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咱们的经济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2023-01-25 00:52:01) 下一个

咱们的经济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2007年12月20日

何必

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市场基础制度发生变革等新形势下信息披露的特点,今后上市公司将重点防范、惩戒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略。)

这是一篇署名评论,作者是北京一个什么律师事务所的人员。

这里面,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中介机构所起的作用进行的肯定,并且为当局新近定性中介机构的升级换代给予了溜须拍马。

中国股市当中的乱象,与中介机构的胡作非为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官本位和公权力糜烂的背景下,中介机构在参与上市公司或者拟上市公司的业务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特别是权力的驱使或者干预;而尽人皆知的杭萧钢构、ST金泰等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上,更是让人知道,所谓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竟是何等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货色。

在中国,违法成本之低实在令人咋舌,监管的缺失,竟然成为外资竞相到中国攻城略地的唯一吸引力。这也是在中国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两税制度后,FDI依然热度不减的制度因素。

现如今,在中国当局出现着“权威递减”而逐渐为方方面面所品头论足乃至数落得一无是处的情况下,外资们也干脆捅破那一层窗户纸,直截了当地表示,之所以到中国来圈钱,并不是因为什么投资环境、政策稳定性、市场前景、比较优势等等,只不过就是因为中国监管形同虚设,给全世界具有跨国投资能力者提供了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天赐良机,或者说,中国这个人类飞地和世界垃圾场,成就了地球人都可以在此观看自身人性最恶劣方面的机会。

监管缺失,对应着贪官污吏们可以为所欲为。监管者对监管的无所作为,其中蕴含着监管者自身的利益诉求。水至清则无鱼,在一个规范的市场里,违法乱纪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在所谓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情况下,破旧立新成为合法性基础。可恰恰在这个时候,推陈出新表现为旧的作古,而新的却千呼万唤不出来。一个被嚷嚷得让人不厌其烦的改革开放,改到了现在已经将近30年,却还在什么“攻坚”阶段,还是被委府口口声声为要“坚定不移”,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经年累月旷日持久的改革,而且,这种改革究竟要持续到猴年马月,地球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总设计师瞎子般的盲人摸象,或者1949年以前民间流传的黄色小曲的那个“十八摸”;猫论则更是凸显出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不择手段。

现如今,改了快30年,但到底要改到什么地方去,到底是不是要护卫着社会主义这等自欺欺人的称谓,社会主义究竟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是宪政社会主义,到底是维持极权还是威权,如此等等,都还是高谈阔论当中的空中楼阁。于是乎,改革进行着,但改革自身的合法性却越来越虚无缥缈,对于改革的叫嚣,日益称谓维护统治的声嘶力竭,体现出当权者色厉内荏的怙恶不悛。

而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情况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善。

被称之为万花筒或者杂种的中国制度设计,到处索罗来全世界发达国家的现行制度,比如从美国搬来了董事会制度,又从德国搬来了监事会制度,根本不去理会这两种制度的排他性,以及这些制度共存时会产生的异体反应,就让这些看上去挺美的制度不伦不类地和平共处着。

国内的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弄虚作假已经是作业的常规形态和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格局当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成为一场狼狈为奸欺行霸市的肮脏交易,而信息本身则成为交易对象。在如此交易过程中,公众的知情权则成为最大的负面外部性作品。以至于到现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当中,如果真能够出现确切信息,那倒是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了。

于是,中国当局看到,在其有效治理下,中国已经岌岌可危满目疮痍,格雷欣效应当中,如果谁要真是天真到了遵纪守法,那就是个天字号的傻瓜。而当中国企业要拿到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之际,对其业绩考察本身就成为了巨大的绕不过去的障碍。在除了骗子和母亲是真的而其他所有都可能是假的中国特色当中,不得不委身于国外的中介机构。

可是,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吗?清华崔之元(群)发来邮件。其中的内容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Cui Zhiyuan

2007年11月16日 17:34

Fw: 威胁金融信息安全 戳穿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神话

(何必注,略。)

嘎嘎。

实在令人喜不自胜吧。

我现在听到的说法是,这些都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得慢慢来,情况就会发生好转;世界各国在制度转轨期间,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最后也都能够获得功德圆满的解决。

这种给不出任何操作方式与前进路径的乐观主义,实在让我嗤之以鼻。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缘由可以让我相信,面包会有的,粮食会有的。

好事者说,1930年代,英国也遭遇到了恶劣的环境污染,整条泰晤士河臭不可闻,现在不也好了么?1960年代的美国,造假贩私也无处不在,现在不也好了么?广场协议后的日本,与现如今的中国情况极为相似(汇率急遽变动,本币快速升值、流动性过程、通货膨胀严重……),经历了10年的低谷,现在不也好了么?前苏联休克疗法使得民生凋敝,可却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现在不也好了么……顺理成章的是,别总是对中国事务冷眼观潮胡说八道吹毛求疵,前途是光明的,应该建设性地、积极地提出建议,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啊呸!

会好吗?

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中国还能够存在。但这是可能的吗?

前苏联解体了,中国就不会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恐怕都不应该成为问题,只不过是概率大小而已。

另外一个能够确保中国存在的基础性条件,就是制度环境。其中包括国民权利的确保、法律的公正、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提供者方面的准确归位、全民基本的公共道德水平、达到保持国民社会认同要求的社会保障、等等。这些,也是好事者看到那些国家能够经历阵痛达成现如今的必要因素。

可这些当中,有哪个是中国具备的?

1840年后,中国就成为了洋人们各自床上翩翩起舞辗转腾挪的婊子。百年屈辱给中国留下的,就是骨子里的崇洋媚外。1949年后的政权,在周恩来“外事无小事”这种丧权辱国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用中国人自身的贫穷达成全世界的富裕,这种路线一直被执行到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承诺的条件,被称作21世纪的卖国21条。其中,就包括开放中国金融。此后,在实际操作当中,无论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巨无霸的IPO,还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只要走上公开募股之路,无一例外都是请所谓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程操作。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股价之低让人匪夷所思,而会计师事务所们通过如此操作,获取溢价收益,也就成为吞噬中国国民财富的潜规则。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当中国成为全世界反倾销的重灾区之际,却没有任何人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低价提出反倾销指责。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民经济对外已经不存在任何秘密,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为新鲜靓丽的成色。

在所谓和平发展的自欺欺人当中,我们安贫乐道,不敢冒着阶级斗争的风险,对如狼似虎的国际势力有任何轻举妄动。

当了婊子,也分个价码吧。总不能像公共汽车那样,谁逮着谁上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