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各地房价出现松动现象耐人寻味

(2023-01-24 00:54:47) 下一个

各地房价出现松动现象耐人寻味

                            2007年11月29日

何必

一次性付清房款,每平方米可优惠2%;首付五成,每平方米可优惠1%……(略。)

最近,广州、上海等地,都出现了让地球人目不转睛的居高不下的房价出现“松动”的现象。这让人们感觉太奇怪了。媒体纷纷发出了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见到效果的评论。更有好事者将这种现象与胡锦涛“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说法联系在一起,认为强势利益集团剥夺弱势群体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

果然如此?问题真的是那么切中要害?

如果说,新三座大山当中,医疗和教育还有着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体制市场化不彻底、或者公共服务缺失导致权利匮乏的话,那么住房商品化改革后,其市场化的步伐应该是很快的。结果呢?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样,房价(以及具有定价权的房地产开发商)居然成为了击毙中国所有中产阶级的神枪手,一枪干掉一个自命不凡的白领、粉领、金领、花领们。为什么会这样?

友人给我发来了一篇颇为有趣的文字。

中国特色房地产——抢了主人的地盖房再卖给主人

(何必注,略。)

其实,这种问题问得简直就像小儿科一样。

而且,这里所涉及的层面,还没有触达问题的本质。

上海王炼利研究表明,人民“公仆”们不仅仅将公有制土地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而且更为狠的一招,就是在经营城市和旧城改造的名义下,将那些原本有房的人们从房子里面赶出来,将好好的房子拆掉,把这群人一夜之间变成无房户,人为制造有效需求,通过抢劫的方式成就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的虚幻景象。

在暴力拆迁过程中,对于那些稍微敢于违抗者,“公仆”们不惜动用司法甚至黑社会力量,不惜使用暴力,不惜将老人活活烧死在其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子里。(媒体报道,2005年上海安福路和乌鲁木齐中路交界处旧称“麦其里”地块的动迁,由上海城开住宅安置有限公司负责。这家公司多次威逼一个五口之家动迁。户主朱建强,住麦其里62号,一二楼已经搬空,他们住三楼。动迁交涉多番未果,一天半夜,负责拆迁的城开住宅安置公司副总经理杨孙勤,带着手下两人,竟然放一把火,想“吓吓”那家人赶快搬走。大火时,外逃的通道全被火舌吞噬,朱建强和妻子、女儿,靠路人驾驶的推土机翻斗成功获救,而他的父母却葬身火海。在当局一再强调“制止野蛮拆迁”的日子里,两个70岁老人被烧死,消息传开,激起极大公愤。上海传媒仅如此报道:“乌鲁木齐路一拆迁户火灾,司机升翻斗车救出一家三口”。对动迁公司的放火只字不提。几天后,杨孙勤等三人才以涉嫌放火罪被依法逮捕。)……

这哪儿光是抢了主人的土地盖房再卖给主人这么温文尔雅,就是抢了主人的财产然后再高价卖给主人嘛。

整个过程中,拆迁是对GDP的贡献,土地交易是对GDP的贡献,建筑房屋是对GDP的贡献,房屋销售更是对GDP的贡献……甚至,闹出人命来,也能够为殡葬业高达2000%的利润率做出贡献。这就是说,在中国,从生到死,都是在劫难逃。

郎咸平分析说,所谓的市场化,是需求的高度市场化,而供给则完全没有市场化。在整个房地产链条当中,形成了两个中心(土地供应和信贷管理)的独家垄断,再加上长流程管理(整个开发过程需要盖一百多个章,每个章都是必需经过的鬼门关,为腐败所支付的成本节节攀升,以至于全部流程走下来向委府支付的租金高达上亿元),这才是中国内地房地产领域的真实状况。

而其中所有的成本,最终都要“主人”向“仆人”毕恭毕敬地支付。

最近,各种各样的消息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各地房价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对此,我的判断是,除非“主人”与“仆人”关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否则,“仆人”们是绝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任房价下降的。道理嘛,很简单,一方面,目前,贪官污吏的开销已经刚性化,财政收入当中的半壁江山都要供养那些公务员以及所谓事业单位的人员的吃喝玩乐、挥金如土、酒色迷离、游山玩水。这种成本必须要靠作为地方财政当中最大头的土地收益来维持。另一方面,在GDP政绩考核体制的激励和约束下,房价下降会直接导致账面资产的缩水,这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怎么着也不能容忍的。更何况,如果房价开始下跌,最为危险的将是那些因为死不悔改而扶不起来的阿斗似的国有银行,因为不管是从生产领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还是消费领域里的消费者住房贷款,都被银行视作优质品种,并且在地方委府的压力下,竞相向房地产市场进行穷凶极恶的房贷,从而形成高房价与银行共生死的格局,一旦房价下跌,最先拖累的就是银行;尽管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种种保障措施,力图避免如此情况的发生,但中国本土银行的拙劣表现,使得无论有什么灵丹妙药,还是免不了银行泥足深陷。而且,房价下跌将会引发连锁性反应,最终导致中国经济的分崩离析。更可怕的是,依靠经济高增长作为统治唯一合法性的委府,一旦经济崩溃,社会将发生大乱,这是委府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因此,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房价“松动”,其原因各方都在猜测当中。比如,刚刚召开了党代会,新的人事安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胡温当政的真正当家作主的时代刚刚到来,也就是这时,他们才可以不那么提心吊胆地实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至于还处在基本上全部受制于前任垂帘听政运筹帷幄的约束。为了赢得头彩,找到个开门红,作为一种政治交易,哪怕是阶段性的幻象,也要动用公权力将市场稳定下来。胡锦涛最近明确表示,要关注显性的通货膨胀,这种姿态已经表现出中南海对于物价上涨及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忧虑。而房价的持续走高,会让通货膨胀更加作恶多端。从干部安排的层面上看,即使是从给面子的角度,也应该让房价先出现一个可以为全社会津津乐道的涨幅停歇,以缓解近年来越来越达成共识的希冀房价暴跌及其背后恶性的社会心理趋势的蔓延与积重难返。

但这只不过是一场作秀,并不是真实的市场反应,更不会持续。

光是出于维护统治现状的需要,当局也不会坐视房价下跌。这也就是宏观调控的所有言辞,都不过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不是真正要让房价降下来。

“仆人”会继续抢劫“主人”。这种本末倒置的千奇百怪还生龙活虎地招摇过市着。对此,我们即便忍无可忍,却也无可奈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