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咱单个省份就富可敌国与咱们实在毫无干系

(2023-01-24 00:25:20) 下一个

咱单个省份就富可敌国与咱们实在毫无干系

                  2007年11月17日

何必

《韩民族新闻》11月14日发表题为《中国迅速涌现富可敌国的“地方大国”》,称中国经济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兆(万亿)元的“地方大国”一个接着一个诞生……(略。)

这样一则消息,迅速被恬不知耻的中国媒体当作大书特书的题材。各大门户网站竞相将这种内容放在首页显著的位置,并标有类似“韩国媒体称中国九省市‘富可敌国’”等醒目题目,吸引急不可耐而且怨声载道的国民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网站还紧接着继续援引中国内地媒体的报道对着公众自欺欺人,在同一个页面当中为岌岌可危的中国溜须拍马,找出来什么很值得质疑的内容进行所谓“相关新闻”:区域增速差距缩小。据新华社电日前,国家发改委表示,近五年来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及中部“四大板块”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提高,区域发展增速差距趋于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呵呵。

一方面,中国内地的省份当中,富可敌国者愈来愈多,经济呈现让全世界垂涎欲滴之势;另一方面,中国版图上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大为缓解,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几个板块之间的“发展增速差距趋于缩小”,多么令人心潮澎湃乐不思蜀的景象啊。这让咱作为一个拿着内地身份证的中国人,是何等自豪和骄傲:想当年,毛泽东时代超英赶美的目标,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竟然成为了现实;中国越来越多的省份,一个就可以顶上洋鬼子全国的经济总量。再照这么发展下去,岂止是富可敌国,富可敌世也不过是指日可待弹指一挥间手到擒来的事情嘛。

友人给我发来邮件。其中的部分,对于解读这种盛世图景很是别有风味。

友人给我发来了邮件。看过后应该可以对此有个解读。

……

2007年10月22日 12:10

Fw: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

To: ***@***

Sent: Monday, October 22, 2007 12:05 PM

Subjec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 <***@***>

Date: 2007--22 10:52:35

Subjec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To: <"Undisclosed-Recipient:;"@***>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主讲人: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

时 间: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地 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室 乌有之乡书社

网 站:www.wyzxsx.com

参加范围: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下面是演讲录音整理稿,已经主讲人审阅。

曹建海: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2007年9月22日下午于北大资源宾馆“乌有之乡”书社)

网 站:www.wyzxsx.com

参加范围: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还是老规矩,引用完毕后用加长省略号表示。

下面是演讲录音整理稿,已经主讲人审阅。

曹建海: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何必注,略。)

嘿嘿。

曹建海涉及到的内容里,可以有太多的继续解读的余地。比如,国有企业员工下岗,从法律上说,本身就是个违法的过程。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员工通过人为压低劳动报酬的方式,享受着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前几天我与王炼利大姐讨论这样的问题时,我就说到,现如今人们在谈及改革开放成就时,张嘴闭嘴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而我则说这注定是胡说八道。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计划经济年代,每个家庭人口的平均值;换言之,一对父母可以养的孩子的数量以及供养老人的数量。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一个家庭里有三、四个孩子,并在同时供养着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毫无退休金的老人,而这个家庭当中也许只有一个人是企业的正式职工,也许还有一个是集体企业的临时工。这种情况如果放到了当下,会是什么样呢?别的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有家庭责任感下降的原因,但我做电视专题节目的调查当中发现,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们养不起孩子。对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到底要花多少钱,见仁见智,有的说49万元,有的则说得150万元,莫衷一是。但问题都归结到养不起孩子的环节上。而这还是在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如果脱离了计划生育,允许家庭自由养育孩子,那么是不是可以有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光是靠一个劳动人口供养整个家庭的情形出现?

显然是不可能的。现如今一对夫妇有一个孩子,已经不堪重负。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不要孩子的首要因素。

从这个层面上看,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家庭结构变化、家庭规模迅速萎缩的基础上的。这还不说,很多老年人都拥有退休金不需年轻人供养,而到了农村,将耄耋之年的老年人抛弃不顾的现象愈演愈烈。

我并不是为计划经济歌功颂德,只不过强调的是,改革开放远不是精英们以偏概全喋喋不休的那种歌舞升平。

于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职工是通过可以供养比现在要大得多的家庭的条件,来忍受低劳动报酬的。

国有企业职工通过质押自己以及家庭,成为人为压低劳动报酬的获得者,低劳动报酬与相对广泛而高度的本人及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则成为交易条件。因此,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看,职工就是企业的债权人。

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与职工达成的法理上的协议单方面撕毁的行动。企业法人擅自改变合同条件,并且以国家合法暴力为支撑,对职工采取强制性改变社会身份(从主人公到失业者)、单方面出价迫使职工接受一次性买断其个人与家庭未来生存全部条件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个全国性的毁约惨剧。

至于说到被国际上称之为主权基金的事情,国家投资公司在黑石的投资已经被蒸发掉了超过两位数,国民财富就这么在转瞬之间被白白拱手让人。别忘了,与黑石的交易是在国家投资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楼继伟还只不过是筹备组负责人的情况下就仓促成交的,换言之,这种交易本身,在法律上就是站不住脚的,存在着严重的程序上的非法性质。

如此情况下,再回过头来看开篇的富可敌国,也许就没那么乐不可支了吧。

在中国的外资跨国公司怎么说来着?“把利润都带走,把GDP留给中国”!这些带血的GDP,被我们别有用心的媒体拿出来滔滔不绝,其用心之歹毒也可见一斑了。

国际上还说了,把产品都带走,把污染留给中国。中国现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染的重灾区。我们得在环境污染当中旷日持久地生存。米国人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的排污待遇令人不可接受。但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与专家学者群体,竟然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和核算方式,证明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只不过是在维持米国人从国家到家庭超低储蓄率情况下的物美价廉、以及米国人全国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当中,竟然有超过80%的成分都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从统计上说,这原本应该计入美国的GDP,但按照目前的海关口径,都算到了中国头上。而美国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到中国,则是上面曹建海分析的对掠夺的若无其事以及众志成城。

有趣的是,新华社引用国家发改委什么贪官污吏的话说,中国“区域发展增速差距趋于缩小”,被用来指称中国内地区域之际贫富差距的状况正在改善。这种说辞当中,很值得玩味。

发改委官员并没有说区域之际贫富差距格局的改变,而只是说增幅差距缩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地方GDP增速之间的差距在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东部发达地区在高增长了许多年后,由于自主创新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已经呈现疲态,明显后劲不足,并且在已经庞大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再实现增长速度上的大跃进有着现实的制约。而中国内地欠发达地区,则是在基础很薄弱的背景下急起直追的。在原本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起飞,其增速的加快自然要比东部发达地区要高得多,这应该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这种增幅结构的变化,是让中南海非常恼火的。

为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的每年一度的两会,是自下而上的,先是县级,然后地市级,再到省市区级,最后才是全国两会。这就是说,在全国两会召开并审议年度经济预算(姑且不说这种审议当中花拳绣腿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成分)之际,地方上对本地经济预算草案的审议早就完成并且付诸实施。

如此,全国两会的预算审议连亡羊补牢贼走关门的功用都不具备,形成了彻底被架空的态势。而通看全国各地两会上的经济增长要求,统统高过全国两会,而作为经济欠发达但却是资源相对富饶的地区,GDP增长指标比发达地区要高出许多。在十一五规划所谓又好又快的变迁里,将GDP定在了7.5%的水平上,但十一五开篇的去年和今年,GDP增速都超过了11%。

这种让中南海很是尴尬的局面的出现并不奇怪。其实,类似内蒙古两会上将GDP增长目标定在13%,就可以表现出中南海是何等失灵,以及地方割据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与北京是何等离心离德。

更为可怕的是,当国际上都认为中国的单个省份就富可敌国之际,会采取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要求对待中国。而中国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国富民穷。国家坐拥大量财富,而民间却每况愈下。从大学生零薪酬就业,到农民工讨薪,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甚或通货膨胀水平远远高于银行利率,诸多现象都告诉我们,富可敌国与咱们国民毫无干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