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斯皮尔博客辞去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

(2023-01-28 00:54:57) 下一个

斯皮尔博客辞去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

                         2008年2月15日

何必

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益临近,国际上有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挂钩,向中国施压……(略。)

嘿嘿。

斯皮尔伯格辞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艺术顾问,这无论如何也应该算是个大新闻了吧。

俺是个资料癖,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材料。现在,不妨将收集到的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素材罗列如下。

外电报道。

新奥运,新公厕

(何必注,略。)

多才多艺的胡星斗给我发来了他的建议。其中,也将中国行政区划变革与奥运会联系起来。

关于尽快将深圳青岛大连等城市设为副省级直辖市的建议

(何必注,略。)

外电报道。

达尔富尔组织给奥运赞助商“打分”

(何必注,略。)

我在央视时的同事王未名从美国长年累月发来BBC(今年又加上了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有关中国的信息。其中,涉及到北京奥运会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好像也可以全方位地看看北京奥运会的犄角旮旯。

2007年05月1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14北京时间 23:1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斯皮尔伯格致函胡锦涛促向苏丹施压

(何必注,略。)

2007年02月2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40北京时间 19:4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天安门母亲’再提公开六四真相

(何必注,略。)

2007年03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14北京时间 02:1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抗议禁书章诒和发表致人大公开信

(何必注,略。)

2007年04月1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10北京时间 16:1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民运老将任畹町获发签证到港

(何必注,略。)

2007年05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14北京时间 20:1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严查随地吐痰56人受处罚

(何必注,略。)

2007年05月1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18北京时间 15:1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众议员促中国对苏丹采取强硬行动

(何必注,略。)

2007年06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38北京时间 07:3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反对美国苏丹问题涉华议案

(何必注,略。)

2007年05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54北京时间 19:5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奥运在即中国"加强打压异议人士"

(何必注,略。)

2007年06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20北京时间 06:2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国:不支持抵制北京奥运

(何必注,略。)

2007年06月0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07北京时间 19:0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否认奥运导致居民遭迫迁

(何必注,略。)

2007年06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01北京时间 23:0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组委承诺调查"童工纪念品"

(何必注,略。)

2007年06月2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50北京时间 14:5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将尽力协助解决达尔富尔危机

(何必注,略。)

2007年07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21北京时间 18:2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启动

(何必注,略。)

2007年07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58北京时间 18:5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中将制定监管食物产品安全协议

(何必注,略。)

2007年07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02北京时间 01:0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组委停止东莞一公司特许资格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0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41北京时间 21:4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奥运抵制禁药比夺金更重要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0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28北京时间 14:2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组委:奥运筹办工作顺利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42北京时间 04:4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运进入倒计时一周年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3:13北京时间 11:1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人权不改善将败坏奥运名声”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0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08北京时间 01:0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没有实现新闻自由诺言”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1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18北京时间 16:1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改善奥运空气 北京试验减少车流

(何必注,略。)

2007年08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5:54北京时间 13:5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反死刑组织:中国去年处决5000人

(何必注,略。)

2008年01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3:16北京时间 11:16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人权特赦:中国以注射死刑转移视线

(何必注,略。)

2007年09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35北京时间 01:3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劳工通讯:中国童工现象严重

(何必注,略。)

2007年10月1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58北京时间 15:5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副市长:奥运促进中国人权发展

(何必注,略。)

2007年10月2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30北京时间 21:3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港议员呼吁美国对中国施压引起争议

(何必注,略。)

2007年10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48北京时间 19:4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回应英议员苏丹问题函件

(何必注,略。)

2007年11月0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12北京时间 19:1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人权组织呼吁国际奥委会向中国施压

(何必注,略。)

2007年12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52北京时间 07:5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获“破坏住房权利奖”

(何必注,略。)

2007年12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13北京时间 03:1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驻华外国记者:奥运前夕仍受到干扰

(何必注,略。)

2007年12月2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45北京时间 17:45发表

       中国警方禁笔会颁奖拘两作家

(何必注,略。)

2007年11月2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37北京时间 16:37发表

记者组织呼吁奥运参与者向中国施压

(何必注,略。)

2007年11月0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15北京时间 03:15发表

中国:“奥运村禁用圣经”纯属谣言

(何必注,略。)

2007年09月1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22北京时间 16:22发表

美国:奥运前中国打击外国传教者

(何必注,略。)

呵呵。

这应该是比较全面地展现北京奥运会所面临的处境了吧。

我也看到,旅居英国的著名学者对中国所面临的这种尴尬处境的分析内容。

西方为什么共同向中国施压

郑永年

正当全力以赴准备明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似乎面临各方面的国际压力。在一系列问题上,从非洲达尔富问题到亚洲缅甸问题,西方千方百计地想着对华施加压力,并且种种压力总是以各种方式和明年北京奥运会牵连在一起。

奥运会为西方提供了一个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前有很多次奥运会都产生了西方所想要的社会政治效果,西方也同样希望这样的效果产生于中国。

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在向中国施加压力方面已经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现在西方的一些政府或隐或显地对利用奥运会向中国施加压力也感起兴趣来了。

或者说,本来非政府组织在前台,政府在后台,但现在政府也开始往前台走。

这方面,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北美和欧洲各国也就是传统大西洋联盟国家之间的默契了。欧洲三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中间,法国和德国的对华立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地说,两国都努力向美国靠拢。

德国执政党最近召开大会,讨论德国的亚洲政策。出台的政策文件给人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那就是德国的对华政策似乎要重复美国布什总统当年的新保守主义政策。

德国执政党对华政策的这种转型连一些德国学者都惊呼德国亚洲政策上原教旨主义精神的崛起。在北美,除了一直领军对华施压的美国,加拿大政府近年来对华越来越强硬,最近则更进一步,似乎有了要和中国对着干的架势。

西方国家对华施压表现在各个方面。在贸易问题上,欧盟已经表示,欧盟和美国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要和美国在政策层面进行方方面面的协调,对中国施加共同的压力,包括人民币汇率,对华贸易赤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知识产权、能源外交、市场开放等等,无所不包。

西方各国也开始支持海外的反对力量对中国施加压力。最近德国、美国和加拿大政府一个比一个高调“礼待”达赖喇嘛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不过最有可能,长远看也是最会有影响的就是所谓的一个对华的“民主同盟”的形成了。这些年来,在美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政策圈都在宣扬民主同盟的概念。

尽管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在很多外交政策问题上冲突很大,但在民主和人权价值上并没有多大的分歧。民主人权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的重要一部分,也一直是民主党外交政策话语的核心。

在对华政策上,“民主同盟”的概念本来局限于亚洲。美国是提倡者,日本和澳洲对此一直百分百支持。不仅支持美国,而且也亲自出马,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来组建民主同盟。

欧洲的对华关系本来注重于经贸关系,对民主同盟的概念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现在开始有了。欧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促使中国内部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政治上的变化,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西方从来就没有把经贸和政治区分开来过。西方鼓励中国的改革开放,鼓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中国的政治变迁,也就是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标。

在主权国家之间,并不存在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在任何地方,资本都具有经济和政治的两面性。资本要在中国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希望中国朝着资本所希望的正确方向发展。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资本的唯一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在中国取得了最初的巨大利益之后,现在开始要追求最大化。这种最大化就是要求中国用法治、人权和民主来消化所谓的“不确定”状态,从而保障其在中国的长期利益。

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西方在促使中国政治变迁方面开始感觉到时间上的压力。尽管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但在西方看来,中国的硬力量和软力量正在加速度提升,从而对西方构成挑战。

在硬力量方面,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德国。虽然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不高,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够让西方人忧虑了。

中国的财富分配不公,每年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富人,而富人爆发户式的消费让西方人感到很不是味道。当然,更有影响力的当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军事上的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让西方人惊叹。

而即使是中国本来毫无优势的软力量方面,西方也感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中国的发展经验表示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尽管中国方面并没有过于强调,但“中国模式”在西方人看来已经成为西方民主模式的一个替代品。

中国的外交模式也让西方担忧。在处理非洲达尔富问题、亚洲缅甸问题,更不用说早先的北朝鲜问题,中国已经显现出自身的处理方式。

尽管西方表面上对华表示不满,但内行的人知道中国在追求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外交方式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很大程度上,较之中国的硬力量,中国软力量方面的发展更让西方担忧。

如何理性回应压力是一大挑战

在伊拉克问题上,德、法两国和美国决裂。但是没有美国,欧盟本身并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生多大的作用。和美国决裂之后,德、法两国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西方阵营中的“异见人士”,只会发牢骚,而办不成大事。

国家首脑的变迁给这两国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调整各自和美国的关系。

应当再次强调的是,欧洲和北美在中国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冲突,只是因为不同的利益,双方的对华政策侧重点不同罢了。

欧洲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所以比较强调商贸利益,而美国比较强调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战略利益。但一旦涉及到共同的战略利益,双方就会有合作的动机。

例如2005年中国出台针对台独的《反分裂国家法》之后,欧盟和美国就立刻就对华战略进行协商,寻找共同方案。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超级大国,欧洲和北美一直在寻找共同的利益。现在双方都面临共同的问题,如贸易纠纷、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等等。共同的问题导向了共同的利益。有了共同的利益,就有了合作和协调的基础。

从西方内部来说,因为是民主政治,国内各方面的改革举步维艰,很难消化因为经济的全球化而带来的巨大压力。西方政府因此转向了政治方法。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化的主要一个推动者,中国不可避免要承受此种政治压力。

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一些人开始呼吁一个针对中国的大西洋联盟。呼声似乎很大,但要形成这个联盟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从世界历史看,军事战略上的联盟最容易也最有效。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并没有对欧洲或者北美任何国家形成军事战略上的威胁。

西方面临的是共同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或许可以产生联盟,但其凝聚力是个大问题。不用说欧洲与美国之间,就是欧盟各国之间,在对华经贸关系上,都有其各自的利益。

西方不见得能够把较为抽象的民主、人权等概念转化和体现在各自的经贸政策上。但这并不在任何意义上说,中国可以忽视西方的这种政治压力。

西方的政治压力,从长远看,关乎于中国内部的政治变革;从中期来看,关乎于中国和西方的经贸关系;而从眼前看,则关乎于明年的奥运会。

如何理性回应西方的政治压力,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

问题似乎没有郑永年说的那么简单。局势还在恶化。王未名也在继续向我发送着这种恶化当中的情况。

2008年02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3:12北京时间 11:1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英运动员吁中国结束达尔富尔危机

国际人权组织趁北京奥运向中国施加压力

(何必注,略。)

2008年02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53北京时间 00:5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伦敦示威行促中国帮助解决苏丹危机

示威者手持火炬穿过伦敦市中心的闹市区

(何必注,略。)

西藏流亡青年领袖奥运前将返乡

(何必注,略。)

2008年02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43北京时间 06:4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斯皮尔伯格辞去北京奥运艺术顾问

(何必注,略。)

2008年02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1:58北京时间 05:5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吁活动人士勿将奥运政治化

(何必注,略。)

中国 苏丹最大投资国

(何必注,略。)

这篇文字,由于其中涉及到了太多当局要封锁的内容,势必要被博客删除掉。嘿嘿。

前几天,曾经就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与友人约见并讨教应对之策。友人对我说,能够收到我的这种垃圾邮件者中,不少人都同感于,我每天这种在垃圾心情下写出来的垃圾文字越来越冗长,而且评论方面并无新意。(还是要不厌其烦地老生常谈的是,如果列位当中要是谁不愿意继续接收此等邮件,麻烦告诉我一声,或者直接拒收,我将不再发送,并且对如此造扰而致以诚挚的歉意。)建议我能够止笔充电;对我的判断应该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技术而作为一个职业的革命家。

我回应道,我全然不是一个革命家。从生存状态方面说,毫无疑问,我是个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连吃饭都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提起余世存所撰写的有关其体制外生存的状况,提及,目前比鲁迅时代还要差的是,委府断绝了体制外生存的所有通道,让任何人都必须依赖于体制,否则无法生存。

在我来说,本身并不是什么科班出身,没有什么大学学历,更没有做研究工作的系统训练,连体制内生存的选择权都未曾获得过,(在这一点上,如果说人们还有是不是下海的选择的话,那么我就干脆连上岸的资格都不具备,或者说是被剥夺掉了。)我只不过是瞎猫碰死耗资,歪打正着连骗带哄地进入了新闻圈。以我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既然干了就尽可能做好的原则,虽然在新闻界时间并不长久,但还是得到了认可。去年我所在的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全部人马当中,唯一获得电视节目一等奖和唯一的二等奖,都是我设计和操作的。(其实,我获得这类证书也算不少了。)这恐怕也是我这等失败主义悲观主义的乌鸦嘴,在职业方面的功败垂成了。

我所做的事,并不是什么新闻评论,只不过、或者充其量,经算是为大家提供一些原本应该由委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我试图通过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新闻的相关信息。舍此无它。

事实上,目前的情况正在恶化当中。以前我的文字当中,很少出现“友人发来”这类字眼儿,我还是非常尊重知识产权,希望能够注明文字的来源或者出处。而现在则出现的很频繁。其原因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到了麻烦,不想再由于我的文字当中的善意提及而节外生枝。

我并不想作为制度的殉葬品,没有舍生取义的精神,更谈不上什么夸夸其谈的爱国主义。说到底,我连吃饭的本钱都被剥夺了。现在,我的生存状况本身经存在着非常麻烦的境况。清华崔之元曾经搜索并转发过有关我的报道。这些,也许我会专门写些个垃圾内容。于此不赘。

我所做的,实际上是新闻链接,是通过我或许很蹩脚而愚蠢的视角,在自己生存状况很恶劣的情况下,无偿提供我收集的素材。我并不是什么道德上的弄潮儿,从来也不想占据什么道德制高点,从来也没有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气概与伦理勇气。自从2003年底在《央视论坛》节目组开始堆砌这类文字后,只不过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试图能够借此让能够容忍我如此作为者们感知我的存在。

至于说到文字的冗长,我有着不祥的预感,今年将是个可怕的年份。如果我还能够提供,也算是不错的了。因此,借着还能够具备条件的当口,尽可能提供些个内容,也算是对自己和列位的一个交待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