就不能采取光明正大的方式直接采访呢?连央视也如此偷鸡摸狗,这电视还好得了吗?

我建议了首经节目组,既然其他媒体、特别是电视节目都对这个事情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却都做得硬伤遍体,也就给了我们非常大的追踪报道空间,直击其第二落点,也就是说,面对媒体声势浩大的质疑和谴责,总应该让最重要的当事人和肇事者公开表态吧。请跑口记者直接与北京市公园管理部门联系采访,希望他们就此事给予公开回复,这不也是新闻公正性的体现?同时,由于各节目都只是以主播点评方式评估这个现象本身的价值,显然碍于主播在公众中被认知程度的限制,极大地妨碍了节目的档次和威信,建议采访中消协比如邱宝昌那样的法律界人士。

结果呢?就像这个节目中展示的,也算是如愿以偿。

从节目中公园方面的表态来看,似乎不需要再进行什么分析了,其荒诞不经也算是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了;说什么公园方面也在为游客考虑这种自欺欺人的说辞,在无法剔除掺水而形成的公园游览贬值等借口当中,也让我们进一步见识了什么叫公地悲剧中公共场所的边缘化垃圾化贫困化。

比如在修理的景点外围弄个画布来个仿真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点子也能想出来,这可见我们的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及其行政管理者的脑袋里都装着什么样的智慧!如此,批量制造仿真画布输出到全世界,弘扬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避免了游客的拥挤和不满、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民族智商。

如此操作后,再挤兑公园及其管理方,也才能够以理服人不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