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停止粮食出口带给咱们太多的遐想

(2023-01-28 01:40:34) 下一个

中国停止粮食出口带给咱们太多的遐想

                        2008年3月6日

何必

陈锡文表示,为保障国内粮食的供应,“原则上来说今年粮食的出口都将全面叫停”,……(略。)

这样的表态,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改革开放走回头路的定型架势。

目前,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很多国家的粮食储备已经到了多年未遇的底线。这给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一个绝妙的提醒,并且给中国那些倡行所谓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家们兜头一棒。

长期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处于有开放没改革的状态,对外开放成为了主旋律。其中,在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领域,人们听到了太多的市场化论调。

中国的对外交往当中,粮食安全问题通常也被放到桌面上来。王未名发BBC相关报道。

2008年01月1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05北京时间 15:0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辛格:印度和中国必须寻求互利合作

(何必注,略。)

辛格认为,中国与印度同样面临着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诸多挑战和威胁,这恐怕也是人口大国之间求同存异的基本点了。

而有人在总结2007年中国总体状况时,也对涉及粮食安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管见:年末札记——经济、政治、观念

年末之际,事变之多有点儿让人眼花撩乱,整理一下思绪,写成一篇年末之际的文字。

△2007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困境

(何必注,略。)

呵呵。

林林总总,令人浮想联翩吧。从中,我们可以见微知著,看到微言大义?哈哈。

人们对于我每天制造的这种垃圾文字的篇幅有着非议,认为太过冗长。实际上,我并不是在兜售我的什么观点。我在《央视论坛》供职时,与该节目组制片人孙杰谈起节目题材时,都不无困惑地感觉,人世间的真理其实就那么几句话,如果旷日持久地说,也无非就那么点子屁事。央视论坛请嘉宾就时事进行评论,用不了几天就会发现,都是在翻来覆去说着同样的内容,车轱辘话喋喋不休。邀请的嘉宾也有如此感受。这也是媒体面对发生的很多事情出现失语状况的原因所在。比如矿难,现如今媒体对于矿难的评论几乎到了黔驴技穷江郎才尽的地步。之所以会如此,就是由于涉及矿难的方方面面已经被新闻评论界反反复复打劫消耗殆尽。

有人说,可以暂时停止写作,而给自己充电。我就不相信,以我这等弱智的水平,能够避免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命数。即使我也去读什么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或者段子毛片儿,歇上个一年半载,回来后恐怕还是用不了三天两头,就感觉走笔生涩,无言以对。

于是,我现在能够做的,更多的就是将我看到并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与众人共享,弥补委府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缺陷,为公民知情权提高点子贡献率。

而且,从技术上说,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观点用引述他人话语的途径表达出来,这也不失为在白色恐怖当中的一种模式。

而具体涉及到粮食安全,人们也有着不少的说辞。多年的朋友许峥发来的内容。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

(何必注,略。)

而涉及到中国是不是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就有着截然相反的论调。认为有的人,不惜危言耸听,将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乃至民族存亡的高度,坚持必须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而认为不存在粮食安全者们,很多就是改革开放的精英和主流,宣传依靠全球化的粮食生产供应体系,完全可以满足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

比如:

全球变暖将造成粮食减产 中国不能依赖国际市场

(何必注,略。)

去年第6月官方媒体报道:

危及粮食安全的隐患仍在积蓄

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产业所 姜长云

(何必注,略。)

但是,自由派人士对此却不以为然。

耕地保护认识的误区

(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很针锋相对不是。

自由派人士认为,主张粮食安全者们就是在画饼充饥,拿着子虚乌有的粮食危机来制造恐慌,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以及实践检验的世纪谎言;经济增长是最大的成就,发展就是硬道理,有钱能使鬼推磨,国力增强了,用钱在全世界哪儿买不到劳什子粮食?于是,保护耕地也就成了多此一举的勾当。

这种右派的典型论点,与将国有企业卖光、将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公共品悉数市场化、允许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任何一个领域等等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友人发来了相关的内容。

****

2008年3月5日 11:16

Fw: 幸亏中国没有听茅于轼的话: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韩国却“束手无策”

……

Subject: 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韩国却“束手无策”

(何必注,略。)

可以看出,这是发自香港王绍光的文字。作为被称作新左派的一员,王绍光一直将很多内容与众人共享。(当然,发给我的是经过友人的传递,他也应该是新左派的成因了吧?)这也是我前两天说到崔之元持之以恒向人们提供类似共享内容而对新左派肃然起敬的原因。

对于韩国到现在手里攥着大把的钞票,却买不到粮食的窘境,恐怕是国内右派们很是尴尬的结果吧。

韩国区区几千万人口,就出现了如此惊涛骇浪。如果换了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出现粮食危机,特别是在目前委府权威递减的情况下,不出大乱子才怪。

但是,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中国停止粮食出口,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中国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停止粮食出口?人们清晰地记得,去年国际上成品油价格飙升之际,中国的石油巨擘们借机向委府逼宫,绑架国民利益,在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下,发改委曾经拒绝了如此申请。而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这就导致石油巨头们在供油高峰期时采取了加油站整修的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抵抗;同时,中国的成品油却出口到了周围邻国,套取暴利。而国家对此也有着明文规定,三令五申禁止出口,却还是拦不住如此倒行逆施的愈演愈烈。

因此,在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情况下,粮食出口禁令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执行,这是个让人心生疑窦的问题。

再比如,资源价格的调整也随之被叫停,这将使得国内资源型产品价格扭曲的状况得以继续存在下去。毋宁说,这是委府做出的继续在扭曲了的资源型产品、甚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态势当中继续抱残守缺的宣示。这也就意味着,放逐资源和环境的透支,继续采取掠夺式的经济增长,获得了有效的政治路径。

这更让我们意识到,计划经济的回归已经不可避免。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成为当今蔚为壮观的统治选择。

可怕在于,这种计划经济的回归是在历经改革开放的30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贫富差距触目惊心,社会改革凋零败落。于是,如此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平的状态里的计划经济,与固化断裂的社会阶层、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可以同日而语。

所以说,通过粮食安全,我们可以看到太多让人胆战心惊的图景,并借此描摹咱们自己可怕的未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